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典曲面建模方法包括反距离差值法(IDW)、三角网(TIN)、克利根法(KRIGING)和样条函数法(SPLINE)。由于这些经典方法的理论缺陷,误差问题一直是困扰曲面建模的疑难问题(见表1)。  相似文献   

2.
现实空间世界中的三维实体及其时空变化建模是GIS国际学术前沿.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香港研究基金会等的持续支持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香港理工大学和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以地理空间实体及其相互间关系的抽象、表达与组织为主线,从三维、时空,尺度等角度出发,进行了多维动态空间数据模型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该项研究在空间铺盖建模、空间关系理论,多维建模、时空与动态建模、多尺度建模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关于科学建模有两种典型的观点,一是"系统派生观",二是"零碎借贷观"。前者认为,科学表征模型可以在原理模型(即科学原理)的基础上系统派生出来;后者强调科学家的科学建模活动实际上是从各种理论中选取所需要的部分进行创造性构造的过程。从以往的争论来看,这两种观点似乎各有侧重,不分胜负。但本文试图结合科学建模的案例论证,后者完全可以替代前者,不仅因为它比前者更符合科学家实际的建模活动,解释前者无法解释的现象,而且可以容纳理论派生模型的案例。  相似文献   

4.
在核电厂严重事故中,氢气泄漏发生燃烧,可能会对安全壳造成严重的损害.传统多采用集总参数法对安全壳内氢气的燃爆风险进行分析预测,往往存在较大的误差.该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采用德国ThAI-HD12氢气燃烧风险实验进行数值模拟,对多种燃烧模型,如有限速率模型、涡耗散(ED)模型、耦合详细反应机理的涡耗散概念(...  相似文献   

5.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地理信息系统有关名词与概念。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1965年由美国学者W.L.Garrison首先提出。在我国曾被称为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System)。还有一些类似的名称,但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地理信息系统是用于理论研究和方法探索的规范名词,而其他名称则用于倾向应用目的的具体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六十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地学新技术,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他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①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②以地学研究和空间决策为目的,以空间模型方法为手段,具有区域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能力,产生高层次的空间信息;③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信息,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支持使GIS得以快速、精确、综合地对复杂的地理系统进行空间定位和过程动态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类:1.专题地理信息系统:是具有有限目标和专业特点的地理信息系统,为特定的专门目的服务,如森林动态监测信息系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农作物估产信息系统、草场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水土流失信息系统等。2.区域地理信息系统:以区域综合研究和全面的信息服务为目标,可以有不同规模的、按自然分区或行政分区的(如国家级、地区或省级、市级和县级)的区域地理信息系统。如加拿大国家信息系统、美国圣地亚哥县信息系统、我国黄河流域信息系统,浙江新登镇地理信息系统等。许多实际的地理信息系统(或称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是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区域性专题信息系统,如北京市水土流失信息系统、海南岛土地评价信息系统、深圳市国土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3.地理信息系统工具或地理信息系统外壳(GIS TOOL):地理信息系统工具是一组具有图形图象数字化、存贮管理、查询检索、分析运算和多种输出等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的软件包,又称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或开发平台。由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技术层次高、工作量大,重复编制复杂的底层基础软件浪费巨大。因此,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作为开发平台,加入与具体任务有关的空间数据,并进行二次开发,形成所需的业务应用软件,是建立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捷径。在通用的地理信息系统工具支持下建立实用信息系统,可以节省软件开发的人力物力财力,缩短系统建立周期,提高系统技术水平,使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易于推广,也使广大地学工作者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高层次的应用模型开发上,这种工作方法正普遍地被接受。目前GIS商品软件大多即为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在国际上,GIS商品软件已形成产业。在我国,由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支持,北京大学的CITYSTAR(城市之星)、中国地质大学的NAPGIS、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GEOSTAR等GIS基础软件产品已初具商品化规模。完整的GIS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即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其核心部分是计算机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库反映了GIS的地理内容,而管理人员和用户则决定系统的工作方式和信息表示方式。1.计算机硬件系统一般包括四个部分:①计算机主机及网络设备;②数据输入设备:如图形数字化仪、图象扫描仪、键盘、通讯端口等;③数据存贮设备:软盘、硬盘、磁带、光盘及相应的驱动设备;④数据输出设备:图形/图象显示器、矢量/栅格绘图机、打印机等。2.计算机软件系统①计算机操作系统等;②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其他支撑软件。3.地理空间数据地理空间数据是以地球空间位置为参照的有关自然、人文、社会和经济等有关方面的数据,是GIS所表达的现实世界通过模型抽象的实质内容。4.系统开发、管理和使用人员人是GIS中的重要构成因素。GIS不同于一幅地图,而是一个动态的信息模型。需要人来进行系统组织管理、维护更新、扩充完善、应用开发,并灵活采用空间分析模型提取有关信息为研究与决策服务。地理信息系统的外观表现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其内涵却是由计算机程序和地理数据组织而成的空间信息模型:一个逻辑缩小的、高度信息化的地理系统,从视觉、计量和逻辑上对地理系统从功能上进行模拟,信息的流动以及信息流动的结果,完全由程序的运行和数据的变换来仿真,人们可以在GIS支持下提取地理系统的各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的空间和时间特征,也可以快速地模拟空间过程的演变或思维过程的结果,取得空间预测或“实验”的结果,选择优化方案,尽可能避免错误的决策带来的损失。地理信息系统将定量分析与空间思维融于一体,被喻为新一代描述世界的语言与分析的工具,在资源调查、区域管理,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农业区划、国土规划、灾害防治、交通规划、商业发展、军事国防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相关技术发展与促进下,如与遥感、GPS、VR(虚拟现实)、网络等技术的结合,以及“数字地球(Digital Earth)”观点的提出,GIS将得以全方位发展与深入应用。  相似文献   

6.
古代印度的天文学家很早就认识到视差现象,并开始设计相应的算法来消除视差对日食的影响.<苏利亚历>是古代印度天文学的一部经典,它的视差算法代表了古代印度视差算法的主流.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原始文献的系统解读,廓清了<苏利亚历>中视差算法的造术方法,证明<苏利亚历>中视差算法与理论算法完全等价,并成功地将<苏利亚历>中的视差算法化为一个以太阳的黄经和时角为自变量的二元函数.<苏利亚历>中视差算法的模型与理论算法虽然完全等价,但是按照<苏利亚历>中视差算法所得结果与理论结果之间有一定的误差.讨论了这种误差的大小,并分析造成这种误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湍流是制约我国航空航天飞行器设计的卡脖子问题。在计算流体动力学( CFD )日益成为飞行器设计的主要手段时,如何构建湍流的数学物理模型是最突出的基础科学难题。我们以复杂系统的新认识为基础,从理论、实验、计算等多方面形成一个突破湍流世纪难题的新思路。理论上,我们构建了结构系综理论新框架,在物理思想上将经典的朗道平均场理论推广到非平衡系统,形成基于广义李群变换的多层结构模型;在方法上创新发展了序函数分析方法,从精确数值模拟和实验测量的经验数据中提炼湍流场的物理结构参数。这一工作在探索飞行器相关的壁湍流的物理对称性原理方面取得了圆满的成功,首次获得规范壁湍流的解析解,确认了新的普适卡门常数0.45。同时,我们以钱学森系统工程的思想为指导,组织了湍流实验和计算平台的建设,针对飞行器典型流场实现了实验、计算和理论的联合攻关,并组织实施了工程计算平台的建设。这些努力为新一代工程湍流模型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1,(1):109-114
讨论模型与世界的关系,涉及"模型认识论"问题。从1912年罗素提出的"人的知觉与被知觉的物理世界之间有一种同构的关系",到后来的沃勒尔在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中创新性地提出了结构实在论而引发人们对模型理论中"同构"关系的思考,再到2003年弗伦奇和科斯塔指出模型的表征与现实世界是一种同构或部分同构(结构)的关系。无论问题从哪个角度提出,关于"模型认识论"的回答都指向对"同构关系"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语义网格的基础理论、模型与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语义网格的基础理论、模型与方法研究"针对互联网信息有效共享的基础科学问题进行了研究,旨在突破现有数据模型的局限,建立新的网络资源有效共享的模型、理论和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该项目启动3年来在建立语义资源空间模型的理论和方法方面取得的一些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0.
真性模态命题逻辑(MCP)为量子信息理论尝试严格模型,但其自身在句法、语义和形上学方面都有严重困难。依据隐变量最低限度指引定义,给出MCP与经典命题逻辑(CP)的四个等价性,得出MCP是包含严格句法隐变量的CP,模态公式是对CP公式的分类簇,可能世界是作为赋值背景的CP公式,量子信息可建立更简洁统一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长期的反复的哲学争论中,二十世纪初创建的结构实在论(Structur-alrealism)的学说,最近已成为"科学实在论最有辩护力的形式"(〔1〕,p.1),且"近年来重新进入科学哲学的主流"(〔2〕,p.151)。结构实在论被公认的创始人是著名哲学家罗素。他认为客观事物,特别是不可观察的客体的内部性质是不可认识的,但它的结构可以通过同构关系被人们的感性经验和科学模型认识。本文作者对事物的内部性质不可知持一种保留态度,但对他的通过同构关系认识物质世界的结构持一种赞成的态度,并依罗素的主张将这个观点称为同构实在论,从现象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同构关系,同态对应在科学理论的模型中的作用和通过建模认识世界的模型这三个方面为罗素的同构实在论和由此决定的认识论辩护,并将它改进为同态实在论,以便更好地说明模型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2.
材料液态成形工艺中的凝固现象是发生在从铸锭 /铸件到原子集团尺寸范围内的多尺度液 固相变过程 ,同时还涉及或受控于多种物理场变化。正是这些多尺度的液 固相变特征与多重场量变化的复杂耦合作用共同决定了材料的凝固行为、结晶组织与缺陷形成以及成形零件 /材料的使用性能。近 2 0年来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 ,为多种基础学科交叉的材料凝固理论向着定量化的科学体系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是材料凝固理论今后发展与完善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对基于多尺度、多场量耦合材料凝固成形计算机模型化的必要性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概述 ,介绍了本文作者近 10余年来在该领域所进行的相关研究工作 ,最后就与材料凝固及液态成形计算机模型化相关的几个应重点加强研究的领域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地图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因为人们总是要用地图来认识世界。地图的这一工具性的意义,从古至今没有改变。不论是手工描绘的地图,还是计算机绘制的地图,都是人类空间认知的工具。地图的实质虽未改变,但本世纪的后50年却是地图史上变化最大、最快的50年。这是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和认知科学的兴起,改变了地图学的面貌,促进了它的发展。我们可以先把地图的新产品作一描述,看看发生了什么振奋人心的变化,然后再回到地图学的问题上来,就会发现这一个古老的学科所面临的挑战和从未有过的广阔的前景。(一) 实地图与虚地图这里我们需要涉及几个新的术语,以描述当前地图产品多样化的现状。实地图,就是我们为之工作了几十年并誉为“指挥员的眼睛”的地图。这些年为了和数字技术相对应,实地图也称为模拟式地图,它是可视的地面实际的模拟。这个模拟还有另一层含义,即它是经过人工抽象和符号化了的,来源于地面(或照片)又优于地面(或照片)。之所以要花费几十年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把航空照片改制成地图,就是因为只有被读者理解的内容才能产生信息价值,这是信息论的基本原则。而航空照片除了少数专家可以看懂(也得借助某些设备、仪器),大多数人只感到新奇和生动,但无法从中得到更多信息。可以说,实地图是空间数据可视的地图,不管它是印刷在纸上,或是显示在屏幕上,或是制成地景立体模型,或是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一个“可进入”的地形仿真环境,它们都可以称之为实地图。虚地图指的是存贮于人脑或电脑(计算机)中的地图,是指导人的空间认知能力和行为的心象,或据以生成实地图的数据。存贮于人脑中的地图称为“心象地图”(mental map),这是心理学早已研究过的问题。地图学家在近十年来也因探索地图的认知功能和改善地图设计而对其给予关注。当计算机制图系统在生产中已被大量采用的情况下,就启动了对存于电脑中的地图的研究,包括计算机图象识别与数据输入,空间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以及按地图的结构建立的空间数据库等一系列的问题的研究。这些经过处理的空间数据就称为“数字地图”(digital map)。起初,把地图数字化的结果存于光盘,或准备以地图形式表现出来的数据文件均称为数字地图。进而为了新技术的连续性,把用计算机处理和绘制出来的地图也称为数字地图。这种延伸可以理解,但不严格。因为只要将地图绘成可视的,它就不再是数字地图而是模拟地图了。所以,数字地图应是一种虚地图,它和心象地图相对应,只是贮存于不同地方而已。有必要把数字地图的概念和数字制图加以区分,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制作实地图,称为数字制图技术,制出来的地图不能再称为数字地图。高水平的技术已使数字制图的成果在外形上与手工产品毫无差别,甚至更精美。用户并不关心,也区别不出某一幅图是怎样制成的,他只要求便于使用。但是,也有不同的意见,认为数字地图的概念应由两部分来定义:地图数据文件和可视化方法[1]。可视化方法还可以扩展为“可感知”的方法,以便把触觉地图包括进去。这种定义把技术和成果混为一谈,无法界定其含义,况且“可视化方法”是一个更广的范畴,也是一个待界定的术语。也有的学者提出“硬地图”(复制于硬材料上的地图)和“软地图”(显示于屏幕上的地图)的分类方法[2]。但这只能是对实地图的再划分,不能从理论和实际上反映当前地图的复杂多样的现实。把地图区分为实地图与虚地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有利于信息时代地图学的发展。这不是一种目录学的分类,而是具有发生学和认识论意义的概念。心象地图的研究离不开人的空间认知的经验、感受和经历;将人工智能引进地图设计、生产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设计,也不能脱离电脑与人脑的比较研究。这将使“地图是人类的空间认知工具”这一地图学的核心命题得到更广泛的理解,并成为地图学强大生命力的基础。否则,单纯从地图生产的技术过程来认识地图学,就可能导致某些观念上的困惑,误将地图功能的扩展和式样的变化,视为地图可以被某些新技术产品所取代的理由,而放弃了地图学本身的研究。