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气体浓度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中气体组分反映了燃烧过程,影响了燃烧效率和脱硫效率.采用自行研制开发的水冷探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中气体浓度分布进行了热态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操作条件下沿炉膛轴向和径向气体浓度存在差异,高循环流率循环流化床锅炉存在严重的混合问题,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室中心区存在三角形的贫氧区.二次风的穿透力直接影响到燃烧效率.增加二次风速可以使混合问题得到改善,飞灰含碳量下降.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介绍了在求循环过程的效率或制冷系数时,热量的相互抵消对求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运用CAD技术,研制了锻压机床工作循环图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本软件采用人机对话方式,自动生成锻压机床的单击、双击工作循环图,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修改各辅助机构的循环角度,最后得到完整的锻压机床工作循环图。  相似文献   

4.
CO2滑片膨胀机热力过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研制了滑片膨胀机,以替代跨临界CO2制冷循环中的节流阈.利用膨胀机气缸上2只相隔一定角度的压力传感器,获得了工作腔内压力随转角变化的完整曲线(p-θ图),并通过p-θ图分析了膨胀机的内部热力过程.结果表明:研制的滑片膨胀机能够实现连续、稳定的膨胀过程,但严重的内部泄漏使得膨胀过程中的压力下降非常迅速,并导致过度膨胀现象发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MATLAB的循环向量化编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介绍MATLAB软件基础上,探讨了MABLAB传统循环结构编程思想及循环向量化编程思想。通过实例对循环结构编程与循环向量化编程进行比较,说明了循环向量化编程的优点。循环向量化方法的使用,可以提高程序执行的时间效率,同时也能充分展现MATLAB语言的矩阵操作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T-S图证明了任意循环过程的效率η′,总比以该循环所经历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为高、低温的卡诺循环的效率η卡要低。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T-S图证明了任意循环过程的效率η′,总比以该循环所经历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为高、低温的卡诺循环的效率η卡要低.  相似文献   

8.
利用领域知识求解多值动态不确定因果图的联合概率分布所涉及的领域因果图的概率分布表达式构造难度大,针对这一问题,从2类因果循环图出发,提出一种基于图分解的推理算法。该算法极大地简化了全局概率分布表达式的构造过程,有效地降低了领域因果图概率分布表达式构造的难度。提高了多值动态不确定因果图的推理效率。  相似文献   

9.
在含有负斜率直线的可逆循环中,热的迁移方向不能从P-V图上直接看出来。用T-S关系对其进行讨论,画出T-S图,根据熵的变化,可以直接知道热的迁移情况。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在P-V图上用外切卡诺循环证明任意循环极限效率的更直观、更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均质压燃的燃烧循环变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均质压燃的燃烧循环变动规律,在单缸发动机上进行了不同辛烷值燃料的均质压燃试验.结果表明,在恒定的平均指示压力下循环变动随辛烷值的增大而增大,在恒定的辛烷值下循环变动随平均指示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对于高辛烷值燃料,转速对循环变动的影响非常明显,尤其在较高转速时,循环变动随转速的升高急剧增大;在不发生爆震的情况下,燃烧效率、指示热效率以及HC和CO排放随循环变动的减小而改善,而NOx排放几乎没有变化,但一旦出现爆震情况,则指示热效率降低,NOx排放急剧升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试验探讨了在同一压缩比或不同压缩比时,掺水蒸气对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由试验论证了水蒸气的掺入导致最大爆发压力和燃烧最高温度均下降,其效果为有效地抑制了爆震,提高了燃料的辛烷值。并论证了调整点火提前角,使得汽油机处于经济运行状态的必要性。同时分析了提高压缩比并掺水蒸气后有效热效率提高的主要来源是燃料—空气理想循环热效率的提高。并分析了水蒸气掺入进气管后状态的变化所依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对不可逆往复式Brayton循环的有限时间热力学性能进行模型研究.在考虑工质变比热及压缩和膨胀过程的内不可逆损失基础上,导出了循环比功和循环热效率的解析表达式.在典型循环特性参数条件下,对上述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工质变比热及压缩和膨胀过程的内不可逆损失对循环性能有一定影响,其中压缩和膨胀过程的内不可逆损失对循环性能影响更显著.研究结果对实际内燃机性能的评估及改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热化学再吸附变温原理,提出并实施了一种以低品位热能升温储能为目的的热力循环,并对其循环特性及储能供能升温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吸附储能工质对MnCl2 NaBr NH3研究了热化学再吸附升温储能特性.结果表明:利用固 气可逆化学反应过程中热能与化学吸附势能的相互转化可实现热能的高效储存,采用热化学再吸附变温技术在实现热能储存的同时还可有效实现低品位热能的能量品位提升,从而可为低品位热能的高效储存及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当储能阶段输入温度为128 °C时,根据外界不同温级热能的需求,释能阶段输出温度提升至140 °C和144 °C时,对应的储热效率分别为0.21和0.11,对应的效率分别为0.25和0.13,且热化学升温幅度越大,储能效率越低.  相似文献   

