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顾颉刚的疑古史观是我国史学由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转变的桥梁。它反对封建意识,运用近代科学研究方法,为中国现代史学的建设提供了思想和方法论基础;它以历史进化论为指导,将历史辩证法运用于史学研究。疑古史观还体现了对史学主体意识和主客体关系的重视,为史学理论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探讨伏尔泰对于基督教神学的批判,试图找到伏尔泰启蒙思想之基是本文研究的目的。着重从其著作《风俗论》入手,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对此进行了一番探讨,并对他的批判思想进行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历史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其主要包括阶级斗争史观、人民群众史观、社会矛盾理论等。他所确立的史学研究方法、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他晚年的思想偏差对中国历史学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波普尔的客观知识论与教育科学研究祝爱武卡尔·波普尔(KarlPoPPer)是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他的批判理性主义哲学影响很大。西方有人评价说,它是继黑格尔哲学之后,对西方思想发展影响最大的,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继往开来"的地位:即继逻辑实证主义衰落...  相似文献   

5.
王世贞是明代杰出的史学家 ,他的史学理论影响深远 ,反映了明中期史学思潮的基本特点。其崇尚直书实录、重视史料考辨、“信而好古”思想、社会发展史观等方面的史学理论 ,具有时代特色和进步意义 ,反映了王氏史学的深刻内涵及明代史学的发展趋势 ,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6.
赫·乔·韦尔斯所著《世界史纲》在史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不仅仅因为其在世界史普及方面的杰出贡献,而且是一部基于新世界史观的开山之作。《世界史纲》迎合了时代、社会对史学发展的需要,实现了对传统世界史观的突破,其观念已经具备了新世界史观的基本内涵。韦尔斯作为新世界史观首倡者之一,其史学思想尤其是世界史观在史学史上的地位应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深化,日本统治阶级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对内实行法西斯化、对外进行侵略扩张以及在意识形态中推行敌视共产主义的政策,成为日本天皇史观产生的历史背景。日本现代史学中的天皇史观以宣扬国粹主义、种族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史学观为主要内容。日本的天皇史观为日本建立天皇制法西斯独裁政权、为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为对抗进步史学的发展、为战后日本军国主义思潮的复活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知几及其《史通》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知几,唐代著名史学家史学评论家。他 20岁考中进士; 42岁时,始任史官,撰修国史。 《史通》是刘知几终生所萃的史学名著,也是我国最早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刘知几史学思想贯穿于《史通》之中,其核心,是著名的“才、学、识”三长理论。《史通》中,刘知几史学思想突出的方面,一是史法上“秉笔直书”的精神;二是史现上对传统思想的大胆批判。  相似文献   

9.
举奢哲是我国彝族古代杰出的史学家,他善于吸取彝族先辈史家的史学成就,总结出治史的六大原则与方法:“史事”的时间要弄准,世系要分清;“史事”的鉴别要审慎;写出各部的“繁荣昌盛史”;撰写“真史”;使用“真正的史笔”;牢记“韵律”。举奢哲的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并对彝族后代史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简论古代中国史家的民族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中国史家的民族史观,包涵族类、文化、政治三方面的思想要素。文化是古代史家民族史观的最高价值判断标准,文化主义是这一史观的本质特征,其主要表现形式即中国中心观念;族类思想则主要表现为“华夷之辨”和华夷一家的观念:同时,华夷之辨和华夷一家又是两种不同的政治诉求,即“正闰”观和“大一统”观。这一民族史观深刻影响了古代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理性主义政治的批判,可以向前追溯到中世纪。奥古斯丁的政治观是对末世拯救一再推迟的基督教意义上的妥协,它是带有理性色彩的;阿奎那运用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来解释神学政治,他的政治观是自然理性主义政治的重张。正是他们孕育了近代理性主义政治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历史具有历史本体和历史意识两重含义,历史本体是客观的,而历史意识具有主观性。对历史的认识要受历史观的支配,西方的历史观在唯物史观产生以前经历了英雄史观、道德史观、天命史观、理性史观、历史哲学的演进,这些理论虽然都不可避免的带有历史局限性,但都是当时哲学思想和史学理论的优秀成果,都是人类思想进化的阶梯,为唯物史观的创建提供了理论前提。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革命变革。  相似文献   