静态地图与动态地图传统的绘制和印刷的地图都是静止的叫静态地图。一旦制成,就将所表示的内容固化在那里,直到下次修订再版,因此它只是变化着的实在(reality)的瞬时记录。动态地图又称动画地图(animated Map),是连续快速呈现的一组画面,以表现某种物体和现象的变化或趋势。这就决定了它只能在图象技术支持下的电子屏幕上实现。现在的数字制图技术已可以承担这项工作,并将动画技术提供给地图使用者,作为一种分析研究的工具。动画地图按可交互的程度分为两级,初级动画地图是根据某一主题制作在视频媒体上(磁带、光盘等),使用者仅能改变其动作的速度或固化某一场景,用于演示地面发生的事件和现象。高级动画地图主要具有交互功能,用户根据库存或实时传输的数据按个人需要进行制图,以期从各种参数的动态图象中发现潜在的规律或倾向性的问题。这是地图学领域的一个极有前途的前沿,是GIS及各种管理系统的支撑技术[3]。动画地图的设计除了应用静态地图的视觉变量外,至少还要考虑3个动态量:持续时间(duration)、变化率(rate of change)和排序(order)。这是完成一幅动画地图设计或开发供生成动画地图的软件所必须考虑的因素[4]。计算机制图系统提供了动画地图设计与制作的硬、软件环境,但利用这一工具创造出有价值的地图或实现有成效的分析研究,还需要很强的时间和空间观念。动画地图有两种运动维。时间维依时间变量显示动态;性质维依某一给定变量显示动态。创造力即“创意”,是动态地图设计者应具有的能力,计算机的功能再强,也不能代替角本的拟定和方案的创意等创造性思维。这是地图家学的职业与专业优势。只要注意眼下各种传播媒介中那些粗制滥造的地图,就可以理解这一点。平面地图、立体地图、可进入地图地图都是平面的,在大多数情况下称之为2维,或2.5维地图(指那些用概念方法或能产生“心理立体视觉”的方法制作的地图)。当使用这种地图仍感到缺乏直观形象,特别是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不易理解时,就产生了制作立体地图的愿望。从古代的马援“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后汉书),到现代指挥员堆制的沙盘,都表明对立体地图的这种需要。当今的计算机三维动画图象技术已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制作三维立体地图的工具,再加上双眼立体观察设备,生产具有“生理立体视觉”的三维地图已不困难,并且在很多使用地图的场合被采用。使我们感兴趣的是,在这个基础上,地图学能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的技术领域中找到了一个新的生长点[5]。从方法论上来讨论,地图学所研究的不仅仅是地图的制作问题,而且还要研究地图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效果。在视觉效果上,用图者总希望地图从平面“发展”成立体表象;在分析研究的方法上,地图从静态到动态将是一种进步。大多数用户在读图时都有过“进入”地图中去的欲望,特别是在观看一个沙盘或城市立体模型的时候,这种悬想更是时常出现。因此,一旦计算机技术发展到可以实现这种要求时,把虚拟环境当做是地图功能的延伸就是很自然的了。从认识论上来讨论,地图是人类空间认知的工具,是客观世界的模型(物理的和概念的模型)而不是真正的客观世界。因此,从建立空间模型的地图制图系统转入建立可交互的虚拟环境系统,是人类环境与空间认知手段的发展和深化。可以预见虚拟地景仿真这一地图学的前沿课题在测绘工程中将有广阔的前景。几乎在同一时期,国外地图学者也都陆续关注这一问题[3],并认为虚拟现实将是沟通地图与现实世界的桥梁。(二)在概述本世纪末地图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之后,我们还可以从下面几个地图学前沿技术领域的分析中加深对地图,特别是对数字地图的认识,并形成一个21世纪地图学的轮廓。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在地图学的百年发展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和完善是一件大事,因为GIS是数字地图的主要用户之一。也可以说,数字制图(digital mapping)技术和数字地图导致了GIS的出现[6]。本来在地学领域就有地理系统理论的基础和空间分析的方法,现在有了数字制图软硬件和空间数据的支持,使地理空间分析与研究工作如虎添翼,GIS应运而生。由于GIS在数据处理和显示上的特殊功能,使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第一次尝到了随心所欲地处理数据并充分表达自己创造性思维的甜头。这是一个通过地理空间图形的分析与地图的制作来修正、完善、深化自己思维成果的过程。尤其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是开放的,是可以直接与他人交流、融合、讨论的过程。这也是GIS作为空间信息可视化工具的最重要特征。忽视GIS在设计中将地图的制作与使用相结合的特征GIS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因为:1.制图(mapping)作为一种认知方法,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和发现规律的过程。癌症分布地图绘出后,才能发现若干癌病的区域性特点,从而启发人们从环境诱因上去深入探索;制作地震分布图才能寻求地震带与大地构造的某些关系。2.制图也是一种形象思维的工具,它协助大脑将零散的空间知识和地理心象(Mental image)加以整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空间知识基础,但未见得完整和正确,制图过程则可以将这些心象系统化,使认识趋于正确。军事上,战场分析要在地图上实施,一边标绘双方态势,一边形成作战决心;作家茅盾在写《霜叶红似二月花》时,是先绘制一张江南小县城的地图,然后才据以构思人物与事件的时空关系的。3.制图又是一种强化建立记忆线索的方法。心理学家早就知道记忆的提取要靠线索,人的大脑有一种把位置信息纳入长期记忆的编码机制,而不必有意识地专门记住它。例如我们可以记住某条新闻在报纸上的位置而不必存心这样去做;我们记得某个答案在笔记本中的某处而不必记住这个答案。绘制地图有助于强化人的空间记忆能力,小学生用填绘暗射地图来强化地理知识就是例子。过去想用上述方法强化科学家的研究工作是十分困难的事:难于找到合适的地图,常常要改变比例尺,要去照像、复制底图……,那些需要由专业制图人员完成的工作和众多的设备,使研究者望而却步。而今天,GIS能提供一切方便,从数据源到处理分析,制图软件都随手可得(理想化应该是如此)。这是数字地图和数字制图为科学家们提供的工具,是GIS得以推广和得到认可的原因。以上是从个体研究工作的特点上来说明GIS的实质。对于一个专业单位或一个管理部门来说,它们建立的GIS的规模当然要庞大多了,不论从数据获取技术上,分析模型的建立上,数据处理与可视化处理的规模上都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但其GIS的实质并未改变。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可视化(visualization)在没有成为信息技术的专业术语之前,仅是形象化的一般性解释,如形象化教学法等等。它被赋以新的含义并走红起来,是在80年代末智能计算机即第五代计算机的研制受阻之后。80年代中后期,试图以计算机模拟大脑的思维活动的研究工作面临一些无法逾越的障碍,除了生理学家还不能提供大脑的真实思维模型之外,现行的诺伊曼计算机也无法模拟人脑的并行性思维,随后的大型并行计算机模拟形象思维的研究也存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困难[7]。想用电脑替代人脑的愿望在可预见的未来尚无法实现。例如在视觉模拟方面如想达到实时处理,则需要处理的比特量极大,眼下的计算机还不可能实现。大脑的功能再度引起重视。“由于人类是依靠自己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全方位地获取知识的,是在多维化的信息空间中认识问题的,而现有的信息处理工具(尤其是数字计算机)只具有在数字化的单维空间中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就产生了人类认识问题的认识空间与所用工具的处理问题的方法空间不一致的矛盾”[8]。如果建立一种以视觉为主的多维信息空间,在人-机协作的环境中去处理问题,可能是一条有实际意义的途径。这期间不少学者又从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和计算技术的不同角度,强调了这一综合集成途径的正确性。1987年心理学家Larkin的论文从识知的角度较全面地阐述了“为什么一个图形可抵一万字”的道理[9];同年美国科学基金会提出了“科学计算中的可视化”(ViSC)的优先选题指南,并由此促进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王珏、戴汝为在回顾人工智能的发展史之后,提出走综合集成之路的结论,并认为建立人-机协作的环境是今后发展的主要着眼点之一[10]。地图学领域中可视化的研究就是在上述背景中发展起来的。因为测绘技术已全面地进入了数字化时代。由于数字地图及其相应技术的出现空前地扩大了地图的功能。传统地图本来就是可视化的,而存于计算机中的数字地图则面对一个可视化应用的更广阔的领域:地理信息系统,虚拟地形环境仿真,即构成一个多维信息空间以及各种动态电子地图等等。从近年来的研究工作看,可视化的提出也和在其他科技中的促进作用一样,在地图学领域产生了几个很有发展前景的生长点。数字地图的可视化技术促进了地图表示法的深化,在描述环境、解释客观规律上较之传统地图有了重大突破。它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利用时间压缩、空间压缩、拓扑对应等方法将十分复杂的自然、社会现象表现出来。例如将几十万年间的地球板块运动,在几分钟内演示出来,将植被几十年的变化在几秒或几分钟内显示;将影响地表环境状况的多种因素同时显示,以探求其主导因素等等。这就是前面所谈的动态地图的优势。地图学的可视化研究不论将重点放在开发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技术方面,还是放在数字地图可视化应用方面,都包含了“分析/视觉思维”和“传输/表示法”的成分。因此数字制图技术的发展和可视化环境已经促使传统的Kolacny地图信息传输模型的异化[11]。也就是说,在传统的传输过程中,内容是已知的,只有标准的地图信息被传输,但在基于可视化的模型中,内容是未知的,用户是一个分析研究者,而系统则在人-机交互中以可视的数据协助他获得新知识。因此有必要提出一个新的基于交互和可视化条件下的地图信息传输模型[11]。可以看出,可视化的概念和技术必将促进地图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虚拟生存环境利用数字地图和虚拟现实(VR)技术构制一个虚拟生存环境,进而提供一个多维感知的“赛博空间”(cyberspace,暂用这一中文译名)是地图学今后大有作为的领域,也是当前很引起重视的“数字地球”(digital earth)[12]所追求的境界。人们普遍认为21世纪的信息技术在建立和谐的人-机环境方面将有许多新的创造和发展。人将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以及体态、手势参与到信息处理的环境中去,以取得身临其境的体验。这种多维信息空间就是一种“可进入的地图”,也就是赛博空间。虚拟现实技术和地图学的结合将提供其实现的基础。这就要求数字地图数据的提供应以多种分辨率或多种比例尺的配合来实现,以适应构建虚拟环境时,满足视觉“细部分层水平”(LOD)的要求。同时必须有多维地理空间数据的特点,来适应研究工作和产生真实感的需求。90年代初,现场模拟和运作模拟首先用于影视界的科幻环境的生成,并为军事作战模拟提供虚拟战场,但眼下已不限于此。凡是拟制大型施工、建筑设计、防灾减灾、环境保护等等计划时,都需要事先进行模拟演示,以发现潜在的问题,改进方案。1995年波黑“代顿”谈判中,美国的国防制图局(DMA,1996年已改为国家制图局NIMA)用数字地图制成该区的虚拟地景供双方观察,进行领土划分,为达成协议起到了促进作用。前两年德国法兰克福市的城市规划,英格兰明奇海峡大桥的设计都采用了虚拟地景的演示方法,获得公众的认可,在议会中也得以顺利通过。数字制图系统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制图系统(digital mapping system)是本世纪测绘科技发展的最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因为在此之前地图的制作都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尽管作了最大的努力,实现了机械化,例如用摄影测量方法制作大比例尺地形图,但制图过程仍然在暗室中用操作手轮的办法来实现。小比例尺地图的制作更是靠大脑和手的技巧来完成。当前数字制图技术已可以实现从数据采集、处理、编辑和出版的全数字化过程,所生产出的地图其质量已超过手工方法生产的水平。只是在靠大脑功能才能完成的若干环节还离不开人的参与,例如在地图设计、航空立体像对的匹配等智能性的工作上。用数字技术生产常规纸印地图,仍然是很长一个时期的重要测绘任务,因为纸质地图有它便捷之处,便于标绘涂改,便于携带,不受环境(自然环境,计算机硬、软件环境)限制等等,是电子地图一时无法取代的。当初,测绘科技人员研究数字制图技术的初衷也只是为了纸质地图生产的自动化,把手工换成机器。只是这一进步促使了“数字地图”的出现,并进而看到了数字地图的生命力和更广阔的应用面。数字制图系统是一个总称,其规模和数字化的程度、智能化的程度都因任务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大到一个国家级的规范化的地图生产体系,小到一个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图制作子系统,都可以称为数字制图系统。航空摄影测量的中心任务是制作大比例尺地形图,当今已发展为数字摄影测量,但仍然以制作数字地图为其主要任务,在很多国家也将其纳入数字制图系统。就长远来看,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和数字地图的制作与修正主要将依靠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方法来实现。在测绘科学的框架内,数字摄影测量的地图学特征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高俊教授是测绘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4.
15.
实境与虚境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有关实境和虚境以及有关名词的概念,并推荐这些名词的译法。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及其日益广泛的应用,用计算机作图的方法可以产生各种景象,这些景象有别于人们观察到的客观世界,称之为虚境(virtuality)。与此对应,人们观察到的真实生活中的客观世界则为实境(reality)。通常,虚拟实境是由计算机产生的立体图形(stereographics)。将真实世界的景象按一定比例和虚拟实境结合,可以得到混合实境(mixed reality)。在实境和虚拟实境之间有一系列混合实境。实际上,在这两者之间是一个连续体,如下图所示。实境-虚拟实境连续体示意图在这里,我们首先介绍“实境-虚境连续体”概念。实境-虚境连续体包括所观察到的景象主要是真实景象或者主要是虚拟景象的各种情况。真实物体能够简单地用扫描、传送和再生图象的方法显示,如同普通电视显示那样,不需要显示系统“知道”关于物体的任何情况(这包括直接或通过某种光学媒介观察真实世界景象)。另一方面,产生图象的计算机显示系统,只有当具有所画物体模型时,才能产生虚拟图象。此物体模型可以是由计算机作图法“凭空”产生的,也可以是由客观物体的图象(照片)用计算机的某种算法抽象出来的。后者称为虚化(的)实境或实境虚化。与真实物体的图象相比,虚化实境的数据量小,便于存储和传输,而且便于处理,例如在场景中移动、旋转和缩放等等。如图所示,混合实境是指存在真实环境和虚拟实境某种程度组合的各类显示。其中,增扩实境(augmented reality)表示一类显示,其显示内容主要是真实环境,但加上一些计算机产生的图形以增强或增扩显示内容。即增扩实境(AR)一词专指此连续体的左半,例如,使用一个可看透的头戴显示器,就可以在观察者跟前的给定位置的空间中呈现一个计算机产生的任意图象。这种图象能够显示信息,或者能够用作为测量或控制环境的交互作用工具。与此相反增扩虚境(augmented virtuality)表示另一类显示,它是在虚拟实境中叠加一些起初世界的图象,即指此连续体的右半。这种叠加能够采用直接观察(DV)物体的形式,这时使用者可以看到自己的身体,而不是像虚拟实境中由计算机产生的模拟象那样。增扩虚境还能将拟实境和立体电视图象合并,例如可以从一个虚拟窗户向外看到远处的真实世界。增扩虚拟工具是增扩虚境一个的例子。它的研制是为了解决增扩虚境的一个主要限制,即缺乏接触感。在这种系统中,用真实物体安装在特殊传感器上,作为虚拟实境系统输入装置的具体部件。只要显示的形状和真实物体的形状匹配,并且感觉到的尺寸和位置大体正确,则真实物体和虚拟物体是一回事的幻觉就能一直保持。所有的混合实境系统都受其准确、完整显示的能力限制。感知的偏见能够影响实现的性能。将计算机产生的图形叠加在立体电视上的增扩实境有着广泛的用途。它可以用作为增强人和遥控机器人间的交互作用的工具,用于有危险的军事环境,例如战场、炸弹消除场、武器处理和有害物质管理,以及用于非军事环境,例如海床、火山内部和外层空间。使用增扩实境能够产生虚拟物体,并显示在已有的电视图象上。例如,使用计算机作图法产生某种能够仔细校准的虚拟指示器,并允许操作者在三维电视空间中调整此指示器的位置,用这种方法就能使操作者为遥控机器人指示精确的目的地,或指示它应遵循的路径。操作者还能够自由地移动此指示器,并用其和远方物体对准的办法以决定远方物体的位置。给一个虚拟指示器定位,比驱动一个遥控机器人简单得多。因为虚拟指示器能够用以确定远处的单个点,所以能够简单地把它推广到进行虚拟皮尺-测量,使操作者能测量远处物体的位置和尺寸。例如,虚拟皮尺-测量能够用于测量显微镜下的细胞中标志的大小和位置,或者测量远处两点间的距离。使用这样一个接口将大大降低操作者的工作负担。这种办法把人类和感知和理解能力与计算机的精确计算和作图能力结合起来,产生了一个具有更强功能的增扩实境系统。增扩实境的另一个例子是太空行走。所有的太空电视图象都遇到同样的阴影问题: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散射光线,阴影处是完全黑的。在阴影中的任何东西都完全看不见。然而,因为送入太空的每件物体的尺寸是清楚的,所以能够用它产生丢失的图象,在电视图象中的正确位置仔细画出来。又如,正常观察不到的物体,可以用其他的传感器检测到。在许多水下情况,正常观察只能看到很有限的距离。然而,使用雷达、声呐和红外摄象机能够感知用其他方法看不见的物体。若把来自这些传感器的信息送到增扩实境计算机,就能够在空间的正确位置上画出物体的正确形状,产生能够看到正常看不到的东西的效果。类似地,来自各种医学成象传感器的信息,例如CT扫描器,能够用于画出人体内部的图象。使用增扩实境技术能够把这种图象叠加在人体的真实电视图象上,并看到三维图象。只要有足够的作图和计算能力,就能够产生所想要的任何复杂度和真实感的虚拟物体动画。附:本文所用(并推荐)新名词对照表如下:reality 实境augmented reality 增扩实境mixed reality 混合实境virtuality 虚境augmented virtuality 增扩虚境virtual reality 虚拟实境  相似文献   

16.
