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小分子气体在烯烃共聚膜中扩散行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小分子气体(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在烯烃共聚物乙烯/1-己烯膜中的扩散性能。主要探讨了分子主链结构中共聚物单体的比例,以及气体分子大小对扩散系数和自由体积的影响。模拟过程中采用Compass力场,对共聚物模拟体系进行NPT系综动力学优化,计算得到其密度,并与实验值进行对比,使模拟体系接近于真实体系;随后进行NVT模拟,得到500ps时间的小分子运动轨迹,由爱因斯坦方程计算出气体分子在烯烃共聚物中的扩散系数,并与文献报道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共聚物中1-己烯含量的增加,氧分子和氢分子的扩散系数也呈增大趋势,与共聚物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分析一致。说明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是一个有效计算、预测小分子在不同比例烯烃共聚物中计算扩散系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水密度和自扩散系数预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温度范围为673.15~873.15 K,压力范围为22.1~131.3 MPa条件下不同状态点水的密度和自扩散系数,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模拟体系为256个水分子,模拟系综为等温等压系综.模拟结果表明:密度和自扩散系数的模拟预测值与实验值基本一致;密度的模拟预测值大多低于实验值,最大相对误差小于-20 %;自扩散系数的模拟预测值大多高于实验值,但最大相对误差小于±20 %.在缺乏实验数据时,利用单点电荷 (SPC)势能模型,可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预测超临界水的密度和自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3.
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平衡溶胀结构聚合物。调查溶胀前后聚合物玻璃化温度,水与链段在平衡溶胀态下的动力学、不同含水量下水分子的局部动力学和防污剂分子扩散行为,从分子角度解释包覆防污剂的受控释放机制。模拟发现处于平衡溶胀态下, 3种P(MMA-co-n-BMA)玻璃化温度分别降低21.72、17.27、14.40 K,水的动力学性质接近本体水,并且高于聚合物链段2个指数;溶胀聚合物处于橡胶态时,防污剂的有效扩散明显增加。结果表明,聚合物的含水量与玻璃化温度是控制防污剂分子扩散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应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研究了温度从273~373K,电场强度从0-2×10^10V/m时水分子团簇的热力学性质、微观结构和动力学性质.研究发现,内能与温度成正比与电场强度成反比,通过分析径向分布函数,我们得知,温度升高使水的氢键作用减小,外加电场增加使氢键作用增强,使水的有序程度加强.水的自扩散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在低温时,有电场时水的自扩散系数是无电场时的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5.
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甲醇/水混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动力学性质.模拟中甲醇分子采用点点刚性模型,水分子采用TIP4P模型,计算了不同浓度甲醇/水混合物甲醇分子的O-O和H-H径向分布函数,配住数以及自扩散系数.从径向分布函数,配位数和自扩散系数发现,甲醇分子间的结构随着甲醇浓度的增加而加强.  相似文献   

6.
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汽液界面性质时,适当选取模拟分子数目和势函数截断半径,既能满足合理的计算时间要求,又减少分子数目效应和势函数截断半径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在NVT系综中,以氩原子为对象,对长方形模拟盒中粒中数目为500、864、1372和2048个的汔液平衡系统进行模拟计算,在计算时发现,汔液界面的表达张力值与模拟分子数目有关,模拟分子数目在1000个以上,表面张力值趋于恒定,势函数截断半径Rc=4.5σ,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NVT正则系综对乙醇分子团簇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外加磁场和温度对乙醇分子簇的影响比较大.同一磁场下,乙醇分子簇的自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同一温度下,随着外加磁场的不断增强体系的自扩散系数逐渐减小.值得注意的是:当磁场增加到0.5T时,298K温度下的自扩散系数变化最为明显.同时,在273K和298K时随着外加磁场的增大乙醇分子簇的径向分布函数的峰值逐渐增大;而在323K时径向分布函数基本重合.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乙醇/水混合物的扩散性质.模拟中乙醇分子采用点点刚性模型,水分子采用TIP4P模型,在全浓度范围内计算乙醇和水的自扩散系数,分别与实验值和文献的MD模拟值比较.水溶液中,水的自扩散系数描述为结合水分子和自由水分子的综合贡献.计算结果表明,我们采用的乙醇和水的模型对正确描述乙醇/水混合物扩散性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MD).采用COMPASS力场和等温等压(NPT)系综来获得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不同温度下的比体积、径向分布函数和形变等参数.在220-480 K范围内模拟体系的比体积、形变及相关径向分布函数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在玻璃化转变温度处出现拐点,最终确定了PET的玻璃化温度,模拟计算的结果与实验值接近.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水分子模型凝结系数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衡分子动力学(EMD)方法模拟研究了水的凝结过程,用“特征时间法”统计得到4个不同温度下5种不同水分子模型(SPC、SPCE、TIP3P、TIP4P和TIP5P)的凝结系数.模拟结果表明,不同模型得到的凝结系数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相同温度下,凝结系数的统计结果表明:当温度高于400K时,凝结系数按SPCE、TIP4P、TIP3P、SPC、TIP5P模型呈递减趋势,并且TIP4P和TIP3P模型的凝结系数相近;当温度低于400K时,5种模型凝结系数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发现TIP5P模型在温度约高于520K时得不到明显的汽液两相区,无法统计高温下水的凝结系数.  相似文献   

