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厦门城市降雨径流氮磷非点源污染负荷分布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述了城市降雨径流非点源污染的特征、影响因素和危害.在GIS技术支持下,估算了厦门岛内氮磷污染负荷的分布特征.在12mm雨量下,厦门岛城市径流的单位TN负荷量为44.09kg/km2,TP负荷为2.86kg/km2,氮磷污染主要来源于城市道路,其次为商住区与工业区,三者的TN、TP之和分别占全岛负荷的93.4%和92.0%.最后分析了厦门不同城市用地的降雨径流氮磷污染差别的原因,提出了减少城市径流污染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HSPF模型及其在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SPF(Hydrological SimulationProgram-Fortran)模型是将数学方法应用于水文计算和预报形成的流域水文模型,可对陆地表面、亚表面和地下水的水文路线以及污染物的输移进行模拟,广泛应用于不同尺度流域的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为流域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力的依据.本文总结了HSPF模型的发展过程、模型的结构特点,分析了该模型在国内外应用实例中的可靠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该模型的限制因素,指出了应用中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3.
广州城区雨水径流非点源污染特性及污染负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州市新河浦社区部分排水区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居住区、马路、草地3种典型下垫面,在各典型下垫面分别进行若干场雨水径流水质监测,主要分析雨水径流中的化学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5),以及总悬浮物固体(TSS)、总氮(TN)、总磷(TP)、氨氮等污染物的浓度,探讨TSS和COD的相关性,揭示污染物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径流的初期冲刷效应。基于暴雨径流管理模型(SWMM)建立了研究区域降雨径流非点源污染的模型,根据研究区域的水质监测资料率定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水样中TSS和COD的相关性不明显;居住区、马路存在较为明显的初期冲刷效应,草地的初期冲刷效应不如居住区和马路明显;所建立的非点源污染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利用该模型分别模拟不同重现期、不同降雨类型及不同下垫面类型的非点源污染负荷,所得负荷量结果较为合理,可以为城市雨水径流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监测太湖流域上游备用水源地西氿流域典型次降雨的降雨历时中支流河道样品水质以及降雨强度,探讨降雨过程对地表水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监测次降雨对水体中污染物有冲刷携带增加和稀释的双重作用,前期冲刷携带占主导,主要营养盐浓度上升达到峰值,后期受稀释作用和地表可冲刷污染物量减少等因素影响,样品中污染物浓度变化不同步。西氿整体呈劣Ⅴ类水质,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与总氮(TN)为该区域地表水体主要污染物。实地调研表明,非点源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染、养殖业和种植业,近年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可见继续推进控源截污工程、开展专项整治并着重完善监管模式对控制污染、保护备用水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研究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对象,使用之前模拟试验得出的模型对该地区2010年非点源污染负荷产生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2,01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非点源污染负荷产生量为:COD 497 362 t、BOD254 853 t、氨氮34 431 t、总氮112 620 t、总磷31 274 t;在三类非点源污染中,农田地表径流占的比重最大,达到60%左右,农村生活污染次之,占到30%左右,城市地表径流占10%左右;最后,针对各类非点源污染,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7.
杨柳 《科技资讯》2008,(11):154-154
本文结合TMDL对我国有限监测资料条件下的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稍作介绍。  相似文献   