术语是人类科学技术知识在语言中的结晶。术语必须通过语言才能表现出来,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科学技术术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词型术语,一类是词组型术语。词组型术语都是由单词组合而成的。要理解词组型术语的结构,首先必须了解单词型术语的结构。1.语素语素(morpheme)是构成术语的最小语言单位。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构词的材料。汉语的语素从语音形式上看,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其中,以单音节语素占优势。单音节语素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单音节语素例如:图,天,人,造,走,鲜,优,安,老,子,且,者,然。——双音节语素汉语的双音节语素有两类:一类是从古代汉语遗留下来的“联绵词”,另一类是音译的外来语素、双音节语素中的每一个单独的音节不能表达独立的意思,只有两个音节结合起来才能作为一个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表达独立的意思。汉语的语素从功能上看,又可以分为自由语素和黏附语素两类。——自由语素:这一类语素活动能力很强,不仅可以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而且,还可以单独成词使用,成为语言中最小的造句单位。例如:地,跑,红。所有的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都可以单独成词,它们都是自由语素。——黏附语素:这一类语素都是单音节语素,它们的活动能力不强,不能单独成词,它们要与其他的语素相组合而成词。如“机,劳,老,小,子,者,然”。有的黏附语素只能黏附在其他语素之前,叫做前缀。例如,老:老板,老师,老鼠,老虎,老鹰。小:小吃,小丑,小费,小工,小结。汉语术语中常见的前缀如下:“反”:表示相反、反向或对立。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反函数,反对数,反正切,反粒子,反作用,反时针,反散射,反三角函数,反弹道导弹”。“超”:表示超过、超出。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超声波,超高压,超低温,超音速,超导体,超巨星,超固态,超氧化物,超几何级数,超精细结构”。“非”:表示不属于某类事物或某种范围。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非导体,非溶液,非零解,非金属,非极性键,非静电力,非偏振光,非电解质,非理想气体,非弹性碰撞”。“子”:表示某一事物的一部分。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子程序,子系统,子公司”。“相”:表示彼此相关。它构成的术语多为动词,少数为形容词。例如,“相加,相减,相乘,相除,相差,相斥,相邻,相等,相交,相切,相似”。“单”:表示简单纯一。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单质,单根,单相,单体,单色,单晶,单原子,单名数,单细胞”。“被”:表示受动。它构成的术语多数为名词。例如,“被加数,被减数,被乘数,被除数,被积式,被溶质,被诱物,被覆线,被吸附物,被开方数”。“多”:表示数量大。它构成的术语多数为名词。例如,“多相,多极,多细胞,多环路,多元酸,多面体,多边形,多项式,多极矩,多重线”。“总”:表示全部。它构成的术语大多数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总焓,总温,总压,总面积,总位移,总效率,总电导率,总信息量,总溶解热,总吸收系数”。“类”:表示类似。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类星体,类金属,类蛋白,类新星,类矿物,类地行星,类氢离子,类空矢量,类正弦函数,类辐射物质”。“准”: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当作某种事物、过程、状态或理论看待。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准直线,准光波,准卫星,准元素,准原子,准导电体,准电介质,准线性理论,准稳定状态,准静态过程”。“半”:表示不完全,或者表示介于肯定和否定之间。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半群,半影,半导体,半胶体,半透膜,半微量,半变态,半抗体,半透明,半流体,半自动,半衰期”。“自”:表示自身。它构成的术语为动词、名词、形容词。例如,“自乘,自激,自转,自旋,自感,自调制,自变量,自同步,自同态,自共轭,自相关函数”。“过”:表示超过某个范围或限度。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例如,“过乙酸,过电流,过电压,过氧化氢,过氧化钠,过氧化钾,过硫化钾,过硫化钠,过耦合,过扫描,过饱和,过稳定,过冷”。无机化学中的“过氧化某”和“过硫化某”指的是含有过氧基—O—O—和过硫基—S—S—的二元化合物。“分”:表示分支、部分。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分点,分力,分路,分米,分克,分音,分相,分对数,分压力,分矢量”。“第”:表示序数、次第。它构成的术语为序数词或由序数词和名词结合而成的名词词组。例如,“第一,第一项,第二层,第三列,第四维,第三纪,第二代”。“逆”:表示反向或对立。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例如,“逆定理,逆元素,逆矩阵,逆算子,逆时针,逆反应,逆运算,逆平行,逆卡诺循环,逆康普顿效应”。“不”:表示否定。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形容词。例如,“不等号,不等式,不变量,不变点,不尽根,不锈钢,不定积分,不同类项,不规则,不科学”。“无”:表示没有。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无理数,无机物,无线电,无旋场,无影灯,无穷大,无核区,无条件,无定型碳,无坐力炮”。有的黏附语素只能黏附在其他语素之后,叫做后缀。汉语术语中常见的后缀主要有:“性”: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它构成的术语为具有抽象意义的名词。例如,“惯性,弹性,塑性,酸性,碱性,反射性,腐蚀性,挥发性,对偶性,有界性,模糊性,概率性,离散性,层次性,任意性”。“度”:表示事物的性质所达到的程度。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角度,弧度,散度,梯度,速度,密度,自由度,电离度,溶解度,灵敏度,离散度,可懂度”。“率”:表示两个相关的数在一定条件下的比值。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曲率,斜率,几率,频率,功率,圆周率,离心率,折射率,放大率,电阻率”。“化”:表示性质或状态的变化。它构成的术语多为动词,也可以构成名词。例如,“液化,汽化,氧化,风化,熔化,溶化,硬化,老化,蜕化,极化,量子化,机械化,电气化,名词化”。“体”:表示物质存在的状态。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气体,液体,固体,流体,刚体,导体,磁体,晶体,天体,绝缘体,类星体”。“子”:表示某种自成一体的单元。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原子,粒子,分子,量子,光子,电子,中子,质子,胶子,核子,黑子”。“质”:表示构成物体的材料。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媒质,介质,胶质,杂质,电解质,顺磁质,抗磁质,电介质,蛋白质”。“剂”:表示有某种化学作用的物质。它构成的术语是名词。例如,“试剂,氧化剂,还原剂,引发剂,干燥剂,防腐剂,催化剂,腐蚀剂,抑制剂,激活剂”。“物”:表示由物质构成的、占有一定空间的个体。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化合物,混合物,无机物,有机物,氧化物,聚合物,参照物,媒介物,生成物”。“法”:表示某种方法。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合成法,图象法,速算法,变分法,优选法,焙烧法,数学归纳法,量子统计法,逐点测定法,历史比较法”。“式”:表示有某种规律或关系的符号的组合,或者表示某种方式。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等式,分式,因式,根式,代数式,行列式,方程式,分子式,化学反应式,质能关系式;串行式,并行式,模拟式,喷墨式”。“学”:表示有系统的知识学科。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声学,神学,光学,热学,力学,数学,化学,物理学,语言学,生物学,地质学,历史学,热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微波波谱学,数理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太阳物理学,天体光谱学,天文年代学,宇宙纪年学,天文地球物理学”。“系”:表示彼此有联系的个体组成的系统。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晶系,星系,力系,参照系,坐标系,均相系,太阳系,银河系,光谱线系,元素周期系,直角坐标系”。“量”:表示事物的数量。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矢量,变量,重量,质量,能量,动量,热量,电量,流量,原子量,信息量,光通量,弹性模量,裂断模量”。“论”:表示某种学说。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数论,场论,函数论,概率论,信息论,控制论,相对论,量子论,天演论,潜在歧义论,气体分子运动论”。“炎”:表示某种炎症。它构成的术语均为医学名词。例如,“肺炎,肝炎,皮炎,发炎,脑膜炎,肠胃炎,腮腺炎,静脉炎,气管炎”。“素”:表示具有某种基本性质的物质。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元素,核素,卤素,色素,同位素,纤维素,抗菌素,叶绿素,胰岛素,维生素”。“计”:表示测量的装置。例如,“比重计,电流计,电压计,磁强计,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雨量计”。“仪”:表示观测、演示或检验的仪器。例如,“光谱仪,陀螺仪,地球仪,质谱仪,经纬仪,天象仪,三球仪,月地运行仪”。“器”:表示某种仪器或器官。例如,“计算器,示波器,整流器,加法器,喷雾器,吹干器,听诊器,生殖器”。前缀和后缀可以结合起来同时附加在某个语素的前后,构成单词或词组。例如,“超星系,总效率,半自动化,非弹性体,非周期性,反铁氧体,准自由电子论”。在现代汉语术语中,语缀比在现代汉语的一般词汇中要丰富得多,这是现代汉语术语的特点之一。这些语缀多数是由具有实在意义的单词或词根逐渐虚化而来的。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有的虚化程度已经很高了。例如,前缀“第”、后缀“子”等。有的正在虚化,现在仍有一定的词汇意义,但这些意义一般是比较抽象、概括的。例如,上面所述的大多数语缀,特别是附加前缀(如“反、超、非、单、被、多、总、准”等),都还处于虚化的过程中,有时也可以把它们看成单词。目前,这类语缀还在不断增加。这是现代汉语术语发展的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汉语的语缀不仅可以附加在词根或单词上,还可以附加在词组上。例如,“反双曲函数,非线形规划,波粒二象性,同素异形体”等术语中的附加前缀“反、非”和附加后缀“性、体”。而在印欧语言中,语缀一般是不能附加在词组上的。这是汉语术语的又一个特点。加在词组之前的语缀,为了结构分析的方便,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当作单词来处理。汉语的语素从意义的虚实来看,可分为实语素和虚语素。此外还有少数语素是处于实语素与虚语素之间的,可以称为半实素。——实语素实语素包括名素、动素、形素等。名素表示实体事物、数量、时间、方位等。例如:事物名素:天,地,石,木。数量名素:一,十,尺,斤。时间名素:年,月,日,晨。方位名素:上,下,左,右。动素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等。例如,行为动素:走,飞,见,闻。心理活动:想,忘,盼,思。变化动素:增,减,扩,缩。形素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等。例如,性质形素:高,大,美,红。状态形素:谦,恭,愉,速。实素中的自由语素可以单独成词。例如,“天,地,年,月,上,下,左,右”等可以单独成为名词,“一,十”等可以单独成为数词,“尺,斤”等可以单独成为量词,“走,飞,见,想”等可以单独成为动词,“高,大,美,红”等可以单独成为形容词。但是,实素中的黏附语素要与其他语素结合才能组成一个词。例如,名素“晨”要与语素“早”结合才能组成名词“早晨”,动素“思”要与语素“念”结合才能组成动词“思念”,形素“谦”要与语素“虚”结合才能组成形容词“谦虚”。——虚语素虚语素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只是表示某种语法关系。例如,“和,的,着,了”。——半实素半实素有一定的意义,但不像实素那样实在,大多数前缀和后缀都是半实素。例如,“第、员、反、超、非、单、被、多、总、准”。2.单词型术语的结构单词型术语是由一个单词构成的术语。研究汉语中词的结构,就可以了解单词型术语的结构。词是由语素构成的,可以单独使用。词可以由一个语素构成,也可以由多个语素构成。根据词的构成情况,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2.1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由于单纯词只由一个语素构成,所以,这个构成单纯词的语素必定是自由语素。绝大部分单纯词是由单音节语素构成的。例如,计算机术语“零,与,或,反,门,位,串,块,组,字,项,层,级,库,域,段,表,数,阶,序,道,带,区,行,帧,轴,芯,熵”等,都是单音节的单纯词。根据音节的多少,单纯词又可以分为单音词和多音词两种。单纯词中的单音词,有些值得加以特别的注意:“氢,氧,氮;碳,硅,磷;溴;铁,铜,银”等单纯词代表化学元素的名称。从汉字的字形上可以看出,每一个化学元素的中文名称都有明显的标志,它们带有表义的偏旁。非金属元素的中文名称带有“气”字头(“气”)、“石”字旁(“石”)、三点水儿(“氵”),分别表示元素在通常情况下处于气体、固体、液体等不同的状态,除“汞”之外,金属元素的中文名称都带有“金”字旁。“烃,烯,炔;醇,酚,醚;胼,腙;苯”等单音节单纯词代表有机化合物的名称,它们分别带有“火”字旁、“酉”字旁、“月”字旁、“草”字头表示有机化合物的不同类属。“数,和,差,积,点,线,面,角,圆,场,力,功,热,波,光,电,磁,酸,碱,盐”等单音节单纯词代表自然科学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它们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长期使用,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能不断地派生出新的合成词或词组来。例如,由“电”构成的物理学术语有“电场,电子,电荷,电量,电势,电视,电路,电阻,电压,电解,电磁波,电动势,发电机,无线电”等等。单纯词中还有一些联绵词,它们是从古代汉语中传承下来的。声母相同的双音节单纯词叫做“双声联绵词”,韵母相同的双音节单纯词叫做“叠韵联绵词”。双声联绵词:例如:蜘蛛,枇杷,琉璃,伶俐,仓促,慷慨,吩咐,参差,拮据,坎坷,崎岖,惆怅。叠韵联绵字:例如:葫芦,蜻蜓,玫瑰,喇叭,霹雳,苗条,逍遥,汹涌,怂恿,伶仃,朦胧,荡漾。在汉民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过程中,从其他民族的语言中吸收了一些词语,形成了音译外来词。这些词模仿外语的读音,并将其译写为汉字,不能进一步分解,它们也都是单纯词。例如,“比特(来自英语bit),山农(来自英语人名Shannon),哈特莱(来自英语人名Hartley),摩托(来自英语motor),锆(来自英语zirconium或德语Zirkon),马达(来自英语motor),雷达(来自英语radar),拓扑(来自英语topology)”等等。其中,“比特,山农,哈特莱”表示单位,是一种特殊的名词术语,为了突出它们的地位,把它们单独归为一类,叫做单位词。单音节的音译外来词的例子:锆、氦、氖、氩、氪、氙、氡。双音节的音译外来词的例子:马达,逻辑,加仑,摩登,坦克,幽默,扑克,瓦特,欧姆,柠檬。多音节的音译外来词的例子:白兰地,巧克力,凡士林,托拉斯,奥林匹克,歇斯底里,阿司匹林。2.2 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这种词绝大部分是双音节的。此外,还有一部分由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多音节合成词。汉语术语中由语素和语素组成的合成词,构成方式主要有以下8种:①并列式:两个语素并列在一起组成合成词,形成一种并列关系。例如,“信息,语言,误差,偏倚,差错,空白,宇宙,机械,阻抗,疏密”(以上为名词);“合并,寻找,整理,监督,引导,捕足,覆盖,调试,修补,交叉,调度,涨落,燃烧,膨胀,编排,模拟,变换,包含,舍入,运算,比较,询问,取代,记录,传送,翻译,转换,搜索,结合,编辑,调整,指示,汇编,编译,填充,调用,连接,循环,转移,传送,开关,浮动,处理,执行,保护,存储,扭斜,维修,计算,碰撞,摩擦,起伏,伸缩”(以上为动词);“准确”(以上为形容词)。有时,两个并列的语素的意义是相同的或相近的。例如,“结合,摩擦,帮助,松散,舒畅”。有时,并列的两个语素的意义是相对的或相反的。例如,“东西,开关,矛盾,疏密,伸缩”。②偏正式:合成词中的两个语素有主有从,后一个语素为主体,前一个语素修饰或限制后一个语素,形成一种偏正关系。例如,“硬件,主机,软件,算法,变元,火车,工业,参数,标量,向量,首数,尾数,整数,实数,字长,字节,字段,底数,基数,矩阵,终端,限幅器,数据基,字符基,字符集,连接符,试探法,二进制,有效值,受限名”(以上为名词);“复写,复制,直译,紧缩,左调,右调,遥控,隐含,蕴含,否定,下溢,预存,对换”(以上为动词)。③支配式:合成词中的两个语素,前一个表示动作,后一个表示动作涉及的事物,形成一种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例如,“结果,分时,作业,比热,积分,领队,司机,主席”(以上为名词);“编码,进位,移位,换页,退格,回车,换行,转义,告警,作废,排序,分类,分枝,编址,失效,置址,还原,通讯,守恒,失真,签名,悦耳,求反,采样,译码,解码,填零,消零,置零,置值,分段,仿真,编码,置位,复位,整卡,通分,移项,检波,调谐”(以上为动词)。④补充式:合成词中的两个语素,前一个表示动作,后一个补充说明动作的结果,形成一种补充关系。例如,“返回,迁出,迁进,抹除,扩散,吸附,稀释,合成,化简,击穿,浓缩,导出,提高,说明,扩大,缩小,改善,排除,移入,删除,移出,输入,输出,说明,展开,存入,证明,溶解,凝固,沸腾”(以上为动词)。在名词性术语中,前一个语素表示事物,后一个语素表示这一事物的计量单位,以补充该事物的含义。这是名词性术语的一种特殊的补充式,与一般的补充式不尽相同。这样构成的名词性术语通常表示事物的通称。例如,“星座,土方,钢锭,光束,壳层”。⑤陈述式:合成词中的两个词,前一个是陈述的对象,后一个是陈述的内容,形成一种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例如,“位置,语用,电流,像差,脉搏,血沉,地震,日食,祖传,法定,雪崩”(以上为动词)。⑥附加式:合成词中的两个语素,只有一个表示实在的意义,另一个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只是作为一个辅助成分,附加在表示实在意义的语素之前或之后,形成前缀或后缀。可参看1中说明前缀和后缀的例子。⑦重叠式:合成词是由单音节语素重叠而构成的。例如,星星,茫茫,纷纷,巍巍,翩翩。⑧音译意译式:其中一个语素按音译,另一个语素按意译。例如,“蒙特卡罗法(Monte Carlo method),斐波那契搜索(Fibonacci search),布尔运算(Boolean operation),伦琴射线(Rontgen ray),本生灯(Bunsen burner),居里点(Curie point),夫琅和费谱线(Fraunhofer lines),伏打效应(Volta effect),伏打电池(Voltaic cell),安培计(Anpere meter),莱顿瓶(Leyden jar),马赫数(Mach number),巴黎绿(Paris green),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等。其中的音译部分多是代表发明者或发现者的名字,有时也代表地域。只有名词性术语使用音译式和音译意译式,其他各类术语一般不使用。关于词组型术语,由于本文篇幅的限制,我们将另文讨论。* 冯志伟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7.
