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阶梯式发展是物质世界运动和人类认识运动的重要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阶梯式发展思想是笔者1991年在原长春地质学院经济研究生班讲授《找矿哲学概论》(该书于1992年由地质出版社公开出版)课程时提出的。认为阶梯式发展是矿产勘查过程中,实践和认识运动的重要形式。经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阶梯式发展形式不是个别现象,它具有广泛性。无论是自然界的物质运动,还是社会的物质运动,都具有这种特点。阶梯式发展论正是对客观物质世界运动阶梯式发展在主观上能动的反映。阶梯式发展论对我们把握和认识客观物质世界运动的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可以为我们的认识活动和各项实际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一、数学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问题实质上就是是否承认客观物质世界是我们知识的源泉的问题,以及我们的认识是否可靠的问题。所以,数学知识就像任何一股知识一样,其客观性质之得到证实,在于它们来自实践,反映现实,并且被应用来研究这种现实。在一定的概念、判断和理论中所表现的数学真理具有完全实在的内容。它们是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完全一致的反映。对具体的数学概念和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分析无可辩驳地证明,这些概念和理论都是在人的实际需要的作用下从现实世界产生的。对一些最早的数学概念来说,  相似文献   

3.
计量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工具,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计量工作的目的在于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测量数据溯源到计量标准。在2006年立项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由中国计量科学院承担的“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现代计量基准研究”项目,一经公布便受到社会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4.
正从第一次直立行走开始,人类的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我们认识自然、敬畏自然,直到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造自然。而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变化,离不开伟大的实践——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我们在实践中对自然  相似文献   

5.
空间不只是客观的物质存在形式,也是人的一种认识,具有历史、社会和实践的性质,是“属人的现实”。因此空间及宇宙万物也都是人所规定、创造和生产的产物。正是人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创造和生产出不同的空间形式。它不仅包括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精神空间和理念空间,也包括虚拟空间和网络空间。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空间:每个人都应该自觉、积极地投身空间的创造、设计、改造和生产。  相似文献   

6.
从世界1到世界4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宇宙在经历从自然物质(世界1)到主观精神(世界2)和客观知识(世界3)的三个演变阶段之后,终于在20世纪,在计算机、网络通讯和虚拟技术的推动下,借助逻辑、理念和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性,将光、电、色、能、数字与信息集于一体,将神话、哲学、科学、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日常生活和人类历史合而为一,共同构建了一个美妙无比、神奇无比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7.
"发现身体"是传统形而上学终结和哲学转向标志。身体不再是笛卡尔灵与肉对立意义上的身体,而是物质与精神、工程学的技术哲学与人文主义的技术哲学汇聚、整合的契合点。技术阐释的身体维度研究要实现从解释世界向改造世界的转变,就要借鉴马克思主义人的社会存在、技术实践思想,从马克思主义技术思想中汲取更多思想养料和现实力量。  相似文献   

8.
传统认识论从工具论视野出发,认为科学仪器是起“表征”作用的主客体中介工具。该认识不足以从认识论甚至本体论意义上揭示仪器的作用。对科学仪器的实在论分析表明,仪器通过“居间调节与统合”作用,构建了人类和世界的界面,人类和外在世界均被“仪器化”。对科学仪器的现象学分析表明,仪器不仅“干涉”了主体和客观世界,使主体和世界成为相互开放的现象,而且将在科学世界发觉的现象通过技术的解释“转译”到生活世界中,成为人类知觉可以理解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从矿产勘查过程看认识运动的“阶梯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有一个过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过程。在此过程中,认识的基本特征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其具体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作过科学的概括,即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这无疑是正确的。 矿产勘查作为一项社会活动,既是一种认识世界的过程,又是一种改造世界的过程。人  相似文献   

