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以福建省三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污泥中重金属的种类及含量,以及重金属的形态分布情况.重金属全量微波消解结果表明,三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含有Zn、Cu、Pb、Cr、Ni、Co、Cd等7种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Zn>Cu>Pb>Cr>Ni>Co>Cd,其含量分别为2513.91 mg/kg、438.62 mg/kg、152.3 mg/kg、81.28 mg/kg、35.08 mg/kg、14.43 mg/kg、1.58mg/kg,其中Zn超过污泥农用(酸性土壤)时的标准限制(2000mg/kg).BCR形态分析结果表明,污泥中重金属Zn、Cr和Ni主要以残渣态为主,Cu、Pb、Co和Cd主要以还原态为主.Zn和Cd的不稳定态含量较高,具有潜在的污染影响,在污泥利用时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2.
苏南河网地区河岸带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苏南河网地区常熟青墩塘河岸带土壤为研究对象,在系统调查河岸带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含量的基础上,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与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河岸带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As、Pb、Cr、Cd、Zn、Cu、Ni、Hg的含量分别为39.72 mg/kg~210.16 mg/kg、2.23 mg/kg~9.56mg/kg、94.88 mg/kg~64.08 mg/kg、0 mg/kg~0.12 mg/kg、82.34 mg/kg~238.39 mg/kg、31.13 mg/kg~52.22mg/kg、15.33 mg/kg~30.30 mg/kg和0.19 mg/kg~0.56 mg/kg.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除As为重污染外,Pb属于安全级别,Cd和Ni处于警戒级别,Cr、Cu和Zn为轻度污染.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岸土壤受污情况尚好,多数为清洁状态,各采样点As为主导污染因子.因此,在该地区河岸绿化时,可配置一定量的砷超富集植物,实现河岸绿化和污染修复功能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的生态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茄子(Solanum melongena)、辣椒(Capsicum annuum)3种茄果类蔬菜在重金属(Cd、Cu、Zn)复合污染土壤中的种植情况.结果表明:在对照组中番茄可食用部分对重金属Cd、Cu、Zn的吸收量最小,其次是茄子,均低于我国蔬菜重金属最高限量标准;而辣椒可食用部分对重金属Cd、Zn的吸收量最大且都超标,分别为:23.93mg/kg和105.40mg/kg.在二级污染土中蔬菜可食用部分Cd含量的顺序是茄子辣椒番茄,其中,茄子和辣椒均超标;3种蔬菜可食用部分Cu含量均达标;3种蔬菜可食用部分所含Zn的顺序是辣椒番茄茄子.在三级污染土中,3种蔬菜不可食用部分所含Cd和Zn的顺序是辣椒番茄茄子,且3种蔬菜可食和不可食部分中所含Cd、Zn的量均超标.因此,在轻度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种植番茄和茄子是可行的;在中度重金属Cd污染土壤上可种植番茄;辣椒对Cd、Zn的吸收量大,不建议在重金属Cd、Zn污染土壤上种植.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西宁市典型文化用地——青海师范大学南校区的表层与剖面土壤样品中As、Cd、Cr、Pb、Mn、Cu、Zn等7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分析,评估了其污染程度并分析其来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Cd(0.37~0.87mg/kg,平均0.57mg/kg)的含量高于青海省土壤背景值数倍,As(11.8~14.8mg/kg,平均13.2mg/kg)、Cr(69~119mg/kg,平均86mg/kg)、Pb(30.1~48.3mg/kg,平均35.7mg/kg)、Mn(628~730mg/kg,平均698mg/kg)、Cu(25.8~31.1mg/kg,平均28.9mg/kg)、Zn(110~166mg/kg,平均128mg/kg)的含量略高于或接近青海省土壤背景值;富集系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一致指示Cd达到中度污染水平,Cr、Pb、Mn、Cu、Zn为轻度污染水平,该地重金属污染达到中等至较高生态风险级别.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剖面对比分析共同显示青海师范大学南校区的重金属污染来自人类活动,交通排放和大气降尘是其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2009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Cr、Hg、As的含量,平均含量为Cu 27.88 mg/kg、Pb 22.98 mg/kg、Zn 95.88 mg/kg、Cd 0.178 mg/kg、Cr 41.01 mg/kg、Hg 0.031 mg/kg、As 11.40 mg/kg.空间分布上,Cu、Pb、Zn、Cd、Hg、As 6种重金属含量均在杭州湾北部及长江口南汇交界处呈现最大值,而Cr在调查海域的东部逐渐向近岸海域递减.运用主成分分析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来源,同时采用Hakanson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结果显示: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整体表现为轻微.7种重金属元素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潜在生态综合危害的大小贡献顺序为:Cd>As>Hg>Cu=Pb>Cr>Zn.Cd的Eir值对RI值的权重贡献最大,即Cd表现为首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6.
