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棉腐镰刀菌Fu2和弯角镰刀菌尖F1接种于已灭菌的玉米碎培养基中,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培养28d后,从培养物中提取获得毒素粗提物。进行豌豆萌发抑制试验,家兔皮肤反应试验,对大口黑鲈、百花鲫和海鲤鱼苗的毒性试验,均表明Fu2和尖F1玉米碎培养物是含有一定的毒性物质,但气相色谱-质谱联合监测,尚未发现Fu2和尖F1玉米碎培养物中含有9种常见的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相似文献   

2.
培育转基因香石竹是摆脱香石竹枯萎病的主要途径。通过检验转基因香石竹各品系对尖孢镰刀枯萎病的抗病性能,能够为抗枯萎病香石竹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在探索适合尖孢镰刀菌产毒条件的基础上,用不同浓度镰刀菌毒素滤液对转基因香石竹28个品系进行了抗枯萎病性能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5~30℃、培养时间为15 d时,香石竹枯萎病菌在PSC培养液、全天振荡培养、连续黑暗的条件下最利于尖孢镰刀菌的产毒。不同p H对尖孢镰刀菌产毒量影响不大,毒素滤液经高温灭菌后其毒性变化也不大,说明该毒素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毒素培养滤液能够使香石竹叶片发病,且浓度越高,叶片发病率越高。当50%浓度毒素处理各转基因香石竹与其相应的未转基因香石竹叶片10 d时,叶片发病率差异达到了显著性差异的水平。通过50%毒素对香石竹各品系进行测定,发现转基因Ciao Bianco的叶片发病率在23.1%~27.1%之间,普通Ciao Bianco叶片发病率在53.8%~85.7%之间;转基因Tuareg的叶片发病率在25%~53.8%之间,普通Tuareg的叶片发病率在58.3%~78.6%之间;转基因Asso的叶片发病率在13.3%~43.8%之间,普通Asso叶片发病率在53.8%~66.7%之间。同时,确定Tuareg131、Tuareg133、Ciao Bianco179、Ciao Bianco416、Asso44、Asso 87、Asso 101、Asso 244为抗病品系。枯萎病镰刀菌毒素能够在香石竹抗枯萎病性测定起到重要作用,50%毒素浓度可用于筛选抗枯萎病的优良转基因香石竹,为转基因抗性品系选育和转基因香石竹抗病品系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 真菌毒素对人和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已越来越引起各国科学家的重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串珠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胶孢变种是玉米等谷物的常见真菌。其中有些菌株能产生串珠镰刀菌素(monilifo-rmin)等毒性很强的毒素。尤其是这两种真菌污染的玉米可以引起马属动物的脑白质软化症(Equine leucoencephaloma-  相似文献   

4.
《河南科学》2016,(4):506-510
为了弄清河南地区小麦赤霉病致病禾谷镰刀菌所产的毒素化学型和SCAR类型,对我国小麦主产区河南地区的小麦赤霉病病穗进行了广泛采样,共分离出47株禾谷镰刀菌菌株.经镰刀菌毒素特异性引物测定,27株菌株产15-AcDON型毒素,占分离出的禾谷镰刀菌菌株的57.45%;19株菌株产3-AcDON型毒素,占40.43%;仅有1株菌株产NIV型毒素,占2.13%.其中,产15-AcDON型毒素的菌株属于SCARⅠ类型,产3-AcDON和NIV型毒素的菌株属于SCARⅤ类型.结果表明,河南省产15-AcDON型毒素的禾谷镰刀菌是优势种群,产3-AcDON型毒素的禾谷镰刀菌种群次之,产NIV型毒素的禾谷镰刀菌种群所占比例很低.  相似文献   

5.
以抑菌圈直径为指标,采用牛津杯法测定青霉TS67菌株的胞外代谢产物对大豆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制活性,对该菌株的固体培养基成分及其配比进行优化,同时对pH、温度、含水量、接种量及最佳培养周期等生长条件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青霉TS67菌株的最佳固体培养基配方为麸皮6g,黄豆粉3g,KH2PO40.3g,KCl 14.5mg,MgSO4.7H2O 14.5mg,FeSO4.7H2O 0.29mg,水29mL;将1.3mL 2×106 CFU/mL的青霉TS67菌株孢子悬液接种于40g最佳培养基上,pH6~7,28℃进行固体发酵培养96h,获得含有菌丝、孢子、代谢产物的固体培养物,该培养物的磷酸缓冲液浸提物能够有效抑制大豆尖孢镰刀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研究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与人参根部中皂苷质量比的关系, 为确定人参根部接种尖孢镰刀菌对人参皂苷质量比的影响,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监测3种人参皂苷Rb1,Re,Rg1的质量比在接种尖孢镰刀菌120 h内的变化. 结果表明: 尖孢镰刀菌侵染后, 人参皂苷Rb1的质量比升高, Re,Rg1的质量比未发生显著改变;人参皂苷Rb1对尖孢镰刀菌分生孢子有明显抑制作用, Rb1的质量浓度越大, 萌发率越低, 抑制率越高, Rg1和Re对尖孢镰刀菌孢子萌发几乎无抑制作用. 因此, Rb1可能是人参根部对抗尖孢镰刀菌产生的抗病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不同寄主尖孢镰刀菌同工酶异质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来自不同寄主枯萎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和酯酶同工酶(EST).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有3条主酶带,其迁移率分别为:Rf=0.08,Rf=0.20和Rf=0.4.但不同寄主的尖孢镰刀菌POD同工酶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来源于花生的尖孢镰刀菌只有2条POD同工酶酶带,其迁移率为:Rf=0.20和Rf=0.08;来源于甜瓜的尖孢镰刀菌只有1条POD同工酶酶带,其迁移率为:Rf=0.20;来源于不同寄主的镰刀菌的EST同工酶谱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来源于黄瓜、甜瓜和西瓜的镰刀菌的EST酶谱较为相似,都具有Rf=0.018,Rf=0.114和Rf=1.000的3条酶带,其它寄主来源的镰刀菌的EST酶谱间互相则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这些菌株基本上都存在着Rf为0.018和1.000的2条酯酶同工酶酶带.  相似文献   

