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书信发展至战国有了新变化.其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功能上的变化;二是浓厚的个人意识;三是针对性加强.引起变化的因为是诸多方面的,但与战国士风应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书信体文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种重要的文论形式。明代文人书信体文论数量多,内容涉及面广,问题意识突出,形式灵活多变,成为明代众多文学流派传播文学观点的重要途径。对明代文人书信体文论的探究,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明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情况,也是研究中国古代书信体文论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战国时期,士阶层地位随社会的剧烈变化而迅速崛起,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因而,养士、争士蔚然成风。统治阶级、上层贵族通过养士拢络人才、选拔人才,从而取得竞争的胜利。士在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养士风尚造成了战国社会重视人才、重视知识的氛围,也改变了许多旧有的传统观念,对社会文明的进步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分析,寻找到红松结实规律以及近年来发生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晴好天气下,测定2种蔷薇科植物珍珠梅(Sorbaria sorbifolia A.Br)和榆叶梅(Prunus triloba Lindl.)茎直径、木质部直径、韧皮部直径、木质部含水量、叶水分亏缺和蒸腾速率日变化.结果表明,珍珠梅和榆叶梅茎直径呈现白天收缩,傍晚、夜间恢复或者膨胀的变化过程.珍珠梅和榆叶梅木质部直径变化趋势与茎直径变化趋势一致,而韧皮部直径无明显变化;相关分析表明木质部直径变化与茎直径变化呈现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木质部直径的变化是引起茎直径变化的主要原因.珍珠梅和榆叶梅木质部含水量与其木质部直径呈现极显著正相关;茎直径与叶水分亏缺呈现极显著负相关性,与水分代谢有密切关系.说明珍珠梅和榆叶梅的茎直径变化是由体内水分平衡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GIS、系统聚类、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清徐县1995年~2010年人口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5年~2010年清徐县人口经历了由快到慢再到快的增长过程,其中自然增长是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清源镇在人口密度、人口比重方面都有显著的增长,其他乡镇的人口密度大致呈持平状态,人口比重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业务日益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其负债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将从近几年中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平衡表入手,分析其负债结构的变化、特征、原因及其对银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阅读兴趣的变化,既与大学生的成才心理、职业心理、猎奇心理和从众心理、娱乐心理有关,又与人类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快速发展等社会因素有关。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综合分析大学生读者阅读兴趣变化的各种原因,因势利导,做好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9.
二战以来的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中的矛盾推动,但直接原因在于科技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社会主义的影响及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资本主义的这些新变化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反而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准备了更加完善的各种条件,正在为资本主义质变进行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学校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社会思潮的影响,中小学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思想心态也发生了不同于以往的一些新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特点,这些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既有主观的原因,又有客观的原因,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掌握动向,采取积极的导向对策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战国"一词始见于《管子》,其本义并非"时代名",而是"军事强国"或"能战之国"之意。西汉刘向编定《战国策》,"战国"一词始有"时代名"义项。其后,"能战之国"和"时代名"两个义项同时存在,各为所用。至隋、唐间,作为"时代名"义项逐渐成为释"战国"一词的主要义项。  相似文献   

12.
军市是附设于军营附近,为满足军队生活需要而设置的特殊市场。军市最早产生于战国中期。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战国时期,战争规模扩大,时间持久,随着边界、关隘的设置,驻屯军队的数量增加,常备军也开始设立,再加上军队后勤保障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士兵的供给不足,军市随之产生,满足了士兵的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13.
战国时期孔子形象变异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战国时期的孔子形象,在诸子典籍中一方面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真实表现;另一方面,也是更为突出的方面则是孔子的形象开始产生变形.主要从百家争鸣、诸子横议的文化背景;孔子的巨大影响及儒家学派创始人的独特地位及孔子思想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战国孔子形象发生形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在这一时期,中国龙的形态和观念都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变化,特别是龙的观念由具体表象层次开始走向抽象象征层次,最终结晶定型于《易》传中。  相似文献   

15.
以战国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为语料①,考察战国时期第三人称代词在数量、时间性和句法功能方面呈现的面貌。战国语料中,我们可以见到的第三人称代词有"之""其""彼""厥"等。"之"是最常用的,"其"的使用仅次于"之"字,"彼"不多见,"厥"大概在战国中期,已从共同语中消失。主要的第三人称代词由西周时期的"厥""之""其"变为"之""其"两个。在句法功能方面,这几个代词有较明确的分工:"之"主要作宾语,"其""厥"主要作定语,"彼"主要作主语。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了解春秋战国时期丝绸纹样风格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以考古资料为依据,从纹样的总体文化内涵上,分析其人文背景、造型特征、组织形式及寓意.归纳出这一时期丝绸纹样的构成特点,为继承和创新现代丝绸纹样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创了历史货币地理学的新学科;结合多学科进行综合研究,对历史地理学和货币学等学科的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立足实证,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相似文献   

18.
在春秋战国这样一个乱世,出现了三种颇具代表性的人,即逆时之士、隐逸之士与顺时之士。他们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逆时之士不满于现实,不愿与世沉浮,他们固守着自己的道,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隐逸之士虽然对现实不满,但不同的是,他们能够超然物外,或游于精神世界,或躬耕于田园;顺时之士与此二者恰恰相反,他们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从而成为那个时代的主角。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与中国春秋战国科技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社会政治环境、学术渊源、思维方式、科学方法论等方面,对古希腊和中国春秋战国两个科技发展高峰,作了对比分析;并阐述了它们对后世科技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