摘要 术语学从产生之日起,就与语言学、逻辑学、符号学、信息学等亲缘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学科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术语学或从其亲缘学科中借鉴研究方法,或从其理论中得到某种启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术语学是工程技术、科学史与语言学等学科交叉与融合的产物。术语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表达某一知识或活动领域专业概念的术语。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术语,都要对本学科的术语进行系统的研究,但从总体上对各学科术语进行一般性理论研究的却只有术语学。术语学理论的研究离不开具体科学,如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此同时,它又同哲学、逻辑学、一般系统理论等方法论科学以及一些依附于方法论科学的跨学科知识领域如数学、信息学、控制论、符号学、科学学等有着密切联系。为了从整体上认识术语学,特别是了解该学科的综合性,我们应该了解术语学与哪些学科具有亲缘关系,以及这些关系是如何产生的。一、术语学与语言学术语学源于语言学,更确切地说,源于以词汇单位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分支——词汇学。因为从根本上来说,术语也是具有称名功能的词汇单位(词或词组)。因此,运用语言学方法研究术语就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术语总要遵循语言系统中词或词组的一般构造规律,同时,又发挥着自己特有的功能。术语学要研究概念的称名,概念称名又涉及语言学方面词汇的意义,对概念称名的研究,事实上是对术语词的形式与内容层面进行分析。一般运用语义学和称名学方法。具体而言,把术语视为语言符号,从能指向所指即从形式到内容(概念)方向进行的研究是语义学方法。称名学方法则恰恰相反。如果出现一个要求表达的概念,选择表达手段就需要运用称名学方法。具体而言,称名学研究的是“语言单位构成的一般规律,构成语言单位的过程中思维、语言和现实的相互关系,选择命名基础特征时人这一因素的作用,称名的行为、手段、方式、类型等语言技术问题,以及称名在交际方面发挥功能的机制等等。”[1]简言之,称名学告诉我们,语言中有哪些手段,如何利用这些手段给客观事物命名。对创建有理据的术语过程来说,称名学方法更为实用。术语学和语义学联系比较紧密,因为从任何一个普通术语词中都可以体现出明显的语义特点。在行业用语中,专业词汇又把术语学同修辞学、篇章学、科技翻译理论联系了起来。社会语言学与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在一定意义上也同样适用于术语学。在术语学发展初期,借助语言学方法研究术语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同时,受语言学方法的启发,人们提出了对术语的规范要求,如术语应该具有单义性、修辞中性等特点。由于术语学具有明显的跨学科属性,对其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语言学的方法,因为术语学研究的问题常常超出语言学范围,这就需要探求语言学之外的途径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二、术语学与符号学术语学研究认为,术语是符号,术语系统是符号系统。术语符号与语言符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加拿大术语学家G.隆多就是从术语与符号的关系角度为术语下的定义,它把术语看成在本质上就是索绪尔所定义的语言符号,即由能指和所指组成的语言统一体。[2]从符号学意义上讲,术语符号是由概念、意义等带有规则性、概括性、抽象性的内容(所指)与表现这种内容的形象、音响等具体形式(能指)组成的一个统一体。每一个术语符号都包括了一定的表示形式(形象、音响)和一定的被表示内容(概念、意义)。[3]术语符号具有语言符号的一些基本功能,如指称概念、表达意义、传播和交流的功能和特定的编码建模功能。所谓编码建模功能是指通过编制不同的代码,构建科技术语符号模式的功能。作为一种符号模式,术语符号又具有其自身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符号学的基本原理对术语学进行深入研究,以掌握术语形成的基本规律。术语学与符号学的关系,如同其与语言学的关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符号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之后迅速勃兴于美国和苏联等国家。符号学作为一般认识论和方法论科学,对术语学也施加着毋庸置疑的影响。传统的符号学可以分为语构学、语义学和语用学。语构学往往抛开社会因素,抛开符号与所指事物之间的关系,主要考察理想化的结构关系;语义学主要研究符号与思维反映之间的关系,研究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语用学既研究符号对于人的功能,也研究人对符号的创造和应用,这种研究包含着对符号的心理学特征和社会学特征的探索。时至今日,符号学这一分类思想已成为最具有影响力并且被广泛采用的符号研究分类法。符号学方法备受术语研究者的推崇,在俄国率先用符号学方法来研究术语的,应该首推列依奇克(B.M.Лейчик)[4]和韦谢洛夫(П.В.Веселов)[5]。需要指出的是:“把符号学方法用于术语研究,不是简单的套用或移植。”[6]也就是说,符号学用于术语学,其研究方面不仅仅局限于三个方面,还应该更加广泛。如列依奇克曾指出,在术语学研究中存在四种不同类型的关系:术语之间的关系,术语与其所指称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术语作为符号与指称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术语与使用人的关系。鉴于术语及其系统的自身特点,符号学方法在用于术语研究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得到充实、变化,以至新的发展。三、术语学与哲学、逻辑学术语作为表达人们认知活动结果的语言手段,与一些方法论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方法论科学为术语学研究提供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哲学。作为术语学的哲学基础和作为学科的哲学是有区别的,应该加以区分,后者的方法论可以用于解决术语学的一些常见问题。如从哲学本体论角度来看,一个术语表达的概念部分应与具体或抽象的客观事物相对应,换言之,术语是表达客观事物的语言符号。在术语学领域,还经常运用哲学的方法,辩证地分析个别术语、术语总汇、术语系统的发展过程,探究术语及其总汇的发展规律。形式和内容,本质和现象,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术语中得到广泛的体现,这种相互关系主要是指术语系统与概念系统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语言表达形式,但事实上,二者之间不是完全对等的关系,即一个术语不一定只对应一个概念,同一个术语可以同时对应几个不同的概念。术语指称专业概念,研究术语必须研究概念,因为任何科学研究的成果,都要以概念的形式固定下来。概念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概念的形成过程需要借助判断、推理等形式。可见,术语学与研究人类思维普遍规律的科学——逻辑学的联系纽带在于概念。首先,对任何学科的概念进行分类和建立体系都离不开逻辑。其次,没有逻辑,也不可能创建、整理任何知识领域的术语系统,创建术语系统实际上就是整理术语表达的概念系统。同时,运用逻辑的方法不仅可以把术语所表达的不同抽象层级的概念区分出来,还区分出术语系统中具有不同抽象程度的术语,把这些不同层级的术语分为属术语和种术语。最后,按照抽象的不同程度,形成概念树形图。这样,从概念到术语,从概念系统到术语系统的相互关系就得到了明显的体现,而表达这些概念的术语总汇正是依据这种关系而产生的。术语学理论研究表明,借助逻辑上的属种关系给术语概念下定义要比一般的简单罗列描述要严密得多,因为定义可以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更加明确。如果为一个概念选择适当的术语,就应该从对概念的明确定义入手。概念通过逻辑关系联系起来就构成了概念系统,概念系统可以揭示某一专业领域内各个概念之间的结构关系,它连同这些概念的定义系统组成相关专业知识领域的逻辑模式,而术语系统则是这一领域的语言模式。我们承认,术语学从逻辑学那里获得了概念的定义方法,逻辑学和逻辑方法在术语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具体学科中,逻辑的一般规律也不是万能的,因为在个别术语总汇中,常有偏离逻辑的情况。例如,有些学科的术语系统借助逻辑联系比较容易确定,而在有些学科的术语系统中,逻辑关系体现得并不十分明显。另外,对概念的系统化、分类及其界定的原则都要运用逻辑方面的知识,如运用分类理论对术语表达的概念系统进行分类并使之系统化。应该始终坚持同一划分标准,只能从属概念到最近的种概念,而不是相反,违反这一原则就会产生概念分类的错误,也会影响定义的准确性。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逻辑学的相关理论在术语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或者可以说,术语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主要依靠逻辑学与语言学,但在构建学科的术语系统时,还应考虑学科的自身特点,不能只考虑一般的逻辑原则。四、术语学与数学、信息学及控制论数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独立自主的学科。也许有人认为,年轻的术语学与该学科似乎不会有直接的联系,事实上,在完成描写术语系统这一重要任务时,广泛采用的是数学中的概率论、数理统计理论、集合理论、数理逻辑等研究方法。集合理论的运用原则在术语学中得到普遍认可,其中,包括研究术语系统和个别术语结构的相关理论时所使用的集合理论。可见,二者之间的紧密关系是比较明显的。术语学的大部分亲缘学科的研究方法都具有描写性特征,这主要取决于这些学科的自身特征,而不取决于它们在术语学中的运用特点。从词汇学角度看,由于所有被加工的信息语言都是一定内容层面与形式层面相结合的术语性语言,这就使术语学和信息学紧密联系了起来。信息学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传播及运用等相关问题的科学,它的发展得益于计算机的出现及应用。信息学又称理论控制论,是数学的分支学科,它运用数学方法构建、研究信息的加工、传递、使用模式。从本质上看,控制论是一种目的控制模型理论,它研究的是信息获得与传递的一般机制。术语学与信息学几乎同时产生、共同发展、相互作用。这两个学科相交叉形成的研究范围比较广泛,如创建术语卡片和术语数据库,包括创建自动术语数据库和自动机器翻译等,都是将术语用作原始材料来保存信息及进行信息检索。在对信息检索库进行分类时,需要形成专门的一套描写类型的语言单位,也就是关键词,它所承载的内容往往是某一专门领域中最典型的、最具代表性的术语词汇。术语系统对信息检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后者也可借用前者的词汇单位,这些词汇单位经过加工,就形成了不同类型信息检索系统的核心部分。五、术语学与科学学术语学与科学学的关系表现在术语贯穿于人类任何知识领域中。科学学是一门以整体科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所谓整体科学,就是包括广义的自然科学和技术在内的整个科学技术体系。广义的自然科学包括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三个部分,更确切地说,科学学的研究对象,是以广义的自然科学为主,同时涉及整个科学技术事业,涉及科学技术同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科学的语言、数字与化学公式、计量单位、图表以及其他科学研究中的辅助手段在科学文献中的使用也是科学学最关注的问题,科技术语当然更在其中。甚至有人认为,术语学发展到现在,采用的是控制论的方法,在其内容上,其实是属于科学学的。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最基本的物质生产活动,人们为了从事共同的生产实践活动,需要借助语言。语言在不同知识领域或部门的活动中起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从日常生活语言中逐渐分离出专业语言,尽管当时的语言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术语,却已接近专业术语,这些术语形成了自然科学知识的体系。术语学与科学学之间的联系存在于任何知识或专业活动领域中,对这些知识或活动领域的研究方法都可成为术语学研究的基础。科学体系学是科学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贯穿一切科学技术领域,具有横向性,术语学的发展过程离不开科学学的方法论指导。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术语学具有综合性学科的特点,它服务于诸亲缘学科,又从中汲取充足的养分,但术语学既不是逻辑学的一部分,也不是上述某一学科的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术语学的学科性质与地位,即它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从术语学的学科发展历程中,我们获得了重要的启示,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术语学的基本理论指导,而术语学的发展又促进了这些学科,所以,为了推动术语学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仍需要做出广泛的、横向的努力,即不断加强术语学与其亲缘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使这一学科的发展具有开放的、与时俱进特点,这也是当代学科发展所积极倡导的。  相似文献   

18.
