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苏北沿海陆上潮成砂体沉积区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赵娟,李从先,张桂甲根据钻孔资料,首次确定苏北沿海砂质沉积区的范围,该砂质沉积区以东台为顶点,呈扇形向东散开,砂层厚约10~30m,东厚西薄,其中砂体的沉积结构和沉积构造显示,它们系潮流成因,在成因上与海域...  相似文献   

2.
苏北滨海平原沉积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地质调查发现,苏北岗身除了滨外砂堤型和滩脊型成因外,还发现风成砂堤型和风暴型。中岗属风成砂堤堆积。距今约4000年时,古黄河北迁,导致本区原河口岸线废弃,在风力作用下发育成古砂岗;新岗发现风暴沉积。在潮上带粘土层顶部,出现具高流态平行层理的细砂层,杂乱堆积的贝壳砂层,细砂中重矿物含量可达10%以上,明显系风暴增水沉积。本区岗身间洼地主要为潮坪沉积?西部砂质物占优,东部以泥质为主,反映了全新世晚  相似文献   

3.
基于江苏如东近岸海域32个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分析,探讨了沉积物类型、粒级组分及粒度参数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Folk三角图示法、Q型系统聚类法和研究区潮流动力特征,将如东近岸海域划分为3个分区,即近岸潮滩-沙脊区、潮流通道区和辐射沙洲外缘区.研究结果表明,受物质来源和沉积动力变化的影响,江苏如东近海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如东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主要有3种,以砂质粉砂为主,平均含量为50%;粉砂质砂次之,平均含量为46.87%;砂含量最少,为3.13%.平均粒径介于25.65~171.72μm之间,均值为70.61μm,其分布与砂含量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分选性、偏度和峰态分别具有较差-差、近对称-极负偏、尖锐-很尖锐的特征.空间分布上,(1)近岸潮滩-沙脊区,水深较浅,地形冲淤动态变化复杂,沉积物砂含量较多,粒径整体较粗;(2)潮流通道区,水道内部深度大,底部受水动力影响较小,黏土含量较多,粒径变细;(3)辐射沙洲外缘区,水深大,受潮流动力作用小,沉积环境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深水沉积砂体的成因类型及沉积模式研究具有较大的争议,而且只用一种成因模式去解释深水沉积系统有一定的局限性。依据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段的野外剖面的观测及部分岩芯观察,基于沉积学相标志分析,对盆地延长组长7段深水沉积砂体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了详细研究,取得了以下认识:首先,划分了研究区深水沉积砂体成因类型,包括风暴岩、滑动岩、滑塌岩、砂质碎屑流沉积及浊流沉积,总结了各类型深水沉积体的识别标志;其次,将研究区深水沉积体系划分为水道化的风暴沉积体系和无水道发育的滑移-滑塌沉积体系;风暴沉积体系划分为水道化风暴岩、水道侧缘及风暴浊积岩朵叶体,为风暴侵蚀成因;滑移-滑塌体系可以分为滑动岩、滑塌岩、碎屑流舌状体、远源浊流沉积,为地震、火山或风暴活动触发三角洲前缘坡折带沉积物失稳滑塌形成。综合砂体成因类型和沉积模式,可以更加直观地研究湖盆深水区沉积物组合及分布规律,为湖盆深水区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运用最新的深水重力流理论开展系统研究,细分大型三角洲前缘斜坡重力流成因砂体类型,并建立各类型砂体的判识标准,探讨砂体展布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大型三角洲前缘斜坡发育一系列重力流成因砂体,砂体并非由单一流体形成,包含了塑性体、砂质碎屑流及浊流等多种流体的有序转化和多个岩相组合;根据纵向上序列组合的差异,可把重力流砂体类型划分为滑动成因砂体、滑塌成因砂体、碎屑流成因砂体和浊流;利用岩心沉积构造特征、粒度特征、测井相和地震相等多角度对比可识别砂体类型;三角洲前缘斜坡重力流成因砂体的形成与展布受控于古物源、古沉积坡角、同沉积断层和沉积基准面旋回变化等因素,其中充足的物源是重力流砂体发育的物质基础、适宜的古坡角是重力流砂体有序展布的必要条件、同沉积断层下降盘是砂体发育的有利区,而基准面旋回变化决定了重力流砂体的纵向分布样式。  相似文献   

6.
广西沿海主要岛屿区海滩沉积物分为砾质沉积、砂质沉积、生物碎屑沉积。研究了岛屿区海滩沉积的结构、结构、物积组成特征,并论述了海滩沉积物的分布规律及其厚度变化。  相似文献   