攀枝花野生食用菌重金属含量测定与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种类野生食用菌的重金属富集规律,对野生食用菌食品安全评估和为土壤重金属污染寻找合适的指示生物提供科学依据.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了采集于四川攀枝花的19种野生食用菌中Cu、Zn、Ni、Cd和Cr的含量. 结果显示:除食用鹅膏菌和香菇中Cu含量稍低于卫生标准外,19种野生食用菌中5种重金属含量全部超标,食用不甚安全.很多蕈菌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 Cu、Zn、Ni、Cd和Cr的最高富集量分别达到47.7 mg/kg(小白蚁伞)、188.6 mg/kg(鸡枞)、21.2 mg/kg(美味牛肝)、21.8 mg/kg(大白菇)和27.2 mg/kg(白蜡伞),其中Cr和Cd的富集浓度普遍高于其他研究结果, Cu、Zn和 Ni与其他文献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种类野生食用菌的重金属富集规律,对野生食用菌食品安全评估和为土壤重金属污染寻找合适的指示生物提供科学依据.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了采集于四川攀枝花的19种野生食用菌中Cu、Zn、Ni、Cd和Cr的含量. 结果显示:除食用鹅膏菌和香菇中Cu含量稍低于卫生标准外,19种野生食用菌中5种重金属含量全部超标,食用不甚安全.很多蕈菌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 Cu、Zn、Ni、Cd和Cr的最高富集量分别达到47.7 mg/kg(小白蚁伞)、188.6 mg/kg(鸡枞)、21.2 mg/kg(美味牛肝)  相似文献   

8.
不同林龄木麻黄防护林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认识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防护林带重金属消减效应,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了福建省平潭国有防护林场林龄分别为5,15,20,30年的木麻黄小枝、细根、凋落物及林地土壤中5种重金属(Cr、Cu、Zn、Cd和Pb)的含量.结果表明:平潭木麻黄林地土壤重金属Cr、Cu、Zn、Pb、Cd含量均低于福建省土壤和福建海岸带土壤的重金属含量背景值,未发现重金属污染;木麻黄Cr、Cd和Zn的平均含量高出普通植物的正常值范围,木麻黄中重金属含量依ZnCrPbCuCd顺序降低;木麻黄细根中的重金属含量最高,且细根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也最高;木麻黄对Cr、Cu、Zn、Cd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木麻黄细根中Zn、Cu元素含量显著正相关;小枝对Cr、Cd和Pb,细根对Zn的富集系数均与林龄极显著正相关;木麻黄现存生物量中,Cr、Cu、Zn、Cd和Pb的现存储量分别为3.06~3.46 kg/hm2,1.14~1.57kg/hm2,11.67~12.57 kg/hm2,0.05~0.09 kg/hm2和0.45~1.84 kg/hm2,且主要存在于根和树干中;随着林龄的增加,木麻黄积累大量的重金属,并达到其峰值.综上所述,木麻黄防护林在防风固沙的同时,能够吸收富集大量的重金属,对海岸带的重金属污染具有明显的消减作用.  相似文献   

9.
卧龙保护区18种野生蕈菌重金属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22份土壤样本以及18种共计125株野生蕈菌样本, 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 原子吸收光谱仪 (火焰法和石墨炉法) 测定样品中Cu、Zn、Cr和Pb的含量. 结果显示: 土壤中Cu、Zn、Cr和Pb的背景含量依次为20.56 mg/kg, 21.39 mg/kg, 0.03 mg/kg, 8.26 mg/kg. 蕈菌中, Cu的最大累积浓度为381.04 mg/kg (红枝瑚菌); 褐环粘盖牛肝菌中Zn和Cr含量最高, 分别达到142.30 mg/kg 和 3.60 mg/kg  相似文献   

10.
