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影响平面铣削质量的主要原因,从合理选用切削液、合理确定切削用量、正确使用平面铣削方法等方面,阐述了确保平面铣削质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T2670G镗床是60年代初期由苏联引进的重型机床,主轴直径200MM,最大镗孔深度1800MM,该机床适用于钻孔、扩孔、取芯钻(用空心钻钻削)及铰孔,以及进行平面加工,铣削平面、帽和进行线切割(螺纹加工),担负着我公司大件加工的生产任务。  相似文献   

3.
宫守卫 《科技信息》2013,(7):316-316
<正>锉削加工是机械加工中的非常基本的操作方法,是手工加工中常用的一项加工操作技能。采用锉削加工的精度可以达到0.01mm,锉削加工应用十分广泛,可以加工平面、曲面、内外表面、沟槽、各种复杂平面等表面。锉削加工的好坏真实体现一个钳工水平的高低。锉削平面是基础的锉削技能,对于初学钳工,特别应该练习这方面的技能。如何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基于立式加工中心用指形铣刀成形法高速铣削硬齿面准双曲面齿轮大轮的加工方法。通过设计附加的铣齿装置,结合适合高速铣削的工艺参数,编制相应的数控加工程序,在立式加工中心上使用指形铣刀进行大轮的半精加工和热后精加工,并对其进行滚动检验。结果表明:这种加工方法有效地降低了螺旋锥齿轮的加工成本,提高了齿面的加工质量,实现了以铣代磨。  相似文献   

5.
WD-200镗床是60年代初期由苏联引进的重型机床,主轴直径200MM,最大镗孔深度1800MM,该机床适用于钻孔、扩孔、取芯钻(用空心钻钻削)及铰孔,以及进行平面加工,铣削平面、帽和进行线切割(螺纹加工),扭负着我公司大件加工的生产任务。本文论述了对这一机床的电气系统进行改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插铣铣削方式是实现金属高切除率最有效的加工方法之一,在模具制造业和航空制造业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冷作模具钢Cr12,设计了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搭建了三向插铣铣削力测试系统,分析了切削用量对插铣铣削力的影响,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插铣铣削力模型,实现了对插铣铣削力的准确预报,为实际插铣Cr12加工过程提供指导,为插铣参数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伟  杨国彬 《科技信息》2012,(17):87-87
本篇文章介绍的是一种用于轴类零件两端铣削对称平面(铣扁)的专用夹具。该夹具能同时保证轴向定位尺寸、厚度尺寸、平行度和对称度等要求,将这些形位要求分解为较易实现的几个方面来进行控制。每一端的两对称平面同时加工,同意定位基准,提高定位精度的方法来保证设计的要求和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平面铣削路径的自动生成是CAPP/CAM集成设计的瓶颈问题.立足于通用性和实用性,提出了把平面划分成网格,根据网格特征值判断刀具的进给形式并计算出相应的刀具运动的点位数据,以确定平面铣削路径的新方法.文中对这一方法的实现过程也作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沥青路面铣刨机作业性能分析与验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沥青路面铣刨机铣削机理的分析,建立了铣刨机铣削作业的动力学模型,进而利用能量守恒原理,对铣刨作业的铣削功率和铣削阻力进行了研究,推导出了铣刨机铣削功率和铣削阻力的计算应用公式,并通过实机现场铣刨作业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实机试验与计算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立铣加工切削力和振动的计算机仿真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进的非线性立铣加工铣削力数学模型和动力学方程基础上,采用变步长数值积分算法(四阶显式Runge-Kutta算法),建立动态铣削加工过程的计算机仿真模型.通过铣削加工动力学实验,对仿真模型输出的铣削力和铣削振动的时域特性预测精度进行验证,进一步对其频域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仿真模型作为高效低耗的研究平台,可较好地用于立铣加工铣削力与铣削振动的预估及其频域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针对弱刚度环境下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CFRP)铣边因颤振导致的刀具损伤严重和铣边质量低下问题,开展了机床与机器人有无超声铣边试验研究.分析了超声振动对不同加工方式下铣削力波动的影响规律,开展了机床与机器人刀具损伤的对比试验,分析两种铣...  相似文献   

