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中国并购活动风起云涌,相对于全球并购市场的低迷来说,颇有风景这边独好之意。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并购交易也在不同的领域以其独特的交易左式和行业影响力塑造中国新的产业格局和与全球经济接轨的方式。 与往年不同的一点是,2002年中国并购十大事件几乎每一个都是与国际资本市场相联系,而那种孤立的由政府分工来安排重组方式的时代终于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网通收购亚洲环球电讯以其庞大的规模和影响力被列入2002中国十大并购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2.
从1990年举办首届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开始,13年过去了,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规模越办越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是与"届"俱增.近年来,亚洲通信市场,特别是中国通信市场的飞速发展,让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成为全球通信厂商"华山论剑"的最佳去处.  相似文献   

3.
资本巡礼     
《华东科技》2004,(5):44-45
2004中国并购年会召开 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中国并购工会、全球并购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的“2004年中国并购年会暨中国并购工会成立大会”于2004年4月24日在北京举行 此次大会恰逢中国国企改革和金融改革进入破冰阶段,中国在全球并购市场异军突起之时。并购业最具专业实力的机构联合举办这次高层次的行业年度峰会。中国并购行业领袖、知名专家学者和政府高官汇聚一堂,解释“国企重组”、“产业整合”、“中国经济全球化”等2004年关键词.探讨并购战略与企业发展。 博科智能财务“把关”世博建设近日,上海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的”博科Open9000”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以强化市场地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的跨国并购活动异常活跃。并购已成为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最主要方式。本论文以世界化妆品巨头欧莱雅为例,阐述了欧莱雅集团进入中国市场并先后收购了中国本土企业小护士和羽西。通过分析欧莱雅的收购模式、动因以及并购后的管理整合,对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会议点击     
《上海信息化》2012,(10):84-86
2012中国国际通信大会召开8月15至17日,2012中国国际通信大会在北京召开。此项会议是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由中国通信学会与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通信大会。大会吸引了来自国际组织、政府主管部门、电信运营商、设备厂商、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全球资深专家学者400余人参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尚冰、国际通信学会主席Vijay Bhargava会议并致辞,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纽约大学教授Ted Rappaport、华为无线CTO童文  相似文献   

