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项目团队学习的涵义、形式与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目团队效能的提升需要所有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与学习,高水平的团队学习能够提高项目团队的整体搭配能力。项目团队的学习要从系统思维的角度,综合运用深度汇谈、讨论、行动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既要关注个体学习、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三个层次上的学习,又要重视发生在学习系统内的各层次之间的学习。项目团队学习模型是项目团队组织团队成员进行有效学习的理论框架,要以有利于团队学习的方式推动项目团队的学习,从而有效地、持续不断地提升项目团队的效能。  相似文献   

2.
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高校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合作学习与合作学习模式的介绍,探索了合作学习方式的基本方法,合作学习的作用以及它的效果分析。同时介绍了一个成功的合作学习教学实例。  相似文献   

3.
失败是创新过程中的客观现象,具有特殊的学习价值,创新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创新成败与否的关键,但鲜有研究探讨失败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关系。明晰失败学习的内涵,分析失败学习与团队创新能力的关系,构建"失败学习—创新能力"的学习过程框架,提出应根据不同的失败归因启动不同的失败学习过程,以促使科研团队尽快走出失败阴影,摆脱悲痛情绪,提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机器学习面临的结构机制认知不足、学习方式自主性不强、模型推理适应性不高和学习形态封闭单一等重大挑战,本文针对如下3个关键科技问题进行阐述:(1)多任务知识迁移和模型动态自适应学习机制;(2)协同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自组织和自演化学习机制;(3)面向结构化数据在线学习的动态建模与评价。建立面向多任务知识迁移的自适应元学习框架;提出基于层次共识的多智能体自组织协同学习与自演化机制,构建基于弹性关联拓扑的智能体分布式学习方法;搭建基于结构化、自组织和自演化学习框架的仿真验证系统。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方法和计算模式,支持媒体语义学习、实时计算和知识发现等重大应用。  相似文献   

5.
知识学习与组织学习的概念十分相近,两者都是指组织的学习行为.不同的是,知识学习是指一个组织以获取技术知识、以实现知识积累为目的的学习行为;组织学习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组织各要素相互联系、整体发展,因而使组织中的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共有知识,并使组织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1].  相似文献   

6.
俞扬 《中国基础科学》2022,(3):35-39+46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强化学习技术在游戏场景以及围棋等复杂大型博弈决策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虽然期待强化学习技术也能在现实任务中帮助求解最优决策,但现实任务的开放性与游戏世界的封闭性有本质区别,跨越游戏和现实世界之间边界的关键技术仍然缺失。从监督学习技术的成功应用中可以看出,基于历史数据的学习范式已经被广泛接受。因此,从离线数据(历史数据)中学习最优决策是在现实世界应用强化学习的最有潜力的技术途径之一。本文总结了离线强化学习的可能途径,并介绍了相关进展。希望通过对离线强化学习框架的梳理,推动更多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促进利用强化学习技术解决更多生产生活中的决策难题。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专家们对“自主学习”这一概念应使用的术语争论不已。文章从纵向角度探析了英语中关于“自主学习”的不同术语及其含义,剖析了不同术语之间的关系,比较了中西文化中“自主学习”的不同内涵,并探讨了正确理解“自主学习”含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专家们对"自主学习"这一概念应使用的术语争论不已。文章从纵向角度探析了英语中关于"自主学习"的不同术语及其含义,剖析了不同术语之间的关系,比较了中西文化中"自主学习"的不同内涵,并探讨了正确理解"自主学习"含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归纳了适用于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种模式,在此基础上寻找出这些模式的本质属性,包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重视过程评价、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通过对其本质属性的把握,文章指出采用研究性学习模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正确处理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转变教师观念、结合外部评价、全面规划等方面的问题,以及研究性学习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学习自然辩证法是领导干部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党政领导干部尤其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现代工程史的关键问题是关于在近现代时期“中国必须学习西方”的“魏源-李鸿章-郭嵩焘问题”.这个系统性问题包括了“是否需要学习”、“学习什么”、“学习谁”、“向西方学习是战略性的、长期的任务还是战术性的、短期的任务”等7个子问题.这个问题由魏源首先提出,经李鸿章深化,至郭嵩焘而达到了对这个问题分析和认识的最高潮.最后论及了这个问题和“李约瑟问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自从1958年以来,北京钢鉄学院师生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改造思想、改进教学和科学研究,推动了学校的各项工作。北京钢鉄学院师生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是从1958年掀起的。当时,为了贯彻执行“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进行教育革命,广大师生迫切要求学习毛主席著作,取得理论的指导。于是,北京钢鉄学院组织了全院师生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和《改造我们的学习》等文章。广大师生学习了“实践论”,认识到参加生产实践的重要,开始要求摆脱理论脱离实际的状况,愿意到生产劳  相似文献   

