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小麦NPFD、94-167、鄂恩一号3个品种的幼胚、幼穗为受体材料,利用Ti质粒介导的二元载体法,将含有几丁质酶基因的质粒pBch导入小麦,经过抗性筛选,PCR检测,获得一株转基因小麦,证实了外源几丁质酶基因已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2.
采用氨基葡萄糖法检测转基因烟草植株叶片几丁质酶活力,结果表明几丁质酶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酶活力增强,与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协同作用下酶活性最强,几丁质酶活力的测定对外源基因表达效率的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对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HW642一周龄幼苗接种饲黄矮病毒蚜虫,接种48 h后取幼叶提取mRNA构建了一个cDNA文库,文库的滴度为1.5×105pru/mL.随机挑取103个重组克隆,用限制内切酶EcoR I、Xho I消化,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插入片段在150~4000 bp之间,平均插入片段大小为2000 bp左右,重组率为95.15 %.文库可用于筛选抗病候选基因及EST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将pSC101质粒上的Par区域(控制质粒分配的基因座)克隆到含有天冬氨酸酶基因的质粒pXZ70上,构建成重组质粒pZZ1,将pZZ1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JM109细胞中,得到一株质粒可稳定遗传的重组子细胞,培养100代后,含质粒菌数仍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快中子辐照对小麦幼苗生长以及过氧化物和酯酶同功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小麦幼苗的苗高、鲜重和干重都明显降低;叶绿素a和叶绿素b也出现缓慢下降趋势;然而,膜透性却逐渐升高。过氧化物酶同功酶酶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处理1少一条带(Rf0.18),增加三条带(Rf0.34、0.37、0.38);处理2少一条带(Rf0.18),出现了三条新带(Rf0.017、0.039、0.57);处理3少一条带(Rf0.18),增加一条新带(Rf0.57)。脂酶同功酶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6.
前氮后移施肥法,即将底肥和追肥由传统的6:4调整为5:5或4:6,追肥重点放在拔节后期。实践证明,小麦前期氮素水平过高,极易造成群体过大、后期倒伏、穗小、粒轻等现象,制约了小麦产量的再提高。实行前氮后移是高产田施肥方法的重要改革。一、当前小麦施肥上存...  相似文献   

7.
马书平 《河南科技》2004,(12):38-38
日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科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宣布,该所的科研人员经过5年潜心研究,首次从在天山一号冰川上采集的雪莲中分离出抗冻蛋白基因。如果将提取的这种雪莲抗冻蛋白基因与植物表达载体连接,再导入棉花、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籽粒进行颜色标记,以便进一步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以蓝粒小麦4D-4E二体异代换系作为标记性状供体,利用中国春小麦Ph突变体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联会,增加同祖染色体间的交换,使4D染色体上的Tal基因与4E染色体上的蓝胚乳基因连锁,在本实验杂交组合[(Taltal×phph)×蓝粒小麦]×phph~2F_3中得到一个蓝粒高不育穗行,经分析与继代观察,初步认为这一穗行为4E带有蓝胚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4D染色体上使蓝胚乳基因与Tal基因发生不完全连锁。同时对Ph突变体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联会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远缘杂交的方法从普通小麦的近缘种、属转移优良基因已被证明是一条卓有成效的途径.通过创制异源代换系引入外源优良基因,采用六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对F5代6个株系进行了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初步鉴定,结果表明,9-1、9-2、9-5、9-6,4个株系染色体数目为42条,9-4、9-8两个株系染色体数目为41条.且经C-分带鉴定株系9-2和9-8为D/E代换系.  相似文献   

10.
一、晚茬小麦的生育特点 1、冬前苗小、苗弱。晚茬小麦由于从播种至越冬前积温低于500℃,主茎叶片少,单株分蘖少,根系发育差,次生根较少。麦田总体表现为苗小、苗弱,与适播小麦相比,整体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探讨天然高分子小麦种衣剂的增产机理,本文进行了用改种衣剂包衣后小麦种子的发芽情况、叶苗内叶绿素含量、酶活性的变化、天然高分子的抑菌性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种衣剂能够大幅度提高小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幼苗叶绿素含量、增强与植物抗逆性相关酶的活性、有效促进土壤中对植物有利菌类的繁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秋季和春季分别对16个冬小麦品种接种,研究不同时期感染BYDV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秋季还是春季感染BYDV病毒,都对小麦的千粒重、产量、生物学产量有严重影响,秋季染病的小麦,其病情指数比春季感染的高出约一倍,感病越早,损失越严重。通过观察小麦黄矮病在田间的增长动态,认为小麦黄矮病在陇东旱塬的流行程度取决于秋季染病和春季染病的叠加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表明:EDTA处理能提高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和幼苗的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活性,加快幼苗呼吸,促进幼苗生长,提高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14.
邓宁 《黄淮学刊》1996,12(4):61-63
质粒DNA的提纯是现代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的重要技术,本实验对质粒DNA的提取和纯化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通过改进,建立了简便,快速提取和纯化质粒DNA的方法,利用此法所提质粒DNA收率大,纯度高,能适于细菌转化,细胞转染及酶切分析等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半干旱区小麦水分亏缺特征及其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近30年(1961-199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甘肃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内,春、冬小麦理论需水量(ETm)、有效降雨量(EP)、水分亏缺量(WD)、水分亏指数(WDI1)和小麦生长时间(d)之间的数理关系; 干旱区小麦气候水分亏缺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小麦气候水分亏缺亏和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春、小 小麦水发缺撮严重的时期均为拔节-抽穗期,其次为抽穗-成熟期;春、冬小麦理论需水量和有效降雨量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小麦育种首席专家沈天民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征集了7300多种小麦资料开始搞育种研究,曾培育出“豫麦20号”、“樊寨中1-10号”等10多个良种。在多年的育种工作中,沈天民发现所有的小麦资料都是普通小麦杂交,亩产达到500公斤以后,不易稳产,提高产...  相似文献   

17.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益栽培技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李国恒李俊秀李绍伟康宇静根据省政府关于开展小麦“一优双高”的精神,1992—1995年对本市区25万亩小麦进行了开发示范,通过对多项小麦增产技术的综合开发,实现了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益。万亩开发区单产稳定...  相似文献   

18.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俗称“黑脚病”,现已成为小麦生产的大敌。此病导致的小麦产量损失达10%~30%,严重的达到7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9.
小麦施用磷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施用磷肥技术卫辉市农业局李光河生产实践证明,在当前土壤较普遍缺磷的情况下,小麦增施磷肥能显著增产。但是,小麦施磷肥增产效果大小,取决于施肥方法。总结各地经验,小麦施磷肥应掌握好以下几点:一、按需施用磷肥。磷肥不足,小麦生长受影响,但磷肥用量过大,...  相似文献   

20.
稻茬麦受前茬影响,土壤含水量大,适耕期短,整地播种难度大,要获得高产,需掌握好五点关键栽培技术。一、围绕早播选用不同的整地播种方法稻茬小麦的播种栽培有撒播套种、旋耕条播、犁搂播种、机耕机播和开沟条播五种方式。目前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大的是撒播套种。旋耕条播近年面积呈上升趋势,这种方法是利用旋耕机进行旋耕,然后进行机播和镇压。试验证明,这种播种方式小麦)一量最高,应大力推广应用。这是因为旋耕可以改善小麦生长的生态环境,使0—10cm耕层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土壤板结性降低,地温上升快,有利于根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