谈国外大学的术语学教学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摘要 简要介绍了术语学教育领域享有国际声誉的国外五所大学的术语学教育情况,并阐述了中国术语学教育可以从中得到的启示。一 国外大学的术语学教学情况1.奥地利维也纳大学(University of Vienna)维也纳大学的术语学教学有较长的历史,术语学课程正式成为大学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的组成部分已近40年了。教授过术语学课程的老师包括20世纪70年代初的维斯特(Wüster),70年代末和80年代的费尔伯(Felber)和玻乐(Bühler),之后有欧瑟(Oeser)和布丁(Budin)等教授,从这个教学团队可以看出“维也纳术语学派”在维也纳大学的传承情况,特别是该学派对术语学教学的重视程度。维也纳大学的术语学教学传统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即跨学科的属性和重实用的特征。跨学科是指术语学已经成为许多不同学科与专业教学的必然组成部分。几十年来,参加术语学课程学习班或者研讨班(seminar)都是归属在应用科学哲学的名下,换言之,应用科学哲学教学计划的组成必然包含着术语学的内容,上课的学生也是来自各个不同的专业与学科,这样术语学的课程教学就有了独特的跨学科的背景特征。学生不同的经历自然要求他们须具备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差异的意识,具备对不同语言知识结构的认识和对不同科技领域术语的意识。术语学的跨学科研讨班教学方式和重视知识工程学的发展成为了维也纳大学术语学教学新的传统。与术语学研讨班方法相配套的是:师生要共同参加一些应用性的术语研究课题,如历史术语学研究、多语言的知识组织体系研究、术语学与知识和信息工程学(包括参与欧洲范围内的超媒体术语课题的任务)等。术语学重实际应用的特征则具体地体现在对翻译人员(包括口译员和笔译员)的培训体系中,大学开设的以翻译为导向的(translation-oriented)术语管理班每年都吸引来自十几种主修语言课程的学生,这些不同语种的学生参加以实用为主的翻译术语学的课程学习后,反过来又强化了专门用途语言(LSP)中术语的应用。教授术语管理课程时既注意解决理论和方法论层面上的问题,也注意解决实践层面上的问题,包括术语数据库的创建与有效的使用方法、在线的术语表、学生日后从事翻译职业后的发展等,教师时时处处都在关注术语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平衡关系。术语学的教学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层面开设,还包括术语学方向的博士论文指导。此外,维也纳大学还与驻维也纳的联合国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由维也纳大学负责术语学与翻译高级课程的培训任务,培训重点是相关的理论培训、方法论的指导、翻译质量保证的落实与结合日常职业的实践等几个方面。面向译员的课程还着重探索如何利用好新的技术,如机助翻译系统,联机(在线)使用翻译与术语的工具和术语库管理系统等,这样,术语管理不只是翻译质量保证和信息管理的一个工具,而且是用来帮助译员增进了解、消除跨文化差异的利器。简言之,维也纳大学一直把术语学的教学与培训视为具有跨学科的特性,并且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大学注重为与术语相关的职业或者新的、变化中的职业提供实用方向的培训。另外,术语学的教学研究与一些术语研发(R&D)性的课题和活动相联系,与欧洲和国际合作的项目与计划相联系,而且出色地完成了许多重大的科研课题,取得了良好的声望。2.德国科隆应用科学大学(Cologn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德国科隆应用科学大学是德国最大的大学之一,2万学生中的绝大多数都在工程学、商科和社会科学这样的系科(又称为大学的传统系科)中学习,其中有1500名学生属于语言系,这些学生参加术语学培训可以获得翻译的文凭。在8个学期的课程学习中,学生要选择第一外语(从英语和法语中挑选)和第二外语(从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中挑选),由学生视自己的情况进行语言的组合。教学计划是根据商业、技术和法律的学科背景来设置专门用途语言翻译的一系列课程,因此,课程设置的术语部分是由4个主要的模块组成:术语科学的基础学习(侧重翻译方向),计算机化的术语工作,术语工作的课题实践及术语学论文。术语科学的基础学习授课的重点是:术语工作的不可或缺,术语学的基本概念,术语学的历史发展,专门用途语言与通用目的语言,概念与术语,概念的描述(特征与定义),概念体系,多语言的术语和术语的对等,计算机辅助术语管理面面观等。计算机化的术语工作是实践为主的课程,侧重术语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术语管理体系的介绍。要求学生创建术语库,记录术语的条目,掌握文字处理技术和万维网(WWW)的术语。术语工作的课题实践以术语研讨班形式展开,学生分成小组来创建一个小型的术语数据库。目的是要学生在术语课题的实践过程中能够说明术语的工作方法和多语的程序文档,能够善于利用因特网来从事术语研究,能够了解术语的资源,能够应用好研究的方法。课题的实践包括在多语程序的文档中输入术语的数据并且建立概念的体系。术语学论文要求学生在第8个学期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与学生前个学期须完成的“简练”的术语课题(即建术语库)相比,论文的篇幅要求是大约200到400页之间,包含有所选的专业术语的150个概念。论文与课题的特点都在于强调术语学科的基础知识,强调对某个专业领域术语工作方法的描述和研究方法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够用两种或者三种语言来表示论文中的概念体系,能够清晰描述术语的条目,会独立构建术语表,并且要有全部语言按字母顺序编排的索引,有参考书目和打印的文稿。除此之外,学生还要交一个带有多语术语数据库的软盘或者光盘。3.芬兰瓦萨大学(University of Vaasa)术语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作为瓦萨大学商务语言交际课程计划中的一门选修课开设后,发展到今天,术语学课程不仅是译员培训计划中的一个必修的组成部分,而且成为该大学所有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1990年瓦萨大学人文学院的传播学系还专门设立了新的术语学硕士学位课程,它是一个跨学科的硕士教学计划,涵盖了该大学术语学、应用语言学、新闻学、信息科学、多媒体和符号学等不同的学科领域。术语学研究导论和专门用途语言导论两门课还是传播学专业所有学生的必修课程。术语学的其他系列课程有:术语分析与概念分析(主要面向传播学和多媒体传播学专业),术语的构成(2个学分),术语库(2个学分),术语学的课题(5个学分)。对于有志于选择术语学为硕士学位论文题目的学生,该大学还开设了术语学研究高级课程(2个学分),术语学研讨班课程(5个学分)和术语实践的培训。由于大学在“多媒体系统与技术交流”(Multimedia Systems and Technical Communication)方向设立了新的跨学科的硕士学位,所以对翻译专业和文献专业的教学课程也起到了有益的补充作用。与同行或者业界展开课题合作对术语学的教学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例如,与从事技术文献工作的人一道开发职业发展教学计划。瓦萨大学的在职术语学培训计划就是与诺基亚(Nokia)电讯公司和ABB公司联合筹划的产物,其目标是为有术语学教学背景、后从事技术文献工作的专业人员进行在职培训,以填补急缺的工作岗位。与芬兰一家ABB分公司的研究课题则是用术语分析的方法为该公司开发新的文献著录系统。4.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Copenhagen Business School)该大学的教学特色是:重视术语教学中练习的配套与实践环节的精心设计,并且及时从学生的练习中获得反馈的信息。把不同类型的术语练习应用到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同时在课程学习的不同的阶段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加强练习,已经成为该大学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做法。教师把术语练习分为五类。第一类的练习或课程是关于术语管理的基本原则。在涉及“物体(object也译客体)与概念”的主题时,设计好的练习是鼓励学生在文本中识别术语,然后分出作为表示物体与概念的图示标记或者符号的表示法。这个类别的练习还包括如何确定提供文本信息的“概念”的实际语境,练习的目的是叫学生学会辨别原始的术语数据。第二类的练习是鼓励学生在术语库中、词典中、百科全书和专业的文本中找到术语的定义和释义,然后就定义与释义展开分析讨论,展开评判并且完成修订补充的工作,练习的目的是充分了解构成定义的条件与要求。第三类的练习是依据所收集到的术语集来创建或者重新构建术语的概念体系。最好是把教师收集到的术语总汇(术语集)按照不同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如有术语的定义、无术语的定义,或去除连接知识本体(ontology)层次的关键结点(node)等。教师把手头上的术语汇编展示给学生看与做的目的:要学生知道构建概念体系的难点,知道要构建清晰的概念结构需要突出完整的定义与术语集之间的互动关系。第四类的练习是在学生对概念体系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围绕不同的文本类型来研究包括语言和非语言在内的术语概念的不同表达手段与方式。第五类的练习是分析术语的“产品”和词典的“产品”。分析的目的在于透析术语和词典产品所使用的方法,包括每一种产品设计与展示的方法、质量与具体应用的情况。学生要依据ISO 12620(术语计算机应用-数据类别)之类的工具,构建起自己的术语数据库模型,以便日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能够选用最适合自己的数据类型。这类练习还包括能够应用商业术语库产品的一种模式来构建自己的术语库。术语学课程的期末任务是要学生亲自参与完成一个完整的、文本式的双语术语课题。5.美国肯特州立大学(Kent State University)肯特州立大学属下的应用语言学学院要求:所有翻译专业研究生层次的学生都须修应用于翻译的“术语学与计算机应用”(Terminology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s)课程,该课程在研究生教学计划的第二个学期(共15周的时间)开设。显然,术语学课程需要讲授的内容是难于在一个学期内完成的,因此学院规定:在修完该课程后,学生要在提交翻译的毕业论文时,一并完成翻译研讨课程中的术语汇编任务和术语库的创建工作。术语学教学计划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的情况下,达到最佳的效果,特别是满足学生日后工作的期望与所需,一直是该学院术语老师的关注焦点。为了把更多的内容融合或者压缩到现行的课程设置中,教学大纲规定的主要内容有:术语管理基本原则和问题导论,术语数据库管理入门,术语管理实践应用(包括练习),术语库的准备(大约50个术语条目),因特网通讯和万维网研究,术语与翻译管理的高级应用(如翻译记忆系统和机器翻译)。教师为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在术语的练习上重点强调课题或研究题目的作用,要求学生自己花时间完成不同形式的课题,如个人的术语数据库建设,个人主页的制作及小组课题等。学生需掌握的技能要形成自然的衔接,要相互关联、互不可缺。例如,学生必须在懂得术语构成的基本原则和术语识别的基本知识后,才可以展开具体的术语实践的工作;学生在掌握了术语数据库管理和数据模拟的基础后,才可以设计自己的术语库;学生要想有效地记录自己的术语条目,就必须首先找到与自己课题相关的信息(信息检索与处理能力)。这是学生着手开展必要研究的过程或路程。实际上,学生在第一个学期所获得的图书的查阅能力与经历,能够在此时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在线检索所需的信息并且把所需的术语信息以便捷的方式并入到自己的数据库中。以上,笔者对上述国外五所大学的术语学教学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之所以选择这五所大学,是因为他们的术语学教学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与典型性,他们的术语学教学传统一直具有国际的声誉与影响。五所大学中的三所都是来自讲德语的国家,原因在于奥地利和德国是开展大学术语教学活动最早的国家,从维斯特20世纪70年代初的术语学讲稿到80年代初国际术语信息中心(Infoterm)提供的术语学课程的培训以及后来德语区几所大学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术语学早已被列为翻译课程、应用科学哲学和其他学科教学计划的自然组成部分。而就北欧国家而言,其术语学教学始于70年代中期,术语学教学是专门用途语言翻译或者传播学的一部分。就术语学教学的普及与发达程度、重视程度和教学水准来说,笔者认为,北欧几个国家均达到了国际顶尖的水平。实际上,除以上列举的北欧两所大学之外,还有:挪威卑尔根大学(University of Bergen)的文化、语言和信息技术系,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大学(University of Stockholm)和耶特堡大学(Gteborg University)语言学系,冰岛的冰岛语言学院(Icelandic Language Insititue)和丹麦的南丹麦大学等,这些大学除培养术语学方向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外,还成立了术语学的研究机构,在学界有“北欧派”(Nordic approach)之称。美国是在80年代初开始术语学的课程教学,术语学归属于其他学科,特别是翻译学的一个部分。英美国家还有美国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莫尔比(Alan K.Melby)教授的语言学系翻译研究组,英国萨里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的语言学、文化与翻译学系和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 ter)的翻译与跨文化学中心,英国这两所大学国际知名的术语学家分别是罗洁思(Margaret Rogers)教授和已退休的萨格(Juan C.Sager)教授等人。俄罗斯的术语学教学进入大学的时间也比较早,术语学的课程是融合在其他学科中,被视为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加拿大高校多年来也有非常先进的术语学教学理念和成功的培养术语人才的方法,如世界知名的术语学者乐霍姆(Marie Clause L’Homme)教授所执教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University of Montreal)语言学与翻译系,还有戴候斯大学(Dalhousie University)和拉瓦尔大学(Université Laval)两所大学的语言学与翻译系等,其教学与研究水平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如果按照语种来介绍,这里没有把讲法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地区的一些大学包括在内,这并非是其术语学教学不出色,而是因为受制于研究中语言上的障碍。据了解,法国巴黎的高级翻译学院(Institut Supérieur d’Interprétariat et de Traduction)等几所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庞培法布拉大学(Universitat Pompeu Fabra)下属的应用语言学院和葡萄牙波尔图大学(Universidade do Porto)的术语学教学也都在业界赫赫有名,他们除开展博士与硕士学位及本科生的教学(包括网上在线的各个层次与类别的远程术语学课程)之外,还在一些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之下,成为了世界术语学前沿研究的中心,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如西班牙的M.Teresa Cabré教授和葡萄牙的Belinda Maia教授等。另外,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如哥伦比亚的拉瓦尔大学(Université Laval)和安提瓜大学(University of Antioquia),非洲大陆尼日利亚迈杜古里大学(University of Maiduguri)由安提亚(Bassey E.Antia)教授所创立的术语学教学与研究,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并且在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二 对中国的启示1.术语学教学既要具有共性也要具有个性。虽然在挑选国外五所大学做介绍时,有意地侧重他们不同的特色,尽量不要趋同,但是在他们实际的教学中,还是有许多共性与共通的东西可供我们借鉴。如在术语学的课程设置中,要充分考虑开课的时机、时间与内容的排序、考虑课程模块与单元的组合衔接问题、考虑不同程度学生、教学目标与需求的问题、考虑课程应该包括的基本内容与基本知识等因素。各大学都注意术语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平衡,都注意术语学方法论的训练,如术语工具(包括计算机等),概念的分析方法等,要求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因此都是强调术语工作的实践性特点,特别是强调当今术语管理与计算机和万维网的关系。另一方面,任何科目的教学活动总是会与一门学科的理论与应用的研究以及学科的最新进展相关联,教学的内容与材料必然反映着这门学科的主导思想和方法,术语学的教学也不例外,这五所大学的术语学教学都重视内容与科研的关系并且把新的发展融合在不同的教学任务中。在个性特征方面,各大学逐渐形成了自己术语教学的特色,如维也纳大学的跨学科教学与重实用的特征,科隆应用科学大学的分模块课程设置,瓦萨大学跨学科交叉学习与培养方案,肯特州立大学精心设计的教学大纲和合理排序的教学内容。五所大学在共性与普适性中所形成的个性做法,为我们今后的术语学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参照范本。2.五所大学在术语学教学的过程中都特别注重术语实践的环节。各大学在传授术语学理论、原则和方法的同时,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实践性的活动方式。如课题研究的多样化,有与公司企业的合作项目,有参与教授的科研项目,有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小型术语库等等。课外的配套练习也突出了“任务”的落实并且对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要求。研讨班式的教学也是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技能为导向,如侧重翻译导向的术语学课程和计算机应用的术语管理课程等。术语学方向的论文写作也与纯理论的学术论文有所区分,论文的内容有实践方面的要求,如术语的条目与概念体系的建设等。总之,形式多样的术语实践活动既强化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应用能力,而且还为学生将来的成长与发展及从事具体的术语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术语学教学团队的组建、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和优良的教学传统与传承是构建术语学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这五所大学几十年的经验说明,成功的术语学教育离不开国际知名的术语学家,即学科带头人的领导,离不开围绕学科带头人所组建的教学团队以及一代接一代教学传统的传承。如维也纳大学几代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与接班是“维也纳术语学派”发扬光大的保证。瓦萨大学目前优秀的术语学教学集体,是使得该大学在术语学教育领域国际知名的重要原因。现今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就是因为著名的萨格教授退休后而没有新的拔尖的学者接班而导致该大学的术语学教学与研究水平下滑,影响削弱。反观比利时布鲁塞尔高等学院的情况,笔者发现:正是由于学科带头人、社会认知术语学理论创始人兼CVC(术语传播研究中心)创立者Rita Temmerman教授,在其名下聚集了一批学者,形成了术语本体编撰学的研究方法(Termontography approach),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事实证明:国外较好地实施术语学教育的大学都离不开学科带头人及其团队的作用。4.以上三个方面,即术语学教学的共性与个性、术语工作的实践特征、学科带头人及其教学团队和传统的继承,应该是判断术语学教学能否成功的“参数”或者标准,不遵循教学的规律或者规范,术语学的教学就无从谈起。国际术语学的大学教育也只有40年的历史,还是一个相对年轻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国奋起直追,尤为未晚。令人遗憾的是,中国作为有着丰富术语资源的大国,其大学层次的术语学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或者说尚未正式启动,这与国家的术语发展战略极不相称。中国一些有识之士近年来一直在呼吁要正视这个问题,并且提出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术语学教育,把术语学教育看成是国家知识工程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要把术语学教育推向实践,不应满足于坐而论道,而是到了起而行之的时候了。---------------------------第7页①关于术语学教学与培训的院校:读者可查阅Vaasa大学的术语论坛(Terminology forum,atn@uwasa.fi.http://lipas.uwasa.fi/termino/)。网页中的Teaching and Training in Terminology Work and Science列出了世界各地术语学教学与培训的院校。本文介绍的五所大学的一些资料来自该网站的指引,其余资料来自与相关学者的交流。有兴趣的读者还可以登录各大学有关的术语教学网站。-----------------------------第8页①关于该课程的电子课件及其详细的描述,请参考:http://appling.kent.edu/resourcespages/courseware/terminology_cop muterapps/60011Syllaubs-2007.htm.②欲了解国际术语信息中心和国际术语网(TermNet)这两个国际组织提供的术语学培训班和每年的术语学暑期学校(Summer School),请登录Infoterm和TermNet的网址查询。------------------------------第9页①关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庞培法布拉大学网络术语学课程的模块教学情况,请登录Universitat Pompeu Fabra,Barcelona:Institut universitari de linguistica aplicada(应用语言学院)后,点击Teaching(有英文的介绍)即可查询。  相似文献   

19.
