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龚玉和 《科技智囊》2008,(7):I0016-I0027
今天,江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河口的开发了。可是,如果出了江西省,恐怕很少有人听说过“河口”这个地名。但是,河口并非一个等闲之地。千百年来,河口是我国古代南北交通的枢纽,民谚有:“装不完的河口,卖不尽的汉口”。从中不难窥测到,在先人心目中,河口在我国南北运输商贸位置的重要性,几乎可以等同“万商云集、九省通衢”的汉口了。  相似文献   

2.
对比分析了灌河、射阳河、长江和钱塘江河口的地貌差异,指出长江为喇叭状三角洲,钱塘江为强潮河口湾,灌河与射阳河属于过渡型河口,并通过对影响河口地貌发育的背景因素的比较,指出径流和潮流的强弱对比、陆域和外海的泥沙量以及河口的边界条件是形成这些地貌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李振泉  李士国  许考云 《科技信息》2009,(29):I0712-I0712
河口发生10000m3/s的洪水接近30年一遇,防汛任务未变。根据分析,利津站每来沙1亿t,流路延伸0.2km~0.3km,据此计算,2020—2080年年均延伸1.01—158km,河口流路改道是必然的。同时,由于缺乏资金,河口治理停滞不前。另外河口管理较为复杂,涉及面广,管理困难重重。对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河口治理需要关注和解决的一些问题.如防洪标准、入海流路变迁、投资体制及管理体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不同学科领域中入海河口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总结,简述了目前河口范围的界定方法,分析目前国内外河口管理现状,提出在河口管理中应当摒除“权线”意识,将河口区域范围视为一种责任界线,对其进行界定是为了科学、有效的管理,从而维护人类活动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5.
沈焕庭 男,1935年生.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校211工程自然地理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术带头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原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所长长期致力于河口海岸学研究.连续承担“七五”、“八五”、“九五”、  相似文献   

6.
近50年伶仃洋滩槽冲淤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伶仃洋河口湾是珠江口最大的河口复合体,其滩槽演变趋势对珠江三角洲防洪排涝、伶仃洋出海航道的维护、河口整治以及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有重大影响.通过选取1953、1964、1974、1989、1998年海图进行对比,分析了伶仃洋近五十年来的滩槽冲淤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伶仃洋的淤积是一种必然趋势,无论是水域面积还是容积均在减少,但各个滩槽不同水深的变化是不一样的,表现出"浅滩愈浅、深槽愈深"的特点.文章最后分析了伶仃洋滩槽冲於变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珠江河口网河密布,地貌形态极其复杂.人类为改变环境而进行许多重大工程,但有时因为对工程引发的复杂河口水动力特性的变化认识不足,导致工程带来严重的负面灾害性影响.有些影响通过长时间自然演变得以恢复,有些则不可逆转.五十年前珠江河口白藤堵海工程造成当地严重的内涝灾害,却又在十年后自然恢复,其动力变化原因始终不明,值得研究.采用河口整体数值模拟对白藤堵海工程及其水动力特征进行了计算.通过河口整体大区域计算的流动过程分析发现,堵海工程后鸡啼门水道因通潮能力不够,造成了潮波由竹银经泥湾门水道至上而下的逆向传播,引起了工程前后泥湾门区域水动力特征的极大变化,引发严重的内涝灾害.十年后鸡啼门水道自然冲刷,通潮能力的增强,使潮波逆向传播现象消失,该区域水位过程基本恢复到工程前状态,洪涝灾害自然消除.  相似文献   

8.
1 前言。灌河口地处江苏北部,口外水域开阔.作为河口的主要水动力要素,波浪和潮汐与河口泥沙运动、河床演变、口门砂咀及边滩等地貌特征的形成和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获取灌河口波浪场资料并分析其特征对开展河口沉积动力研究、分析河口河床演变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治理口门砂咀也具有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9.
0前言CAGPS(Oxllt)tlte一AidedGraPhicP。lugSystem)一计算机辅助图形处理系统是一种应用CAD技术研制而成的软件。利用CAGPS可对河口海岸各种图形文件的数据进行采集、存档、分类、检索以及图形的处理、图形的编辑和输出,它是河口海岸建立图形数据库和图形信息管理的实用工具。河口海岸研究工作中许多是借助于图形来描述其复杂的自然过程。河口海岸环境复杂,信息量大,开发CAGPS的目的,旨在应用现代计算机先进技术,实现河口海岸图形处理自动化。1设计思想[‘,’1CAGPS的数据用数字化仪和键盘混合输人,图形输出能做到…  相似文献   

