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山岳型旅游风景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山岳型旅游风景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筛选建立了山岳型旅游风景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脆弱性评价标准体系,构建了山岳型旅游风景区生态脆弱度计算公式,并根据脆弱度值将山岳型旅游区划分成五个不同的脆弱级别.利用建立的评价方法对长白山旅游风景区生态脆弱性进行了案例研究,得出长白山旅游风景区为高度脆弱级旅游区.  相似文献   

2.
刘艳  董晓峰 《甘肃科技》2010,26(13):3-4
应用标准差系数法和产业规模区位商法,判别出兰州都市圈城市群已发展成一个专业化水平比较高的旅游区域,旅游产业的集聚态势显著,并对甘肃省旅游产业集群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提出甘肃省旅游产业集群六大区。  相似文献   

3.
旅游产业集群有利于发挥区域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是一种提升目的地竞争力的新的战略模式.论文分析了山东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条件,从旅游产业集聚度、旅游产业联系、旅游业发展规模三个方面对山东省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和评价.认为山东省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良好,区域内存在着旅游产业高度集聚的现象,旅游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但产业集聚的效应还不十分强大,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升级.  相似文献   

4.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2):117-122
以2011—2015年河南省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作为衡量指标,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等方法探讨河南省五大旅游区之间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性以及空间集聚.研究表明:河南省入境旅游虽获得了较快发展,但地市间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呈持续增大的态势;五大旅游区在地带间差异和地带内差异上也呈现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区域差异明显;此外河南省入境旅游向热点旅游地集聚的态势较为显著,五大旅游区分离系数减小,核心城市旅游区聚集态势显著,空间集聚增强,而且洛阳市、郑州市、焦作市、开封市等地成为入境旅游经济的增长极.五大旅游区入境旅游经济的差异性主要与当地旅游资源、交通区位和旅游设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滨海旅游区以其独特的环境优势和资源禀赋深受人们的追捧,其旅游开发不仅被业界所重视,且成为旅游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旅游区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从滨海旅游区旅游安全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滨海旅游区旅游安全事故的表现形态及安全管理的系统结构,并以河北唐山滨海旅游区为例,分析了唐山滨海旅游区的产业发展及安全现状,详细阐述了唐山滨海旅游区安全管理的保障机制,以期对该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黄山旅游区铁路运输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旅游区2000年和2010年铁路旅客到、发量的预测,从提高铁路进入旅游区的通达性和铁路运输能力出发,提出该区铁路建设的原则和目标,并以完善路网结构、复线改造、提高火车站等级、调整列车运行图和加快铁路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铁路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提出关帝山生态旅游区旅游产品设计的原则,并基于旅游区的客源市场特点及关帝山的旅游资源概况,设计观光旅游型、山地运动型、宗教朝觐型、生态休闲型、会议商务型等五种旅游产品,以期对关帝山旅游发展规划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旅游区在旅游系统演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以洛阳龙门石窟旅游区为案例区,采用GIS空间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该区土地利用格局演化进行分析,揭示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剖析促使其演化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龙门石窟旅游区用地面积持续快速扩张,用地速度强度持续增加;林草地、农用地、风景点游赏用地、商服用地、居民社会用地为增减幅度和变化强度最大的用地类型;研究区空间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分异规律;旅游区正在从观光游览型向旅游休闲度假型转变,旅游区时空拓展、生态治理及商服配套建设加速,但存在用地扩张过快、遗产"文化生态"受到挑战及趋"人工化、商业化、城镇化"倾向.  相似文献   

9.
旅游产业集群既是一种旅游经济集聚现象,又是一种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政界的关注.本文试图以福建省为例,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围绕旅游产业集群作为旅游经济集聚现象和区域发展战略的两个方面对福建省旅游产业集群进行有益的剖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哈佛大学的波特(Michae1E.Poter)教授针对国家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概念——产业集群理论。一个产业集群在地域上的相对集中就形成了产业集聚区,集聚区内的企业具有紧密交织的网络,互相间通过合作与交流,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益,能够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带动某一地区的各种产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一个产业集群在地域上的相对集中就形成了产业集聚区,集聚区内的企业具有紧密交织的网络,互相间通过合作与交流,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益,能够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带动某一地区的各种产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内外一些学者通过对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发现产业集群对于提升当地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以赤峰市为考察对象,测算其旅游产业集群的集聚度,并分析旅游产业集群带来的经济效应,以期达到推进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对策建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钟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整合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山风景名胜区是一个开发较早、知名度较高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近20年来,旅游发展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仍存在着诸如管理体制不完善、交通组织被动、面临城市化威胁、旅游发展规划滞后、景区功能定位不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要实现该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其在管理体制、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旅游地形象等层面上进行多元整合、提升,重组名牌,以塑造钟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新形象.  相似文献   

