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原位多点采集微生物样品方法,进行了极端嗜盐菌筛选、培育,并根据所筛选菌株特性以及各菌株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制出复合嗜盐菌菌剂。其在生物系统中经培养、驯化,使高含盐三聚氯氰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的出水达到盐水一次精制用水指标,为企业节约大量资金,同时实现了资源的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2.
刘杰 《中国科技成果》2014,(5):19-19,22
通过将炭纤维的特有的生物亲合性和快速固着特性等优异性能引入污水处理用生物膜载体的设想,系统地研究了生物炭纤维结构特性的形成规律,解析了生物炭纤维微生物固着化的影响因素与机制,阐明了炭纤维的生物固着化特性、生物降解机理及生化反应动力学行为,成功地将该技术应用于工业与生活污水处理。该研究不仅可为生物膜理论的深化及新理论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还能大幅度提高生物膜法的生化降解能力与效果,从而解决了微生物固着、降解效率较低的难题。本课题是材料科学、生物科学和环境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结合的应用研究项目,通过这一研究将为开发一种新型的环保功能材料与快速高效水处理装备奠定基础。该技术可使微生物高效固着,故较以前生物膜法相比:①可快速高效化;②水处理设备小型化;③适于难生化物质废水处理。因此,这一环保新材料在生物膜法水处理上的应用将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软、硬质微生物载体的问题,使生物膜法处理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该项目构思新颖、观点明确、应用前景广阔,此研究结果具有前沿创新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准。  相似文献   

3.
显色培养基是一种新型微生物检测诊断试剂,它利用微生物产生特异性酶与相应显色底物反应而显现出某种特定颜色的原理,对微生物进行筛选分离.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和灵敏度高的特点,在微生物筛选鉴别方面快速准确,较传统培养基而言,可有效减轻因假阳性与假阴性造成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繁重的工作量.本文旨在阐述国内外显色培养基目前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多方面综述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对微生物的毒性,生物活性的影响,较全面地分析了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抗性及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机制和修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含盐废水(废料)在使用多效蒸发技术过程中产生的蒸发设备腐蚀性问题、多效蒸发研究对象物性数据缺失问题、流程模拟软件模拟多效蒸发的局限性、多效蒸发系统控制操作的局限性问题等,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有助于提高国内多效蒸发技术的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6.
国家新药(微生物)筛选中心作为我国国家微生物新药筛选中心,拥有一支以归国留学人员为骨干的高学历、年轻化和专业化的研究队伍,为促进微生物新药筛选研究工作的开展,加速我国创新微生物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承担起神圣的使命. 司书毅就是国家新药(微生物)筛选中心科研团队的一员.多年来,他在新药筛选工作中,精益求精、孜孜以求,追寻着我国创新微生物药物辉煌之梦.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研发高盐碱石油污染土壤和废水的生物-物理协同修复关键技术,利用耐盐碱石油烃降解菌和表面活性剂生产菌,辅以土壤改良剂,提出盐碱化、板结化土壤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和油田废水处理新方案。采用自然环境中筛选的土著微生物进行驯化,对生态环境影响极小,构建多功能微生物菌群,研发微生物菌群的高密度发酵技术和多功能微生物菌剂及有机肥使用工艺,为高盐碱含量石油污染土壤和石油废水的生物治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正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微生物生态学家爱玛·艾伦-维科在对肠道微生物进行了10多年研究后指出,现代人过于注重洁净,食物太过精细以及使用抗生素,这种生活方式正在损害人体内无形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微生物是人类的盟友人类排泄物为研究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群落提供了一个窗口。艾伦-维科发现,地球上最具多样性、繁殖最密集的生态系统不在热带雨林中,也不在海洋中,而是在人类的肠道里。人类"微生物"是体内数以万亿计生物体的统称,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是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核心,选育优良的微生物菌种是废水处理成败的关键.河南省豫源清生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高效sBQ系列微生物菌群,应用于废水处理工程实践中,大大降低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操作管理简便,取得了高效低耗的显著效果,各项废水处理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之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水产品及其加工制品存在的致病性微生物质量安全问题,研究分析致病微生物的生长活动规律,引进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水产品安全预警技术,通过预测微生物学技术、栅栏技术及HACCP技术等手段,建立以南美白对虾为主的水产品养殖过程致病性微生物的生长预测模型,进而形成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致病菌安全预警技术体系;引进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电解水抑菌技术,有效控制冷冻水产制品及其加工环境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及繁殖;引进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致病菌抑菌剂处理技术,结合我国水产品致病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研发具有广谱抑菌性的无公害生物抑菌剂并应用于水产品的加工及流通领域;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施,解决鲜活水产品在生产、运输、加工及销售过程中致病微生物导致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形成致病微生物安全控制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1.
文章建立了一套微生物气溶胶发生和采样的密闭系统,气密性实验和实验终末的消毒效果检测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安全可靠;粒谱分析表明,所发生的微生物气溶胶粒谱分布与自然状态空气中气溶胶粒子大小一致;建立了评价空气消毒效果的技术方法,并对两个空气净化新产品的消毒效果试作评价应用。  相似文献   