以安源煤矿煤矸石山为研究对象,对南方地区煤矸石山自然定居植物及其土壤中Cu、Zn、Pb、Cd含量进行调查研究。植被调查结果表明,该煤矸石山自然定居的植物有18种,其中草本植物14种,灌木3种,乔木1种,煤矸石山自然定居植物以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调查表明,南牡蒿Cd含量达2.32 mg/kg,白茅Pb含量达41.9mg/kg。同时对Cu、Pb、Cd具有耐性的植物有蕨,对Pb、Cd具有耐性的植物有南牡蒿、苎麻、山莴苣、蕨。18种植物都对Pb表现出耐性。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表明,土壤中Cu、Pb的污染程度达国家土壤污染重金属一级标准。Cd的污染程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Zn则处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南充市区交通流量大的路口区和相对清洁对照区(西华师大新校区)不同植物叶片重金属元素(Pb、Cu、Cd、Zn)含量分析,研究了植物大气环境污染指数,探讨了重金属含量与城市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叶片中的重金属元素富积量和大气中污染指数正相关.植物叶片的重金属元素富积量可较好和客观地指示市区大气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该研究为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给五马河流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以五马河流域中三元村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利用相关评价方法结合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采用反距离权重(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IDW)插值分别对土壤中养分及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含量水平及重金属生态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中全氮(TN)、全磷(TP)、有机质(SOM)总体含量较丰富,全钾(TK)非常缺乏。土壤养分空间分布TN和SOM含量北部高于南部,TP和TK含量南部高于北部; TN含量最低分布在西南、SOM和TK在中部、TP在东北;(2)Hg、Ni、Cu和Zn平均值高于贵州省背景值,Cd高出背景值和中国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存在污染现象,Cr和As为清洁;重金属空间分布Cd、Cr、Hg、As和Zn含量北部高于南部,Ni和Cu含量南部高于北部; Zn含量最高分布在东北、Cu和Ni分布在中部少部分区域,Cd、Cr、Hg和As分布在西北;其中西北存在Cd污染,中部和西南少部分区域存在Cu污染,东北存在Zn污染;(3)部分采样点Cd、Hg已存在潜在生态风险,Cr、Ni、As、Cu和Zn为轻微潜在生态风险; 25%采样点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危害为中度风险,其余为低风险。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三种浓度的Pb-Cd-Zn复合污染下弯囊苔草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及富集能力.结果显示,弯囊苔草在设计的中低浓度下能正常生长,随着Pb、Cd、Zn浓度增加,叶片中POD和CAD活性以及MDA和Pro含量随着金属离子浓度增加表现出显著升高的趋势,叶绿素含量表现出明显降低趋势,SOD的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弯囊苔草中积累的Pb、Cd、Zn含量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地下部分重金属离子含量显著高于地上部分,表明根系对Pb、Cd、Zn均有较强的滞留效应,平均滞留率均大于50%,中低浓度下弯囊苔草对Pb、Cd、Zn的转移系数均小于1.弯囊苔草在设计的高浓度胁迫下无法生长.研究表明弯囊苔草对Pb-Cd-Zn复合污染水体有较强的耐性,可以作为低、中浓度Pb-Cd-Zn复合污水的修复植物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广西钦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和污染情况,于2021年12月在钦州湾海域采集20个表层沉积物,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重金属(Cu、Pb、Zn、Cd、Cr、Hg、As)含量,并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等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平均含量均未超出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限值。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Cd为中等生态危害,其余重金属为轻微生态危害。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u、Pb、Zn、Cr、Hg和As污染程度为无污染,Cd介于无污染与中污染之间,各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依次为Cd>As>Pb>Cu>Cr>Zn>Hg。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方法测定了不同等级绿茶中Cu、Zn、Pb、Cr、Cd、Ni等6种重金属的含量,并研究了浸泡时间,浸泡次数对6种金属元素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绿茶等级的提高,茶叶中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含量降低;6种重金属元素在茶叶浸出液中的含量在前30 min都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各元素浸出率都随着浸泡次数的增加而降低.1级湘丰绿茶的浸出液中Cu、Zn、Pb、Cr、Cd的质量浓度分别可达0.044,0.300,0.010 1,0.001 7,0.003 9 mg/L.  相似文献   

16.
