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组织特异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1(BAI1)基因在不同病理类型肾癌组织及不同分级分期肾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BAI1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1二步法检测27例肾脏癌周组织、60例透明细胞癌、15例乳头状细胞癌、13例嫌色细胞癌中BAI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合病理学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肾癌细胞中BAI1基因高表达率显著低于癌周组织,分别为31.8%(28/88),70.4%(19/27);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较癌周组织BAI1基因表达均降低,分别为35.0%(21/60),26.7%(4/15),23.1%(3/13),70.4%(19/27)。2)BAI1基因在透明细胞癌不同分期的高表达率为Ⅰ期63.6%(7/11),Ⅱ期47.4%(9/19),Ⅲ期18.2%(4/22),Ⅳ期12.5%(1/8),BAI1基因表达率与肾透明细胞癌分期成负相关,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AI1基因在肾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相关,可能与肾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0 T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颅内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高级别胶质瘤和12例低级别胶质瘤,均行MRI扫描和SWI,15例(10例高级别胶质瘤和5例低级别胶质瘤)于增强前后行SWI.将SWI与常规T1 FLAIR、T1 FLAIR增强图像作比较,并对SWI瘤内低信号形态及数量进行分级评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16及COX-2蛋白在宫颈癌中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宫颈活检或手术标本13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P16及COX-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结果.结果 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SIL)、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SIL)、宫颈癌中P16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0%(0/30)、42.3% (11/26)、71.9%(23/32)、92%(46/50).COX-2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3.3%(1/30)、50%(13/26)、75%(24/32)、88% (44/50).随着宫颈病变分级升高,P16及COX-2蛋白阳性率逐渐上升,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16及COX-2的高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均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E-钙粘素(E-cadhe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2例大肠癌及2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E-cadherin和MMP-2的表达,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E-cadherin在正常大肠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5% (17/20),高于大肠癌组织中52.2% (48/92)的表达率,两者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MMP-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1.7% (70/92),显著高于正常肠组织中35% (7/20)的表达率(p<0.01).E-cadherin 和MMP-2的表达都与大肠癌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但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两者的表达具有负相关(r=-0.316,P <0.05).结论 E-cadherin和MMP-2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E-cadhein的正常表达将显著降低大肠癌的浸润和转移能力.而MMP-2蛋白阳性表达则促进大肠癌浸润和转移.E-cadherin和MMP-2的检测可以成为临床判断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VEGF 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6例大肠癌及2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 eIF4E和 VEGF C的表达,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6例大肠癌组织中的 elF4E和 VEGF C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1.3和76.1%.而正常大肠组织中 elF4E和 VEGF C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和20%.eIF4E和 VEGF的表达都与大肠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病理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但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两者的表达具有正相关(r=0.347,P<0.05).结论 eIF4E和 VEGF C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大肠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脂联素对1型糖尿病小鼠视网膜节细胞和血管的影响.方法:使用玻璃体腔内注射脂联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免疫荧光,非侵入性眼压测量等实验方法,对1型糖尿病的视网膜节细胞数量的改变和血管形态的变化做研究.结果:1型糖尿病鼠脂联素组的眼压比1型糖尿病鼠对照组明显低(p<0.01),而与正常鼠脂联素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与1型糖尿病鼠对照组相比,1型糖尿病鼠脂联素组的视网膜血管管径更粗一点.Brn3a+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在1型糖尿病鼠脂联素组明显比1型糖尿病鼠对照组要多(p<0.05),而与正常鼠脂联素组比较明显低一些(p<0.01).结论:脂联素可明显改善1型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的下降,并可延缓视网膜血管形态的变化.APN有成为一种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潜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环磷酰胺抑瘤作用及含药血清对肿瘤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小鼠腋下接种瘤株的方法,建立肝癌荷瘤小鼠动物模型;利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观察环磷酰胺(CTX)舍药血清体外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调亡作用的研究.方法 :小鼠肝癌细胞混悬液用生理盐水按1:1进行稀释制成含瘤腹水混悬液,在给药前24 h,每只小鼠腋窝皮下接种0.2 ml.CTX对小鼠肝癌抑瘤实验连续给药10 d,测定肿瘤作用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凋亡表达.