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钟书的《围城》形象地刻画了20世纪30年代一批知识分子形象,主人公方鸿渐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西方现代教育和东方传统文化的共同影响下,方鸿渐形成了独特的性格和处事方式——"中西兼备"的皮黄心白"香蕉人"式的矛盾性格,也因此深陷三座"围城"中并苦苦挣扎。  相似文献   

2.
《围城》成功地塑造了三四十年代知识分子方鸿渐这个主人公的艺术形象,传统的观点认为,方鸿渐是个买假文凭欺世盗名、不学无术的人物。文章作者观点不同,认为方鸿渐的那种不把学位放在心上,而是孜孜以求,广泛吸收西方文化的求学方法在当今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男性作家以男性为主人公的小说,《围城》中的男权意识是显而易见的,小说中作者通过叙述人的口吻和方鸿渐的眼光,对与方鸿渐有关的女性的外表、性格、心理作了大量的歪曲和变形的刻画。时而含蓄时而明显地嘲讽和贬损女性,从中显现出男性作家典型的男权意识,《围城》在女性观念上呈现出某种滞后性和保守性。  相似文献   

4.
以往学术界对于《围城》中的人物曾提出过许多不同的看法。本文作者认为这些看法尚浅尝辄止,通过对钱钟书创作时的心理以及作品中人物的言行进行具体的剖析,本文作者认为《围城》所写的是知识分子“惰民”群体。由此,本文对这种“惰民性格”的由来,以及“惰民”形象的意义,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周丹 《科技信息》2014,(10):242-243
方鸿渐作为《围城》中的一个核心人物,他是作者成功塑造的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剖析方鸿渐的性格特点,可以看到他性格的多重性,而从方鸿渐的多重性格可以看出他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正>《围城》是一部”黑色小说”——使人深切地感伤和深沉地思索.它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经历.揭示了战争时期人类普遍存在的生存困境,以传达政治腐败和战争对人生的影响.笔者初涉“钱海围城”,本文只是试图“从钱解‘钱’”,探讨一下《围城》历史的处理艺术,不过是偿试而已.那么,什么是“历史”呢,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它们在一部长篇小说里更是毫无例外地具有.这里,环境便是历史.《围城》写的是1937年至1939年的事,对1944至1946年的钱钟书先生来说,那其间的人事自然已成了历史.对于今天的我们,那更是历史了.我所要探讨的“历史”,正是那样的历史概念——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董海霞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2):15-17,20
从《围城》人格类型角度入手,分析现代文明对人性的异化,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格表征及其生存哲学,并运用存在主义观点透视方圆两种人格类型不同的价值立场及其审美含蕴,阐明作为方型人格的代表方鸿渐这一审美形象其意义的深味所在。  相似文献   

8.
以往的讽刺小说讽刺范围明确而狭窄,而《围城》的讽刺之光则无所不在,可以说是不放过任何人、事、物,构成了丰富博大的讽刺世界。同时,《围城》集讽刺作家所采用的各种技法于一身,讽刺技法丰富多彩,不仅与幽默、喜剧合流,还运用锐利、俏皮的语言,道出深刻的思想和精辟的哲理,呈现出机智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王玉 《科技信息》2010,(22):169-169,171
一﹑作品紹介 《道草》是夏目漱石的长篇小说。从1915年6月3日到9月14日在《朝日新闻》上连载。《道草》是夏目漱石唯一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以健三和阿住的夫妻生活为中心,从心理上挖掘健三和养父母,姐姐夫妻俩,舅舅的关系,描绘了日本的家族构造中包含的重压感。向往近代生活的健三依然被旧思想蚕食。  相似文献   

10.
11.
陈朝晖 《科技信息》2007,(9):103-104
本文对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的讽喻艺术进行了探讨,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既是指向方鸿渐一类人的性格弱点,更是指向围绕着他的那种文化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从《围城》人格类型角度入手,分析现代文明对人性的异化,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格表征及其生存哲学,并运用存在主义观点透视方圆两种人格类型不同的价值立场及其审美含蕴,阐明作为方型人格的代表方鸿渐这一审美形象其意义的深味所在。  相似文献   

13.
《围城》与现代主义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叶,非理性主义在西方哲学,学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受其影响,揭示现代明的弊端和现代人生存在的困境,成为西方世界自19世纪以来的现代哲学,心理及现代主义学思潮的基本主题。钱钟书坎坷的经历和他所接触的西方现代哲学及学思潮,不仅使其加深了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认识,而且也促使他在创作中把这种意义进一步提高到普遍的形而上的高度,《围城》中所充分表现的人生努力的徙劳,选择的偶然性,人与人关系的相互牵制与束缚等对人的生存困境的形象阐释,与西方20世纪现代主义学的主皆是一脉相承,殊途同归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小说美学的人物、时空、情节、语言等要素,比较分析了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名著《围城》与珍妮.凯利和茅国权所译英译文的艺术成就。通过典型的实例分析,本文阐述了译者如何以形象生动而简洁自然的笔触,符合人物地位与个性的贴切用词以及恰当的语篇布局,忠实地再现了原文的审美要素。达到了译文与原文在艺术风格上的再现。  相似文献   

15.
《哥儿》与《围城》在相似的时代背景之下产生,作者笔下的主人公哥儿和方鸿渐作为年轻的知识分子,性格和事业方面有着不少的相似,使其两个人物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可比性;通过这种同中有异的比较,从而更进一步体会这两个鲜活的主人公形象。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作为翻译理论方法备受关注。“陌生化”作为一种效果,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受关注。陌生化效果的保留有助于描写译者兼文化创作者的双重身份和译者的翻译实践,特别是其张扬、丰富的翻译艺术技巧。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备受国内外褒赞的中国现代小说,其蕴藏的深厚文化底蕴也让众多翻译学家望洋兴叹。Jeanne Kelly与茅于轼的译本不能说是完美的,但却是一部优秀的译本。试从其作中探讨陌生化效果的翻译策略,希望翻译学者们对陌生化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王靖 《科技咨询导报》2014,(24):211-211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语言运用魅力四射,书中的妙语连珠令读者拍案叫绝。通过对《围城》的分析发现,小说中无锡方言的使用是一大特色,作者在语法的运用上对西洋语法进行了吸收和借鉴。小说自始至终都穿插着讽刺的喜剧情调,手法别具一格。书中讲述的是一些非常严肃的内容,但是钱先生却偏要用幽默、辛辣、机智的文风来表现严肃,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开拓了汉语的运用边界。  相似文献   

18.
小说《闪闪的红星》具有流浪汉小说的某些特征,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成为红色经典的代表作。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过程,是一部流浪汉作品向红色经典生成的过程,包括从追寻母题到斗争主题变化、从缀段性到戏剧式结构的调整、从流浪汉到小英雄的人物塑造、从纪实性到理想化叙事风格的演变等改编策略。  相似文献   

19.
《围城》在人生如戏的表层喜剧效应中蕴含着深沉的生命悲剧意蕴。这种生命悲剧意蕴表现为人物的悲剧命运、人性异化的化悲剧、生命的终极意义上的悲剧意蕴三个不同的层面。这种超越于普遍生活形态和一般哲学经验之上的对人生本质的直接整体的深层把握正是《围城》能享誉海内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围城》与《我是猫》是中日两国文学史上的佳作,都描写了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下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他们消极虚弱,缺乏生活理想,面对新时代新思潮,既顺应又嘲笑;既贬斥又无奈。他们爱好广泛又才疏学浅,不屑于同流合污又改变不了自己的处境,只能任时代与命运捉弄。通过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比较,剖析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下的精神困境以及产生的原因,揭示这种困境产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