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最大的悲痛莫过于当我和我的同事们惊悉约翰·麦多克斯(John Maddox)爵士——或者一如他的同事们称他为JM——不幸去世的噩耗(麦多克斯于4月12日逝世,享年85岁)。  相似文献   

2.
最大的悲痛莫过于当我和我的同事们惊悉约翰·麦多克斯(John Maddox)爵士——或者一如他的同事们称他为JM——不幸去世的噩耗(麦多克斯于4月12日逝世,享年85岁)。  相似文献   

3.
南极好冷     
地球的寒极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在哪里?很多人都能比较轻松地猜到——南极。确实,冰天雪地的南极堪称地球的“寒极”南极有多冷呢?在南极极点处,美国阿蒙森-斯科特考察站的队员竖着一块木牌子,上面写着“平均气温华氏-56度”(折算成摄氏温度即为零下79度)但这还算是南极非常“温柔”的温度在南极的孚斯多克湖上的冰面,前苏联的科学考察队员曾测对地球上有记录的最低气温:摄氏零下88.3度!这样低的气温意味着什么呢?在这样的气温下,把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的却是一阵冰雹;一块坚硬的钢板掉在地上,你会发现它竟然像冰一样摔裂了…  相似文献   

4.
李颖洁 《自然杂志》2019,41(4):299-305
人的头皮上可以通过电极采集到电信号。这些电信号是非常微弱的,只有几十微伏。1924年德国医生Hans Berger首次在人头皮上记录到这种信号,并将其命名为electroencephalogram(EEG)。如今,脑电图已经成为医院的常规检查之一,更是脑科学研究中独特的研究工具。本文简要介绍了脑电信号的发现、发展以及主要应用,并讨论了脑电信号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李少丰 《科学通报》1983,28(14):895-895
本文将旋转环一盘电极应用于腐蚀研究,考查了K_2CrO_4和Na_2S对A_3钢在浓碱溶液中电化学腐蚀的影响。采用银环-A_3钢盘电极(r_1=2.23mm,r_2=2.49mm,r_3=2.98mm,理论收集系数N=0.32),检测了当盘电极进行动电位扫描过程中所形成的液相产物。一台恒电位仪控制盘电位线性上升或下降,另一台恒电位仪控制环电位维持着某一恒定值。这样,环电极可以在某一特征电位下对可溶性Fe(Ⅱ)  相似文献   

6.
生物医用电极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地将生物体电化学活动产生的离子电位转换成测量系统电子电位的传感器,广泛应用于现代临床检测和生物医学测量.近年来,由于生物医用电极在心电图ECG、脑电图EEG、肌电图EMG以及电阻抗成像EIT等领域的迫切应用需求,新型生物医用电极结构及其高效低成本的制造方法不断涌现,生物医用电极制造技术获得飞速发展.本文通过对现有的生物医用体表电极进行了分类(包括传统银/氯化银电极、微针电极、纺织柔性电极、柔性衬底电极、泡沫结构电极、绝缘干电极),分别对其制造工艺过程与使用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已有或潜在的应用领域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对生物医用电极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翟巍巍 《科学》2013,65(4):13-15,4
正电影《侏罗纪公园》有一个场景:科学家利用凝结在琥珀中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加以修补、培育繁殖,使已绝迹6500万年的史前庞然大物复生。电影生动地刻画了科学家对从化石中获取遗传物质DNA的渴望。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科学家的梦想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现代人的近亲我们从哪里来?在我们演化过程中有哪些"兄弟姐妹"?这些历来就是科学家和大众关注的问题。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最为熟悉可能就是90年前在北京附近的周口店发现的北京人了。作为直立人的一种,北京人是在化石记录中存在于190万年到30万年前,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8.
<正>动植物也有对抗衰老之策吗?对此,生物学家有了新的发现……十几年前,丹尼尔·多克便带着一罐五颜六色的牙签蹲在阿拉斯加的苔原上研究一种奇特的植物。在这片大陆最高最寒冷的北坡顶上,生长着一种初夏时盛开着艳丽粉红色花朵的低矮植物,它们就是无茎麦瓶草,也叫无茎蝇子草,是一种苔藓剪秋罗属植物。据多克说,无茎麦瓶草的幼苗只有"图钉头那么大",要过20多年才能长大一些。多克是科罗拉多大学的一位生态学家,他一直在研究这种独特的植物,对它们进行鉴  相似文献   

