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质资源是育种的物质基础。为了开展育种工作,从2002年起进行了红掌和观赏凤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创新和资源库建设。迄今共收集花烛属资源172份、观赏凤梨资源523份,建成了花烛属和凤梨科种质资源库和种质资源管理数据库。研究了红掌和观赏凤梨种质资源种植保存、种子保存和离体保存技术研究,建立了种质资源保存技术体系。采用杂交、远缘杂交、物理诱变、倍性育种和转基因方法开展资源创新研究,获得了红掌三倍体、四倍体、八倍体和观赏凤梨四倍体新种质以及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新品系10多个。  相似文献   

2.
作物种质资源是控制作物性状的基因载体,是作物育种及其相关学科的生命物质基础.如何从丰富的种质资源中快速、准确地鉴定出育种上迫切需要的新的优异基因,是我国作物育种的急需与作物种质资源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我国农业上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应以培育"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的新品种为突破口.因此本项目以发掘抗旱、抗病(虫)、肥料高效利用及优质基因为研究重点.我们将植物基因组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基因资源研究,提出了核心种质构建→重要新基因发掘→基因克隆的技术路线.项目近两年取得如下进展(1)明确了建立核心种质的策略与方法,建立起了水稻、小麦、大豆初级核心种质.(2)明确了新基因发掘的方法,构建了一批基因作图群体.(3)已克隆到水稻抗白叶枯病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糯玉米生产和市场需求,选育出7个各具特色的系列糯玉米新品种.分别是"京科糯2000"、"京科糯120"、"京紫糯21 8"、"京黄糯267"、"京科糯2008"、"京花糯2008"和"京科糯123".其中4个通过国家审定,3个通过省级审定,"京科糯2000"还在韩国审定,成为我国率先在国外审定的玉米品种.申报植物新品种权6项,已获得3项.熟期上有早、中、晚,颜色上有白、紫、黄、花等搭配,满足了生产和市场多样化需求.且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多抗、广适、易制种等综合性状优良特点.所育系列杂交种及创制的优良自交系,已成为我国糯玉米育种的主要种质资源,创新和拓宽了我国糯玉米种质,并改变了以往主要以硬粒型地方农家种质为主的模式,创新采用Lanc硬粒型×Reid马齿粉质型模式,提高了杂种优势水平和广适性,显著改善了品质,引领了糯玉米育种的杂优模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大豆主要消费国,近年来的年消费量超过7000万吨。但是,我国消费大豆约80%依赖于进口,造成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严重萎缩,危及我国食品安全及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的保持。所以,大豆是我国最需发展的作物,也是发展潜力极大的作物。发展大豆生产,品种是基础,而品种的培育则取决于种质资源的创新和育种技术的发展。因此,本项目开展大豆分子育种技术和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选育研究,把RNA干扰技术应用于大豆蛋白质改良,建立大豆品质快速改良的新途径;分离和克隆大豆品质、抗性相关功能基因,为大豆分子育种提供选择依据;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聚合高产、优质、抗病基因,创制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种质,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的大豆新品种并示范推广。项目从2004年开始实施,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余振斌  李洋 《中国科技成果》2014,(5):F0003-F0003
三十余载风雨兼程,三十余载躬耕深作,她始终怀揣一颗强烈的责任心,上下求索在甜椒育种的科学前沿。她就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茄果类蔬菜研究室主任范妍芹。数十年间,她以一种无所畏惧的科研态度,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理念,收集创新了上千份种质资源,积累了大量试验数据,尤其是发现的甜椒雄性不育源为甜椒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3,(20):26-27
通过多单位5年协同攻关,研究获得了不同保护方式下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效果,建立了种质活力分子评价技术和3种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基因库超低温保存技术;此外还研究提出了控制玉米、小麦、大豆、菜豆等作物种传病原菌对种质保存与更新潜在危害的技术策略。建立了作物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数据库,研发了作物种质资源指纹图谱识别系统。这些结果和技术的获得,为确保库存种质的安全保存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课题研究重要成果和重要进展如下:  相似文献   

7.
杨立国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6):58-59,61
“辽宁省农作物现代高效育种技术研究和优异种质创新”项目获2008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研究始于1991年,历时16年。先后以高梁、水稻、玉米、向日葵、黄瓜、番茄和菊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和探讨高效育种方法,建立了一套适合于辽宁省主要农作物的现代高效育种技术,并且采用这套技术陆续选育出一批优异新品种和新种质。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4):53-54
该项成果实现了以"信息共享为手段,实物利用为目的,网络服务为保证"的种质资源安全保存、信息共享和服务创新为目标的种质资源利用新模式,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农业生产和科研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该项目对海南野生兰花资源进行了全面考察,采用GPS对90%以上资源的分布进行了精确定位,绘制了野生兰花种质资源分布示意图。收集占全岛85%以上的野生兰花资源57属152种(变种、型),采集制作腊叶标本500余份;建立了种质圃、离体库和标本室对资源实施多样化保存,形成完善的保存体系;出版了《海南岛野生兰花图鉴》专著,该书共收录了58属141种,每个种都配有详细介绍和彩色图片。  相似文献   

