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阳高县土蝗危害严重,极大地影响了农作物丰产丰收和生态植被建设,通过应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土蝗技术,收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2.
污泥堆肥的农用资源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污泥堆肥的农用资源化利用,从重金属富集、施用量控制以及对农作物增产的影响等几方面概述了国内外污泥农用的研究成果,指出污泥堆肥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巢湖东端湖滨带目前生态结构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水质恶化,湖滨带功能退化,生态修复迫在眉睫。湖滨带物理基底修复工艺包括物理基底稳定性设计和物理基底地形、地貌的改造;生物配制工艺包括生态恢复全系列工艺和半系列a、b工艺;巢湖东端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方案包括物理基底修复方案、生态修复工程、景观工程设计和生态观测场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4.
地表水资源的污染控制技术与修复技术进行研究对持续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介绍了水体的污染控制技术和修复技术.河流污染控制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控制、农业污染源控制、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源控制以及社会源废物回收处置;河流污染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生态技术.分析了各种技术的特点或适用条件,指出应重视利用生态组合技术解决河流水质恶化问题,构建健康的水体生态系统,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农业生态气候资源潜力比较与利用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依据86个气象台站1950-1990年多年平均的气候资料,采用农业生态气候模型,对甘肃省农业生态气候的资源潜力,匹配状况和利用程度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出农业生态气候资源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地域分异特征,其结果与用迈阿密模型和桑斯模型估算的甘肃省自然植 生产潜力、瓦赫宁根据型估算的甘肃省农田主要农作物的最大产量以及统计部门公布的甘肃省农田农作物的现实产量的分布趋势大致相符。基于上述分析,认为农业生态气  相似文献   

6.
应用辐射传输理论对农作物的后向电磁散射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农作物的散射模型用植被层和地面层组成的双层介质模型描述,散射模型的输入参数直接以农作物及地面的物理参数来表示.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7.
我国土壤镉污染的现状及修复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特别是镉污染因其毒性大、稳定、难去除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分析土壤镉污染现状、来源及危害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目前镉污染的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主要修复措施,并提出了加强镉污染源头控制、强化低累积农作物品种的筛选选育及修复技术的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农作物害虫综合治理问题,提出一个对农作物危害最小的最优方案。由于喷洒杀虫剂,农作物被迫吸收农药,药效随时间下降,其吸收、分布和消除过程与人类用药类似,作者大胆尝试利用药物动力学理论研究建立农作物药效模型。首先根据脉冲微分方程理论,将农作物药效模型与害虫-天敌动态模型结合起来,建立农作物药效模型和喷洒杀虫剂及释放天敌的脉冲控制模型;然后根据脉冲控制理论分析上述模型的稳定性,利用最优控制理论,求出最适杀虫剂药量和喷洒时间间隔,使得杀虫剂药量在农作物的残留和喷洒农药量最少,同时使害虫数量控制在经济危害阈值以下,给出综合治理农业害虫的最佳方案;最后,通过数值模拟解释这一方案的执行。结果表明,该策略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日益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从物理化学、生物和水力学三个方面对国内外富营养化和水华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基于理性的氮磷营养物控制策略仍是水体富营养化控制的优先策略,科学合理的水力调度对库湾水体、城市河道抑制富营养化和控制藻类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及生物技术在小范围水华应急和水质维持较为有效,但一些方法的生态安全性及理论依据仍需加强研究。实际水体修复过程中仍需要不断调整方法以适用不同水体需求。  相似文献   

10.
以高性能嵌入式系统ARM STM32F401作为控制核心,利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和RHD40湿度传感器及光照度、CO_2、氮磷钾NPK传感器分别采集温室内温度与湿度及其他相关参数数据,并通过Wi-Fi模块EMW3080将数据传输给上位机,上位机将数据保存到数据库进行管理,并对数据分析,作为深入研究温室蔬菜生长环境参数的调控的数据基础.需要防控害虫时,STM32F401控制相关的设备,将温度和湿度调到设定值,并保持若干个小时,达到防控害虫的目的.结果表明:在温度40℃、湿度85%~90%、保持时间4 h的条件下,系统能有效防控温室种植的豆角、黄瓜等蔬菜的蚜虫,代替了农药防控害虫,实现了温室的有机生态种植,为温室防控农作物害虫提供了一种基于物理热学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1.
湿地是大庆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也是大庆赖以存在与发展的重要的生态环境。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大庆湿地受损严重,出现了面积缩小、水位下降、景观破碎、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功能衰退甚至丧失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性与完整性遭到破坏。对受损湿地进行生态修复使其生态功能逐步恢复,是大庆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湿地修复措施包括:湿地补水、污水治理与控制污染物排放、生态移民与退耕还湿、污染湖泡的引排水工程、物理清淤与底泥覆盖、移植和引种水生植物等。  相似文献   

