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基于移动Agent的移动Ad Hoc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动Ad Hoc网络比传统的有线和无线网络面临着更多的安全问题,入侵检测技术可作为第2道安全防线来弥补入侵预防技术的不足;由于移动Ad Hoc网络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得已有的入侵检测系统不适合被运用到移动Ad Hoc网络中。文章设计了一个新的适合移动Ad Hoc网络的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该系统充分考虑了移动Ad Hoc网络资源受限的特点,对整个网络进行了簇的划分并且提出了一个划分簇的算法,进而对不同的Agent进行了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移动Ad Hoc网络安全性能,将混沌免疫聚类算法嵌入移动Ad Hoc网络,设计具有入侵检测功能的移动Ad Hoc网络,并据此构建移动Ad Hoc网络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理论改进指标权重判断矩阵建立模糊权重确定方法,同时采用将模糊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可入侵检测的移动Ad Hoc网络安全综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移动Ad Hoc网络安全评价实例结果与入侵检测仿真分析结果一致,可入侵检测的移动Ad Hoc网络安全性能较好,说明移动Ad Hoc网络安全性能综合评价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应急移动Ad Hoc网络,在我国无线通信领域中最为常见,用于地震、洪涝等多个领域内。应急移动Ad Hoc网络,其在安全防护方面,经常采用被动防御的方法,推行入侵检测方法,提高应急移动Ad Hoc网络主动防御的建设水平。入侵检测方法,在应急移动Ad Hoc网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探讨应急移动Ad Hoc网络中,入侵检测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移动Ad Hoc网络是由一组带有无线通信收发装置的移动终端节点组成的一个多跳、临时、无中心的网络,其介质开放、动态拓扑、分布式协作、缺乏集中监控机制和明确的防护线等特征,造成网络极易遭受攻击.提出了分布运行并集中控制的思想,在有线局域网上搭建Ad Hoc网络仿真平台,在各个分布式终端节点运行真正的路由协议,而在中心控制端通过虚拟移动和虚拟拓扑管理控制多个分布式终端节点来仿真复杂的Ad Hoc网络拓扑;并在Linux操作系统上实现了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以AODV路由协议为例,在仿真平台上对入侵检测系统进行实验测试.仿真结果证明,该系统使得移动Ad Hoc网络具有优良的抗攻击性能.  相似文献   

5.
Ad Hoc网络是一种没有固定基础设施、网络拓扑不断变化的新型网络,固有的脆弱性使它容易遭受各种安全威胁。主要介绍了首先分析了移动Ad Hoc网络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现有协议的不足之处,然后将移动Ad Hoc网络在密钥分配与管理、入侵检测两个方面的安全方案进行了分类论述,并指出了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研究Ad Hoc网络的安全性能及网络管理的相关技术,使Ad Hoc网在军事与民用方面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分析Ad Hoc网络与传统固定网络、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无线局域网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提炼出应用于Ad Hoc网络中的4种新的安全设计方案。研究表明,链式证书和分布式密钥相结合的网络安全系统既能有效保障网络不受外部恶意攻击,又能抵御来自网络内部的攻击与异常,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良好的运行性能。  相似文献   

7.
基于Ad Hoc网络的车载移动通信网(VANET)由于无线信道的原因,以及VANET自身的特点,易受到干扰攻击,而干扰攻击的主要目标是网络底层.针对VANET网络环境,进行干扰攻击建模,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检测体系结构,最后提出相应的响应策略.  相似文献   