在汉语科技术语中,绝大多数的术语是词组型术语,单词型术语只占很小一部分。但是,这些单词型术语,一般都是构成词组型术语的基本成分,它们是词组型术语的建筑材料,我们对于这些单词型术语,也要给予充分的注意,绝不可掉以轻心。本文对汉语单词型术语的结构作了初步的分析。分析材料主要来自国家标准《GB-5271数据处理词汇》,这是我国有代表性的术语标准,此外,我们还从《辞海》中选取了一些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的单词型术语,因此,本文的研究,在很大的程度上代表了汉语单词型术语的基本的结构情况。一、汉语单词型术语的类别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出现的概念层出不穷,人们不可能给每一个新出现的概念都用一个新的单词来命名它,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采用原有的单词构成词组来表示新的概念,这样,就会形成许多由词组构成的术语。因此,可以把术语系统中的术语分为两类:一类是单词型术语,另一类是词组型术语。有的单词型术语可以用作词组型术语的组成成分,又能单独用作术语;有的单词型术语只能用作词组型术语的组成成分,不能单独用作术语。我们把前者叫做“独立的单词型术语”,把后者叫做“非独立的单词型术语”。从严格的意义上说,非独立的单词型术语并不能算作真正的术语,它们只不过是术语的组成成分。根据单词型术语所属的词类的不同,可把单词型术语分为如下几种:(一)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是:1.前面可加“这种”、“这个”或“一个”等词语修饰;2.后面不能带“着”、“了”、“过”等时态助词。例如,“数据,信息,算法,规程,信号,变元,参数,首数,尾数,序号,算子脉冲,符号,地址,比特,串,块,库,表”等等。名词可以独自充当术语,也可以作为词组型术语的组成部分。名词用N表示。(二)形容词:形容词的语法特点是:1.可以作名词的修饰语;2.可以作谓语;3.前面可加“很”。例如,“绝对,抽象,空,纯,低级,高级”等等。形容词一般都出现在词组型术语中,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少单独用作术语。形容词用A表示。(三)动词:动词的语法特点是:1.后面可加“着”、“了”、“过”等时态助词;2.前面不能加“很”作修饰语;3.前面不能加“这个”、“一个”作修饰语。例如,“读,写,复制,译码,选取,清除,消零,打印,装入,穿孔,保留,示踪”等等。动词可以单独用作术语,也可以作为词组型术语中的组成成分。动词用V表示。(四)限定词:限定词有点象形容词,它们都能作名词的修饰语。限定词与形容词的不同之处在于:1.形容词可以单独用作谓语,而限定词不能单独用作谓语;2.形容词前可加“很”,而限定词前不能加“很”。列表比较如下:例如,“单,双,宏,伪,例行,相对,一元,二元,全同,离散,自动,时序,实时,共同,平均,递归,横向,纵向,批式,单步,步进,高速,定期,动态,远程”等等。限定词广泛地出现于词组类型术语中,作为其中的组成成分,它们一般不能单独作术语。在汉语的计算机术语系统中,限定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词类。注意,“相对”是限定词,“绝对”是形容词。因为“相对”不能单独做谓语,“绝对”能单独做谓语;“相对”前不能加“很”,“绝对”前能加“很”。限定词用QA表示。(五)副词:副词的语法特点是:1.可以直接修饰动词,作动词的状语;2.不能修饰名词。例如,“再,不,只,自,未,立即”等等。副词一般不能单独作术语,它们只出现于词组型术语中,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成分。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常的汉语中,副词是不能修饰名词的,但是,在汉语的术语系统中,副词可以修饰名词。例如,“立即指令”,“立即地址”等。这是科技汉语的语法特征之一。副词用AD表示。(六)方位词:方位词是一种特殊的名词。它的语法特点是:1.前面可加“很”、“不”等副词修饰(“间”前不能加副词修饰);2.可与介词一起组成方位结构,也可以不用介词,前面直接加名词,组成方位结构。例如,“前,后,内,外,中,间”等等。方位词不能单独作术语,它们只是出现于词组类型术语中,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成分。方位词用FN表示。(七)情态动词:情态动词是动词的一个次类,它的语法特点是:1.后面不能加“着”、“了”、“过”等时态助词;2.后面只能直接接动词或动词词组。例如,“可,可能,能够”等等。情态动词不能单独作术语,它们只能出现于词组型术语中,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成分。情态动词用MV表示。(八)数词:数词是表示数量的词,如“一,二,三”等等。在汉语术语系统中,我们规定“零”是名词,不是数词。数词可以单独用做术语,也可以出现于词组型术语中,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成分。数词用C表示。(九)量词:量词又称单位词,它是汉语中一种特有的词类。量词一般用于数词之后,不同的名词,要求用不同的量词。在汉语术语系统中,量词多用来表示科学单位,它与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该给予特别的注意。例如,“个,倍,比特,分贝”等等。量词可以单独用作术语,也能出现于词组型术语中,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成分。量词用L表示。(十)结构助词:这是一种没有词汇意义的功能词,用于表示结构关系。例如,“的”是一个结构助词。为了描述上的方便,在汉语的术语系统中,我们规定,任何单词或词组,加了结构助词“的”之后,就成了一个形容词词组。结构助词绝对不能单独用作术语,它只能出现于词组型术语之中,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成分。结构助词用PR表示。(十一)介词:这也是一种表示结构关系的功能词。它的语法特点是:1.后面接名词作介词的宾语,组成一个介词结构;2.后面不能加“着”、“了”、“过”等助词。例如,“对,按”等。介词绝对不能单独作术语,介词结构也不能单独作术语,它们只能出现于词组型术语中,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成分。介词用P表示。(十二)名动同形词:名动同形词的大量存在,是汉语语法的特征之一,并使汉语产生了一系列不同于印欧语言的独特性质。名动同形词是一个单独的词类,它既不是名词,也不是动词,而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词类,它兼具名词和动词的许多语法特征:1.前面可以加“这个”或“一个”修饰,这是名词的语法特征;2.后面可以加“着”、“了”、“过”等助词,这是动词的语法特征;3.前面不能加“很”作修饰语,这是名词和动词区别于形容词的特征。名动同形词可以单独用作术语,在科技术语中,名动同形词是一个主要的部分;名动同形词也可以出现于词组型术语中,作为其中的组成成分,由于名动同形词的特殊性质,导致词组型术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歧义现象,这又使得汉语的词组型术语具有与印欧语截然不同的许多特点。例如,“模拟,输入,输出,转换,定义,循环,计算,处理,编码,生成,操作,进位,触发,翻译,结合,存取,分割,设计,分配,测试,检测,表示,传送,运算,排序,分类,编辑,说明,保护”等等。名动同形词用NV表示。(十三)名形同形词:名形同形词也是一个单独的词类,它既不是名词,又不是形容词,但是,它兼具名词和形容词的语法特点:1.前面可以加“这个”或“这种”修饰,这是名词的语法特征;2.可以单独用作谓语,这是形容词的语法特征;3.前面可以加“很”作修饰语,这是形容词的语法特征。例如,“等价,准确,自然,对称,关键,标准,实际”等等。名形同形词可以单独作术语,也可以作为词组型术语中的一个组成成分。名形同形词用NA表示。(十四)形动同形词:形动同形词也是单独的一类词,它既不是形容词,又不是动词,但是,它兼具形容词和动词的语法特征:1.前面可加“很”,这是形容词的语法特征;2.后面可加“了”、“着”等助词,这是动词的语法特征;3.可以单独作谓语,这是形容词和动词共同的语法特征。例如,“重复,固定,集中”等等。形动同形词可以单独作术语,也可以作为词组型术语中的一个组成成分。形动同形词用AV表示。(十五)名连同形词:名连同形词是单独的一类词,它既不是名词,又不是连接词,但是,它兼具名词和连接词的特征:1.前面可以加“这种”或“这个”修饰,这是名词的语法特征;2.可以把其前和其后的两个单词或词组连接起来,这是连接词的语法特征。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术语中,常常出现名连同形词。例如,“与”、“或”,它们既是连接词,但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它们又同时是运算的名称,是名词,如“或运算”、“与运算”,在这里,“或”和“与”都是运算的名称,它们应是名连同形词。名连同形词可以单独用作术语,也可以作为词组型术语中的一个组成成分。名连同形词用NC表示。(十六)名限同形词:名限同形词是一个独立的词类。它既不是名词,又不是限定词,但它兼具名词和限定词的语法特征:1.前面可以加“这个”、“这种”修饰,这是名词的语法特征;2.不能单独作谓语,这是限定词的语法特征;3.前面不能受“很”修饰,这是名词和限定词共同的语法特征。例如,“顺序,多数”等。“异”本来是一个限定词,但是,在计算机术语中,它还可以是运算的名称,如“异运算”,因此,我们也把它看成是名限同形词。名限同形词可以单独作术语,也可以作为词组型术语的一个组成成分。名限同形词用NQA表示。(十七)动限同形词:动限同形词是一个单独的词类,它既不是动词,又不是限定词,但是,它兼具动词和限定词的语法特征:1.可以直接修饰名词,这是限定词的语法特征;2.前面不能加“很”,这是限定词的语法特征;3.可以单独作谓语,这是动词的语法特征;4.后面可加时态助词“了”,这是动词的语法特征。例如,“同步,绝缘”就是动限同形词。动限同形词可以单独作术语,也可以作为词组型术语中的一个组成成分。动限同形词用VQA表示。上述的各种“同形词”,一般语法书中大多作为兼类词来处理,这样,在语法分析时,势必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区分兼类词,设法在不同的条件下,使这些兼类词归入某个确定的词类。这种做法在术语工作中是不足取的,它将会导致混乱。其实,兼类词的大量存在,恰恰是汉语的特点之一。这些兼类词正是汉语词类的特点,正是汉语特有而其它语言不常有的独特的语言现象,因此,我们应该把它们当做汉语中单独的词类来看待,并以此为出发点,来进一步研究汉语术语的语法特点,从而开辟汉语术语语法研究的新领域。二、汉语单词型术语的结构单词是由语素组成的。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例如,“稳态”这个词,由“稳”和“态”两个语素组成,这两个语素都是有意义的。但是,有意义的语素并不都能独立使用,“稳”这个语素可以独立使用,而“态”这个语素虽有意义却不能独立使用。我们把能独立使用的语素叫做“自由语素”,把不能独立使用的语素叫做“粘附语素”。自由语素可以单独成词,粘附语素不能单独成词。单词可由自由语素结合而成,也可以由自由语素与粘附语素结合而成。只由一个语素(当然是自由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1〕。我们只讨论独立的单词型术语的结构,因为它们是在术语词条中,实际遇到的单词型术语。至于非独立的单词型术语,由于它们只在词组型术语中出现,并不形成单独的术语词条,从术语工作的实际出发,可以把它们放在词组型术语中进行研究,本文中暂不讨论非独立的单词型术语的问题。汉语中的独立的单词型术语主要有名词术语、动词术语、名动同形词术语、名形同形词术语、名限同形词术语,下面分述它们的结构。(一)名词术语:名词术语按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种:1.单纯词:单词本身就是一个自由语素。例如,“零,与,或,反,门,位,串,块,组,字,顶,层,级,库,域,段,表,数,阶,序,道,带,区,行,帧,轴,芯,熵”。根据音节的多少,单纯词又可以分为单音词和多音词两种。单纯词中的单音词,有些值得加以特别的注意:“氢,氧,氮,碳,硅,磷,溴,铁,铜,银”等单纯词代表化学元素的名称。从汉字的字形上可以看出,每一个化学元素的中文名称都有明显的标志,它们带有表义的偏旁。非金属元素的中文名称带有“气”字头(“气”)、“石”字旁(“石”)、三点水儿(“氵”),分别表示元素在通常情况下处于气体、固体、液体等不同的状态,除“汞”之外,金属元素的中文名称都带有“金”字旁。“烃,烯,炔;醇,酚,醚;胼,腙;苯”等单音节单纯词代表有机化合物的名称,它们分别带有“火”字旁、“酉”字旁、“月”字旁、“草”字头来表示有机化合物的不同类属。“数,和,差,积,点,线,面,角,圆,场,力,功,热,波,光,电,磁,酸,碱,盐”等单音节单纯词代表自然科学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它们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长期使用,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能不断地派生出新的合成词或词组来。例如,由“电”构成的物理学术语有“电场,电子,电荷,电量,电势,电视,电路,电阻,电压,电解,电磁波,电动势,发电机,无线电”等等。单纯词中的多音词大多数是外来语。例如,“盘尼西林(来自英语penicillin),卡博霍林(来自俄语КАРБОХОлин,一种治高血压的药),密陀僧(来自梵语mud-arasingu,一种无机化合物,即氧化铅,也叫黄丹),模特儿(来自英语model),尼古丁(来自英语nicotin)”等等。2.附加式:在主要语素前附加上前缀或后缀构成合成词。一般说来,前缀和后缀都有某种概括或抽象的意义,它们只是构词的辅助成分,当它们与主要语素结合在一起时,其意义才明确地显示出来。在汉语术语中,用附加式构成的术语是不少的。术语中常见的附加前缀有“反,超,非,相,单,被,多,总,类,准,半,自,过,分,第,逆,不,无,子”等。术语中常见的附加后缀有“性,度,率,化,体,子,质,剂,物,法,式,学,系,量,论,炎,素,计,仪,器”等。值得注意的是,“子”既是前缀,又是后缀。在这些前缀和后缀中,当它们可以独立使用时,它们就可以当做单词来看待。但是,目前我们还提不出有效的标准来判断究竟独立到什么程度就可以看成单词。在汉语数据处理术语中,用附加式构成的术语举例如下:例如,加前缀:“子程序”。加后缀:“自动化,规格化,标准化,数字化”;“控制论,信息论”;“精度,准确度”;“准确性,锁定性,可靠性,维修性”;“算子”。汉语术语中的这些前缀和后缀,统称“语缀”,它们不仅可附加在语素上,还可附加在单词甚至词组上。这是汉语术语构成法的一个显著的特点。3.联合式:由两个语素平行地联合而成。例如,“信息,语言,误差,差错,空白,宇宙,机械,阻抗,疏密”。4.偏正式:前一个语素修饰后一个语素。大部分名词术语都是偏正式的。例如,“硬件,主机,软件,算法,变元,参数,标量,向量,首数,尾数,整数,实数,字长,字节,字段,底数,基数,矩阵,终端,限幅器,数据基,字符基,字符集,连接符,试探法,二进制,有效值,受限名”。“器”是一个粘附语素,它前面加上其它语素构成的语言成分,是一个合成词,而不是词组;“机”是一个自由语素,它前面加上其它语素构成的语言成分,是一个词组,而不是合成词。从这个观点看来,“计算器”是一个合成词,而“计算机”则是一个词组。合成词与词组之间的界限不是很容易确定的,除了考虑语素的独立性之外,还要考虑语义的完整性。目前,我们还提不出切实可行的标准来区分它们。5.动宾式:前一个是动词性语素,后一个是名词性语素,这个名词性语素的功能类似于动词性语素的宾语。例如,“结果,询站,分时,作业,比热,积分”。6.主谓式:前一个是各词性语素,后一个是动词性语素,名词性语素类似于动词性语素的主语。例如,“位置,语用,电流,像差,脉博,血沉”。7.音译式:模仿外语的读音,并将其译写为汉字。例如,“比特(来自英语bit),山农(来自英语人名Shannon),哈特莱(来自英语人名Hartley),摩托(来自英语motor),锆(来自英语zirconium或德语Zirkon),马达(来自英语motor),雷达(来自英语radar),拓扑(来自英语topology)”等等。其中,“比特,山农,哈特莱”表示单位,是一种特殊的名词术语,为了突出它们的地位,把它们单独归为一类,叫做单位词。8.音译意译式:其中一个语素按音译,另一个语素按意译。例如,“蒙特卡罗法(Monte Carlo method),斐波那契搜索(Fibonacci search),布尔运算(Boolean operation),伦琴射线(Rntgen ray),本生灯(Bunsen burner),居里点(Curie point),夫琅和费谱线(Fraunhofer lines),伏打效应(Volta effect),伏打电池(Voltaic cell),安培计(Anperemeter),莱顿瓶(Le-yden jar),马赫数(Mach number),巴黎绿(Paris green),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等。其中的音译部分多是代表发明者或发现者的名字,有时也代表地域。8,补充式:前一个语素表示事物,后一个语素表示这一事物的计量单位,以补充该事物的含义。这是名词术语的一种特殊的补充式,与一般的补充式不尽相同。这样构成的名词术语通常表示事物的通称。例如,“星座,土方,钢锭,光束,壳层”。名词术语的合成词绝大部分用偏正式构成,其次是附加式、很少使用主谓式、动宾式、联合式,它的补充式有着特殊的形式。这是名词术语合成词的特点。(二)动词术语:动词术语采用下列方式构成:1.单纯词:例如,“读,写”。2.附加式:在语素后附加词缀“化”,表示某种变化的过程。如“量化,液化、汽化”。“化”既可用于构成名词术语,又可用于构成动词术语。3.偏正式:例如,“复写,复制,直译,紧缩,左调,右调,遥控”。4.联合式:例如,“合并,寻找,整理,监督,引导,捕足,覆盖,调试,修补,交叉,调度,涨落,燃烧,膨胀”。联合式中的各个语素,一般应该是动词性的。5.补充式:前一个语素是动词性语素,后一个语素的功能相当于动词性语素的补语。例如,“返回,迁出,迁进,抹除,扩散,吸附,稀释,合成,化简,击穿,浓缩,导出”。6.动宾式:例如,“求反,采样,译码,解码,填零,消零,置零,置值,分段,仿真,编码,置位,复位,整卡,通分,移项,检波,调谐”。动词术语的合成词,偏正式用得比名词术语少得多,而更多地采用动宾式、联合式、补充式。(三)名动同形词术语:名动同形词术语采用下列方法构成:1.偏正式:例如,“隐含,蕴含,否定,下溢,预存,对换”。2.联合式:例如,“编排,模拟,变换,包含,舍入,运算,比较,询问,取代,记录,传送,翻译,转换,搜索,结合,编辑,调整,指示,汇编,编译,填充,调用,连续,循环,转移,传送,开关,浮动,处理,执行,保护,存储,扭斜,维修,计算,碰撞,摩擦,起伏,伸缩”等等。