11.
新型P2P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资源在网络上的分布特性,以及集中式P2P和分布式P2P的特性,设计了集合二者优点的混合式P2P模型。  相似文献   

12.
P2P是一个Internet应用程序,它允许一组Internet用户相互通信,从对等机上直接访问和下载文件,也使用户共享计算机资源以构建分布式计算环境.P2P系统由大量的结点组成,这些结点可不断地进入和离开.此文比较了P2P和C/S,给出了P2P体系结构,介绍了P2P的特征,阐述了P2P的主要研究兴趣,为研究者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对等网络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较新的网络技术,通过介绍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与传统网络的区别,以P2P文件交换软件为例对对等网络的三种不同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P2P文件污染的Markov生灭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P2P网络文件污染的产生和传播机制,建立基于Markov生灭过程的污染传播模型,推导出产生率、污染水平和网络负载公式,得出信誉系统对污染水平与网络负载有抑制作用.仿真实验表明,模型对污染机制具有较强的描述能力;污染水平与网络负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用户对污染文件的识别能力在污染传播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判别能力越强越能够限制污染传播;共享率和信誉系统利用水平对控制污染的效果不明显.该研究为有效控制P2P网络污染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等网络(Peer to Peer,P2P)的框架结构对于P2P网络的开发和使用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P2P的特点,采用构件方法,建立一种面向服务的P2P网络框架结构,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新的框架结构简单有效,适用性强,可以有效提高P2P应用软件开发速度,减小开发难度,降低开发风险.  相似文献   

16.
基于P2P网络中信誉机制的安全电子交易协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安全电子交易协议(SET)进行分析,提出带信任度的SET改进方案,通过对原有的交易流程进行改进,使改进后的SET不仅继承了原有的机密性、完整性,而且也可以进一步保障交易的原子性和不可否认性,提高商家对客户售后投诉的响应速度,避免了商家的通过聘用托的合谋攻击问题,有效保证交易双方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7.
曲丽君 《科技资讯》2009,(23):128-128
安全问题是P2P技术应用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对P2P网络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P2P网络存在的安全问意,并讨论了P2P技术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8.
19.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神经网络集成的P2P流量识别方法,利用CFS特征选择算法提取P2P流量特征,使用动态加权集成方法将6个神经网络集成应用于P2P流量识别.通过在实际网络流数据集上与单一BP神经网络、决策树、朴素贝叶斯和支持向量机算法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P2P流量识别准确率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非结构化P2P网络资源检索的自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自组织将非结构化P2P网络过渡到半结构化网络,改变传统P2P网络资源检索的盲目性,降低检索请求的响应延迟,减少检索时网络带宽的占用. 针对非结构化网络的不稳定性,设计了易于管理和重构的三层自组织结构,优化检索请求在自组织结构中的传播;当节点退出网络时,采用了平稳的过渡方法,使自组织结构在重构过程中对网络的影响较小;在重构过程中根据节点的稳定程度选择管理节点,使整个网络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