12.
杨春来 《科技信息》2011,(25):350-350
在每年的夏秋粮食丰收季节,喜获丰收的农民都会为大量堆积的小麦、玉米秸秆如何进行处理而大为烦恼,常常付之一炬,既浪费了生物资源,又污染了生态环境,这是一个从上到下长期关注的、而且亟待深入解决的问题,因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也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本文介绍了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概况,论述了农作物秸秆生态环保开发利用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对微生态高蛋白秸杆饲料饲养生猪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微生态高蛋白秸杆饲料不仅适口性好、营养成分丰富 ,而且易于被家畜吸收利用,有利于提高猪的机体免疫力 ,同时也为农作物秸杆的利用提供了一条有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秦岭生态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近3 000年来秦岭的生态演变过程及生态恶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历史文献分析与野外考察相结合.结果 清代中期之前,秦岭森林植被完整,生态状况良好.其后,山区内人口的高速增长、新品种农作物的引种、不合理的开发政策,造成森林植被大面积毁损和山区生态的全面恶化.结论 秦岭生态状况由优变劣的关键时间段在清代中后期;人为因素是秦岭生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黄涛  严瑾 《科技信息》2012,(35):I0104-I0104,I0117
3S遥感技术,灌溉面积及主要作物种植结构,通过数据处理、外业调绘、内业修改、质量控制、结果分析几个步骤,全面查清各级渠系的灌域控制范围、水系分布现状、重点水工建筑物现状和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现状.掌握准确详实的水利及主要农作物种植情况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以山西省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豆类和薯类)秸秆可收集量为基础,基于能值理论研究农作物秸秆生态足迹特征,分析主要粮食作物秸秆利用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1995年至2016年,山西省主要粮食作物秸秆可收集量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到2016年四种主要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为1 526.4×10~4 t。山西省农作物秸秆利用的人均总生态足迹为68.197×10~(-2) hm~2,人均总生态承载力为56.121×10~(-2) hm~2,人均生态赤字达12.076×10~(-2) hm~2。山西省各地区的秸秆利用均产生生态赤字,晋中地区的秸秆利用人均生态赤字为3.125×10~(-2) hm~2,晋东南和晋北地区的人均生态赤字均为2.500×10~(-2) hm~2,晋南和吕梁地区的秸秆利用人均生态赤字分别为1.935×10~(-2) hm~2和1.800×10~(-2) hm~2。除晋东南地区小麦秸秆外,小麦、豆类和薯类秸秆利用均形成生态盈余,存在一定的消纳空间;玉米秸秆在各地区则呈现生态赤字。晋南地区秸秆利用人均生态足迹表现为肥料化饲料化燃料焚烧其他,其他地区则表现为焚烧所占比例高于40%。全省现阶段主要粮食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不合理,需进一步加强对玉米秸秆焚烧的管理,应通过增加秸秆肥料化和饲料化利用等的比重实现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7.
探究清香型优质烟叶物理特性指标与生态因子间的定量关系,构建物理特性指标预测模型。选择云南省玉溪市2019-2020年优质烟叶的物理特性指标数据与生态数据(气象、土壤和海拔),建立多元线性统计预测模型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分析各生态因子对烟叶物理特性指标的相对贡献率;利用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与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ormalized Root Mean Square Error,NRMSE)对两种预测模型模拟效果进行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气象因子平均相对贡献率明显高于土壤、海拔的相对贡献率,气象因子对清香型优质烟叶物理特性指标尤为重要;统计预测模型的RMSE、NRMSE值均高于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准确性更高。利用统计方法与神经网络构建物理特性指标预测模型,可以为不同生态条件下提升烟叶品质、促进烟叶品质评价智能精准化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工程是一项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等手段,净化长桥溪流域居民生态污水和拦截长桥溪泥沙入西湖的多功能水生态修复工程。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人们必须在维持农业赖以依存的地球资源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前提下,对农作物生产进行可持续集约化的发展。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B 在2014年第369 卷1639 期出版基于环境安全的农作物生产专题(图1),刊载了1 篇介绍性文章、11 篇论文、4 篇综述,集中报道了植物科学中一些重要进展及其对农作物生产的推动作用,提醒人们应关注科学在实现可持续集约化发展中承担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生态美学是目前美学研究领域的新生的美学研究,由于我国从古到今都是农业生产的大国,尤其是玉米这种农作物的产量更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所以,在生态美学领域针对玉米的生态美学中的应用研究就悄然兴起。因此本文首先对生态美学进行基本概述;其次通过玉米的各部分在生态美学研究中的应用,阐释了玉米在生态美学运用中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