10.
本项目组针对染色体加倍技术、培养基研究、试管苗移栽技术、花药接种、外植体播种时期等花药培养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小麦花药培养高效植株再生技术体系;通过对花培育种的亲本选配、世代选择方法研究,建立了小麦花培育种技术体系;利用花培技术体系培育出了7小麦新品种,获3项新品种权;创造小麦新种质1141份,其中30份编目入国家种质资源库,并构建了2个DH群体.  相似文献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挖掘生物高效利用土壤养分潜力,保持土壤环境良性循环"围绕氮和磷在土壤中损失量大、作物利用率低和污染环境等问题开展系统研究.揭示了小麦等作物通过根系与根际微生物活动,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活化土壤中难溶性营养元素(以磷为主),提高其利用效率的机理;并从小麦及其具异源遗传背景的杂种中筛选能活化和高效利用土壤养分的种质资源,研究其遗传控制及品种改良技术,开辟了作物高效利用土壤养分育种新途径.系统研究了氮磷施入土壤后的去向以及如何提高其利用效率,减少养分对环境的污染,为高效肥料研制和农作物持续增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1.我国小麦改良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国家"863"计划项目"小麦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通过鉴定.其中,利用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技术创建耐盐、抗旱、高产、优质小麦新种质及新品种,是一项重要突破,总体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3.
创建于1978年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始终把完成国家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这一基础性研究放在首位,不断地按照国家目标调整研究结构,先后组建十余支考察队,赴西藏、新疆、海南、神农架等地进行种质资源调查和收集。进入90年代又组建一些进行前瞻性研究、跟踪世界前沿的课题组,以提高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前沿,培养和吸引顶尖人才,加强课题组建设,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建成了一支包括院士、部级专家、博士导师在内的60名高级人员组成的精干科研队伍,目前主持国家级各类专题24个。历经20年,已使我国作物种质资源由16万份上升到38万份,其总量仅次于美国,其中长期保存的种质资源达31.8万份,居世界第一位,并且在部分研究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和世界水平,其中在小麦与东方旱麦草、新麦草、冰草属间杂交方面居国际领先地位。建所以来,共获得成果奖励71项,其中国家奖12项,基本形成了一个国家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6):F0002-F0002
该项目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畜牧工作站联合宁夏种质资源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固原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组织实施.项目立足于自治区环六盘山肉牛产业带建设,针对制约地肉牛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研发、集成与示范.  相似文献   

15.
知识产权并无坚实的自然法根基,其唯一的合法性基础是工具论的:平衡私权与公共利益,促进知识传播。生物技术的发展曾使发达国家以专利为名占有了发展中国家的植物和作物遗传资源。为制衡这一趋势中包含的不公,国际法《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等提出"惠益和分享"以及"农民权"等理念,但这些规定并未切实保障发展中国家农民的权益。随着转基因作物技术发展呈现出的诸种新特点,转基因技术介入种质改良,成为专利形成的当代理由,这一情形不仅将加剧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围绕种质问题的经济和文化不公,还可能排挤非西方科学育种方式所根植的知识类型,而这类知识在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农业品质、维持区域农业自治等方面有着难以被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7):71-72
1项目主要任务及执行情况按照项目合同任务书规定的主要任务及考核指标,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各项考核指标:①完成了8119份牧草种质资源的标准化整理、整合及数字化表达;②建立和完善了全国牧草种质资源信息共享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7.
刘庆忠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8):25-25,30
该课题是执行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与澳大利亚项目合作协议,完善早熟优质大果甜樱桃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利用两国优异种质中有价值的基因,提高早熟优质丰产大果型甜樱桃品种选育效率,促进甜樱桃生产向优质、高效、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种质评价技术的研究;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的建立;核心种质DNA指纹库的构建及其S基因型鉴定;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14,(10):25-26
1课题总体概述 针对我国草种质资源丰富,但研究基础薄弱、优异牧草种质资源发掘利用不足、优异新品种缺乏、良种繁育技术落后等问题,从我国草原生态建设和现代草业发展的需求出发,  相似文献   

19.
分子育种即基因工程育种,可以打破物种间遗传物质横向转移的壁垒,为难度较大的作物耐盐性品种改良开辟了一条更为直接而有效的途径.常规的基因工程方法必须先分离获得耐盐相关基因,但由于耐盐机制很复杂,从目前报道的情况看,转移单个基因往往只能获得部分耐盐性状.我们采用的花粉管通道技术无须事先识别分离目的基因,将盐生植物红树DNA作为基因供体,利用花粉管通道导入番茄、辣椒、茄子,在海滩上试种,用海水直接灌溉,通过多次单株筛选,已获得了一批耐盐能力明显增强和相对稳定的新种质材料和新品系.  相似文献   

20.
齐桂年教授除从事茶学及天然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科研任务外,长期扎根于生产第一线,"十五"期间先后主持、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地方、企业合作项目7项.主持完成的"竹叶青系列名优绿茶提香新工艺研究",开创并带动了国内蒸青名优绿茶市场的发展;完成的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竹叶青名茶加工新工艺--蒸青工艺技术开发",加快推动了竹叶青系列名茶新产品的开发;主研的"茶树净根全营养素雾化培育技术",开创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茶树无土栽培高新生产技术,也是我国能够大面积、规模化生产的无土栽培茶叶生产技术,获2003年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首次提出并完成了"冷水浸泡茶叶加工工艺技术及产品"的研究;"茉莉花渣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及分离纯化研究",从茉莉花渣中首次分离纯化得到齐墩果烷类三萜化合物、咖啡碱类生物碱化合物,对茉莉花渣非香气物质、特殊化学成分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为资源的废物利用、合理利用、保护环境、人类的健康进行了开拓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