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从等温方程和吉布斯函数出发,讨论了考虑几何效应后I类超导体的超导态,中间态和正常态的相变与气液相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变化对液气临界点相变时比热跃变的影响,得到了考虑表面张力随温度变化的影响时定压比热和定容比热跃变的新公式。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精确简单地求解两相流中的蒸发和冷凝问题,基于FLUENT中的流体体积(VOF)方法提出了一种气液相变模型,该模型适应于两相中一相为非饱和相,即处于过热或过冷状态,另一相为饱和相,即处于饱和状态.该气液相变模型中:非饱和相导热系数和比热容为真实的物性参数;假设饱和相导热系数等于0,饱和相比热容等于非饱和相比热容;界面处相变率仅由非饱和相决定,最后,通过一维Stefan问题相界面位置的分析解和二维膜态沸腾气相体积比的精确解,验证了该相变模型的精确性和可行性.文中工作为该相变模型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纳米尺度水薄膜厚度和系统温度对液-气相变蒸发率的影响.模拟了水薄膜厚度为2nm时,温度(375~425K)对相变蒸发率的影响;同时模拟了温度400K条件下,水薄膜厚度(2、3、4nm)对相变蒸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水薄膜厚度下蒸发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相同温度下蒸发率随水薄膜厚度的增大而增大,蒸发率随时间呈指数形式递减.相关结果可为微热管及其他依靠内部液体相变传热的散热器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微尺度热传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辉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8(3):27-30
介绍微尺度传热的研究方法及成果、微型换热器的结构,分析松弛时间理论近似线性化Boltnmnn方程散射项的实用性和局限性.提出微尺度热传导的时空问题,微冷却系统概念.微/纳米、飞/皮秒的传热问题,对传统工程热物理既是一场挑战,也是一场机遇。 相似文献
6.
7.
8.
微重力下离心式气液分离技术以分离环境不受重力条件的影响而广泛应用于航天器流体技术、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等领域.本文对微重力工况下离心式气液分离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正交实验法分析在转速、入口速度、含气量、黏度、温度综合作用时,各因素影响的主次关系.结果表明,转速、含气量、温度、黏度对分离效率的影响比较明显,且随转速、含气量、温度的增加,分离效率逐渐增加,而随黏度的增加分离效率逐渐降低,入口速度对分离效率的影响较小,这与美国地面实验的趋势大致相同,分离效率在92%~94%范围内.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空间站环控生保技术采用蒸汽压缩蒸馏方法进行尿液分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微重力下气液两相流流型转换的通用关系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预测微重力下气液两相流流型及其转变条件,综述了已有的微重力下气液两相流流型的研究工作,分析、比较了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和结果,对已公开发表的17组微重力下流型的实验结果、共计800多个实验点,以新的量纲为1的坐标进行重新整理,绘出了流型图。从两相流体内部相互作用力的角度,阐述了微重力下流型变迁的机理,分析了管径、流体粘度、表面张力等对流型转变的影响。以所有这些实验点为基础,拟合出了微重力下气液两相流流型转变的通用关系式。 相似文献
10.
汽—液相变中成核的热力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丹苓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8(2):1-8
对现有汽-液相变过程有关文献中关于汽泡形成过程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看法,并利用热力学理论从亚稳平衡态的特性出发对汽泡形成的热力学机制作出了分析,对系统从液态转变到汽-液共存状态的各阶段作出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采用观察法和光纤探针信号识别流型,对水平管内气液两相环状流形成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提出用表示气液两相惯性力之比无量纲准则数K和液相韦伯数来关联实验数据,得到了分层流和间歇流向环状流转变的准则关系式.结果表明。环状流可分别由分层流和间歇流转化而成,但其转化机理各不相同.分层流转化为环状流是帆船机理与二次流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间歇流转化为环状流则是气相对液相的冲穿机理作用的结果.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13.
描述并建立了一个基于互相关技术的气液两相流双参数测量系统。可通过标定曲线R~(-(?))和K~(DP,R)实现每相流量的在线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其测量值总体平均百分误差在±4%以内。 相似文献
14.
15.
对马氏体转变的晶体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煜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5(1):39-41
在传统晶体学指标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研究取向关系的新方法,即依据K—S关系的转换矩阵,结合晶体学Carine软件对马氏体和母相之间的位向关系进行分析.对电镜实验的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是可行的,指标化结果符合K—S关系晶体学矩阵推导. 相似文献
16.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杂质粒子对二维尘埃等离子体系统的影响.分别计算了平均平方位移,两体相关函数来分析系统的机构特性.结果表明,在参数范围内,杂质的含量以及杂质的质量和电荷的大小都会减慢系统的相变.杂质粒子在质量和电荷上都小于背景的尘埃粒子. 相似文献
17.
18.
彭景翠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15(1)
利用一个简单的连续模型去研究聚丁二炔的结构相变,对于其中的σ电子和π电子分别处理.在聚丁二炔链上,当出现从PDB相向PDA相转变时,会出现一个畴壁和反畴壁,这个相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π电子重新分布的结果.我们把畴壁(反畴壁)当作元激发来处理,详细分析了相变过程,计算了畴壁(反畴壁)的结合能,成功能解释了如下的实验事实:在低温下PDA相比PDB相更稳定,并且会自发地发生从PDB向PDA的相变. 相似文献
19.
江纪修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31(3):49-54
用DSC、CD和UV光谱研究了单链手性化合物C_(12)-L-Val-Azo-CmN~ (Ⅰ)和C_S~FC_2-L-Val-Azo-Cm N~ (Ⅱ)(1,m=6;2,m=10)双层分子膜的相转移过程。实验表明:它们形成的双层分子膜相转移过程包含复杂的亚相相互作用;膜构型转移临界点(Tc’)与主相转移临界点(Tc)有较大差别:化合物Ⅰ-1,Tc’>Tc;Ⅰ-2和Ⅱ-1,Tc’相似文献
20.
在自由边界条件下计算了立方钛酸钡有限尺寸晶体中原子的简谐振动模 ,发现许多简谐子软模。用这些软模花样说明了晶体冷却时发生具有a畴和c畴结构的铁电相变。理论表明铁电相变过程涉及屏蔽电荷的激发及其在界面的缓慢扩散 ,以最后得出各个电畴内部的均匀自发极化。铁电相变过程的这些细节 ,都得到了实验的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