12.
消毒是给水处理工艺的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初发现氯可以灭活水传致病微生物后,氯消毒在给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20世纪保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技术进步之一.但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氯消毒产生有"三致作用"消毒副产物以后,对氯消毒技术的优化和再评价成为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3.
芳烃化合物作为最重要的化工原料已经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和化工产业中,并已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危害。近年来,利用微生物对芳烃化合物代谢能力的多样性对环境污染进行生物修复、进而解决环境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群体水平研究芳香烃代谢机理,不仅丰富了对微生物代谢途径多样性的认识,也是进行生物修复、生物催化、生物转化等相关研究的前提。本文针对近年国内外的相关进展,就微生物降解芳烃污染物及其在生物修复和生物催化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来束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3,(20):80-80,82
脱氮功能微生物菌种是整个生物脱氮工艺的核心。菌种质量是决定了生物脱氮工艺性能的要素之一。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在处理高氨氮浓度废水上经济高效。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工艺的功能菌种包括氨氧化菌和反硝化细菌。在生物脱氮技术中,菌种是决定反应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引起了环境学者和微生物学者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13,(1):65-65
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研究的相关工作,在任何易产生风险的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病原微生物外逸,引发生物污染的风险事故。生物安全实验室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出现病原微生物泄漏,将对环境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引起社会恐慌。本课题旨在通过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研究,分析风险来源、程度,  相似文献   

16.
由于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石油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其中对土壤的污染尤为严重,我国石油污染土地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长期的石油污染不仅破坏了土壤结构,石油中多环芳烃对人还有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等作用,石油污染土壤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危害。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技术由于其操作简单、费用低、效果好以及无二次污染等优势已经成为石油污染治理方法的主流。但是,微生物降解石油速度缓慢、存活率低、现场盐碱度、温度、污染物种类及浓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限制了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因此,寻找环境适应性强的高效石油降解微生物菌株,建立石油污染生物修复强化工艺以及联合生物修复技术,己经成为改进和完善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工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引入到传统的MBR反应器中,形成固定化微生物-MBR技术,并分别从理论与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固定化微生物在缓解MBR膜污染及提高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效率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由西安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贺延龄教授完成的“废纸造纸废水零排放技术”项目取得显著效果:(1)节水效果:“废水”经处理全部回用,仅补充少量清水平衡蒸发和污泥带走的水分;废水排放量为0;废水回用100%;清水用量:1.0~4m^3/t纸。(2)污泥减量效果:废水中的纤维回用;生物剩余污泥量减少到约1/10。(3)节能与低成本:在低成本下实现每生产一吨纸用于水处理的运行成本4~6元。低成本的主要原因是:高效厌氧技术节省电耗70%~80%;低污泥量。在示范工程中,由于节水、纤维回收、节电等的经济效益显著。(4)零排放实现必须达到:不影响纸张的质量;不影响造纸机车速。  相似文献   

19.
本课题针对国家重污染企业环境治理的迫切需求,以菌剂的研制、生产和应用的关键技术为核心,在菌种选育、菌剂研制、菌剂生产、菌剂工程应用及在生物强化系统菌剂的监测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通过小试、中试、生产性试验,开发出商品化菌剂.选育出降解能力优良的高效功能菌种156株,获得4个降解酶基因簇和构建了3株重组基因工程菌株;构建降解石油烃、多环芳烃、PVA、油脂和脱色、脱氮等微生物菌剂6个和微生物助剂1个品系,并建立了生产菌库;完成菌剂放大系统的建立,并建立了示范工程应用的石油废水菌剂、脱氮菌剂和印染废水菌剂的发酵中试及300t/a液体菌剂规模化生产线,开发了适用于石油和印染废水为主的多个品系菌剂及其高密度发酵工艺,选择了廉价的工业培养基,优化了工艺参数,将罐发酵时间从50小时缩短至16~20小时,有效活菌数达1011个/mL以上.  相似文献   

20.
海洋是一个庞大的微生物资源库,海洋微生物资源的获取与保藏对于海洋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意义重大。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及其他科技项目的支持下,从各种海洋环境中,通过多种培养方法、分离获取了大量海洋微生物菌种。其地域来源广、种类新颖多样,应用潜力巨大。联合国内十家重要的科研院所、规范化保藏了大量海洋微生物资源,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菌株数量达到了一万四千多株。该中心目前已成为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经过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进入运行服务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