7.
广西沿海主要岛屿区海滩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沿海主要岛屿区海滩沉积物分为砾质沉积、砂质沉积、生物碎屑沉积.研究了岛屿区海滩沉积的结构、构造、物积组成特征,并论述了海滩沉积物的分布规律及其厚度变化.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旬邑地区长71段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进行详细的观察、描述、测量、采样,并结合岩石镜下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旬邑地区延长组长7_1段出露的沉积类型和沉积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发现研究区广泛发育重力流沉积,类型主要为砂质碎屑流沉积和浊流沉积,岩性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砂质碎屑流砂体显示块状构造为典型特征,同时发育各种类型的底模及软沉积构造,单层砂体厚度多在0.5 m以上。浊流沉积砂体发育粒度递变层理和鲍玛序列为典型特征,浊流沉积砂体单层厚度多在0.5 m以下。横向上砂体表现为"底平顶凸"的透镜状分布特征,垂向上砂质碎屑流砂体、浊流沉积砂体和深湖相泥岩3种沉积体相互叠置,构成有利的油气生、储条件;综合研究区各种相关地质资料对该区重力流沉积形成机制进行探讨,认为季节性洪水和古地震活动为该区重力流沉积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9.
江苏辐射沙洲区高潮滩沉积物的沉积构造与粒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研究沉积物的揭片以及粒度实验,分析了江苏中部海岸辐射沙洲区高潮滩上沉积物柱状样的原生沉积构造和沉积物的垂向粒度特征,并以此来解释辐射沙洲高潮滩的沉积环境,并发现砂/泥薄互层理既有风暴潮的成因,也有大、小潮周期性变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陇东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的重要产区之一,砂体成因类型包括砂质碎屑流、浊流和滑塌。针对陇东地区长7油层组,利用X井长7全井段取心资料,分别开展了厘米级砂体成因解释(小尺度)、不同成因(期次)砂体组合解释(中尺度)和测井相解释(大尺度)。通过厘米级砂体成因解释,识别砂质碎屑流成因砂体366层,单层厚度以0.3 m以下居多;识别浊流成因砂体225层,单层厚度以0.1 m以下居多;识别滑塌成因砂体91层,单层厚度以0.15 m以下居多。通过不同成因(期次)砂体组合划分,识别砂质碎屑流成因砂体共106层,浊流成因砂体共37层,滑塌成因砂体共38层。通过测井相组合解释,砂质碎屑流成因砂体厚度范围是0.6~6.03 m,浊流成因砂体厚度范围是0.6~6.14 m,滑塌成因砂体厚度范围是0.46~1.26 m.从各尺度砂体类型(或组合)厚度和层数2方面综合分析,砂质碎屑流成因砂体是长7主要的的砂体类型。各类型砂体的发育规律与中期基准面有较好的响应关系,砂质碎屑流成因砂体在中期基准面上升早期和下降晚期发育程度最高,浊流成因砂体在中期基准面上升早期-下降早期发育程度较好,滑塌成因砂体在中期基准面上升早期和晚期较发育。  相似文献   

11.
莺歌海盆地东方气田新近系莺歌海组二段砂体非均质性强,沉积模式一直以来存在争议,且当前沉积相认识与井点实际钻遇情况不符,严重制约了气田开发后期的调整挖潜。通过研究区典型岩心标志及井震结合地震相的精细识别,结合盆地的古地貌特征及特殊沉积背景,重新定义了研究区沉积相类型及沉积模式,并开展精细的沉积微相研究,查明了砂体非均质性的主控因素,对研究区小层级别储层非均质性精细研究及调整挖潜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东方气田莺歌海组二段为北西向物源砂质碎屑流成因、受泥质水道改造的海底扇沉积,以侵蚀水道、水道侧向溢出朵体及前端朵体沉积为主;砂体展布整体受控于物源供给和古地貌,研究区中东部的泥底辟高地始终影响沉积微相展布和侵蚀水道的发育,后期泥质水道的强烈改造是导致研究区砂体强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廖东良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1):8379-8383,8389
渤南洼陷滩坝砂岩分布广泛,其特点是物性变化大、非均质性强,大部分为砂泥岩薄互层,甚至有些是致密层,油气勘探难度大。滩坝砂岩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有较大相关性,通过微相的识别有助于判断储层性质。识别滩坝砂岩沉积微相的方法通常是从地质角度、方法来划分和识别,该方法要求资料比较多、数据量大。尝试用联合测井曲线和录井岩性划分微相,提取曲线数值和形态,最后根据曲线数值、形态和岩性准确判别滩坝砂岩沉积微相,建立滩坝砂岩标准微相库,新的测井曲线可以根据提取的测井曲线数值、形态数值和岩性对照标准微相库进行识别。该方法在渤南洼陷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本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内各微相砂体的平面及空间展布、砂体的几何形态、孔渗特征等研究 ,揭示了辽河油田沈 84-安 1 2块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储层的宏观非均质特征 .对沉积体系内河口坝及水下重力流砂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辫状分流河道砂体、决口扇及决口河道砂体的几何形态特征及内部物性分布规律进行了重点分析 ,总结了本区储层特征 :单砂体多数呈正韵律 ,层内孔渗特征差异明显 ,单层层数多 ,砂体沉积微相变化快 ,储层在平面上及垂向上、层间及层内的非均质性较强 .并得出如下结论 :本区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平原的辫状分流河道砂体均达到中孔、中高渗储层标准 ,是本区主要含油砂体 .  相似文献   

