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2000—2008年少数民族体育科研文献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文献学、计量学、统计学方法,对我国2000—2008年体育类核心期刊刊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科研文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科研文献取得丰硕的成果,同时呈现出平稳的趋势;研究力量由单一向多元发展,逐步整合;研究视野由地区转向全国,研究水平逐步提高;研究内容集中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就元明时期藏族的传统文献目录学的形成以及文献分类方法进行综述,认为目录学不但可以反映出一个拥有文字的民族有着怎样的科学思维和态度,而且也可以认识该民族的学术发展状况。藏族文献目录学有着独到的分类系统,这种系统建立在其传统的文献学基础上,研究藏文献学和目录学,无疑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藏族史学和传统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文献学的基础理论方法学科是哲学、数学和信息科学,它们为文献学研究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上的指导;文献学的分支与交叉学科是古典文献学、专科文献学、文献信息学、文献交流学、文献计量学、图书馆学、目录学、情报学、档案学等,这些学科一方面接受文献学的指导,另一方面其理论和实践反过来又促进了文献学学科的发展。文献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阔,文献学的学科地位正不断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嘉言是我国当代著名古典文学研究学者,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其治学严谨,尤其于唐诗的研究造诣颇深.对其唐诗文献研究方法的再挖掘一定程度上有益于新时期的唐代诗歌研究,拟从语言文字考订、作家生平考证和重视改编《全唐诗》三个方面考察李嘉言生平开展的唐诗文献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中国文献学学科体系表,提出了在现代文献学中增设“文献现代诠释学”的建议,设置了新的中国文献学学科体系表。  相似文献   

6.
试论张舜徽的文献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舜徽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文献学家。他认为文献的含义,包括典籍与学者的言论,因而文献学研究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张舜徽认为,文献工作者还应努力撰写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以方便读者。他所著《中国文献学》一书,是我国现代文献学的奠基作,而其力作《中华人民通史》,则是一部体例独特、通俗易懂的通史新著。  相似文献   

7.
美学文献是"中国美学"研究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美学文献的研究在学界现正处于酝酿阶段,尚不够成熟。皮朝纲先生在禅宗美学文献方面作了有意的尝试,他在美学文献学方面的倡导和践行,值得引起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论古典文献学的结构模式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以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审视、嫁接、改造中国的传统文献学理论,就应当把古典文献学定义为:运用传统的与现代化的各种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古典文献的特点与类型以及搜集、整理、保存古典文献的规律的一门学科。以此为逻辑主线,构成古典文献学体系的四部分主体内容,即古典文献的特征与类型、古典文献的搜集与利用、古典文献的整理与编纂、古典文献的保存与保护。这一结构模式至少具有四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档案工作历史悠久,有着十分优良的传统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中国传统的档案学理论经历了一个孕育、形成和发展的渐进过程,随着档案工作实践水平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内容特点。中国传统的档案学,通过古代朴素的档案文献编纂理论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0.
《百行章》自宋代以后便已失传。敦煌文献被发现后,《百行章》得以重现于世。《百行章》作为一部优秀的蒙书,在文献学、语言学、俗文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几代学者的努力下,《百行章》的研究在文献整理和文献研究两个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未来还应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1.
古代汉文史籍中的吐蕃大臣名号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古代汉文史籍中记载了众多吐蕃时期的历史人物生平及名号,但汉文所载名号与藏文实际名号差异较大,给藏族历史的教学和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文章根据古代汉藏著名史籍及吐蕃语言特征、汉藏翻译规律等,对古代汉文史籍中吐蕃大臣名号的由来及变化进行考证,以利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12.
区别于传统基于图像和西文文档的公式定位方法, 针对中文电子文档的特点, 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和规则相结合的独立公式和内嵌公式的定位方法。设计了适合中文文档的页面分行策略和词块划分规则; 选择适合中文文档的公式特征和机器学习算法; 针对公式定位中的过分割问题, 提出行合并与词块合并等后处理手段。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从中文电子文档中自动定位公式区域。此外, 构建了公开可用的中文数据集, 以促进不同数学公式定位方法间的相互比较及性能评估。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数字化阅读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们对电子文献的阅读需求越来越大,这将对纸质文献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冲击。纸质文献该何去何从成为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通过分析比较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特点,指出了纸质文献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纸质文献主要集中于精品图书、满足少数人的使用感受、与电子文献融合。  相似文献   

14.
在对马一浮六艺之教的阐释中,常认为其意义在于宗教与哲学的思考,而在历史文献方面缺少基础。然而深入考察可以发现,在其六艺之教中,历史和文献的考虑也是重要的内容,抽象的道也体现在具体的"文"或文献之中。马一浮以六艺来楷定国学,包含着孟子"始条理"和荀子"壹统类"的要求,在历史上则由于六艺不同于四书,而体现了汉代社会对古代文化的综合和总结,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学科和图书分类的作用,比后来的四部有更多客观学术性和历史的基础,因此在文献上成为中国传统学术的源泉。  相似文献   

15.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美学命题,同样也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艺术审美标准之一。古典文论及书论中涉及大量意象、意境的论述,使之形成了文论与书论在意象审美观中的契合,这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是极为特殊的现象。将意象置于传统文论与书论的边缘语境中,融汇文论与书论的共通之处,能够理清意象审美在传统文论与书论中的契合点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学界以往对文献史料之于当代文学研究意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固于对当代文学史研究作为断代史和专门史的属性有所忽略.对当代文学史叙述的任务和目标比较模糊.以及对当代文学的特赇性缺乏足够的自觉。在文献史料的运用上,既有囿于研究者的史学意识和史料视野,大量新发掘的文献史料没有进入文学史,导致一些流行的偏见仍是文学史上难以撼动的“钉子户”;也有在写作上未能将文献史料与作家的文学行为分析、优美作品的深度阐释、文学史价值的重构与发现有机地加以融合的问题。以作家的“文学行为实存分析”为中心,结合政治、制度、文化的考察.融合事件、思潮、作家、作品.叙述出文体演化史、思潮流变史、审美风尚史以及作家作品史齐头并进、杂糅无间的当代文学发生发展的生动和流动的景象,应是文学史叙述追求的一种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班固是一位严谨的史学家,身在经学时代的他,所撰著的《汉书》中大量征引五经文字,其中对《诗经》的征引亦不在少,《纪》《表》《志》《传》都有征引。征引范围涉及风、雅、颂,其中以雅诗为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班固正统的思想。《汉书》所引之《诗》固是汉代版本,将其与今流行本勘比,自有其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启蒙和救亡一直是两大时代主题.但在这两大主题之外,现代作家还有一种对纯美意识的坚持与追求.这种明显以纯文学的艺术价值与表现为其审美追求的创作意识,具有一定的非功利、非现实、非道德化、非政治化倾向.虽然在强调"大我"而非"大写的我"的特定历史情境中,纯美思潮注定只能落入非主流的边缘位置,但这种对纯美如信仰般的凝望,对研究现代作家心态、思维与文学思潮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唐代文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唐代民族关系是中国民族史上荣耀的时期,但相比其他时段,唐代民族文学却并没有一种主体性的地位,相关研究也处于极不相称的状态。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文学观念的僵化和滞后,而另一个重要原因则在于文学史料的匮乏。就前者而言,解决的一个途径是回到历史语境之中,持一种“了解之同情”来对待唐代的民族文学现象,向着内部开掘;就后者而言,充分运用新史料,开拓民族文学的外围空间,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