结果:(1)CTX能够明显抑制肝癌肿瘤的生长(P<0.01);(2)30%、20%和10%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含药血清对HepG2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Hochest染色肿瘤细胞出现凋亡形态;而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的促肿瘤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血清组.CTX能够明显升高肝癌荷瘤小鼠体内bc1-2的水平(P<0.01);(3)CTX能够明显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结论 :CTX具有抑制小鼠肝癌的作用;能够明显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CTX的抑瘤作用可能与升高动物体内的bcl-2水平及促进癌细胞的凋亡有关,从而表现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是近年来恶性肿瘤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综述IGFBP-rP1在恶性肿瘤中的抑癌基因作用机制及可能的临床实用价值.IGFBP-rP1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广泛涉及细胞的增殖、衰老、凋亡、分化、血管生成等多方面,研究指出IGFBP-rP1可缩短细胞增殖周期并影响非停泊性生长从而抑制增殖,降低致瘤能力;调节BRAF-MEKERK信号通路及pRB、HSP60等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衰老及凋亡;主要通过IGF依赖方式抑制血管生成;而且IGFBP-rP1表达下降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降低有关.研究显示IGFBP-rP1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如其表达量跟恶性肿瘤的进展相关,低表达提示某些化疗药物抵抗,可提示预后.而在恶性肿瘤中特异性地上调IGFBP-rP1,可抑制肿瘤增殖及血管生成、诱导细胞衰老凋亡、提高肿瘤分化程度及化疗敏感性,具有治疗意义,但研究者们还在努力探究,争取早日找到一种临床有效的靶向IGFBP-rP1的基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肿瘤干细胞在体外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和干细胞相关标志物CD133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结直肠肿瘤干细胞分化走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来源于人结直肠癌的细胞系HCT116,无血清培养分离出CD133+细胞,加血清诱导分化,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在未分化状态下无血清培养第7天和14天与血清诱导分化后收集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标志物CD133的表达量,采用激光共聚焦检测CD133表面标记分子的表达。结果 1)细胞形态:无血清培养分离的CD133+细胞,在生长过程中聚集成规则的细胞球,血清诱导后即贴壁生长,贴壁形态与同来源细胞形态一致,且再次无血清悬浮培养后聚集成球稳定生长。2)标志物变化:结直肠肿瘤干细胞未分化时CD133表面标记分子高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未分化细胞CD133第7天表达率为(20.4±0.52)%,第14天表达率为(78.5±2.80)%,分化后表达率为(0.50±0.17)%。结论细胞形态和标志物表达改变均表明高表达CD133+的HCT116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可定向分化为同源的结直肠癌细胞,CD133+细胞经血清诱导后表达下调而使细胞失去干细胞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发生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大鼠外周血中内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的作用以及此作用对其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原位肝移植(0LT)+参附(SF)组,OLT对照组,假手术组.3组均于术后第1、4、7天取血液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及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观察胆汁分泌量,并取肝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形态学观察肝脏损伤.结果 OLT+ SF组外周血中的EPCs在术后1天开始增加,第4天达到高峰并持续至第7天;并且在3个时间点上,OLT+ SF组的外周血EPCs数量较其它两组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OLT+ SF组在用药后IRI有所改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显著动员大鼠骨髓中的内源性EPCs进入外周血,修复损伤的肝血窦,改善微循环,进而改善肝移植术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组织中COX-2和CYPlBl的表达规律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认识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初步病理学基础。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乳腺癌组织中COX-2和CYPlBl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在乳腺癌中COX-2和CYPIBl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6%和73.8%。COX-2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CYPlBI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ER表达显著相关(P〈0.05)。乳腺癌COX-2与CYPlBI表达呈正相关(r=0.481,P〈0.01)。结论人乳腺癌组织存在COX-2与CYPlBl的共同阳性表达,COX-2可能促进CYPlBl表达,共同作用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EGFL7)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5例胃癌组织中EGFL7的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CD34标记),分析EGFL7的表达与MVD及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EGFL7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率(84.6%)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7.9%),在浸润浆膜层组中的阳性率(84.4%)高于未浸润浆膜层组(46.2%)。胃癌组织中EGFL7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浸润程度呈正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胃腺癌低分化纽MVD(37.62±10.42)高于高分化组(27.91±9.93)和中分化组(28.40±9.18);浸润至浆膜层组MVD(34.25±10.43)高于未至浆膜层组(26.69±8.66);有淋巴结转移组MVD(33.00±9.99)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5.94±9.34)。癌组织中MVD值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但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在EGFL7表达阳性的肿瘤纽织中MVD均值为33.80±10.56,高于EGFL7表达阴性的肿瘤组织中MVD均值26.004-7.21(P〈0.05),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进行分析,发现MVD值与EGFL7的表达成正相关(r=0.313,P〈0.05)。结论:EGFL7的高表达可能促进了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胃癌组织中的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基膜聚糖(Lumican)基因过度表达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体外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以携带人Lumican基因的重组慢病毒感染A549细胞,用嘌呤霉素(puromycin)筛选法建立稳定细胞株.