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随机函数的降维思想,分别建立了全非平稳地震动概率模型与随机参数结构模型,实现了随机地震动作用下随机参数结构的抗震可靠度分析.首先,应用谱表示随机函数方法,将全非平稳地震动过程表达为仅含一个基本随机变量的随机函数形式.其次,将随机函数思想引入到具有随机参数的结构中,实现了仅用一个基本随机变量来表达随机参数结构的目的.最后,以层间位移角为评价指标,结合概率密度演化理论,计算随机地震动作用下随机参数结构的抗震可靠度.研究表明,仅需两个基本随机变量即可表达随机动力系统的随机性,从而降低了复杂随机参数结构抗震可靠度分析的难度.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特点,以作用倒三角形水平分布荷载的等截面弯剪悬臂杆的侧移曲线作为其初始侧移模式,利用弹塑性反应谱计算等效地震荷载.对一个1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进行了基于不同刚度特征值的等效地震荷载的计算,最后讨论了结构刚度特征值对等效地震总剪力和楼层地震剪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微分方程法导出结构单元矩阵,根据相邻两个计算单元的协调条件建立截面矩阵。以结构基础的边界条件为初始值,通过传递矩阵从下而上传导到结构的顶部,再由其顶部边界条件求出第一单元位移及内力,从而求出考虑剪力墙剪切、弯曲变形时的结构变形和内力。文中介绍了用矩阵传导法形成柔度矩阵,用迭代法求结构的自振周期,以及等效地震荷载的换算。在表达了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式子以后,建立了确定剪力墙最优数量的数学模型。最后用工程实例来说明本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框架-剪力墙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扭转反应,建立了地震作用下高层框架剪力墙基础隔震结构的平移-扭转耦联振动模型和运动方程,分析了单轴偏心基础隔震结构的平移-扭转耦联地震响应,并探讨了不同偏心率下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结果表明:在结构设计中应合理调整隔震结构上部结构和隔震层的偏心率.只有在上部结构和隔震层的偏心率满足一定关系的情况下,采用基础隔震才能明显减小结构的扭转反应.  相似文献   

5.
林育鹏 《科技信息》2011,(35):I0321-I0322
下文分析了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变形性质秘受力特点,探讨了其具有的优越性;接下来对剪力墙设计的原则和措施、剪力墙的布置及数量等关键设计技术作了研究.以提高框架剪力墙的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综合评价现浇剪力墙预制框架半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制作了2榀1∶2的2层2跨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模型试件,并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比研究了这2榀试件的破坏机制、破坏过程、滞回性能、位移延性和耗能能力等抗震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半装配试件与现浇试件具有相近的开裂位移、裂缝开展形态、破坏模式、耗能能力和侧向承载能力,但半装配试件的延性略低,在不同承载状态下的水平荷载也略低.现浇剪力墙预制框架半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整体性较好,在地震中具有可靠的抗倒塌能力.  相似文献   

7.
胡双平 《科技资讯》2009,(30):44-46
本文简述能力谱法应用于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实用设计方法,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考虑剪力墙剪切变形影响、连梁固结连接条件,利用变分原理,建立框架-剪力墙结构分析模型的微分方程。推导微分方程的初参数解,进而建立适应变刚度结构分析的传递矩阵法,给出均布荷载和倒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的传递矩阵荷载附加项的计算公式,导出顶部集中荷载、顶部集中弯矩、沿高度方向均布荷载和倒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转角、剪力墙弯矩、剪力的计算公式。以2个铰结体系框架-剪力墙为例,对计算公式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当连梁等效抗弯刚度为0 k N·m/m时固结体系可退化成铰结体系,当剪力墙抗剪刚度趋于无穷大时,弯剪型剪力墙可退化为不考虑剪切变形的弯曲型剪力墙,因此,本文微分方程可适应于多种模型的计算;采用传递矩阵法分析变刚度框架-剪力墙结构,其计算结果与采用平均刚度法的理论解析解结果较吻合,证明传递矩阵法与平均刚度法都具有可行性,但若提高计算精度,则应采用能考虑变刚度特征的传递矩阵法或有限元法;考虑剪力墙剪切变形影响的本文计算公式所得计算结果与其他公式所得结果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9.
采用连续化方法,将框架作为竖向悬臂剪切梁,剪力墙作为竖向悬臂受弯构件,得到框架结构前三阶振型和频率,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基本原理,推导出框剪结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公式和表格。文中还给出一个算例,并与底部剪力法对比分析以表明此方法的优越性,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设置剪力墙高度为模拟变量,运用NosaCAD软件对按照规范配筋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分别进行了罕遇地震与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模拟分析。假设罕遇地震下层间位移角的要求,与多遇地震下一致作为剪力墙中断是否可行的判断依据。基于中断剪力墙结构与全高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对比分析,发现在ELCENTRO波作用下罕遇地震时,剪力墙只做到第五层时结构层间位移角超出依据,当只做到四层时出现多遇与罕遇地震下层间位移角同时超限,验证了假设的合理性,同时表明剪力墙中断的可行性。12层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可以在顶部适当的楼层对剪力墙进行中断到第6层。  相似文献   