12.
丁悦  王西彬  解丽静  杨昊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31(10):1153-1156,1173
建立了端铣动态铣削力模型和铣削力系数经验模型,进行了38CrSi高强度钢端铣实验,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铣削力系数经验模型系数进行辨识,分析了切削参数及其互交作用对铣削力系数的影响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选定的实验范围内,铣削力模型和铣削力系数经验模型均具有较高的精度;每齿进给量对铣削力系数影响最显著,轴向切削深度次之,切削速度影响最小;切削参数之间的交互作用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3.
激光铣削物理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激光铣削物理过程,定量分析了喷射物质的反冲压力的大小,建立了激光铣削多余物质的排出物理模型,通过观察熔体喷射状况,并利用高速摄影仪对其喷射过程进行拍摄,验证了激光铣削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蒸汽反冲压力和辅助气体对熔体喷射速度的影响,分析了辅助气体压力对激光铣削速率和铣削面质量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4.
微尺度铣磨复合加工是一种兼具微铣削与微磨削特点的新型加工工艺.为给微铣磨复合刀具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用立方氮化硼(CBN)微铣磨复合刀对不同材料进行微铣磨复合加工试验,并与微铣削加工进行对比,研究刀具直径和磨粒粒度对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刀具参数能使微铣磨复合加工表面粗糙度达到亚微米级,且优于微铣削表面质量;在一定范围内减小磨粒粒径或增大刀具直径能够提高微铣磨复合加工的表面质量,且磨料粒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五轴侧铣加工过程中刀具姿态实时变化,导致加工过程中瞬时未变形切屑厚度(instantaneous undeformed cutting thickness, IUCT)计算困难、铣削力计算效率低下。为了提高铣削力的计算效率,首先,建立了微元铣削力模型,提出了一种平头铣刀五轴侧铣IUCT计算方法,该方法将切削厚度分为2部分计算;其次,对比了该模型与现有模型的铣削力计算效率,发现该文提出的铣削力模型计算效率提升了约40%;最后,通过五轴侧铣加工对该文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提高计算效率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爬壁机器人对钢结构件表面补焊焊缝修形作业对切削力和修形效率的特殊要求,分析了磨削、铣削的切削力和修形效率特点,提出了一种介于磨削和铣削之间的"铣锉"方法,设计了一种呈沿圆周均匀交错离散多微三面刃结构的"铣锉"刃具,并通过建立切削力和修形效率计算模型分析得出该方法具有相对切削力小、修形效率高的特点。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当切削功率约为173 W时,材料去除率为25mm3/s,平均法向力约为64N,平均切向力约为49N。  相似文献   

17.
对平面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进行了讨论,建立小质量质点在旋转坐标系中的运动微分方程,找出雅可比积分,并讨论给出零速度面方程中的两个特解.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善碳/碳复合材料铣削表面质量,提升其使役性能,开展了旋转超声铣削碳/碳复合材料表面粗糙度的研究。首先研究了端铣表面三维粗糙度Sa、Sq、Sku和Sdr随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切深和超声电流的变化规律。其次,分析了旋转超声侧铣对不同纤维切角下三维粗糙度的影响特性。最后分别从端铣和侧铣的角度讨论分析了超声振动对表面质量的改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施加超声场能后端铣表面粗糙度幅度参数Sa和Sq不仅降低了约20%,而且随加工参数的增加,波动性减小,变化趋势更加明显。侧铣时超声振动使得碳/碳复合材料在不同纤维切削角下的Sa和Sq减小了10%~33%。此外,旋转超声铣削表面界面扩展比Sdr在端铣和侧铣中都有较大幅度的减少,最高可达65%,有效减少了碳/碳复合材料表面的空隙和裂纹。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欧拉公式对直线划分平面区域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欧拉(Euler)在研究凸多面体时,得出它们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之间的一个简单关系式。这个关系式还可推广到平面上来,用图论的语言叙述就是下面的定理[1]. 定理 若一个连通平面图G的顶点数为P,棱数为q,面数为f,则 p-q+f=2 这个公式称为欧拉公式.若无限面不计在内,则有 p-q+f=1. 关于这个定理的证明,在一般图论参考书中均可查到。下面我们利用欧拉公式对直线划分平面区域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对于欧氏平面上的任意一条直线a(图二),它把欧氏平面分为两个”半平面”或”区域”。平面上属…  相似文献   

20.
为了改善不锈钢材料的微通道高速铣削成形特性,利用自行研制的具有双直槽结构的矩形六面体超声变幅器实现工件的水平超声振动,对304奥氏体不锈钢板载微通道结构进行工件超声振动辅助微铣削成形加工试验,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微通道成形表面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超声辅助微铣削加工过程中,当工件的水平超声振幅为4μm时可有效改善切削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偏大或偏小的超声振幅都会导致微通道表面质量变差;当每齿进给量接近刀具最小切削厚度时,微铣刀钝圆半径引起的尺寸效应最为显著,表面切削加工质量较差,而略大于刀具最小切削厚度的微铣削每齿进给量以及较小的轴向切深,都有利于改善不锈钢微通道表面的铣削成形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