南湖水体多相介质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南湖水体中的水、 沉积物、 生物膜和悬浮物为研究对象, 对重金属元素的分布与富集情况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采样点、 不同相中Zn的含量最高, Cd的含量最低, 但Cd的富集能力最强, 生物膜和悬浮物富集重金属的能力远大于沉积物的富集能力, 且Zn,Cu,Cd和Pb均表现出点源污染的特性; 采用社会科学统计程序(SPSS)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重金属元素(Zn,Cu,Cd,Pb,Fe和Mn)在固相介质中的相互关系, 结果显示, 沉积物、 生物膜和悬浮物中元素间的相关性趋势存在着一定差异, 3种固相介质中Cd与Fe的相关系数均大于Cd与Mn的相关系数, 而Pb与Fe的相关系数均小于Pb与Mn的相关系数, 说明铁氧化物对镉环境化学行为的贡献大于锰氧化物, 对铅环境化学行为的贡献小于锰氧化物.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集贵州省毕节地区赫章县、威宁县以及六盘水市水城县一带土法炼锌废渣,参照黔西北地区特殊的大气降雨pH变化,以pH值为3、4、5、5.5和6的硫酸溶液作为浸提剂,采用水平振荡法对废渣进行浸出实验。结果表明,炼锌废渣浸出液中Cu、Cd的浸出浓度与浸提剂pH呈显著负相关,Zn的浸出浓度与浸提剂pH的相关性不明显。在不同pH值的硫酸溶液的浸泡下,浸出液中Zn、Cu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53-24.39 mg/L、0.011-10.38 mg/L,其浸出毒性在最高允许浓度范围内;Cd浓度变化范围为0.012-3.34 mg/L,浸出液中Cd最高浓度超限值11倍。同时,浸提剂pH对浸出液pH无影响,浸出液pH均值在7.43-7.86之间变动,无腐蚀性;因此,在酸沉降环境下,炼锌废渣是一种有害固体废物,其浸出毒性主要表现为Cd污染。  相似文献   

18.
九龙江流域土壤-蔬菜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分布、积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九龙江下游地区7种重金属元素(Zn、Cd、Cr、Mn、Pb、Ni、Cu)在土壤-蔬菜系统中的分布、积累规律,土壤污染指数,土壤和蔬菜的Cd/Zn比值,蔬菜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率、富集率.结果表明该区土壤中Cu、Zn、Cd三种元素污染较严重,多个样点的土壤污染指数大于1,而元素Pb仅两个样点的污染指数接近于1,区内样点的Cd/Zn值均小于1%,Cd在蔬菜体内积累未达到危害程度,蔬菜对重金属元素吸收率、富集率随不同样点而异.  相似文献   

19.
对玛纳斯湖沉积物重金属(Cu、Pb、Zn、Ni、Cr、Cd)采用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重金属含量,分析了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及分布特性,判断了污染物的来源,并结合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污染因子进行了评价。通过实验,结论显示:(1)玛纳斯湖沉积物中Cu、Pb、Zn、Ni和Cr的平均含量较低,Cd的含量超过新疆水系沉积物元素背景值的67%,Zn和Pb的变异系数较高;(2)各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以M1、M4、M5、M6、M7五个采样点的重金属浓度较高,M2、M3、M8、M9、M10这5个采样点的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较低;(3)根据元素间的相关性分析可知,Cr和Zn呈极显著相关,说明有着相同的污染来源;Cd与其他元素无显著相关,说明与其他元素的来源并不相同;(4)通过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得到污染因子的不同污染程度,Cd为主要污染因子,综合污染指数为1.27,玛纳斯湖沉积物已属于轻度污染。由此可知,本研究结果将为玛纳斯湖环境质量监控提供科学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及评价广西防城港湾的重金属污染现状。【方法】2013年8月从广西防城港湾采集33个站位海水样品和11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铜、铅、锌、镉、汞、砷)含量,再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采集的海水和沉积物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该海域海水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PbZnHgCuCdAs,其中,Pb的平均单项污染指数均大于1,超过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沉积物中重金属平均含量排序为ZnPbCuAsCdHg,均符合国家一类沉积物标准;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序为AsPbCuZnHgCd,即污染程度均属于低污染;潜在危害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HgAsCdPbCuZn,即潜在风险较低。【结论】夏季防城港湾海洋重金属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