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制酸奶酪     
往牛奶中加上醋,牛奶中的蛋白质(酪蛋白)就会凝固,牛奶就变成了酸奶酪。方法: ①把牛奶倒入杯②在牛奶中加上2~3大 子,半杯即可。匙醋,充分搅拌均匀。 放2~3匙醋③用方便筷充分搅拌④约放置10分钟后,用后,放置10分钟。布过滤。  相似文献   

2.
正一直以来关于牛奶的谣言就没有断过,"牛奶致癌""牛奶不适合中国人体质""牛奶会将人类送进坟墓"……网上流传的这些关于牛奶的可怕说法是真的吗?谣言一:牛奶中的激素物质会致癌一篇《牛奶将人类送进坟墓》的文章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在群众中引起大面积恐慌。文中说,牛奶中含有激素物质IGF-1,女性饮用过多会罹患乳腺癌、卵巢癌,男性则易患前列腺癌等。"IGF-1全称叫做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有类似于  相似文献   

3.
<正>"正心修德""有益健康",人类从走出蛮荒起,素食就一直在这两种理念影响下发展变化着。如今,国人的餐桌过于"荤腻",肉食由配角转型当起了主角,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发,恶性肿瘤也在人群中肆虐,很多人为"吃"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以至于有人这样总结道:"粗茶淡饭,才能长寿;吃得越好,‘走’得越早"。因此,崇尚素食理当成为一种寻常不过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4.
正如一些研究人员所想像的那样,如果蜘蛛是群居的素食动物,那么我们今天的世界也许将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样子。蜘蛛是大自然中的纺丝能手,在数百万年以上的进化过程中,它们所吐出的丝对人类有着众多的用途,从带粘性的牙膏到坚固而有弹性的牵引绳索。"我们谈论的并不仅仅只是某一种材料,"从事蜘蛛丝进化遗传学研究的生物学家、加州大学的谢  相似文献   

5.
<正>删掉一个非编码区引起老鼠动脉狭窄近来,研究人员在探索为什么一段垃圾DNA(垃圾DNA不编码蛋白质,大约占人类基因组的98最近,科学家将患有一种心脏病的风险同一段垃圾DNA联系了起来  相似文献   

6.
从出土的古代陶瓷碎片上的奶脂痕迹看,早在7 500年以前,欧洲人就已经制作出了奶酪.在没有冰箱的时期,那些奶农为了保存牛奶的新鲜,想出了制作奶酪的方法,以此从牛身上得到最大的利用率. 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的考古学家彼得·博古茨基(Peter Bogucki),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揣摩公元前5 500年欧洲人是否已经发明了奶酪.  相似文献   

7.
─—研究者发现变性蛋白球是‘羊搔痒症’、‘疯牛病’、老年性痴呆症及其相关疾病的元凶。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桑塔·克鲁兹(SantaCruz)最近经研究发现:高度缠绕成球状的线形球蛋白会造成功能性损伤的大脑软化空洞,从而导致所谓的老年性痴呆及其相关的神经精神症状。进一步了解此种蛋白的缠绕球,将有助于研究人员找到对付大脑软化的药物。此种变性蛋白也是造成疯中病、羊搔痒病、克鲁茨一雅各布病、老年性痴呆、巴金森氏症等疾病胸奶酪样变性的元凶。羊搔痒症、疯牛病和人类的克鲁茨一雅各布病均由一种叫作‘感染性蛋白’(PRION…  相似文献   

8.
依据DNA双螺旋和遗传信息的中心法则,只有编码蛋白的DNA才被认为是有功能的.然而人类基因组大小与蛋白质数量矛盾以及生物体进化与基因组大小的不相关性(即C值悖论),导致科学家对非编码DNA概念的提出,戏称这些DNA为"垃圾"DNA.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发展以及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大量研究表明,这些"垃圾"DNA很多都可以在生理与疾病状态下特异性转录.同时,疾病全基因组相关联研究显示,大量与疾病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位于非编码区,这共同证明了它们是有功能的.进一步研究表明,人类基因组中至少75%的序列是转录的,并将这些转录且不编码蛋白质的产物称为非编码RNA.本研究组系统总结了3大类非编码RNA包括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和环状RNA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在疾病中的功能,对这些的非编码RNA的研究将会为疾病的治疗以及诊断方法开启新纪元.  相似文献   

9.
马的故事     
<正>马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它是怎样改变人类历史的?大约5000万年前,在北美洲的森林里,生活着一种身高不到60厘米、性情羞怯的素食奇蹄哺乳动物。它就是现在所称的"始祖马"。到了150万年前,始祖马就已经演化成我们今天所知的马的模样了。大约90万年前,从北美洲到欧、亚、非三大洲的草地上都分布着马。它们最终与人类相遇,并与人类建立了亲密的关系。这方面的证据,在全球各地的考古记录中都有发现。现在,我们就来讲一讲马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世界科学》2014,(2):10-10
<正>临床基因组2014年,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甚至包括一些医生——将要求知晓病人完整的基因组序列或被称为外显子的蛋白编码DNA。其结果可能有助于诊断罕见疾病和确认癌症疗法。有不少研究将探讨测序是否应成为新生儿筛查的一部分,甚至用来指导对健康人群的医疗服务。迄今最雄心勃勃的临床测序项目中,英国将启动为期4年对10万名病人(大多患有癌症和罕见疾病)的基因组测序计划,便于指导对他们的治疗。如果测序得到"易发病"的结果是否该告知病人,目前正在争论中。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真能将粪便"变废为宝"吗?比利时根特大学的研究人员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近日,他们发现了一种获取能源的惊人方法,而且这种能源来自于人类的粪便。研究人员表示,使用"培训"后的细菌吞噬粪便,就能产生可利用的能源。事实上,这一实验思想主要借鉴于目前的下水道清污方法。科研人员使用了一种禁食策略,定期让细菌挨饿,然后让它们与粪便进行接触,它们就会变得非常"贪吃",并对其  相似文献   