13.
余英时的文化史观大体可以分为儒家文化史观、政治文化史观以及人类文化史观三个方面。就儒家文化史观来说,"哲学的突破"、"士"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心"乃价值之源等构成了余英时先秦儒家文化史观的主要内容,明清儒学思想基调的转换与晚清儒学的内在批判构成了余英时明清儒家文化史观的主要内容,儒学非正统、反传统成分以及"整理国故"运动则构成了余英时五四文化史观的主要内容;就政治文化史观来说,通过"士志于道"、"人皆可以为尧舜"等名言警句,余英时论述了中国古代民主政治思想的支撑点。就人类文化史观来说,余英时对人文与科学的新研究与新思考充分展现了其博大人类情怀。纵观余英时文化史观,我们不难发现其儒家文化史观具有理性、政治文化史观具有理想性、人类文化史观具有独特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屈原具有深厚的历史思想,在中国史学史上本应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我们当前的史学史研究却没有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对于其历史思想鲜有提及。屈原的历史思想主要表现为:反天命、重人事;主张历史在变化中向前发展;重视以史为鉴;具有浓厚的君主论。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史学有两变,一是由过去的旧史学变为"新史学"(含史料派史学),一是由"新史学"演进为真正马克思主义"新"史学。而唯物史观的传入则是中国现代史学临门一脚,开创了中国史学研究的新局面,诞生了全新而科学的史学理论、方法和丰硕的史学成果,催生了史观与史料并重的中国现代史学,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经过李大钊、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大批研究者的艰辛开拓,创造出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也形成了丰富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思想,奠定了中国现代史学的根基和范式。  相似文献   

16.
试论晚清社会变迁与史家民族史观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剧烈的社会变迁导致史家的民族史观发生根本的嬗变,这种嬗变从结构上来说,一方面是传统民族史观的基本要素中的文化观念的被重新估价,从而导致中国中心观念在晚清史家民族史观中的退化;另一方面它又是传统民族史观中族类观和政治观的被重新体认,并把这种体认融归为民族国家思想,这实质是一场文化的反思和抉择,它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黄震生平及学术成就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震是南宋后期浙东地区一位有成就有创见的著名学者和思想家。文章第一部分对黄震的生平履历和著述作了扼要的叙述;第二部分就黄震的经学、理学和史学对其学术成就、学术思想体系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指出:作为朱子后学者,黄震继承了朱学体系中重致用的思想,同时对朱学末流之弊及朱学本身的某些虚空倾向进行了纠正和批判;黄震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狄尔泰的“历史理性批判”思想代表了他对以往理性的眷念情结:企图继续完成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用“历史理性批判”把理性建立在历史的根基上,为人文科学奠定基础;但在这种理性情结中,他的“想象”论美学思想则代表了他对新时代非理性美学的张扬:把“想象”作为美学的坚实根基。从而呈现生命被遮蔽的价值和意义。这两雏形成的深刻矛盾折射了19世纪至20世纪初美学在理性阴影下非理性的时代转捩。  相似文献   

19.
龚自珍是开近代风气的大思想家,他的爱国主义史学思想在鸦片战争前到抗战胜利100多年的民族抗争史上起到了启蒙国民革新旧制、振兴家国、自强不息的作用。其针对危机,主张变易改革,富国保民;以史为鉴,主张史学经世治国;主张道、学、治合一,经、史、势一体等爱国主义史论,能为我国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解决社会科学与国计民生的关系问题提供理论上的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20.
杜威的哲学思想体系里面体现了西方历史文化所特有的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是受到近现代哲学理性主义和近现代自然实验科学发展的影响而形成,是近代科学实验精神在其哲学思想领域的反映和表现。杜威科学精神包含四个方面:理性精神;求真精神;求实精神;批判和怀疑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