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细胞色素C在电沉积PAMAM-HA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双电位阶跃法在铂电极上电沉积制备聚酰胺胺一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研究了细胞色素C在复合涂层修饰的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循环伏安测量结果表明,细胞色素C在修饰电极上呈现一对氧化还原电流峰,表现为扩散控制的准可逆的电子转移过程、重点探讨了涂层的厚度对促进细胞色素C电子传递的影响.对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的测试结果进行了相关的电化学参数的拟合,讨论了该修饰电极促进细胞色素C电子传递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用循环伏安法,在1mol/L硫酸水溶液和含10^-3mol/L苯的1mol/L硫酸水溶液中对铂电极行为进行了测试;分析了电极过程中产生的氧、氢和苯及其氧化产物在电极表面的吸附特性以及苯的电极反应的可逆性和氧化步骤,提出了在酸性介质中,阳极过程苯发生化学吸附,阴极过程发生物理吸附,氧化反应步骤是不可逆电化学活化为控制步,后继过程为快速化学步。  相似文献   

3.
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细胞色素c在2-氨基乙硫醇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细胞色素c在2-氨基乙硫醇修饰的金电极上的电子传递过程为—扩散控制的可逆反应,2-氨基乙硫醇自组装膜可用作细胞色素c电子传递的有效促进剂。依据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的测量结果,讨论了单分子膜的组装过程及其对促进细胞色素c电子传递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循环伏安法是一种很有用的电化学研究方法,可用于电极反应的性质、机理和电极过程动力学参数的研究。本实验以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铂电极为辅助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的三电极体系中,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苯酚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了介质浓度、溶液pH和扫描速率对苯酚测定的影响,并研究了氧化峰电流与扫描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峰电流与扫描速率在0.008~0.400 V/s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0.9973。  相似文献   

5.
以旋转线扫伏安和旋转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甲醇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过程中电极旋转速度的影响.电极旋转增加了CO在电极表面上的吸附量,增大其毒化作用,较大程度地减小氧化和还原电流.转速的影响随电位区域不同而不同,在较低电位下(<0.65 V),氧化过程为电化学动力学控制,旋转的影响较大;电位较正时(>0.65 V),氧化过程为扩散控制,旋转的影响较小.CO在电极表面上的吸附量的相对增加,使CO脱附引起的氧化电流也相对增加.  相似文献   

6.
以水为溶剂,分别选用对甲苯磺酸、对甲苯磺酸钠、高氯酸锂、硫酸氢钾、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支持电解质,用电化学法合成聚吡咯(PPy)膜。采用循环伏安法(CV)、交流阻抗谱(EIS)研究了PPy膜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掺杂阴离子种类及聚合时间对EIS曲线有很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PPy膜表面形貌进行表征,观察到聚合时间和电流密度对其表面形貌影响极大。聚合时间长、电流密度小生成的PPy膜表面较为平整、致密;反之,表面较为粗糙、疏松多孔。最佳聚合时间为20min、电流密度为100μA/cm^2。  相似文献   

7.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技术研究了Pt电极上不同浓度的甲醇在不同介质中的吸附和氧化行为.结果表明,甲醇的电氧化过程与溶液酸碱性和甲醇的浓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介质中,甲醇电催化氧化活性的顺序为:酸性>中性>碱性;在浓度为10M甲醇氧化的CV曲线上,首次观测到甲醇氧化在负向电位扫描中出现两个氧化峰;并指出甲醇电催化氧化是通过解离吸附产物和反应中间体双途径机理进行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对苯二酚(HQ)在玻碳电极上于磷酸盐缓冲液(PBS)中的电化学行为及其电化学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HQ在该电极上有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峰电流与扫描速度的平方根(v1/2)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这说明HQ在该电极上的伏安行为是一受扩散控制的可逆电化学过程。在pH为6.08的PBS缓冲液中氧化峰电流与HQ的浓度在5.0×10-6~2.5×10-5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Ipa(μA)=-1.444-0.077 8 c(μmol/L),相关系数r=0.996 5,检测限为4.75×10-6 mol/L。同时利用电化学方法确定了该电极反应过程是双电子转移,并测得传递系数α为0.626,扩散系数D为7.4×10-7 cm2/s,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f为6.8×10-4 cm/s。  相似文献   

9.
铜在浓碱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循环伏安不研究了铜电极在浓碱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对浓碱溶液中的电流峰的归属进行了指认,并进行了动力学特征的分析,探索了扫描速度与温度对峰电流和峰电位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Geobacter sulfurreducens为产电菌构建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产电菌液分别在0、100、200mT的垂直磁场下动态处理1h,然后接种到MFC1、MFC2和MFC3中,研究动态磁场处理对MFC产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动态磁场处理使产电菌反应器的启动时间延长、稳定电压降低、表观内阻增大,MFC1、MFC2和MFC3的表观内阻依次为329、507、353Ω;通过电化学阻抗谱测试可知,相比对照组MFC活化内阻,经磁场处理的产电菌MFC全电池的活化内阻变大,其中MFC1、MFC2和MFC3的活化内阻依次为12.34、28.29、16.87Ω;循环伏安测试发现经过动态磁场处理的产电菌其电化学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1.
在含有0.2 mol/L苯胺的0.5 mol/L H2SO4溶液中, 采用循环伏安法(CV), 以扫描速度50 mV/s, 扫描电位-0.1~0.9 V,在碳纳米管/纳米TiO2(CNT/nanoTiO2)膜电极上实现了苯胺的电化学聚合, 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CV法对制备的碳纳米管/纳米TiO2聚苯胺(CNT/nanoTiO2 PAn)复合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 从扫描电镜对膜层的微观形貌观察发现, 这种在纳米基体上聚合得到的聚苯胺膜层呈疏松、 多孔的纳米纤维网状结构, 同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不同于在普通金属基体上聚合得到的颗粒状聚苯胺膜.  相似文献   

