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洪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2)
百米途中跑的步频,步幅竟究如何匹配才是最合理的呢?这个课题一直是在探讨的一个难题。步频过快,则影响步长发挥,相反步长过长。又会影响最佳发力位置,损失水平速度。本文根据适宜的步长、步幅应是多少这个问题,推导计算出一种数学模型。每一个百米运动员可以根据公式求出本人百米途中跑的最佳步长和步频,使之取得最佳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威海体校运动训练专业一名百米男子运动员步频、步长指数的测量与研究,找出影响运动成绩的因素,并且针对研究的结果,提出可行的训练方法,促进运动员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徐建荣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17(4):106-109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随青少年短跑成绩的提高,其步幅也显逐渐上升趋势,而步频则表现出最高-下降-上升的变化过程,由此可知,步幅的提高是决定青少年短跑成绩的关键因素,通过训练,步频潜力尚可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4.
程明霞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
美国运动员卡尔,刘易斯在91年东京第三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的百米决赛上,虽然开始落后;但由于在50米、60米、70米阶段时、从步频的同步耦合作用中提高了体能的效率,所以能反败为胜地夺取冠军并打破了世界记录. 相似文献
5.
6.
本文搜集了上海市1981年各区少体校女子百米成绩,并实地测量了运动员的腿长和步幅,用模糊集理论对百米成绩和腿长、步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建立相关模糊矩阵。从而,通过对运动员的步幅测量,与相关矩阵的合成运算,就可预测其百米成绩好、中、差的可能性。这是模糊集理论在体育运动中定量的数学描述方法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7.
从冲量论百米跑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元榜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30(1):167-170
本文研究在一个单步的支撑时间内所产生的冲量对跑速、步幅和步频的影响。用不同训练水平的运动员技术指标数据,论证冲量对百米跑速度的影响。提高速度,关键在于增加后蹬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9.
10.
白建超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4,7(2):98-101
分析了中外优秀跳远运动员在助跑最后几步的技术动作,认为跳远助跑最后阶段的适宜速度和合理技术动作是提高跳远成绩的关键,从而为进一步改善男子跳远助跑与技术动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秦永祥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
百米跑模式对于教学和训练具有很高的价值;本文根据百米跑模式原理,结合教学实例论述了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师尽快发现及解决百米成绩较差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颇有帮助,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地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分析百米后程跑减速是由短跑费力太多,途中跑太费力,速度耐力不够等原因形成,并提出为提高速度耐力,可以让运动员进行中上等强度的变速跑或利用上坡跑,上台阶跑,高抬腿跑,跨步跳等运动来解决后程减速现象。 相似文献
14.
15.
对百米途中跑缓冲技术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短跑途中跑支撑过程时相阶段的划分是正确认识百米途中跑缓冲技术的基础.从运动学、动力学、功和能、肌电等多角度对短跑途中跑缓冲阶段几个关键性的技术重新进行研究,肯定了前蹬的制动和贮能的矛盾统一体;认识到训练水平越高的运动员的着地缓冲距离为何相对增长;论证了减少前蹬冲量的关键技术;指出了膝、踝两关节在缓冲阶段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百米短跑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是百米全程中尤为重要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加速跑技术的优劣对运动员的最大速度、维持最高速度的能力及速度耐力产生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利用单机定点定焦高速摄像对实验对象进行加速跑阶段技术的实验测试,试图通过加速跑阶段前凡步支撑阶段动作的髋、膝关节指标的分析,揭示百米加速跑阶段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及其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在百米运动前预先过度通气,提高血液的pH、PO2,减轻运动过程中酸性谢产物对神经肌肉的不良影响,提高机体的氧储,从而提高运动成绩,本文对30名具初级运动水平的青少年进行预先过度通气,然后作百米跑的实验;并对20名青少年作过度通气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成绩有明显提高(P<0.01),血气有相应改变(P<0.01)。本文对结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王晓澄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9(5):589-591
针对近年来我国短跑项目的低弥状态,通过中外优秀男子100米跑运动员的速度结构和技术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最大速度是制约我国男子100米跑的关键因素,而加速距离短是影响最大速度的主要因子.且我国男子短跑运动员保持最大速度的能力差及最大速度出现的时机不合理。 相似文献
19.
对百米全程中加速跑、途中跑名称、距离与强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湘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1):88-92
传统百米全程技术一般分为起跑、起跑后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四个部分,并对各部分的距离与强度作出界定。多年来,我国短跑界一直以这种理论来指导训练,然而,越来越多的资源和实践证明,对百米全程技术划分的各部分名称、距离与强度并不妥当。本文通过对百米全程技术特点的分析,阐述,对传统的加速跑与途中跑名称、距离与强度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20.
李贤成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2)
跑是周期性的运动。跑的动作是由两腿交替支撑着地,每条腿蹬地后,人体进入腾空,如此反复,推动人体前进。跑的速度是由步长和步频决定的,步长大、步频快,其速度就快,跑的能力强,其成绩就好。近年来,参观了一些国外田径队米华访问举行的几次友谊比赛和二十、二十一届奥运会的技术影片,以及世界优秀运动员技术图片的分析。总的印象是:绝对速度快,跑的能力强,基本技术好。从绝对速度看,目前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百米运动员途中跑30—60米段落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