11.
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的抗震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性分析,提出用齿行法对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抗震优化设计。该法是将影响结构位移和应力的主要因素区分开来,用位移约束“射线步”和应力约束“调整步”交替使用,使解答迅速逼近最优解。该优化方法使问题得到简化和加快了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性分析,提出用齿行法对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抗震优化设计.该法是将影响结构位移和应力的主要因素区分开来,用位移约束“射线步”和应力约束“调整步”交替使用,使解答迅速逼近最优解.该优化方法使问题得到简化和加快了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3.
框架与剪力墙的布置合理与否体现在量化的计算结果上,结构的自振周期、剪重比、水平位移角、周期比和位移比都是重要指标。本文结合当地工程以及相关软件就框架-剪力墙的结构形式,对几个控制指标进行分析和结构布置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用势能驻值原理导出各种截面楔形杆的等效刚度系数,用力法算出其固端弯矩修正系 数,把带有楔形柱、等截面梁的变截面刚架转换为等效等截面刚架来分析其内力、位移和计算长 度.提出的这种等效刚度法 简便、精度高.适于工程设计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对薄钢板剪力墙单层结构理论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ADINA分析程序建立了非线性有限元多层结构滞回分析模型,具体分析了反复加载下薄钢板剪力墙构件的受力破坏特征及抗震性能。从理论分析角度,探讨在地震区使用薄钢板剪力墙多层结构的可行性。模型的分析计算显示,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多层结构,当设计的钢板长细比适宜时,在框架内填充钢板组成的薄钢板剪力墙,可显著提高结构的刚度、承载力,同时也具有较好的延性及耗能性能,对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对薄钢板剪力墙单层结构理论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ADINA分析程序建立了非线性有限元多层结构滞回分析模型,具体分析了反复加载下薄钢板剪力墙构件的受力破坏特征及抗震性能。从理论分析角度,探讨在地震区使用薄钢板剪力墙多层结构的可行性。模型的分析计算显示,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多层结构,当设计的钢板长细比适宜时,在框架内填充钢板组成的薄钢板剪力墙,可显著提高结构的刚度、承载力,同时也具有较好的延性及耗能性能,对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结合实际工程的结构方案分析,探讨了多层砖混结构房屋采用整体式框架剪力墙加层后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计算方法,编制了考虑楼层刚度变化的计算程序。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加层后的结构性能发生明显变化,砖混结构部分的最不利内力的位置将上移,在房屋的中部楼层可能出现薄弱层。  相似文献   

18.
含有壁式框架的剪力墙结构在结构设计中应用广泛。为了研究框架比例和房屋高度对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利用EPDA建筑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软件,对不同房屋高度、不同单向壁式框架比例的剪力墙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下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并对弹塑性层位移分布、层间位移角分布、最大位移角时刻结构裂缝分布情况等抗震性能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壁式框架比例的逐渐增大,结构的变形形态由弯曲型过渡到弯剪型,最后趋近于剪切型;楼层层间剪力逐渐减小,最大位移角时刻的裂缝数量增多,位置逐渐下移且主要集中在连梁及底部墙肢上。上述结论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对控制壁式框架数量和房屋高度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退化三线性恢复力模型,建立了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采用非线性分析程序IDARC2D 6.1对三个典型的10层不同剪力墙数量的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研究,探讨了结构在几种侧向分布力下的推覆反应和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反应.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水平荷载分布模式对结构的推覆曲线影响较大,同时表明剪力墙数量的不同对结构的振动特性和地震反应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现代的高层办公楼的建设要求正不断提高,凸显出集约化、环保化的发展政策。在高层办公楼的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对设计手法进行改善,对设计理念进行创新,从而更好的实现办公楼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该文对办公楼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设计者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