10.
毛主席著作不仅是改造世界观的最高准则,并且能指导科学技术工作的发展。最近,我们研究小组学习了《矛盾论》,深刻领会到只有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才能正确地认识与分析事物。只有领会到《矛盾论》的精神实质,我们的行动才能与客观相符,才能真正地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今年的总结工作就是从学习《矛盾论》开始的,在边学习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人工神经网络的诞生、发展、走向低潮、再发展到今天的再度辉煌为背景,阐述了科学方法中复杂与简单、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指出线性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工具,非线性是客观世界的本质特征,是线性反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自然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主要表征了自然界的客观性和辨证性。西方马克思主义却从历史观、实践观和整体观上否定了客观辩证法,立足“实践一元论”发展了马克思的主客体相互使用的自然概念。在物质的精神,思维和存在的对立中,突出实践中介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的历史意识、语言结构和符合系统的最终参照物。宇宙中不存在纯客观规律,只存在辩证的否定。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长期的反复的哲学争论中,二十世纪初创建的结构实在论(Structur-alrealism)的学说,最近已成为"科学实在论最有辩护力的形式"(〔1〕,p.1),且"近年来重新进入科学哲学的主流"(〔2〕,p.151)。结构实在论被公认的创始人是著名哲学家罗素。他认为客观事物,特别是不可观察的客体的内部性质是不可认识的,但它的结构可以通过同构关系被人们的感性经验和科学模型认识。本文作者对事物的内部性质不可知持一种保留态度,但对他的通过同构关系认识物质世界的结构持一种赞成的态度,并依罗素的主张将这个观点称为同构实在论,从现象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同构关系,同态对应在科学理论的模型中的作用和通过建模认识世界的模型这三个方面为罗素的同构实在论和由此决定的认识论辩护,并将它改进为同态实在论,以便更好地说明模型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4.
古罗马哲学家波爱修斯通过哲学精神的反思完成其精神实践。这是一个从"本我"到"自我",最终上升到"超我"的过程。他的精神实践,其实就是对幸福的追问。在探讨幸福观的问题时,波爱修斯借助了数学理论和方法。从古至今,大多数人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幸福,那么何为幸福?在他看来,幸福是一种至善,不需要去外部寻找,而是需要内省。通过对波爱修斯精神实践过程的论述,反思幸福观,对当代的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人工合成的科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化学系合作,不久前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一种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恩格斯说:“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虽然我们现在距离合成有生命的物质还有相当长一段路程,但是这项成就,在人类认识生命现象的历史上是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的哲学意义的。在这里,我们刊载了曹天钦同志的《胰岛素人工合成的科学意义》一文。文章简要地回顾了人类对于蛋白质认识的历史,说明了为什么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并且指出,从1828年合成尿素打破了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界限以来,这是在人类认识并合成生命物质的漫长征途中的又一次飞跃。文章说,通过合成胰岛素的实践,表明蛋白质的高级结构是由它的一级结构决定的,只要合成了在一级结构上与天然胰岛素相同的物质,它就自己盤曲、折叠起来,形成与天然胰岛素相同的高级结构,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在这方面,大家有什么看法和见解,希望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6.
弗雷格的第三领域与波普尔的世界3理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这不仅表现在波普尔自己将世界3理论追溯到弗雷格,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在第三领域和世界3之间存在着很大程度的相似。第三领域和世界3的提出在认识论上也存在共同的基础:反心理主义。如我们将要分析的,弗雷格和波普尔都坚定地拒斥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盛行的心理主义思潮,而无论在认识论上还是在数学、逻辑学和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中都持一种理性主义和客观主义的态度,强调真理和知识的客观性。这种倾向导致他们反对本体论上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二元划分,而又划分出一个主要包括客观的思想内容的“第三领域”和“世界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物质观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质观是一切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马克思作为一个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也有与其哲学革命变革相适应的新的物质观.本文从物质的先在性、属人性和社会性三个方面对马克思的物质观进行了新的探讨和梳理,并在与精神发展相比照的基础上对物质的未来趋势作一分析,肯定了精神、文化和思想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8.
原子化是人类认识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模型。古典原子论开创的解释模式包含三个要点:有限还原的自然、机械化的自然和精神活动的物质化。在近代以来的世界图景中,沿着"物质原子——意义原子——概念原子"这一认识线索,古典原子论的思想遗产获得了充分的彰显。然而原子化的模型终究是不彻底的,这决定了它最多只能是认识的跳板,不能提供本体实在。  相似文献   

19.
形而上学的自然观是基于某种实体为立足点来解释这整个自然界,进而又将组成这个自然界的实体还原为物质实体或精神实体。"实体本体论"的范式构成了以往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内在症结。马克思与怀特海都不约而同地批判了"传统本体论"诠释存在的静态思维,并且转向动态的角度将自然阐述为一种系统的、整体的、过程的观点。马克思运用实践范畴扬弃了传统唯物主义及唯心主义对自然的片面认识,在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中阐发了他的有机自然观;怀特海将整个自然界阐释为一个活动的有机体,从而实体也就被理解为一个功能与结构。由此,马克思与怀特海的有机自然观生动诠释了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主观与客观辩证关系的过程原理。整个世界因而能够被视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生成、灭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诞生了不少杰出的哲人科学家,像马赫、迪昂、爱因斯坦等等.他们遍历于自然科学的很多领域,研究那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在他们的世界里,科学和哲学得以统一,世界因为他们的思索深入而明朗.他们高举理性之剑,在重重迷雾之中为人类认识的进步开辟了方向.在通往人类理性高峰的路途中,他们是孤独的探索者,在突破传统束缚的战斗中,他们是自由的倡导者.今天我们所享受到的物质和精神的丰富,有很大一部分得益于他们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