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透气性煤层长钻孔爆破增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的瓦斯抽放效果,提高煤层瓦斯渗透性,以新安煤矿八号煤层为例,应用长钻孔爆破技术对煤层进行松动控制爆破,运用ANSYS/LS-DYNA软件模拟控制孔对煤岩裂隙区的影响过程。结果表明:合理布置控制孔可以增加裂隙区的范围,提高松动爆破的卸压和瓦斯排放效果。当不耦合系数为1.5、控制孔距爆破孔2 m时,裂隙区的范围约为爆破孔径的25倍。  相似文献   

2.
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是采煤方法的一次革命,是未来厚煤层采煤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是采煤方法的一次革命,是未来厚煤层采煤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指标气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自然发火的指标气体是矿井煤体氧化生热、出现温度变化时可以稳定探测的气体。使用指标气体可以早期探测到煤层然发火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概括了火灾气体的特性,介绍了指标气体测试的实验原理和实验系统,并对典型煤样进行了实验分析,找出了适合本矿的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指标气体。根据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指标气体,对自然发火整个过程划分了三个氧化阶段,使得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能够更加准确无误。  相似文献   

5.
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指标气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自然发火的指标气体是矿井煤体氧化生热、出现温度变化时可以稳定探测的气体.使用指标气体可以早期探测到煤层然发火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概括了火灾气体的特性,介绍了指标气体测试的实验原理和实验系统,并对典型煤样进行了实验分析,找出了适合本矿的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指标气体.根据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指标气体,对自然发火整个过程划分了三个氧化阶段,使得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能够更加准确无误.  相似文献   

6.
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是采煤方法的一次革命,是未来厚煤层采煤技术的发展方向。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六十八条规定:采用综采放顶煤技术开采时,必须符合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按此规定,淮南矿区中厚煤层可以采用放顶煤采煤法.但在回采前需采取区域性防突措施并经评价确保消除突出危险性。另外.由于矿区的煤层松软、透气性低,顺层钻孔成孔长度较短,因此,提高顺层钻孔的成孔长度是提高低透气性煤层抽放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的种类及在煤层自燃整个进程中所起的标志性作用,更好的把握煤层自然发火的进程,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防灭火,对唐口煤业的煤样进行了氧化试验,结果表明CO可以作为预测预报自然发火的指标气体,其预测的温度范围应该在72℃188℃之间。但是CO的出现临界温度很低,仅为66℃左右,并在整个自然发火过程中都有CO产生,仅靠CO浓度来确定煤自然发火的进程有一定难度,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断发现并总结CO派生指标的规律,并借助这些指标综合判断自然发火初期(2℃188℃之间。但是CO的出现临界温度很低,仅为66℃左右,并在整个自然发火过程中都有CO产生,仅靠CO浓度来确定煤自然发火的进程有一定难度,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断发现并总结CO派生指标的规律,并借助这些指标综合判断自然发火初期(2℃188℃)的火灾状态。烯烃气体C2H4可以作为预测预报煤自然发火加速阶段的标志气体,其预测的温度范围应在180℃188℃)的火灾状态。烯烃气体C2H4可以作为预测预报煤自然发火加速阶段的标志气体,其预测的温度范围应在180℃230℃之间。其代表C2H4可以视为煤氧化已确实进入自热加速阶段的标志气体。C2H4/C2H6可作为判别煤自然发火进程的标志气体指标,其第一峰值是煤的氧化已进入激烈氧化阶段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从煤层在地质历史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多分层特点出发,论证了多分层煤层的总渗透率不仅取决于各分层渗透率的大小,还取决于分层厚度在煤层总厚度中所占的比例。进而分析得出,在采用钻孔注水压裂法提高煤层渗透率和增加瓦斯外排量时,注水压裂钻孔的合理布置位置应位于相对渗透率小、厚度相对比较大的分层中。该分析结果对预防煤与瓦斯突出及瓦斯抽放均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用微积分方法建立了钻孔瓦斯涌出量与孔壁流速及时间的关系式;在Darcy定律的基础上,运用流量反演分析法,得出了瓦斯流动的微分方程和瓦斯压力的解析表达式。该结果为研究瓦斯流动及钻孔周围瓦斯压力分布随诸参数变化提供了较为简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研究煤自然发火过程中指标气体的产生规律.通过对上、下煤样在程序升温条件下测试研究煤层自然发火指标气体的变化规律,确定了测试煤样由低温氧化阶段到快速氧化阶段的临界温度和煤层自燃发火预测预报指标气体.研究结果表明:C2H4和C2H4/C2H6初始出现时的临界温度、C3H8/C2H4比值峰值点温度与煤样由低温氧化到快速氧化阶段的临界温度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均揭示了此时煤样已进入快速氧化阶段.该研究成果对开展煤自燃低温阶段实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煤样进行热解实验,研究了新峪煤业公司5110工作面主采10#、11#煤层自然发火特性,测定了煤样在不同热解温度下CO、CO2、CH4、C2H4、C2H6等气体的浓度,确定了这些气体的检出温度。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指标气体优选原则,分析了自然发火指标气体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性,选出了适合本矿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指标气体,对提高煤炭自燃早期预测预报的准确度和矿井防火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现行的煤层钻孔气体检测装置数据最高值不容易被捕捉、钻孔气体参数比较单一、测定结果不能实时显示的问题,特研制出一种煤层钻孔气体检测装置。此装置能够准确测定煤层钻孔内的气体浓度(包括甲烷、硫化氢和一氧化碳)、气体流量、气体温度和气体压力等(包括高压和低压)参数,并且数据实时显示、连续记录、易于查询。应用实践表明:该装置能够满足煤矿现场测定煤层钻孔参数的要求,对实时预测预报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本煤层瓦斯抽采钻孔的合理密封深度,进而改善本煤层瓦斯抽采钻孔的封孔效果,提出了瓦斯抽采钻孔合理密封深度的综合判定办法。通过理论分析钻孔周围煤体应力分布和破坏情况,并利用ZKXG30K矿用钻孔窥视仪直观确定了抽采钻孔内部情况,根据数值模拟法和现场钻屑法的实测结果,初步确定了井下工作面瓦斯抽采钻孔的合理密封深度,最终结合五阳矿53105工作面现场试验应用的验证,确定了五阳矿53105工作面较理想的钻孔密封深度为14m.研究成果为本煤层瓦斯抽采钻孔高效密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煤体非均匀性Weibull分布理论和气固耦合的问题,利用RFPA~(2D)—GasFlow数值模拟系统,结合煤体中应力分布情况和突出破坏结果,分析不同透气性煤体瓦斯突出的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透气性小于0.01 m~2/(MPa~2·d)时,煤体发生拉伸破坏,产生规模较大的瓦斯突出,形成一定形状的突出孔洞,瓦斯在突出中起主导作用;透气性系数为1 m~2/(MPa~2·d)时,煤体发生拉伸破坏,形成突出,此时剪切应力和瓦斯在突出中所起的作用相当;透气性大于10 m~2/(MPa~2·d)时,煤体发生剪切破坏,剪切应力在突出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煤层透气性系数的测定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平煤集团公司一矿为例,探讨了煤巷中以透气性系数一矿为例研究结果表明:在煤巷中采用单向流量法测定煤层透气性系民采用径向工层透气性九两 在。  相似文献   