8.
吉祖勤 《科技信息》2010,(31):69-69
移动Ad Hoc网络是由移动节点自组织形成的网络,由于其动态拓扑、无线通信的特点,容易遭受各种安全威胁。本文分析了Ad Hoc网络中存在的攻击方式,详细地介绍了Ad Hoc网络的安全策略,指出下一步值得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便携设备的广泛应用,人们开始倾向于成本经济、方便实用的无线网络,Ad Hoc网络就是结合这个需求,以其独特的自组织特点被公认为最佳的移动网络构架,但是,长期以来拥塞问题一直是限制Ad Hoc网络性能的影响因素;基于此,通过对Ad Hoc网络拥塞的影响与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对Ad Hoc网络拥塞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对移动Ad Hoc网络的拥塞控制方法进行探讨,并提出移动Ad Hoc端到端TCP拥塞控制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0.
冯超 《科技信息》2012,(13):115-115,111
Ad Hoc网络是一种有特殊用途的网络。本文首先介绍了Ad Hoc网络的特点和应用领域。然后对Ad Hoc的网络技术、网络协议及网络管理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最后对移动Ad Hoc网络的应用和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Ad Hoc网络将会在救灾、战场、野外勘探、交通通信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对其安全性的研究已成为多年的热点。文章对已有的Ad Hoc网络密钥管理方案分门别类进行评价,以期这些评价有利于更多Ad Hoc网络密钥管理方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Ad Hoc无线网络是一种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网络,本文阐述了Ad Hoc无线网络的特点,并分析目前已有的路由协议,最后指出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针对以往的 Ad Hoc 网络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 MIMO 技术和“双环”技术的 Ad Hoc 网络路由协议方案。在MIMO 技术、“双环”技术的支持下,新的 Ad Hoc 网络路由协议中采用了分集链路与复用链路,发挥了 DZR 协议与 ZRP协议的优势,以 OPNET 仿真工具为平台,从而实现了新 Ad Hoc 网络路由协议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4.
UWB Ad Hoc网络无线接入特性与定位辅助路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基于UWB技术的Ad Hoc网络组网的关键问题。根据UWB信号特征分析了信道客量,说明在大带宽、有限功率的通信模型下UWB Ad Hoc网络的节点吞吐量。从网内冲突和网间干扰方面讨论无线接入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途径,包括解决网内冲突的主从轮询机制、CSMA竞争机制和应对于网间干扰的扩频技术。举例分析了UWB Ad Hoc网络MAC协议的特性,说明将Ad hoc MAC与动态信道编码结合,并采用跳时的方式解决网间干扰的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分析UWB和GPS定位信息不同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基于TOA的定位算法和定位辅助路由IAR协议的原理,提出两者结合的UWB Ad Hoc网络定位辅助路由。  相似文献   

15.
传统移动Ad Hoc网络(mobile Ad Hoc network,MANETs)黑洞攻击解析模型存在网络拓扑结构固定、网络传输性能预测精确度低的问题.针对使用按需路由协议的MANETs网络,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拓扑近似技术的黑洞攻击解析改进模型(improved black hole attack analytical model,IBAAM).IBAAM协议使用随机模型代替传统解析模型使用的n元2立方体模型,并将网络结构扩展至随机拓扑结构,使用最短跳距离概率描述表示网络拓扑结构的随机拓扑信息,再使用K均值聚类法实现跳距离文件配置以求解任意拓扑结构下的攻击概率问题,从而在不利用任何实际拓扑先验信息条件下有效预测MANETs网络平均丢包数目.IBAAM实验结果表明,在多种不同固定Ad Hoc拓扑结构下,IBAAM的网络丢包预测精确度在仿真结果的95%置信区间内,能够有效预测网络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16.
杨世欣 《科技信息》2010,(10):I0233-I0233,I0235
无线Ad Hoc网络已成为无线网络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介绍Ad Hoc网络的基本概念及特点,重点阐述Ad Hoc网络路由技术分类,详细分析、比较几种路由关键技术,提出一种比较实用的路由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研究并提出了一个Ad Hoc网络环境下的基于心跳策略的故障检测算法。针对Ad Hoc网络多跳通信和结点混杂工作模式等特点,提出超时值预测模型,动态预测心跳消息到达时间,并根据网络状态变化实时地修正、更新预测超时值;提出基于超时值预测模型的Ad Hoc网络自适应故障检测算法,并证明算法满足强完整性和最终强准确性,是一个◇P类故障检测器。仿真实验表明,算法可以准确地对心跳消息到达时间做出预测,具有较好的检测准确性指标,能适用于Ad Hoc网络环境下的故障检测。  相似文献   

18.
在节点不断移动、拓扑动态变化、带宽受到限制的Ad Hoc网络中,节点间的通信会受到收发节点间相邻概率、信道质量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应用概率模型检测技术,基于有限状态机和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对Ad Hoc网络环境中的有限重传协议进行建模,并使用PRISM工具量化分析了节点间信道质量、文件的分组数和重传的最大次数对网络通信的影响,验证了协议相关性质,分析结果有助于根据网络实际情况设置协议各参数,从而提高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9.
Ad Hoc网络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网络。本文介绍了Ad Hoc网络的概念、特点和起源,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防御各种攻击是Ad Hoc网络面临的艰巨任务,针对Ad Hoc网络路由协议DSR提出一种基于邻居节点信任度机制的改进协议CT_DSR,它包括信任度管理和路由测试.仿真实验表明,改进协议CT_DSR和协议DSR相比,在牺牲少量的延迟和路由开销的情况下得到较好的网络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