8.
刘春英 《甘肃科技纵横》2011,40(1):69-70,107
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棉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受试的6个杀菌剂对棉花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扑海因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043 ppm,多菌灵EC50为0.057 ppm.2种药剂的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药剂浓...  相似文献   

9.
甜菜镰刀菌根腐病是引起甜菜块根腐烂的主要原因之一。1990年对石河子143团甜菜病块根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鉴定为大抱镰刀菌甜菜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Schlf.sp.betae(Stewart)Snyder&Hansen]侵染所致。病菌在27℃生长最快。用药液浸菌平板培养法进行药效测定,复方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杀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致病性尖孢镰刀菌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侵染引起的植物枯萎病是种世界性的土传真菌病害之一,生物防治是解决植物枯萎病的一条理想途径.对致病性尖孢镰刀菌生物防治的研究现状及其生防因子种类和应用情况做了综述.并分析了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通气量对西瓜枯萎病病原尖孢镰刀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摇床转速和装液量来控制不同通气量,对西瓜枯萎病尖孢镰刀菌株X.1.7 030527 02进行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当装液量相同时,尖孢镰刀菌孢子生长量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加,而当转速<60r/min和>150r/min时,尖孢镰刀菌孢子生长量随装液量的变化差异不大,当转速90~120r/min时,尖孢镰刀菌孢子生长量随的装液量增加而减少.装液量越大,平均孢子萌发率越高,100mL/250mL装液量的平均孢子萌发率最高,比50mL/250mL和25mL/250mL分别高1.6%和4.05%.摇床转速对孢子萌发率表现在转速低孢子萌发率高的趋势.菌丝体生长量受通气量(装液量和转速)变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尖孢镰刀菌是一种以土壤习居为主要特征的植物病原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且寄主广泛,能引起豆科、茄科、葫芦科等科100多种植物根腐、茎腐、茎基腐等病害,严重时造成植株萎蔫死亡,严重影响着植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目前生产上对于该菌的防治多使用甲霜灵·锰锌、多菌灵、百菌清等化学药剂,然而,防治效果不佳,急需开发针对该菌新的作用靶标的药剂.前人已经明确植物病原真菌分泌蛋白在侵染、操控植物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然而,学术界尚未见有关该菌中分泌蛋白的报道.本研究以尖孢镰刀菌菌株(Fusarium oxysporumf.sp.lycopersici 4287)的蛋白序列为基础数据,以分泌蛋白所具有的N-端含有信号肽、不含有跨膜结构域、没有GPI锚定位点、将蛋白分泌在胞外4大特征为依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程序明确该菌中含有778个分泌蛋白,并对上述蛋白开展特征分析,明确上述蛋白的氨基酸长度主要集中在101~400aa、氨基酸组成中以G,T,S,A较多,信号肽长度主要集中在16~21aa、信号肽氨基酸组成中以P,S,A,T,G较多,信号肽切割位点为T-X-T类型.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尖孢镰刀菌的分泌蛋白功能解析和开发新型药剂靶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枯萎病尖孢镰刀菌的RAPD-PCR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PCR),对采自我省不同地区、不同寄主和同一寄主不同植株的瓜类枯萎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到6个多态性随机引物,共产生了72条RAPD带,其中86.11%具有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菌株分为4个RAPD组,确定了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为瓜类枯萎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分类提供有利的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14.
黄瓜尖孢镰刀菌培养初期(1~4d)的粗毒素滤液对黄瓜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胚根的长度明显比对照组短,对胚根生长的抑制率为30.00%~45.00%,且处理后的黄瓜种子很难成苗;培养后期(5~10d)的粗毒素滤液对黄瓜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胚根的长度比对照组略长,对胚根生长的促进率为14.29%~28.57%且处理后的黄瓜幼苗的高度比对照组高.对其幼苗进行的尖孢镰刀菌分离的结果表明,从根上1cm的茎段没有分离到尖孢镰刀菌,而根上2~3cm,5~6cm和叶片部位则都分离到尖孢镰刀菌.  相似文献   