8.
进行非点源污染的量化研究用以评价污染治理措施,最为有效和直接的研究方法是建立模拟模型,进行时间和空间序列上的模拟。本文选取三种模型分别进行分析比较,并且提出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茜坑水库是深圳市重要的饮水源水库,非点源污染防治任务严重.该文研究根据地貌特征和土地利用情况,利用通用土壤侵蚀方程计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域的土壤侵蚀量,选择若干不同类型的非点源污染产生区域,进行降雨带来的径流水质的同步监测,分析污染量的特点.结果表明:林地和农业用地单位面积土壤流失量比较严重;农业用地和居住地是氮、磷等污染物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0.
九龙江流域降雨径流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取福建省九龙江流域内5个典型小流域作为研究区.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野外监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2003年5~6月两场降雨事件全过程实测的水文数据、营养盐氮、磷负荷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流域降雨径流污染特征与规律:降雨径流中污染物浓度高于非降雨期,且总氮、总磷的流失负荷主要受降雨强度、径流量大小影响,浓度变化过程与流量变化呈大致相同的趋势.溶解性污染物如氨氮.在降雨径流过程中浓度变化幅度较小.表明其溶解性所受到的水环境条件的限制可能大于流量变化对它的影响.施肥水平对污染负荷也有较大的影响.径流流失的氮素以可溶态氮为主.磷素主要以颗粒态磷为主.但以林地为主的小流域.因植被覆盖好.几乎不发生土壤侵蚀.磷素的径流流失以可溶态磷为主.  相似文献   

11.
以Cobb-Douglas函数为基础,将对水稻产量起作用的种子、化肥、机(械)排(灌)电(力)和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建立数量经济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机排电投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化肥投入、种子投入和劳动力投入;上海郊区由于生产社会化程度普遍较高,扩大水稻的种植规模并不能明显增加水稻产量和农民纯收入,但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得农民纯利润增加.  相似文献   

12.
多水塘湿地系统是我国特有的农业微景观结构,通过对巢湖六叉河小流域多水塘水生植被群落的组成和生物量及其对面源污染的截留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水塘湿地系统内共有8种水生植被、5个优势群落,水生植被分布面积占多水塘系统总面积的12.6%;水生植被对氮磷面源污染负荷的截留率分别为12.0%和6.7%.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善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普遍存在的富营养化和水质达不到功能区划要求的现状,以合肥市为例,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功能性模型中国土壤流失预报方程并适当地进行修正,对非点源污染负荷和水环境容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污染规律,并据此提出了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水质水量相关法在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降雨径流是形成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此,根据监测资料建立了水质水量相关关系,将年径流量分割为地表径流与枯季径流,并将水质不量相关关系应用于地表径流,从而提出了有限资料条件下估算降雨径流污染年负荷量的水质水量相关法。应用实例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非点源污染中氮磷迁移转化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随着非点源污染研究的深入,氮磷作为非点源污染的主要营养物质其污染的机理、迁移影响因素的问题,已成为研究的重点.系统地综述了氮磷在水土界面的化学转化、迁移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滇池流域大棚种植区面源污染模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对于传统的露天种植,塑料大棚改变了降雨径流和土壤侵蚀过程,进而影响面源污染物的产生。为定量研究滇池流域大棚种植区的面源污染负荷情况,选择滇池东岸某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清华大学开发的IMPULSE模型对其暴雨径流过程进行模拟研究,估算大棚种植区的污染负荷,总结出大棚种植区暴雨径流和面源污染的基本特征。研究表明,塑料大棚有增加地表径流量和减少地表侵蚀和面源污染两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铅在土壤-玉米-大气中的迁移转化行为,以某电解铅厂周边农田土壤和玉米为研究对象,采集距排烟口50 m、110 m、300 m、500 m、700 m、900 m和3 000 m处的土壤和玉米样品,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别测定土壤、玉米和大气样品的铅含量和同位素比值。结果表明:电解铅厂周边的玉米均受到铅的污染,玉米根中的铅主要来自土壤,籽粒中的铅很有可能大部分来自大气,少部分来自土壤,茎中的铅很可能来自土壤而不是叶面传输;籽粒中的铅与叶片中的铅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相关方程为y=-0.0002x~2+0.0461x-0.4643,R=0.966 7。  相似文献   

18.
运用GIS软件MapInfo、ARC/INFO工作站和ArcView3.2建立五川小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信息数据库,包括小流域边界、水系、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地形图等.利用五川小流域等高线、高程点制作TIN,建立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并在DEM的基础上进行表面分析,提取坡度、坡向、坡长等.运用ArcView的水文分析模块模拟流域的地表水网分布、水网密度.为五川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平台,为九龙江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