15.
脉冲爆震发动机热力循环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混合气体中燃烧产生的爆震波的传播机理,建立了爆震波传播过程中参数的基本关系。在不同进气增压比条件下,对爆震波的特性参数进行了计算,得出了爆震波前后气流参数的变化关系;并计算了爆震燃烧循环过程的热效率和爆震燃烧不可逆过程中熵增随爆震波前马赫数的变化规律。最后将爆震燃烧循环与布莱顿循环、甘福利循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爆震燃烧循环具有更高的有效循环功和循环热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建立了PFBCC数字模型,并进行了优化分析,讨论了燃气参数、蒸汽参数及系统压损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给出了燃机最佳压比公式和热力系统的最佳布置方式,所得到的结论为今后PFBCC装置的研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实用施密特循环理论,在考虑流动阻力损失的基础上,建立太阳能斯特林热机的循环热损失及热效率数学模型.运用碟式太阳能斯特林热机的一个实例,着重分析了太阳能斯特林热机的各种热损失及热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种热损失中,导热损失和穿梭传热损失所占的幅度相对较大,其中导热损失最显著.各种热损失与太阳能斯特林发动机的多种结构参数和设计性能参数密切相关,增加加热管内壁的温度,降低转速值可提高循环热效率.当热腔的温度大于750 K时,太阳能斯特林热机的循环热效率值将在卡诺效率值的65%~80%之间浮动.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多孔介质发动机,建立了热力学理论模型,引入等温膨胀比,对经典的闭式和开式多孔介质发动机的热力循环过程进行分析,推导出多孔介质发动机热效率、循环功的计算公式,并采用压缩比系数建立了闭式和开式多孔介质发动机热力循环的关系.通过模拟计算,研究了传统发动机和闭式多孔介质发动机两种类型6种循环的理论热力过程,探讨其热效率、循环功随不同参数的变化及其与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在理论热力循环中,闭式多孔介质发动机比传统发动机在循环功上有着较大优势,认为高速柴油机循环更适合采用多孔介质技术实现高效燃烧和超低排放.  相似文献   

19.
 针对海洋温差发电系统中效率低的问题,对海洋温差发电朗肯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系统中关键设备数学模型,计算了发电系统循环热效率、净输出功率。通过计算得到:当透平进口气体温度和冷凝温度一定时,循环热效率随透平进口气体压力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且存在最大值。研建了15 kW朗肯循环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并试验验证,得到了在模拟海洋温差下循环热效率随各参数的变化趋势与规律,同时与理论计算结果比较,验证了理论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建立多级不可逆耦合制冷系统的一般循环模型,探讨热阻和热漏等不可逆因素对其循环性能的影响.以制冷系数为目标函数,对制冷循环系统的性能进行优化分析.导出制冷系数与比制冷率间的基本优化关系,确定最大制冷系数及其对应的比制冷率,并对其它优化性能作了分析讨论.所得结果具有普遍意义,可揭示制冷循环系统的一般性能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