分别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A549细胞组、空载体组及Lumican感染组目的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运用MTT法研究Lumican基因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Transwell法检测Lumican基因对A549细胞侵袭的影响.结果 ①各组Lumican mRNA表达差异显著(x2=21.60,P<0.01),Lumican感染组明显高于其它两组(F=102.86,P<0.000 1),Lumican感染组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其它两组.②Lumican感染组在不同时间(1、2、3、4、5 d)OD(吸光度)值与A549细胞组和空载体组差异不显著(P>0.05).③各组穿膜细胞数差异显著(x2=23.49,P<0.01),Lumican感染组明显高于其它两组(F=73.92,P<0.001).结论 成功构建了Lumican高表达的人肺腺癌A549稳定细胞株,Lumican基因对人肺腺癌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无影响,但能增强人肺腺癌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icroRNA-451(miR-451)对人结肠癌细胞系SW620裸鼠皮下种植瘤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18只裸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SW-620-451组)、阴性对照组(SW-620-NC)、空白对照组(SW-620组),每组6只,分别皮下接种转染miRNA-451 agomir的SW620细胞、转染了阴性片段agomir Negative Control(NC)的SW620细胞和不经处理的结肠癌SW620细胞,并每周两次于瘤体内分别注射miRNA-451 agomir、miRNA-451 agomir NC片段及生理盐水.比较各组裸鼠皮下形成瘤体的大小并计算抑瘤率,接种四周后处死裸鼠取组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法定性定量分析和比较肿瘤相关基因c-myc的表达.结果 各组裸鼠皮下接种肿瘤细胞6天后均有瘤体形成,成瘤率100%,实验组(SW-620-451组)瘤体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时间终点为第30天时,实验组(SW-620-451组)裸鼠皮下种植瘤的体积为(0.95±0.13)cm3,阴性对照组(SW-620-NC组)为(2.25±0.50) cm3,空白对照组(SW-620组)为(2.46±0.59)cm3;实验组(SW-620-451组)瘤体体积显著小于其他两组体积(p<0.05);实验组(SW-620-451组)瘤体质量为(1.15±0.13)g,明显低于SW-620-NC组(2.59±0.46)g及SW-620组(2.76±0.44)g(p <0.05).实验组种植瘤中c-myc的表达量较另外两组下降(p<0.05).结论 转染miR-451后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SW620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myc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5-脂氧合酶双重抑制剂darbufelone对人胃癌皮下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裸鼠实体瘤模型,随机分为darbufelone组和对照组,darbufelone及生理盐水分别连续灌服4周。测量肿瘤质量、体积,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检测CD34并计算微血管密度;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析移植瘤组织中MMP-9、VEGF的表达。结果darbufelone可明显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质量抑瘤率为58.42%,体积抑瘤率为67.13%。darbufelone组的微血管密度(MVD)(15.36±0.30)明显低于对照组(29.47±0.63)(P〈0.05);darbufelone组肿瘤组织中VEGF及MMP-9在基因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P〈0.05)。结论darbufelone能有效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减少移植瘤组织中VEGF及MMP-9的表达,抑制肿瘤的微血管生成,具有抗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胰岛素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对P1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1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和抑制作用,观察P13K/Akt信号通路对海马神经元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l)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胰岛素组和渥曼青霉素组,海马立体定向注射胰岛素和P1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13K/Akt信号传导下游蛋白Akt以及BACEImRNA水平。结果注射胰岛素的海马P13K信号通路下游信号分子:AktmRNA表达上调(分别较空白和阴性对照组P=0.047,P=0.002),而BACElmRNA表达下调(分别较空白和阴性对照组P=0.004,P=0.01)。渥曼青霉素组的P13K下游信号分子AktmRNA表达明显被抑制(分别较空白和阴性对照组P=0.002,P=0.039),同时BACEI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上调(分别较空白和阴性对照组P=0.039,P=0.018)。结论胰岛素信号通路P13K/AM可以调节BACEl的转录水平参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体外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和健康人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 HUVECs)小凹蛋白 1(caveolin 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的 HUVECs,分为健康组(DMEM+健康人血清,n=8)、透前组(DMEM+尿毒症患者透前血清,n=18)、透后组(DMEM+尿毒症患者透后血清,n=18).采用 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组化SABC法和 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内 caveolin 1蛋白的分布和含量.结果 MTT法筛选血清最佳干预时间和浓度分别为12小时、10%的血清干预浓度.与健康组比较,透前组细胞内 caveolin 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透后组改变不明显(p>0.05);而透后组细胞内 caveolin 1的蛋白表达水平较透前组细胞内 caveolin 1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结论血液透析不能降低尿毒症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的发生率,caveolin 1的变化可能是尿毒症血透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加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对感染性脑水肿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左颈内动脉注射脂多糖复制大鼠感染性脑水肿模型,将8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水肿组(I组)、盐酸戊乙奎醚治疗组(P组)。检测6h、12h、24h、48h时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病理形态;脑组织SOD活性、MDA含量;免疫组化法及RT—PCR法检测AQP4蛋白分布与AQP4mRNA含量。结果:(1)与C组相比,I组、P组脑含水量、MDA含量均升高,同时SOD活性、AQP4蛋白、AQP4mRNA表达均减少(P〈0.01)。与对应时间点P组相比,I组脑含水量、MDA含量均升高,同时SOD活性、AQP4蛋白、AQP4mRNA表达均减少,于24h达高峰,48h仍在较高水平(P〈0.01)。(2)脑组织光镜检查:I组大鼠脑组织损伤严重,P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盐酸戊乙奎醚能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感染所致的脑组织损伤,上调AQP4表达,对脑水肿有一定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