6.
姬睿睿 《科技信息》2007,(33):139-139,120
软件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大型软件企业为获取更多市场份额纷纷积极实施并购战略。而实现并购的规模经济效应则离不开有效的并购后整合,尤其要将战略整合、人力资源整合和文化整合作为重点。目前国内软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并购将有利于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及更具竞争力企业的产生,但同时外资的并购威胁也需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固定通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在利润丰厚、战略意义重大的大客户市场上.主要参与竞争的运营商有电信公司、通信公司和联通公司.现对这三家运营商进行了SWOT分析,论证了各自理应进入的大客户细分市场的原则;并以新的角度思考电信运营商细分市场.应用博弈论的知识,对西部固定通信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据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透露,中国5G第二阶段测试已基本上"小学"快毕业了,中国5G第三阶段测试将于2017年底启动,2018年相关运营商将进行预商用。此外,中国正在深入开展全球规模最大的5G外场试验,建成全球最大的5G试验网,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在试验中表现优异,各项测试指标均处于领先水平。第二阶段测试中,华为和中兴的各项测试指标完成最好,测试结果表明利用现有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力拓并购加拿大铝业公司的动因、过程和并购成功的基本经验。并购的动因一是与美国和俄罗斯争夺控制全球铝市场的地位;二是实现规模经济和取得经营协同效应;三是实现力拓集团立足矿业的发展战略。并购成功的基本经验一是注重法律风险的规避;二是坚持进行现金支付和高价收购;三是专注主营业务;四是重视外部公共关系。并购取得的优良业绩可以通过良好的财务效应来说明。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加入WTO,快速融入全球市场后,对外贸易的扩大以及随之而来的外贸争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中国企业逐渐增多的海外并购,会计准则所带来的经济影响越来越大,与之相应的是越来越多的经济领域和利益相关者,迫切要求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企业也走出国门,参与到海外并购的进程中。海外并购不仅输出了我国的资本、技术和经验,也增强了我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跨境并购使得中国公司能够与世界经济产生更深层次的融合,也使得中国企业能够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活动,为其更快更多方面地达到国际标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便利的条件。跨国并购是经济全球化对企业提出的客观要求,跨国公司正在成为企业的一般形式,不进行跨国并购,不整合海外资源,不融入全球产业链,企业就难以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12.
姚文婷 《科技信息》2009,(5):109-109,67
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今天,世界各国经济已经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无视全球化给整个世界市场带来的发展变化,而独自埋头于自身的建设。我们在欢呼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浪潮的时,并购风险也在悄悄地向我们逼近。本文简单论述了我国本土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驱动因素及并购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提出稳步发展才是中国企业立足国际市场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加入WTO,快速融入全球市场后,对外贸易的扩大以及随之而来的外贸争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中国企业逐渐增多的海外并购,会计准则所带来的经济影响越来越大,与之相应的是越来越多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信与中宇通信日前就全球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与中国电信网间互联网通信及结算等问题签署协议。此次互联互通协议的签署是中国电信转变职能和调整后,自信息产业部1999年8月发布《电信网间互联管理暂行规定》后按照该规定签署的第一个互联互通协议。该协议的签署是我国电信体制改革与电信市场开放的重要标志。中宇通信是经信息产业部批准的在中国区域内运营全球和区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电信运营商,负责为中国区域及周边国家提供“无缝隙”覆盖的优质可靠的卫星移动通信业务。中宇通信与中国电信签署的互联互通协议,保证了全球星手机…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以来,金融自由化、经济全球化以及新技术浪潮不断发展。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提高自身抗风险和赢利能力,全球银行业不断地拓展自身经营范围,规模纷纷向大型化扩展,从而掀起了新一轮全球范围内的银行兼并浪潮,跨国银行并购形成了当今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一个重要特点。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外跨国银行开始了大规模并购中国商业银行的活动。本文试从新一轮跨国银行并购的特点入手,阐述国外跨国银行并购中国商业银行的动因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吴渊 《安徽科技》2014,(8):39-40
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跨国并购已经活跃于经济活动中,成为进行直接投资的主要途径。中国企业也在此次潮流中迅速成长,如2013年评选出的全球十大并购案中,中海油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成为中国企业成功完成的最大一笔海外并购。中资企业跨国并购发展的背后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使中资企业更好地活跃于世界经济舞台。  相似文献   

17.
OTT(Over The Top)是时下通信行业最流行的热点词汇,其来源于篮球类体育运动,意为“过顶传球”,指运动员在头顶上传送篮球并将之送达目的地.而在当前通信领域,OTT成为“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数据服务业务”的代名词,被全球通信运营商视为“眼中钉”.面对OTT隔空“吸血”,运营商积极转型创新,一个属于电信运营商的新融合通信时代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对中国外货并购的背景做了分析,并对中国并购的概况做了阐述,以及目前国内企业在并购中的处境及存在的问题。中国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的卷入第五次并购浪潮。有鉴于此。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策略已成为我国被并购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我国面向国际资本,国内市场成为国际市场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泡沫经济破灭和大公司财务丑闻的双重打击下,全球经济在2002年陷入紧缩的泥潭。美国第五次并购浪潮悄然退去。2002年全球跨国并购总额比上年同期下降超过40%!但中国经济却独树一帜,在投资和外贸两个车轮的推动下,很快走出了颓势,成为全球经济的唯一亮点。2002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超过500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20.
严俊华 《科技信息》2010,(22):I0374-I0374
当今世界通信领域的行业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更多的通信运营商会在采购新设备时更加小心谨慎,对采购的产品的要求更加严格,同时也会更多地考虑通信产品供应商的服务质量和研发能力。很多通信运营商会在采购前选择2~3家设备供应商的产品做厂验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