16.
鉴于现有的根据许用压力角确定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方法不能同时计算基圆半径和偏距,本文由压力角和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关系出发,对此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给出一种比较完善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自然发火期是衡量矿井发火危险性的主要指标之一,可直观据实地反映出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它在指导矿井防灭火设计与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有效测定这一指标,本研究使用氧化升温实验装置,测定了某矿某煤层煤样随温度升高过程中的各气体产生量,分析气体产物的种类与浓度得到了矿井自然发火指标气体等参数。根据高精度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得到的不同温度时煤的比热,理论计算出该煤层的最短自然发火期约为39天。  相似文献   

18.
高炉透气性指数是国内外近来采用的一个新的高炉操作参数。它是高炉每分钟的入炉风量(Q)与当时炉内全压差(ΔP)的比值(Q/(ΔP))。这个比值对于判断和控制高炉的顺行有积极的意义。 我们七三炼铁五高炉学工小组的同学,在鞍钢炼铁厂学工劳动期间,遵照毛主席“教育要革命”的教导,在工人师傅、技术人员的帮助与指导下,试分析了高炉透气性指数与高炉  相似文献   

19.
在气体径向不稳定流理论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方法编制程序解决矿大法计算煤层透气性选择公式的矛盾,既解决了实际运算中选择六个公式的繁琐性,又克服了输入数据有两个公式都符合的矛盾,为分析瓦斯抽放难易程度提供了更可靠的理论保证。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基于钻孔资料的煤层赋存状况可视化的一种实现方法,即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管理原始数据和预处理绘图参数,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实现煤层赋存可视化自动成图,可以自动生成煤层的三维赋存状况图和二维剖面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