13.
课后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与遣忘作斗争的有力武器.怎样抓好这一环节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呢?根据我多年的学习经验和教学体会,同学们必须明确并认真做到课后复习"十要":  相似文献   

14.
杨爱华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3,35(1):69-75,86,128
20世纪50年代向苏联学习的途径之一是派人赴苏留学,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学习苏军先进的军事指挥经验和军事工程技术知识,派遣了大量军事留学生赴苏军院校学习.本文以军事留学生这一群体为视角,对这一时期赴苏学习的军事留学生的数量规模与派遣程序、分布院校与学习情况、留学费用与生活情况进行了系统考察,最后分析了军事留学生归国以后在军队建设、国防工业及地方等各个领域中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人工智能体的道德设计思路中常被考虑的道德理论主要包括义务论、功利主义和美德伦理,然而义务论的抽象原则和功利主义的伦理计算都忽视了道德情境的复杂性,最终表现出缺乏“情境敏感性”。相反,美德伦理注重经验知识的学习过程,以一种开放、动态的理论特质来适应复杂道德情境,而强化学习同样注重动态学习过程。因此,美德伦理与强化学习具有理论相洽性,二者的结合使人工智能体道德强化学习成为可能,并且这也是立足于现实复杂道德情境之最佳的人工智能体道德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一、以控制论心理学为基础的学习曲线的说明这里提出的理论,基于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即据一般地观察:一个人在两分钟内所学习的内容,是他在一分钟内所学习的内容的两倍,或者一般地说:至少在开始(当某些学习内容无效地重复或者遗忘可以忽略不计时),学习的量和学习时间成正比。控制论找到了测量人们能够学习或应当学习的量的方法。这里所指的测量一般是对消息(即:知识、情报、教学内容……)的一个确定特征的测量,即对于一定的消息中的“信息量”(informacio)的测量,也就是关于它的预测、记忆和通讯的难度的测量(消息还有完全不同的其他方面,诸如它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信息量的测量单位是“比特”:即当对一个问题的肯定与否定  相似文献   

17.
优秀生学习的方法虽然各有自己的特点,但据教育家调查发现,多数优秀生的学习都抓住以下五个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18.
很多学生学习都很用功,特别是那些成绩中等的学生,几乎一天到晚都在读书、写作业、作练习。可是收效却很小,自己也很着急,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相反那些成绩很好的学生,好像并不是整天在学习。这就涉及到学习效率的问题。学习效率不高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拖拉,注意力不集中。拖拉的毛病在各个年龄段都有。主要问题包括做事情丢三落四,睡觉睡得很晚,看一页书要用一个小时的时间,虽然在读书,可是脑子里却在想着其他的事情。往往花了很长的时间,最后却没什么收获。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包括:1.学习是为了父母学习,自己没有责任感。要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主动学习通过主动选择最有价值的样本进行标注来降低模型对训练数据的依赖。在我国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背景下,大量学习任务面临着数据监督信息缺失、小样本问题严重和任务类型多等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建立全面、高效和实用的高级主动学习方法体系。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现有主动学习方法的局限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从主动学习中的“选”“标”“用”3个方面对相关工作进行总结综述。在“选”方面,提出一种结合信息量与代表性的采样方法,以及一种考虑学习难易度的样本选择方法;在“标”方面,提出一种面向视频推荐的跨模态标注方法;在“用”方面,针对实际标注任务中目标模型先验知识缺乏、大型多人标注任务“人等数据”等问题,提出了DUAL与AAL方法。最后,对主动学习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社会文化研究是技术创新研究的重要维度。本文引入社会学习概念,阐释了社会学习的技术适应观。对技术创新实践中新技术的再创新、驯化和调控这三方面的社会学习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了地方多重异质性行动者对技术创新的贡献,拓展了此前关于技术创新地方性的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