9.
《科学24小时》2009,(4):50-50
据英国媒体报道,一个名为《冰河世纪》的3D街道艺术作品由德国街头艺术家在爱尔兰敦拉奥海里创作成功。  相似文献   

10.
1825年9月27日,发明火车的斯蒂芬逊亲自驾驶自己研制的"旅游号"机车,牵引33辆车,载货90吨和450位客人,在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英国斯多克顿至达灵顿铁路上试车运行.沿途看热闹的是人山人海,盛况空前.人们看见这"庞然大物"能行驶,将信将疑,甚至有人还赶着马车要和火车赛跑.当时这列火车以每小时13千米速度,运行了32千米,在万众欢呼声中,隆隆驶入终点站.从此,火车运输开创了陆上运输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1.
之一:大脑冷冻试验。20世纪即年代中期,日本三位教授将猫大脑中的血液抽出,注入丙三醇,然后冷冻一夜至6个月。期限到后,猫脑被解冻并抽出丙三醇,重新注入加过温的新鲜猫血。研究人员把大脑灰质与电极接通,再把它们同类似脑电图仪的扫描装置连接起来。通常,脑细胞在缺氧几分钟后即死亡,然而这次奇迹出现了——一扫描指针摆动,也就是说冷冻6个月后刚刚解冻的猫的大脑释放出脑电波,并与冷冻之前释放的没有多大差别。其他科学家用猴脑和狗脑进行了类似实验,结果基本相同。实验表明,经过特殊状态下的长时间贮存,即使是大脑中的神经…  相似文献   

12.
1825年9月27日,发明火车的斯蒂芬逊亲自驾驶自己研制的"旅游号"机车,牵引33辆车,载90 t货和450位客人,在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英国斯多克顿至达灵顿铁路上试车运行.沿途看热闹的观者人山人海,盛况空前.人们看见这"庞然大物"能行驶,将信将疑,甚至有人还赶着马车要和火车赛跑.当时这列火车以13 km/h的速度运行了32 km,在万众欢呼声中,隆隆驶向终点站.从此,火车运输开创了陆上运输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3.
林漫亚 《科学之友》2005,(10):68-68
1825年9月27日,发明火车的斯蒂芬逊亲自驾驶自己研制的“旅游号”机车,牵引33辆车,载90 t货和450位客人,在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英国斯多克顿至达灵顿铁路上试车运行.沿途看热闹的观者人山人海,盛况空前.人们看见这“庞然大物”能行驶,将信将疑,甚至有人还赶着马车要和火车赛跑.当时这列火车以13 km/h的速度运行了32 km,在万众欢呼声中,隆隆驶向终点站.从此,火车运输开创了陆上运输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4.
关于华南板块新元古代冰川作用及其古纬度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元古代普遍认可的冰期有凯噶斯、司图特、马林诺、噶斯奇厄斯, 而在华南板块只有江口(司图特)冰期和南沱(马林诺)冰期具有明确的沉积记录. 凯噶斯冰期只有同位素和化学指标的显示, 表明可能存在寒冷气候和局部山岳冰川. 噶斯奇厄斯冰期在华南板块则对应于陡山沱组沉积期间年龄相当的一个碳同位素负漂移, 不过不说明华南板块是冰川气候. 江口冰期期间华南板块无古地磁数据, 因此其古地理位置不确定. 凯噶斯和南沱冰期期间华南板块均处在中纬度. 根据现有资料, 在上述新元古代冰期期间华南板块均可能处在相似的中纬度.  相似文献   

15.
《科学通报》1976,21(2):67-67
三侧向电极系,是由三个圆柱状电极组成,居中的是主电极,两头对称分布的是屏蔽电极.仪器工作时,从主电极流出稳定电流I_0,同时调节屏蔽电极的电流,以使整个电极系保持等电位,然后记录电极系的电位值.用2L记电极系全长,2L_0记主电极长;2b记电极系的直径.  相似文献   