14.
华池油田长3油层沉积微相与含油性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华 1 5 2井区沉积微相与含油性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 ,认为华 1 5 2井区长 3油层的沉积相为吴旗—华池三角洲前缘亚相的一个分支 .根据其岩性、电性及沉积构造特征 ,将其划分为 4个沉积单元 .每个单元又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天然堤、分流间洼地、分流间湾 5个沉积微相 ,每个沉积微相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沉积空间展布规律 .分析这些特征和规律 ,展示出华 1 5 2区长 3砂层是由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等多个微相叠合而成的复杂叠合体 ,从而构成典型的建设型鸟足状三角洲前缘砂体 .这一砂体的特征是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上部储层的典型代表 ,也是形成油藏的主要砂体  相似文献   

15.
山东博兴洼陷沙河街组高青砂体的物源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营凹陷博兴洼陷古近纪沙三段高青砂体是重要的含油层位。据对高青砂体的等厚图及其物源的分析.该砂体并非源自青城凸起本身,而可能是来自青城凸起西北部。该砂体的主要发育阶段在沙三中、沙三上亚段两个时期。早期砂体由北西向南东逐渐扩展,碎屑来源较单一;砂体发育晚期,同沉积断层活动加剧,砂体在断层附近厚度加大,以厚层块状为主,泥岩夹层增多。通过对该砂体的宏观和微观沉积特征分析,及对各小层序组复合砂体等厚图的编制,认为高青砂体是扇三角洲沉积。  相似文献   

16.
吐哈盆地中三叠统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储集性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是吐哈盆地台南凹陷吐玉克地区重要的储油层系 ,主要发育有前缘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河道间、平原辫状河道以及辫状河道间等砂体类型。其储集特征主要受岩性、沉积微相、成岩作用等因素控制 ,前缘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坝砂体物性好 ,原生孔隙及次生孔隙均较发育 ,辫状河道及河道间砂体物性较差。结合本区实际情况 ,将中三叠统辫状河三角洲储层划分为高孔高渗、中高孔中渗、中孔低渗和中低孔低渗储层 4种类型 ,且以中高孔中渗储层为主。主要目的层系为中三叠统中部砂层组。  相似文献   

17.
采用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方法,将沾化凹陷孤岛东部斜坡下第三系划分出2个层序,又将第Ⅰ层序划分为3个准层序组和7个准层序。由于孤岛东斜坡地形较高,低水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在该区不发育,因而仅发育高水位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主要由滨浅湖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浊积扇沉积体系组成。其中,扇三角洲和浊积扇砂体构成了本区的主要储层类型。  相似文献   

18.
研究湖平面频繁变化的环境下形成的扇三角洲的特点 ,阐述了其沉积微相、相带展布和砂体分布方面的特征 ,为该区储层的预测提供了指导模型 .认为枣园油田 (黄骅坳陷 )孔一段枣 、枣 油组发育时期 ,水体不稳定 ,湖平面升降频繁 ,无固定湖岸线 .因此 ,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扇三角洲特征缺乏完整的垂向层序 ,水下沉积与水上沉积垂向上频繁叠置 ,形成多层楼式的垂向层序 ,表现为红色碎屑岩与薄层暗色泥岩频繁互层 .由于沉积物以氧化色为主 ,其特征类似冲积扇 .但该环境下沉积的砂体分布模式与冲积扇环境的砂体的分布模式有很大的差别 .红色泥夹的砂岩是席状 ,暗色泥岩所夹砂岩是指状 ,与湖岸垂直 .在平面上 ,由于湖水的周期性淹没和湖浪改造形成沿岸分布的席状砂体 .在垂向上 ,由于湖平面的频繁变化 ,使该区缺少稳定的沉积环境 ,因此砂体相对较薄 .最后建立了该区扇三角洲洪水期沉积模式和枯水期沉积模式 .洪水期和枯水期的交替发育 ,导致在同一剖面上席状砂体和透镜状 (树枝状 )砂体的交替出现  相似文献   

19.
沾化凹陷罗家鼻状构造油气运移富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岸水下扇储集砂体是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碎屑岩储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在对沾化凹陷罗家鼻状构造沙四上段沉积微相、生油岩条件和生储盖组合综合研究基础上 ,详细论述了稠油的形成机制 ,总结了该区油气运移和富集规律。通过对沙四上段储层的综合评价 ,指出了区内下一步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地区三叠系中油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岩心观察、岩矿以及粒度等化验资料综合分析,确定阿克库勒地区三叠系中油组主要沉积相包括辫状河流相、湖泊相、湖底扇相以及三角洲相.中油组主砂体主要为辫状河流相和湖底扇相沉积,其中,湖底扇相属研究区内首次发现.湖底扇相可划分出扇中和扇缘2个亚相,辫状水道是扇中的主要微相,天然堤微相不发育.湖泊相发育滨浅湖和半深湖-深湖亚相.三角洲相分布在中油组主砂体上部的砂泥岩段中,由于上油组地层对中油组上部砂泥岩段的侵蚀作用较强烈,仅部分井残留三角洲沉积,所以三角洲不能构成研究区的有利储层.由北向南,中油组的沉积相平面组合为:辫状河流相—斜坡滨浅湖—半深湖(下切水道)—湖底扇相—深湖亚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