3.补充式:例如,“排除,移入,删除,移出,输入,输出,说明,展开,存入,证明,溶解,凝固,沸腾”。4.动宾式:例如,“编码,进位,移位,换页,退格,回车,换行,转义,告警,作废,排序,分类,分枝,编址,失效,置址,还原,通讯,守恒,失真”。名动同形词术语极少使用偏正式,大量使用联合式、动宾式、补充式、完全没有使用音译式和音译意译式。这是名动同形词术语合成词的特点。(四)名形同形词术语:名形同形词术语采用联合式和动宾式构成。1.联合式:例如,“准确”。2.动宾式:例如,“等价”。(五)名限同形词术语:名限同形词术语多用联合式构成。例如,“顺序”。从上所述,可以看出,中文单词型术语的构成方式具有以下特点:1.动宾式、联合式、补充式以名动同形词术语用得最多,其次是动词术语,名词术语用得最少。2.偏正式以名词术语用得最多,其次是动词术语,名动同形词术语用得最少。3.只有名词术语使用音译式和音译意译式,其它各类术语一般不使用。三、汉语偏正式术语中的语义关系由偏正式构成的术语,其中的两个语素都是实语素,这两个实语素之间的关系是修饰和被修饰、限制和被限制的关系。我国语言学家曾对这个问题作过深入的研究〔2〕,根据已发表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把这种修饰和限制的关系在语义上划分为以下几种:1.表示性质:例如,“直角,重根,变星,切线,直线,纵波,实象,合力,相似形,同位素,共价键”。2.表示用途:例如,“导线,烧杯,漏斗,量筒,滑轮,计数管,电离室,变压器,避雷针,蓄电池”。3.表示质料:例如,“硅钢,钠云,磷酸,氧气,氢弹,银粉,晶体管,碘钨灯,中子星”。4.表示数量:例如,“三角,半径,八线,四维,单键,二极管,双曲线,二面角,三相点,三棱镜”。5.表示领属:例如,“圆弧,数轴,球面,物镜,光源,音频,能带,电力线,原子能,定义域”。6.表示方式:例如,“平动,对流,偏振,互感,串联,裂变,衍射,跃迁,公转,电解”。7.表示形状:例如,“曲线,梯形,平面,圆柱,凸镜,彗星,丁字尺,正方形,云形规,环形山”。8.表示方位:例如,“外角,旁心,中线,邻域,左旋,右旋,下弦,南极,对顶角,子午线,红外线”。9.表示程度:例如,“微扰,真空,透视,极值,巨星,弱酸,短波,高频,遥控”。10.代表发明者或发现者的名字:例如,“李代数,韦达定理,杨辉三角,黎曼几何,罗素悖论”。11.表示颜色:例如,“白热,红磷,黄金,绿矾,灰光,黑洞,白垩,赤道,紫铜,红宝石”。12.表示动力:例如,“电灯,电话,电报,电视,电铃,气锤,煤油炉,煤气灯,核潜艇,核电站,酒精灯”。13.表示地域:例如,“英制,莱顿瓶,侏罗纪,克山病,大理石,钱塘潮,北极星”。14.表示比拟:例如,“水银,银河,天鹅座,龙卷风,珠母云,芥子气,香蕉水”。一般地说,由偏正式构成的术语,都是与这个术语的后一个语素属于同一个语义类别,只是范围的大小不同。极个别的情况,如在“碳黑,铜绿,铁兰”等术语中,后一个语素是表示颜色的,而整个的术语则是表示矿物的,整个术语的义类与后一个语素的义类各不相同。四、汉语术语中的语缀汉语术语中的语缀分为前缀和后缀两种。在用附加式构成术语时,这些语缀与主要的语素结合起来,把整个术语的意义明显地表示出来。这些语缀也可以与单词或者词组结合起来,成为其中的一个辅助成分。我国学者对于汉语术语中的语缀也进行过许多研究〔2〕,这里,我们将有关研究成果作一总结。汉语术语中常见的附加前缀如下:1.“反”:表示相反、反向或对立。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反函数,反对数,反正切,反粒子,反作用,反时针,反散射,反三角函数,反弹道导弹”。2.“超”:表示超过、超出。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超音波,超高压,超低温,超音速,超导体,超巨星,超固态,超氧化物,超几何级数,超精细结构”。3.“非”:表示不属于某类事物或某种范围。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非导体,非溶液,非零解,非金属,非极性键,非静电力,非偏振光,非电解质,非理想气体,非弹性碰撞”。4.“子”:表示某一事物的一部分。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子程序,子系统,子公司”。“子”也可以用作后缀。5.“相”:表示彼此相关。它构成的术语多为动词,少数为形容词。例如,“相加,相减,相乘,相除,相差,相斥,相邻,相等,相交,相切,相似”。6.“单”:表示简单纯一。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单质,单根,单相,单体,单色,单晶,单原子,单名数,单细胞”。7.“被”:表示受动。它构成的术语多数为名词。例如,“被加数,被减数,被乘数,被除数,被积式,被溶质,被诱物,被覆线,被吸附物,被开方数”。8.“多”:表示数量大。它构成的术语多数为名词。例如,“多相,多极,多细胞,多环路,多元酸,多面体,多边形,多项式,多极矩,多重线”。9.“总”:表示全部。它构成的术语大多数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总焓,总温,总压,总面积,总位移,总效率,总电导率,总信息量,总溶解热,总吸收系数”。10.“类”:表示类似。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类星体,类金属,类蛋白,类新星,类矿物,类地行星,类氢离子,类空矢量,类正弦函数,类辐射物质”。11.“准”: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当作某种事物、过程、状态或理论看待。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准直线,准光波,准卫星,准元素,准原子,准导电体,准电介质,准线性理论,准稳定状态,准静态过程”。12.“半”:表示不完全,或者表示介于肯定和否定之间。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半群,半影,半导体,半胶体,半透膜,半微量,半变态,半抗体,半透明,半流体,半自动,半衰期”。13.“自”:表示自身。它构成的术语为动词、名词、名动同形词或形容词。例如,“自乘,自激,自转,自旋,自感,自调制,自变量,自同步,自同态,自共轭,自相关函数”。14.“过”:表示超过某个范围或限度。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名动同形词、动词或形容词。例如,“过乙酸,过电流,过电压,过氧化氢,过氧化钠,过氧化钾,过硫化钾,过硫化钠,过耦合,过扫描,过饱和,过稳定,过冷”。无机化学中的“过氧化某”和“过硫化某”指的是含有过氧基-O-O-和过硫基-S-S-的二元化合物。15.“分”:表示分支、部分。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分点,分力,分路,分米,分克,分音,分相,分对数,分压力,分矢量”。16.“第”:表示序数、次第。它构成的术语为序数词或由序数词和名词结合而成的名词词组。例如,“第一,第一项,第二层,第三列,第四维,第三纪,第二代”。17.“逆”:表示反向或对立。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名动同形词、动词或形容词。例如,“逆定理,逆元素,逆矩阵,逆算子,逆时针,逆反应,逆运算,逆平行,逆卡诺循环,逆康普顿效应”。18.“不”:表示否定。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形容词。例如“不等号,不等式,不变量,不变点,不尽根,不锈钢,不定积分,不同类项,不规则,不科学”。19.“无”:表示没有。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无理数,无机物,无线电无旋场,无影灯,无穷大,无核区,无条件,无定型碳,无坐力炮”。汉语术语中常见的后缀主要有下面几种:1.“性”: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它构成的术语为具有抽象意义的名词。例如,“惯性,弹性,塑性,酸性,碱性,反射性,腐蚀性,挥发性,对偶性,有界性,模糊性,概率性,离散性,层次性,任意性”。2.“度”:表示事物的性质所达到的程度。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角度,弧度,散度,梯度,速度,密度,自由度,电离度,溶解度,灵敏度,离散度,可懂度”。3.“率”:表示两个相关的数在一定条件下的比值。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曲率,斜率,几率,频率,功率,圆周率,离心率,折射率,放大率,电阻率”。4.“化”:表示性质或状态的变化。它构成的术语多为动词,也可以构成名词。例如,“液化,汽化,氧化,风化,熔化,溶化,硬化,老化,蜕化,极化,量子化,机械化,电气化,名词化”。5.“体”:表示物质存在的状态。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气体,液体,固体,流体,刚体,导体,磁体,晶体,天体,绝缘体,类星体”。6.“子”:表示某种自成一体的单元。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原子,粒子分子,量子,光子,电子,中子,质子,胶子,核子,黑子”。7.“质”:表示构成物体的材料。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媒质,介质,胶质,杂质,电解质,顺磁质,抗磁质,电介质,蛋白质”。8.“剂”:表示有某种化学作用的物质。它构成的术语是名词。例如,“试剂,氧化剂,还原剂,引发剂,干燥剂,防腐剂,催化剂,腐蚀剂,抑制剂,激活剂”。9.“物”:表示由物质构成的、占有一定空间的个体。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化合物,混合物,无机物,有机物,氧化物,骤合物,参考物,媒介物,生成物”。10.“法”:表示某种方法。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合成法,图象法,速算法,变分法,优选法,焙烧法,数学归纳法,量子统计法,逐点测定法,历史比较法”。11.“式”:表示有某种规律或关系的符号的组合,或者表示某种方式。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等式,分式,因式,根式,代数式,行列式,方程式,分子式,化学反应式,质能关系式,串行式,并行式,模拟式,喷墨式”。12.“学”:表示有系统的知识学科。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声学,神学,光学,热学,力学,数学,化学,物理学,语言学,生物学,地质学,历史学,热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微波波谱学,数理语言学,太阳物理学,天体光谱学,天文年代学,宇宙纪年学,天文地球物理学”:13.“系”:表示彼此有联系的个体组成的系统。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晶系,星系,力系,参考系,坐标系,均相系,太阳系,银河系,光谱线系,元素周期系,直角坐标系”。14.“量”:表示事物的数量。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矢量,变量,重量,质量,能量,动量,热量,电量,流量,原子量,信息量,光通量,弹性模量,裂断模量”。15“论”:表示某种学说。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数论,场论,函数论,概率论,信息论,控制论,相对论,量子论,天演论,潜在歧义论,气体分子运动论”。16.“炎”:表示某种炎症。它构成的术语均为医学名词。例如,“肺炎,肝炎,皮炎,发炎,脑膜炎,肠胃炎,腮腺炎,静脉炎,气管炎”。17.“素”:表示具有某种基本性质的物质。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元素,核素,卤素,色素,同位素,纤维素,抗菌素,叶绿素,胰岛素,维生素”。18.“计”:表示测量的装置。例如,“比重计,电流计,电压计,磁强计,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雨量计”。19.“仪”:表示观测、演示或检验的仪器。例如,“光谱仪,陀螺仪,地球仪,质谱仪,经纬仪,天象仪,三球仪,月地运行仪”。20.“器”:表示某种仪器或器官。例如,“计算器,示波器,整流器,加法器,喷雾器,吹干器,听诊器,生殖器”。前缀和后缀可以结合起来同时附加在某个语素的前后,构成单词或词组。例如,“超星系,总效率,半自动化,非弹性体,非周期性,反铁氧体,准自由电子论”。在现代汉语术语中,语缀比在现代汉语的一般词汇中要丰富得多,这是现代汉语术语的特点之一。这些语缀多数是由具有实在意义的单词或词根逐渐虚化而来的。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有的已经完全虚化了。例如,前缀“第”、后缀“子”等。有的正在虚化,现在仍有一定的词汇意义,但这些意义一般是比较抽象、概括的。例如,上面所述的大多数语缀,特别是附加前缀(如“反、超、非、单、被、多、总、准”等),都还处于虚化的过程中,有时也可以把它们看成单词。目前,这类语缀还在不断增加。这是现代汉语术语发展的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汉语的语缀不仅可以附加在词根或单词上,还可以附加在词组上。例如,“反双曲函数,非线形规划,波粒二象性,同素异形体”等术语中的附加前缀“反、非”和附加后缀“性、体”。而在印欧语言中,语缀一般是不能附加在词组上的。这是汉语术语的又一个特点。加在词组之前的语缀,为了结构分析的方便,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当作单词来处理。如果不把加在词组之前的语缀当作单词处理,那就势必要承认词组加了语缀之后变成单词,这与传统的构词法理论是不相容的。可见,汉语术语的这一个特点对传统的语言学理论提出了挑战〔3〕。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术语学的研究固然要吸收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但是,与此同时,它反过来对于语言学研究也是有促进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术语是通过语音或文字来表达或限定专业概念的一种约定性符号[1],术语规范化实质上是一个建立规范的文字符号模型并使其成为全社会定约的过程。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可以借鉴符号学、语言学、编辑学等学科的一些基本理论来研究术语学问题。本文即是从科技术语是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这一视角出发,应用符号学的若干基本原理,提出和探讨术语符号的一些基本性质及构成特性问题。一、符号和术语符号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由于生产劳动的社会性,人们需要经常交流思想、密切协作,而这种交往与合作,要求人们能够明确无误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指称之物,这就要求有一套能够把世界上各种事物区别开来的符号系统。符号可分为自然符号和人工符号。自然符号是自然现象的一些征候,通过观察这些局部的征候,可以了解到整体的自然现象。例如,古诗云“山雨欲来风满楼”,在阴云天气下,疾风乍起是大雨将至的符号;又如,漫山遍野的迎春花竞相开放是春天到来的符号。这些自然符号传达着自然现象的信息。另一种符号是人工符号,如语言符号、文字符号、礼仪符号、图形符号、美学符号、军事指挥符号以及各种电子符号等等,这些人工符号是人类在长期生产、生活和交流过程中约定俗成的,人们用其表达一定思想和行为中所含的特定意义。从一般意义上讲,人工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约定俗成的特性,其中覆盖面最广、抽象化程度最高、典型意义最突出的是语言符号[2]和文字符号,因为语言和文字符号的任意性和约定俗成的性质表现得最明显。例如,对于一种人工驯养、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的哺乳动物,在汉语中叫做“狗”,在英语中叫做dog,在法语中叫做chien,在德语中叫做Hund,在西班牙语中叫做perro,在日语中叫做いぬ,完全是任意的,无从解释。这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又如,人们既不会将长鼻子的“大象”误称为头上长角的“牛”,也不会将“牛”叫做“大象”,则是语言符号的约定俗成特性。语言是一种以声音为物质基础、服务于交际目的的特殊符号。[3]通过使用语言符号,人们就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在精神、交流不同的思想观念。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社会实践中不仅创造了语言符号,而且创造了文字符号。文字符号可以称作是语言符号的符号,它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语言的书面形式,是在语言产生后经过非常漫长的阶段才发明的,它的存在只是为了记录前者,表现前者。从信息传播角度看,语言符号凭借人们口述耳闻进行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而文字符号克服了这一局限,使瞬息即逝的语言符号不必依赖人们口耳相传,而是借助一定的媒体广为传播、经久流传。从符号特性观察,语言符号通过“声”来表达一定概念,而文字符号则用“形”,通过“音”来表达概念。现代符号学理论把这种“音”、“形”称为“能指”,而把“概念”、“意义”称为“所指”。符号则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一个统一体。语言文字符号中的“能指”和“所指”这两面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不仅没有“能指”就没有“所指”,而且没有“所指”也就没有“能指”。二者形成一种机制,传达着万事万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汉字中的“山”是一个符号,一方面,它以类似于自然现象的“山”形和“shān”音作为其“能指”,另一方面,又以“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4]这一概念作为其“所指”,这种“形”、“音”同“概念”的结合,才构成“山”这个符号的整体。术语是在一定的专业领域和专业背景条件下的专用语言,作为科技发展和交流的载体,反映着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的成果,是人类科学知识在语言中的结晶。