12.
钟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钟山风景名胜区自1982年建区以来,旅游发展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存在着诸如管理体制不完善、交通组织被动、面临城市化威胁、景区分割严重、旅游发展规划滞后、项目重复建设、景区功能定位不明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实现该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其在管理体制、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旅游地形象等层面上进行多元整合、提升,重组名牌,以塑造钟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新形象.  相似文献   

13.
低碳旅游是在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旅游发展新模式,它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分析五台山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旅游发展的各要素对五台山旅游资源进行低碳化的开发研究,构建五台山低碳旅游发展和运行模式,为五台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谢一鹏 《科技信息》2010,(25):392-392,376
武夷山市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其具有丰富的各类森林资源,其中竹业资源相当丰富,从而推动了竹产业的发展。发展竹产业要从竹业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竹产业发展目标出发,结合武夷山风景区特殊地理环境,发展产业基础建设,通过科技利用,创建竹文化与武夷山茶文化和谐发展及竹生态旅游,构建和谐武夷。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山地旅游日益形成热潮和我国多山的国情下,山地景区数量渐多且为人们所钟爱,促进山地景区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的紧迫仼务之一.文章应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了由吸引力、推动力、支持力、中介力“四力”和资源禀赋、自然生态环境、业态与产品等25个驱动因子组成的山地景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驱动系统,对“四力”子系统、整体驱动系统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应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玉龙雪山景区旅游高质量发展驱动系统现状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玉龙雪山景区旅游高质量发展驱动系统现状水平综合得分为7.030 8分,属于较高质量水平,但仍有大部分驱动力子系统、驱动因子未达到高质量发展水平,需要进一步改进提升.基于如何促进山地景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讨论,文章重点从吸引力、推动力、支持力以及中介力层面提出了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武汉市康养旅游地空间布局及其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养旅游是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养生、医疗设备,以休闲养生、康体度假养生、生态疗养、修身养性、养老保健等为目的最终达到身心健康与精神愉悦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以武汉市50家康养旅游地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Voronoi多边形面积的变异系数、核密度分析以及缓冲区分析,探讨其空间布局.研究发现:1) 康养旅游地呈集聚分布,其内部形成以黄陂木兰天池—木兰山、蔡甸九真山风景区、江夏梁子湖风景区为核心的3个高密集区;2) 康养旅游地分布与交通干线和河流湖泊关系密切.为此提出空间优化建议:新城区发挥自身优势建立特色康养旅游基地,其中黄陂构建高端养老旅游地,蔡甸建立森林康养旅游基地,江夏建设两湖康养旅游基地,新洲建设园艺康养基地,东西湖构建生态康养旅游基地;新城区从主城区吸引康养客源,主城区为新城区提供医疗保障,两者相互协作共同推动武汉市康养旅游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世界自然遗产湖南莨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典型的丹霞地貌类型景区,区内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莨山的旅游开发对于促进全省完整的旅游地域系统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旅游资源,环境条件,空间格局,交通条件,旅游产品,社会因素等方面进行SWOT分析,对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深入研究,并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莨山丹霞地貌风景区旅游开发的对策,以期能够提高莨山旅游开发的成功性和效益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海南省历年统计数据与旅游景区、星级酒店及旅行社等旅游要素的空间位置关系,选用Hefindahl指数、区位熵系数、最临近点指数、空间联系指数及地理集中指数,对海南省旅游业空间集聚程度进行测算,进而分析海南旅游业总体、旅游要素、区域内部、城市集聚现状及差异.结果表明:海南省旅游业总体上呈集聚增长趋势;东部旅游集聚程度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琼北经济圈及三亚旅游圈构成海南岛南北各具特色并具较强竞争力的两大旅游集聚区;三亚、海口为海南省大尺度的旅游集聚区.在此基础上分析海南省旅游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包括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业自身属性、区位条件、政府政策及经济发展水平,并探讨海南省旅游空间集聚模式.  相似文献   

19.
游客满意度是衡量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成败的关键,为了解游客对福建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白水洋景区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以便为该景区的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根据对457位到访游客的问卷调查,利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对该景区总体评价为基本满意,游客对各因素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