16.
看骨识人     
《大自然探索》2015,(3):76-77
<正>卡斯塔大墓墓主身份的确定主要依靠骨骼检验。那么,骨骼检验为什么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身高、性别、年龄等情况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了解骨骼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在每个人出生前,其骨架都会开始形成一本独特的"骨骼传记"。随着一个人的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活体骨骼组织不断记录这些"生命信息"。在人死后,骨骼和牙齿通常都不会分解,所以这些信息在一个人死后也得以长期保存。有时候,骨骼证据甚至是有关一个逝者的唯一信息来源。  相似文献   

17.
人·机器     
龚静 《世界科学》2000,(2):42-43
大约在80年代初期,我看过一部名为《未来世界》的科幻电影。里面有男女记者各一,他们无意中发现了一家工厂在试制机器人,而且还做了和他们一模一样的机器人,若非亲见,简直不分彼此。主谋者试图以像人一样的机器人来代替人,以达到控制社会的目的。当然,这些人的阴谋是失败了。但看到影片结尾时那两位记者与他们的机器人替身难分难解的搏斗,还是不由得为人捏把汗。 是机器还是人,在此亦难分难解。似乎只有在倒地之后的肉身里冒出一股电路被毁的青烟,我们才如释重负地松口气──机器人也。再怎么像人,甚至如人般说话、表情、动作…  相似文献   

18.
已有资料表明精子顶体反应伴随Na+的跨膜流动, 但至今缺乏电生理学方法记录和鉴别人精子膜Na+流的报道. 实验提取的人精子膜蛋白重装配于脂质体脂双层膜, 再通过脱水-复水法将脂质体融合成直径>10 μm的巨脂质体, 利用膜片钳技术在NaCl溶液系统中记录到两种不同单位电导和开放机率的单通道电流, 但都对河豚毒素(TTX)敏感, 并具有强整流性质, 平衡电位接近Na+的平衡电位. 此外, 电导较大的一类通道具簇状发放和通道亚态, 通道的开放和关闭均有两个时间常数.  相似文献   

19.
“自我”的观念是一种幻觉;我们只是基因与“媒密”的产物。那么“媒密”是什么? 双臂前伸,随心所欲地弯曲你的手腕。重复几次!尽可能做到确信是自己有意识地这样做的!你将可能体验到某种从犹豫不决到决心行动的决策过程。现在你问自己,是什么启动了引起动作的过程?是你么? 加州大学神经学家彭杰明·李贝特(Benjamin Li-bet)要求志愿者严格地做了这一实验。用仪器准确记录实验对象决心动作的时刻;将电极安装在他们的手腕上,记录开始动作的时刻。安装在头皮上的更多的电极则记录下称作“准备好电位”的特定类型的脑电波;它恰好…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土尔散市,有一个靠半个脑生活的人,她就是17岁的凯西。13岁那年,为了治疗脑病,医生切除了她的半个大脑。手术2年后,她能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她喜欢在自家的高尔夫球场上开飞车,在附近的湖里驾驶高速摩托艇,她还喜欢游泳。凯西不愿意比别人差,如果达不到目的,她会发脾气,在教堂唱诗班摔打乐谱,在家中敲打餐桌。如果问她最喜欢的功课是什么,她会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数学。 对正常人而言,驾驶汽车和摩托艇、发脾气以及数学运算并不值得奇怪,然而对凯西却不然,因为她只有半个大脑。人是否只要半个脑就够用了呢?那为什么老年人在患脑病后损伤半个大脑却只能瘫痪在床上?医学家认为这可能归于年龄的关系,少年的脑代偿能力要比老年人强,除此以外,医学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这也正是大脑的奥秘之所在。 凯西所患的脑病是癫痫病(俗称羊癫风)中罕见的一种疾病,医学上将它称为腊斯默森大脑炎,这种疾病首先由腊斯默森发现的,故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腊斯默森大脑炎主要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在美国,大约有250万人患癫痫病,但确诊为腊斯默森大脑炎的患者不到1/1000。 科学家至今还搞不清楚腊斯默森大脑炎发病的确切原因。美国马里兰州巴尔底莫市哈帕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