12.
钙的吸收率最高的食品是牛奶,因此,人们把牛奶作为补钙的最佳食品。另外,奶酪和酸奶也是钙的重要供给源。可带骨头一  相似文献   

13.
人类(Homo sapiens)起源、迁徙和进化对现代人类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一直是多学科研究热点.分子遗传学通过现有人群的遗传数据和表型特征来推导、演绎历史事件,提出了"走出非洲完全替换"人类起源模型.在走出非洲迁居世界各地的过程中,不同环境对人类表型和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的选择作用,如人群肤色、身高等外形特征以及乳糖耐受、淀粉代谢、免疫应答和低氧适应等生理特征的表型和遗传多态性演化过程.近年来兴起的人类古DNA研究,通过采集对应事件前、中、后不同时期的古DNA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同时系统比较古DNA和现今人群遗传多态性,补充和完善了经典分子遗传学研究结果,可以更全面地分析人类演化历史.基于古基因组研究,学者提出了人类起源的"走出非洲基因渗透"模型,并对上述重要人类表型和遗传多态性的演化史提出了新的证据和观点.本文将对现有人类环境适应的古DNA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据此对自然选择如何塑造人类遗传和表型多态性展开新的讨论,为今后同类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4.
仅仅是在几年前,遗传学研究人员开始设想能够有一个裁决有关人类史前起源方面论争的科学最高法院,就人类DNA所出现的学术喧嚣,须要由这一法院的这些科学家们作出最终裁定,对现其为能够最好地解释现代人类进化的那一个分子,应坚定不移地去相定音。在本世纪用年代后期,全球DNA差异的最初研究,促使在其领域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论争。随后,调查人员推断,现代人类可能产生于动万年前的非洲,然后遍布到世界的其它地方,以此用来取代尼安德特人(meandertals)和在我们以往进化论中所认定的任何其他人种。在对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人们中,…  相似文献   

15.
俞静 《大自然探索》2016,(12):44-47
正听起来让人难以置信,但我们身体里的确隐藏着大量来自远古灭绝人种的基因。我们的身体里含有数量惊人的来自灭绝人种的DNA,科学家正在探索这些"幽灵"基因对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所起的重要作用。我们的祖先混合了人类进化史上多个人类分支的血统,将一些已经灭绝人种的DNA一代代传了下来。时至今日,灭绝人种的DNA,包括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及其他灭绝人种在内的DNA就存在于我们的细胞内。科学家想知道,携带了多个人种基因会给我们的生存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16.
未来之食物     
正科学家已经找到了一种快速而且廉价的方法来改变食物的DNA。在明尼苏达州高速公路附近的汉普顿酒店和丹尼餐厅旁边隐匿着一个耀眼的实验室,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生物技术公司——Calyxt(其隶属法国制药公司Cellectis),这家公司的研究人员主要通过控制一台四四方方的机器人来工作。这台机器人就像一个娃娃抓取机,使用移液器将DNA转移到滴管中。事实上这台机器正在构建一种能够重新编辑DNA的酶,而这种酶能够给人类的食品工业和农业带来革命性的改变。由于采用了一种被称为基因编辑的尖端技术,科学家现在可以轻轻松松地将植物基因‘打开’和‘关闭’,这个操作过程就像打开照明灯开关一样。  相似文献   

17.
正值开春时节,万物更新,刚刚从春节的"大鱼大肉"中跳出来,大家不觉得该调整些什么吗?有许多青少年朋友们想要这个时候开始大肆减肥,其实大可不必,只要适当调整生活方式,不让脂肪过度饱和,就没什么太大问题。要想身体过得去,不妨饮食加点"素"。那么,加"素"有那么重要吗?"素"又包含了哪些食材?我们又应该怎样有效地加"素"呢?"广义素食"是个什么鬼?针对现在社会比较流行的"绝对素食",我给大家推荐的是"广义素食"。这里面有什么不同呢?  相似文献   

18.
<正>海豚是一种寿命较长的哺乳动物,它在性成熟后还能继续生活多年,这一点和人类相似。而最近一项研究发现,海豚与人类的相似之处不只这点。研究人员检查了被冲上海岸的海豚尸体,在其脑部发现了β淀粉样蛋白斑块和缠结的神经纤维,这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典型症状。这是科学家在野生动物身上发现的"全面"的阿尔茨海默病症状。海豚的症状与人类患者的症状极其相似,这不由得引人思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研究人  相似文献   

19.
雀之屏     
<正>作品简介:大脑类器官具有和胚胎脑组织类似的蛋白表达,是人类神经疾病研究的新型模型。图中的大脑类器官是利用人的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40天得到,由Olympus FV300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拍摄。作品展示了大脑类器官中神经祖细胞丰富的管状区域,绿色为神经细胞结构蛋白tubulin βIII,红色为DNA损伤蛋白γH2AX,蓝色为DAPI染色的细胞核。  相似文献   

20.
日本科学家和工程人员精心合作,研制的自动化DNA顺序分析系统,每天最高可分析108,000个碱基。从1988年开始,日本科学和技术部(STA)发起了人类基因组分析的研究计划,又称为"基因结构研究"。为了开展这一计划的研究工作,日本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希望,不仅要在阐明人类生物学和医学方面发挥他们的作用,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