术语符号是由文字等符号构建而成,专门用在科技文献当中的一种特殊性质的符号模式。从符号学意义上讲,术语符号是由概念、意义等带有规则性、概括性、抽象性的内容(所指)与表现这种内容的形象、音响等具体形式(能指)组成的一个统一体。每一个术语符号都包括了一定的表示形式(形象、音响)和一定的被表示内容(概念、意义)。例如,“角速度”和“加速度”是物理学中的两个术语,以文字符号形式表现在文献中时,即为两个不同的术语符号。两者使用了不尽相同的文字符号,因此具备了不同的表现形式(能指),而表达了不同的概念(所指)。前者指“描述转动刚体的角位移随时间变化的物理量”;后者指“描述动点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的物理量,它是一个矢量”。“角速度”和“加速度”各有明确的“能指”和“所指”,彼此之间不可混淆。这里,术语符号由文字符号构成,具有文字符号的一般特点和作用。除本文重点探讨的以文字符号构成的符号模式之外,术语符号还应当包括数理符号、字母符号、图形符号、表格符号等,这些符号模式共同构成了术语符号体系。二、术语符号的基本功能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创造了文字符号,继而也创造了术语符号,借以交流和传播科技知识。术语符号的产生又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术语符号是伴随着科技发展和进步产生的,因此,它的基本功能应当满足科学技术传播对符号提出的特定要求。在现代社会里,科技论著在整个精神文化产品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为准确而快捷地传播、交流和积累科学知识,科技论著要求其使用的术语符号在结构方法上注重科学性和精确性;作为科学知识的存在方式,术语符号反映着科学认识活动所追求的客观性、逻辑性、实证性和规范性。因此,术语符号应当涵义固定,概念准确,一词一义,简明扼要。为满足科学技术传播交流的要求,术语符号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功能:1.指代概念的功能术语符号的首要功能是指代科技领域内具体事物、关系及其与之有关的概念。术语符号是科技概念的载体,是科技概念的一种表达方法,因而其最主要的功能是指代科学技术概念。从“指代”的含义看,一是指称,二是替代。符号之所以能够发挥指代的作用,是由其具有简洁、明确、包容信息量大等特点决定的。汉字符号中可发挥指代作用的词汇形态丰富、数量庞大、涵义细致,无论科技概念多么抽象和深奥,都能在汉语文字宝库中找到贴切的术语符号予以指代。[5][6]汉字字符极具表现力,同时又有非常强的构词能力,能够极为简练地表述具体甚至极复杂的概念、事物、现象等,非常易于发挥术语符号的指代功能。例如,对于大气科学中“雪晶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升华、消失而在云底形成的白色丝状悬垂物”[7]这种自然现象,采用术语“雪幡”来指称,既简明,又形象。又如,从国外引进的“激光”技术,其原文是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表示了“物质中大量处于某一较稳定激发态的原子,因受外来光子扰动产生跃迁而使光能扩大所辐射出的一种方向性、单色性极好的光”这样一个复杂的物理学概念,过去曾有过“受激辐射式光频放大”、“受激发射光”、“光量子放大”等多种表达方法,最后选用了“激光”这一术语符号,虽然只有两个字符,却包含了“受激发射”和“光”两个关键性科学信息,体现了此术语符号中包容的科学概念。2.表示意义的功能术语符号的第二个重要功能是能够表示出所指称概念中的意义。意义是符号的内核,术语符号在指代概念时应注重同时表示出其所含意义。汉字是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文字符号,它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是一种兼具表意和表音功能的音义文字。即使是其中的形声字,也有很多具有表意成分。汉字术语符号多数是由两个以上汉字构成的,因此更具有表示意义的优势,在制定术语符号时,应当充分发挥汉字符号表意性的长处。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不断涌现新事物,即使是最新的高科技成果,如virtual reality(拟实)、computer(计算机)、space shuttle(航天飞机)等,也可以不加说明地用术语符号明确其所指称概念的意义,因为“拟实”、“计算机”、“航天飞机”等已基本说明术语符号内涵了。此外,即使是音译来的舶来语,也可以通过巧妙用字而不令人费解,如gene(基因)、logic(逻辑)、servo(伺服)等术语。汉字有很强的表意性,这是确定术语符号的优势,但术语符号是表达科学概念的,在选用汉字符号时,首先要弄清指代概念的科学内涵,否则将会起到相反的作用,造成一些误解。特别是对于从国外引入的概念,更要注意其原文的科学涵义。如从国外引入coal measures一词,曾被译为“测煤量”(因measure有“测量”义);geopetal一词曾被译为“地质花边构造”(因petal有“花瓣”之义),均与原文所指代概念相去甚远,现分别正名为“含煤层系”和“示底构造”,科学地表达了符号所表示的意义。上述两例说明,确定术语符号时如果不研究其科学内涵,就会失去其表示意义的功能价值,传达不了正确的信息。3.传播和交流的功能在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始终是在不断交流、传播中进行的,科学技术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仅靠少数先知先哲的个人天赋是难以发展完善的。正如16世纪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所揭示出的“我所取得的一切成果都是站在前代巨人的肩膀上取得的”那样,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播在科技发展中发挥着代代相因、承前启后的作用。从文化创造和传播的角度上讲,科学技术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知识的结晶,科学技术在人类思维中形成的一些特殊概念,必须依靠一定的符号形式才能把它表现出来。人类创造文化的过程,就是用语言、文字、图像、造型等把外部世界和自身对此世界的认识实现符号化的过程,即人类把头脑中所映现出来的思想意识、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知识材料,按照特定的符号规范,组合构筑文化工程的过程。[8]从客观意义上讲,术语符号是科技概念的载体,离开术语符号,科技概念将无所依存、无可表达,更无法交流和传播。例如,天文学是一门开拓性的学科,它向我们揭示宇宙空间中各种各样的天体世界。随着观测技术的提高,不断地有更遥远、更暗弱的天体被发现,像已发现的周期彗星就有几百颗,已发现的小行星已达两千多颗,而每年都还有新的发现。“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的关于各类天体的命名,我们在浩瀚的宇宙中,可能还只看到无序的混乱,很难找到科学的规律。”[9]因而无法进行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播。又例如,当前国际上不断产生大量的表达新概念、新技术、新事物的术语,在外文中以术语符号multi-media(多媒体)、information high way(信息高速公路)、computer network(计算机网络)、Web(万维网)、extranet(外联网)、clone(克隆)、hiker(黑客)等等来表达,如不及时为这些以英文表达的科技概念确定相对应的汉字术语符号,就会影响到科学技术在我国的广泛交流和传播,如某报载“在最近举行的SCO’96论坛上,SCO宣布在其Internet系列产品中添加了新成员,其中包括Netscape公司的Fast Strack,Server,Oracle Web Server,Oracle Power Browser和来自于Morning Star公司的独立式PPP、SCO具有Internet功能的Term Vision以及最近发表的SCONC/OS产 品”。[10]这段发表于某大报的文字,不仅使一般读者如坠五里云雾之中,即使专业人员想读懂也得费些苦心。这从反面证明了如果科技文章中找不到合适的术语符号来表达思想和概念,将会极大阻碍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播。4.编码建模功能符号的编码建模功能是符号系统最精密的机制。符号之所以能够发挥其指代对象、表示意义和传播交流的功能,是因为符号可以根据自身系统的法则编制出各种不同的代码。[11]术语符号作为一个符号单元,也具有编码建模功能。所谓代码,就是一套法则系统,它决定着构建解译符号的方法。代码的意义完全是人为规定的,具有一切符号所具有的任意性。如果知道其中规定的原则,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破译代码(也称为解码)而获得信息。如果能编制或掌握一种代码,就可以使符号依照代码规则建立一种符号模式,传达和交流信息。各种文字符号模式、数理符号模式、字母符号模式、图形符号模式等,都可通过编制不同的代码,构建成科技符号模式,来传达和交流科技信息。例如,由汉字符号模式、数理符号模式等表示的术语符号,可以通过一定的语法结构、修辞法则作为代码,构建成科技论文的文体模式,研究科学原理,探讨技术应用等。比如下一段论述:“齐次线性方程组(1)如果它的系数矩阵的秩r=n,那么它只有零解,没有基础解系。如果r<n,它有无穷多组基础解系,每组基础解系包含n-r个解向量。(1)的任意n-r个线性无关的解向量都形成它的基础解系。”[12]其间用到很多汉字术语符号“齐次”、“线性”、“矩阵”、“秩”和数理符号模式“r=n”、“r<n”、“n-r”等,加以“如果”、“那末”等语法修辞,并按照汉语语法结构组成一段文字,即可说明线性代数中的一个定理。术语符号编码建模功能与一般符号相比,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中,汉字符号模式又是其他各种符号模式的基础,运用汉字符号模式可以发挥解释、推理等作用。例如为了表达热力学系统的一个状态函数,可以用字符“熵”来指代,也可以用公式△Q/T来表达。这里“△Q/T”即是按照数学中约定的代码构建的数理符号模式。又如,为了表达“物体离开平衡点的位移x随时间作余弦(或正弦)规律变化的运动”这样一个物理学概念,可用“简谐振动”来表示此概念的意义,又可用“运动方程式”来表示,即x=Acos(ωt+φ0)。从这里看出,可用不同的符号模式通过不同的编码达到表示相同科学概念的目的。再如,H2SO4是化学物质“硫酸”的分子式,表示“一个硫酸分子由2个氢原子,一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这样一个概念。而H2SO4+Fe→FeSO4+H2↑是化学反应式,表示了“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这样一个不可逆的化学反应过程。以上实例说明不同符号模式以不同的代码构成,以不同方式起到对科技概念的表述、演绎和推理的作用。此外,表格符号模式、图形符号模式也都可以依照一定的编码共同参与构建科技符号模式的活动,这里不一一赘述。三、术语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一般情况下,文字符号能指和符号所指之间不存在自然的、必然的联系,而是任意的联系。文字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因此文字符号也具有任意性。但文字符号也有其理据性,尤其汉字是一种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文字,很多字的形成具有理据性,如“鼎”字,就很形象地模拟了古代一种器物,是为其产生的理据性表现。术语符号也有任意性和理据性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术语符号的形成是任意的,反映出文字符号的一般特点。例如地史学中地质时期分类术语“代”、“纪”、“世”,动物学中物种分类术语“界”、“门”、“纲”、“目”、“科”、“属”、“种”等,表现了能指与所指关系的任意性,是在科学研究中约定性的术语,具有符号的任意性特点。另一方面,部分术语符号为突出汉字表意性,则表现出理据性。例如根据化学命名原则,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一类术语均带有金字旁,如金、银、铜、铁、锡等;属于非金属元素的一类术语均带有石字旁,如硼、碳、硅、磷、硫等;而以气体形态存在的元素则有气字头,如氦、氖、氩、氪、氙等。说明了一些汉字术语符号非常注重其表意性。术语符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中大部分由两个以上字符构成。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13]汉字术语符号中由单个字符构成的术语符号比例很小,多数是由2~5个字符组成。单个字符构成的术语仅占全部统计内容的0.5%左右,由2~5个字符组成的约占85%。这说明,绝大多数术语符号由2个以上字符组成。由此可见,术语符号在组成时可以遵循一些命名原则和方法,被赋予更多的理据性,而排除一定的任意性。例如依据“种差+属”原则构成的一些术语符号“内燃机”、“安全阀”、“可见光”、“行星”、“恒星”等,都表明了符号所指的类属和区别于同类的各自特点,而体现了术语符号的理据性。综上所述,为了准确表达科技概念、传播科技知识,术语符号的确立遵循着一定的命名原则,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单义性等特征。因而与单个文字符号相比,应该更具有理据性,这也是术语符号区别于一般符号的重要特点。四、术语符号的稳定性和变动性人工符号有明显的人为约定性特征,术语符号也是如此。在术语符号的构成和发展过程中,很多术语有着自身的历史背景,有其发生的渊源和演变过程,一旦已形成社会定约,就不能随意变动,否则会引起新的歧义。术语符号既然约定俗成,就应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其稳定性。例如,有些术语从科学性上来说不够名符其义,但使用已久,应用范围很广,人们已经习惯,则宜继续沿用,而不轻易改动。如对于“熊猫”这种动物来说,按照动物分类学应当属于熊科而非猫科,故应称“猫熊”。但考虑到符号的约定性和稳定性,改称后不易为人们接受,如果“猫熊”出现在文章中,会使人误解为其他某种动物,所以在定名时仍称“熊猫”。又如生物化学中的translation一词,原定名为“翻译”不够准确,因其指的是基因表达,而不是遗传密码的转译或转录,但在本专业已成定约,故继续沿用。又如ribosome定名为“核糖体”,而实际上该颗粒并不是由核糖组成;molecular orbital定为“分子轨道”也不准确,应为“轨函数”。由于这些术语符号的使用年代较长,应用范围较大,在学科发展的一段时期,应当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在制定术语标准时,均予以保留沿用。术语符号有稳定性要求,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能因此而成为科技发展的障碍,稳定性并不是术语符号的全部本质属性。人们在使用术语时,由于主观因素的介入和客观情况的变化,符号所表达的意义也常常发生变异,术语符号也需要进行修订。习惯性、约定性在一定条件下应当服从科学性。这两者之间是矛盾的,但当术语符号已不适应社会需求时,就要尽量并不断向科学性靠拢。如diffraction一词过去一直译为“绕射”,最后按惠更斯原理确定为“衍射”,服从了科学性,现已被广泛接受。又如myocardial infarction,大家熟知为“心肌梗塞”,实际上血管可以阻塞,而肌肉只能坏死,是不能阻塞的。后根据吴阶平教授的提议,确定为“心肌梗死”,符合其科学内涵。又如天文学中的Greenwich过去一直称为“格林威治”,实际上该词中w不发音,过去译错了。天文学界一致认为应予更正,改名为“格林尼治”,现已得到推广使用。因此,应当辩证地看待术语符号稳定性和变动性的关系。既要有规范,在某种程度上又要允许突破已陈旧了的规范,使矛盾双方统一而形成新的规范,发挥其促进科技交流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五、结语术语符号是在一定的专业领域和专业背景条件下的专用符号,它是符号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中包括文字符号、数理符号、字母符号、图形符号、表格符号等。术语符号在科学技术领域内发挥着表述、推理、演绎科学概念,传播、交流科技信息的重要作用。在上述各类术语符号中,文字类的术语符号是其他符号的基础,运用文字符号可以起到解释、推理、转换其他符号的作用。由于文字类术语符号数量繁多,形态复杂,使用范围广,应用频度大,因而它的规范化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根据一定代码规则构成的术语符号模式,相对于一篇科技论著、一部科技文献而言,它仅仅是构建这些文体模式的一个符号单位。因此术语符号与普通文字符号既有关联,又有区别。它既有普通文字符号的一般功能和特征,又有术语符号模式的特殊规定性。作为一个符号单元,术语符号具有普通文字符号的一些基本功能,术语符号具有的基本功能是指代概念的功能、表示意义的功能、传播和交流的功能和特定的编码建模功能。术语符号也具有普通文字符号的一些基本特性,比如任意性、稳定性和规范性等。作为一种符号模式,术语符号又具有自身特殊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其一,由于术语符号是在人类社会的科学和文化水平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逐步产生的,因而,人们在其构建伊始,就更加注重其表意功能;其二,由于汉字术语符号中多数由2个以上字符构成,在建立术语符号模式过程中,人为排除了绝大部分的任意性,因此术语符号具有更强的理据性;其三,术语符号是表达科学概念的,而科学技术本身及其概念始终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之中的,因而术语符号与一般符号相比具有更强一些的变动性。术语符号既要有规范,又要允许在某种程度上有所突破,以形成新的规范,两者矛盾的运动和统一,推动了术语规范化工作的发展。综上所述,术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字符号,具有语言文字符号的一些主要特性和功能。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符号学等基本原理对其进行探讨,以期掌握术语规范化过程中的一些基本规律,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