15.
盐湖作为一种特殊的极端环境,其中的微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为了了解盐湖微生物的特性,对分离自山西运城盐湖的一株芽孢杆菌AF-1进行分类鉴定及抗菌特性研究.对该芽孢杆菌分类鉴定采用的是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以尖孢镰刀菌作为指示菌,采用杯碟法检测AF-1发酵上清液的抗菌活性,研究不同温度、pH、盐度条件对发酵上清液抗菌活性的影响,检测AF-1的生长曲线和抗生素产生量的关系及抗菌曲线;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AF-1的抗菌效果;利用PCR技术对AF-1基因组进行抗菌功能基因PKS筛查.结果显示,16s r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AF-1为Bacillus属成员,对尖孢镰刀菌有很好的抗性;AF-1发酵上清液在不同的温度、p H和NaCl浓度条件下均有很好的抗菌活性;显微镜检测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AF-1发酵上清液使尖孢镰刀菌细胞结构出现明显改变,并导致部分细胞质泄露;AF-1基因组中含有聚酮合酶PKS基因,可以用来合成抗生素前体物质.以上结果表明,从盐湖中分离的芽孢杆菌AF-1具有很好的抗尖孢镰刀菌的活性,可以作为抗菌活性物质的新菌种来源.  相似文献   

16.
通过NBS取代反应,制备lasiod ip lod in的溴代衍生物12,14-d ibromo-lasiod ip lod in,并首次对其抗尖孢镰刀菌活性进行研究。Lasiod ip lod in和12,14-d ibromo-lasiod ip lod in对尖孢镰刀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0,12.5μg/mL。溴代衍生物的抑制活性比母体化合物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7.
对氧化物体系Cu-As-O,Fe-As-O和硫化物体系Cu-As-S,Fe-As-S的热力学分析表明,热力学稳定的砷化物为Cu3As,Cu3(AsO4)2,FeAs2,FeAsO4.当有硫化剂存在时,在弱氧化气氛下进行氧化-硫化焙烧,将有利于FeAsS分解,并生成毒性低的砷硫化物.分别在含金砷精矿和含砷铜精矿中添加黄铁矿进行沸腾焙烧工艺试验,砷的挥发率都在85%以上,试验结果对高砷矿物原料脱砷工艺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高氯酸铕二苯亚砜Eu(DPSO)7(ClO4)3以及六氟磷酸铕二苯亚砜Eu(DPSO)7·(PF6)3及高氯酸铕苯丁基亚砜Eu(PBSO)7·(ClO4)3配合物.从配合物的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可以看出:Eu3+的发光系配体亚砜敏化所致.二苯亚砜配合物的发光强度高于苯丁基亚砜配合物.5D0→7F2谱带在二苯亚砜配合物中发生劈裂,且强度高于5D0→7F1,这表明Eu3+在二苯亚砜配合物中所处格位对称性较低而在苯丁基亚砜配合物中所处格位对称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秸经纤维毛壳菌( Chaeto micu m cellulolyticu m ) S M27 发酵后制成的纤维蛋白饲料( Ferm eted product of corn stalk , F P C S) 作为日粮中的粗蛋白源,喂饲白鼠和白兔,进行了系统的毒理分析和营养价值测定.毒理测试包括急性毒性试验( L D50 测定和7 d 喂养试验) ,蓄积毒性试验、致突变试验、90 d 喂养毒性测定等,结果表明 F P C S 的 L D50 对瑞士小白鼠和 Wistar 大白鼠都大于2154 g/kg 体重,在7 d 、28 d 和90 d 喂养中都未曾观察到动物机体有异常表现.微核试验中,各试验组与阴性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 p > 0 .05) ,与阳性对照组间则有显著差异. F P C S 在白兔日粮中由17 .5 % ( w/ w ,重量比,下同) 增至32 .5 % 时,其营养价值递减,但粗蛋白的消化率各组间无显著变化( p > 0 .05) ,多指标多重分析表明, F P C S 作为动物饲料有安全性,具有粗蛋白可被消化而残余粗纤维难被消化的特点,适用于作为反刍动物日粮中粗蛋白的部分替代物.  相似文献   

20.
以对硝基苯酚-光密度为标准曲线,测定了黄瓜尖孢镰刀菌发酵过程中的β—D-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培养的第7d开始β—D-葡萄糖苷酶活性骤然升高,达到43.875U/mL,在培养的第8d时,β—D-葡萄糖苷酶活性达到最高值55.0U/mL,随后,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呈现忽高忽低的不规则变化(9d-11d),到培养的第12d时开始呈现逐渐下降的稳定变化,从44.438U/mL降至18.875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