12.
双功能氧电极的开发是二次空气电池的关键问题,以开发高性能的双功能氧电极为目的,制备了 LaNi1-yMyO3(M=Co,Fe;y=0,0.2)钙钛矿氧化物作为双功能氧电极的电催化剂,以活性碳为载体,聚四氟乙烯乳液为粘接剂制备双功能氧电极.采用三电极体系测试了氧电极的稳态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并对其阴极极化和阳极极化的交流阻抗谱图进行分析.通过等效电路的拟合研究了该系列双功能氧电极氧还原反应的工作机理.结果表明,对于LaNiO3化合物,B位掺杂可显著提高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电极氧还原反应的极化主要由电荷转移反应和Nernstian扩散过程造成.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鲁米诺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鲁米诺在玻碳电极上发生不可逆的氧化反应,伴有电活性质粒的弱吸附现象,是一个吸附-扩散混合控制过程.考察了一些因素对鲁米诺电氧化过程的影响,并对电氧化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偏硼酸钠电化学还原制备硼氢化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从热力学角度讨论偏硼酸钠还原生成硼氢化钠的反应;根据吉布斯函数,讨论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常温常压下,在1 mol/L NaOH溶液中,最小理论槽电压为2.469 V;以铜作为阴极,计算出该体系中还原反应的电极电位为-1.26 V。采用循环伏安法对还原反应进行研究,通过离子色谱、XRD和碘量法对电解产物进行定性定量测试,验证了偏硼酸钠电化学还原制备硼氢化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MPA包覆的银纳米粒子修饰电极制备和电化学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自组装和电化学组装法,将MPA包裹的银纳米粒子修饰到金电极表面,制备成银纳米粒子单层和多层膜修饰电极. 循环电压-电流和电化学阻抗谱测定结果表明:以MPA包覆的银纳米粒子修饰电极的氧化电位明显负移,显示出银纳米粒子具有更高的活性. 以0.5mmol/L的K3[Fe(CN)6]溶液为检测体系,电化学阻抗谱测试得出电极表面对探针分子的阻碍作用有所增加. 循环电压-电流结果表明:与单层膜修饰电极相比,多层膜修饰电极的峰电流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8种2,5-二苄基-TCNQ衍生物(Va~h),其中5种为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循环伏安行为及有关电化学性质。UV/VIS光谱研究表明,它们的电子跃迁与TCNQ有显著不同,其电子是由苯环的π-型HOMO满价带跃迁到TCNQ的π-型LUMO。这些化合物有形成导电的分子内授—受络合物的趋势,其电荷转移程度可由IR谱中νC≡N来测定,但因电荷转移较少,而且νC≡N值彼此非常接近,这些化合物在溶液中的行为与中性取代的TCNQ衍生物类似。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6-(咪唑-2-基)-1-己硫醇(IHT),在金电极表面形成纯的自组装膜及其与1-己硫醇(HT)的混合自组装膜,并将这些自组装膜在溶液中与铜离子进行界面配位.应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谱法探讨了各种自组装膜修饰电极界面配位铜离子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IHT与HT以1∶4比例进行界面组装得到的混合自组装单分子层最致密,自组装膜的铜离子界面配位浓度最高达到2.3×10-11mol/cm2.界面形成的IHT-Cu2+配合物在不同的pH值溶液中测量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pH 6.4时是可以稳定存在的.  相似文献   

18.
席夫碱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五种带有不同取代基的水杨醛缩芳胺类席夫碱。并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其分别在0.1mol·L^-1的LiClO4-无水乙醇溶液以及含30%(V:V)无水乙醇的B-R缓冲溶液(pH=7-11)中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席夫碱(-CH-N-)基团在玻碳电极上能够被还原,并且-CH-N-基团的电化学还原是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取代基对-CH=N-基团的电化学还原有一定的影响,pH增大使CH=N-基团的还原电位负移。推断了-CH=N-基团在玻碳电极上电化学还原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9.
利用经学气相沉积法在钨衬底上生长碳电极,用扫描电镜对其表面形貌进行观测,发现表面碳微粒形状规则,微粒尺寸约为2-3μm,但是排列无序,用此电极作为研究电极,在0.1M KCl溶液中做循环伏安法扫描,结果表明,该电极电位窗口高达2.45V,其中窗口正电位达2.2V,它与传统的碳电极(石墨,玻璃碳)和衬底钨电极都有很大的不同。实验还发现该电极具有很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在电化学测量时无需预处理等优点。因此,它可作为一种新型优质的分析电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