10.
根据泥沙运动理论和水流能量平衡理论,针对水流对泥沙的不同作用方式,推导得到计算河口半潮平均含沙量的表达式,并在长江口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河口半潮平均悬移质含沙量由水流输送的悬移质和从床沙中上浮的悬移质组成,同时还应考虑河口其他动力因素(如风、波浪等)的作用.含沙量的定量表达为进一步确定河口半潮平均的挟沙能力确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根据泥沙运动理论和水流能量平衡理论,针对水流对泥沙的不同作用方式,推导得到计算河口半潮平均含沙量的表达式,并在长江口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河口半潮平均悬移质含沙量由水流输送的悬移质和从床沙中上浮的悬移质组成,同时还应考虑河口其他动力因素(如风、波浪等)的作用.含沙量的定量表达为进一步确定河口半潮平均的挟沙能力确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河口海岸是地球四大圈层交汇、能流和物流的重要聚散地带。是一具有重大资源潜力和环境效益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中国入海河流众多。河流携带的泥沙每年可达20亿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人类对淡水资源的开发以及跨流域调水都能影响流域来水来沙,地下水超采也影响海岸沉降,这些因素引起了河口海岸的环境的变异。但由于长期以来不舍理地开发利用,环境变异积聚导致了中国河口生境退化,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环境污染加剧,海岸侵蚀及河口淤积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河口资源势在必行。章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许多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姚顺 《科技信息》2009,(36):72-72
本文介绍河口湿地的概念、组成和作用后,分别论述了我国五大河口湿地:辽河河口湿地、黄河河口湿地、长江河口湿地、闽江河口湿地和珠江河口湿地的组成、保护区、动植物种类、生态价值,并为河口湿地保护管理及合理利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提出引海水5000~1,500m3/s在利津注入黄河冲刷河口。冲刷后,在利津将产生3.3~7.9m的水面跌差,可制止黄河河口延伸的溯源淤积作用上延,并诱发其上游产生溯源冲刷。估计可使艾山以下河道得到冲深。因挟沙海水的密度大于渤海环境水体的密度,咸浑水进入渤海时可形成异重流,将泥沙输去远方;而且断流期间河口还可能蚀退;因此引海水流量足够时,可使河口不外延或外延缓慢。从长远看,河口侵蚀基准面得到降低后,可以使黄河下游的淤积面均得到降低。这对缓解黄河下游河道持续淤高的局面和减少河口改道的风险都是有利的。 黄河下  相似文献   

15.
惠东平海南门湾河口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海南门湾河口随着大项目的落户,对水量的需求和质量要求越来越多。为了配合南门海滨海项目布局规划,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实施南门湾河口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势在必行。探明其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南门海滨海项目布局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为南门湾河口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提供了初步水文工程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6.
黄茅海河口小尺度动力结构及其沉积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1981~1991年多次水文泥沙测验及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珠江黄茅海河口水动力特性。著重分析了河口低频水流与环流。观测和计算表明河口中部存在一低流速区,河口区拉格郎日流迹计算揭示了拦门沙形成的重要机制;黄茅海河口自北而南存在4个主要小尺度动力结构:巨大的崖门双向射流系统,垂直密度环流,三角山狭口射流和凯尔文水平环流。本文简要讨论了以上动力结构对河口沉积及地貌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外海滨悬浮体的粒度特征及其与锋面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1988~1991年河口锋区现场调查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论述长江口外海滨悬浮体的粒度组成、分布及其与锋面的关系。长江口悬浮体的粒度较细。在平面分布上,北粗南细,西粗东细,季节变化上冬季较夏季粗。悬浮体粒度在河口锋面两侧差异很大,内侧粗,外侧细。悬浮体的粒度组成主要受制于物质来源、河口表层沉积物的结构及水动力条件等。  相似文献   

18.
调查了2011-2016年福建省7条入海河流河口断面总氮、硝酸盐氮、氨氮和河口海域无机氮,结果表明:①从水质看,大体呈现河口断面水质差,河口海域水质亦差的规律。龙江在7个河口断面中水质最差,河口海域水质却最好。②从浓度看,河口断面总氮浓度差别较大,霍童溪、交溪和闽江河口不超过Ⅲ类,其余均远超Ⅴ类标准;但河口海域无机氮浓度差别不大,仅龙江河口海域在2013年为Ⅱ类,2016年为Ⅲ类,其余均为Ⅳ类或劣Ⅳ类。③从氮素浓度变化趋势看,河口海域无机氮与河口断面总氮大体相同。因此可通过入海总氮的变化情况推测受纳河口海域无机氮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河口地区水体污染突发事件日益增多,快速识别污染源发生的位置、时间和总量,对于防控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此本文基于河口地区潮流动力特征,通过变量解耦、优化遗传算法和水质扩散模型,提出了一套适用于河口地区的溯源方法。通过引入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大尺度粗筛,明确溯源范围,再基于考虑权重系数的遗传算法和适应度指标法,进一步优化污染源位置和发生时间,最后基于解耦模型实现泄露总量的判定,确保了计算效率和和预测精度。模型进一步应用于福建省泉州湾河口地区的污染源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在单观测点信息源的情况下,仍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溯源准确性,若观测点增加,通过交叉验证可消除观测误差的影响,给出更为准确的溯源结果,证实该方法不受限于实测数据源的多少,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应用性。该方法可以辅助河口及海岸地区水污染的快速溯源和调查取证,协助相关部门采取必要措施减轻水污染造成的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河口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敏感性和脆弱性,保护好河口生态环境十分重要。广西北海冯家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拥有红树林湿地和沙滩景观,具有较高的生态服务价值,同时又容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了研究冯家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状况和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根据2021年9月在研究区进行的海洋环境质量调查结果,通过构建三级评价标准体系,采用指标体系法对海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海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为优,其中冯家江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质量为优;而冯家江口海洋生态环境受海水中的溶解氧、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以及浮游动物多样性等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只达到中等或良好水平。保护冯家江河口生态环境需要控制河口营养盐的输入和恢复海洋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