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两次对邻水县的两栖爬行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邻水县有两栖动物15种(隶属2目7科8属),爬行动物21种(隶属2目8科15属)。动物地理分布型为:热带亚热带型6种,占16.7%;全北型1种,占2.8%;南中国型19种,占52.8%;季风型8种,占22.2%;喜马拉雅-横断山型2种,占5.56%。区系组成:属东洋界有:华中区物种17种,占47.2%,华中华南区物种6种,占16.7%,东洋界广布种4种,占11.1%,属东洋、古北两界广布种的有9种,占总物种数的25%。  相似文献   

2.
湖北地区啮齿动物分布及地理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湖北地区已发现啮齿动物49种,其中东洋界种类24种,占49.0%;古北界种类17种,占34.7%;广布两界的种类8种,占16.3%.与贵州、湖南、江西和河南地区的啮齿动物区系比较,认为湖北地区啮齿动物区系应划归东洋界.  相似文献   

3.
武都地区蜱类组成和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自1961—1964年,1977—1984年在甘肃省武都地区六个县获得蜱类标本五千九百多个,经鉴定为1科5属26种.其中属于古北界的蜱类有12种,占武都地区已知蜱类总数的46.15%;属于东洋界的种类有10种,占38.46%;古北界和东洋界两界兼有种3种,占11.54%;广布种1种,占3.85%.  相似文献   

4.
根据Wilson(2005)新的哺乳动物分类系统,对湖北地区食虫动物名录再次进行修订整理,并对分布及区系予以分析.湖北地区已知食虫动物计2目3科13属21种,其中东洋界为主的种类15种,占71.4%;古北界为主的种类5种,占23.8%;广布两界种类1种,占4.8%.湖北地区食虫动物区系应划归东洋界.  相似文献   

5.
湖北地区湿地鸟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编著)分类系统及分布等,综合文献及历年调查,对湖北湿地鸟类进行统计分析。湖北湿地鸟类计有13目62科198属373种;其中留鸟99种,占26.5%;候鸟60种,占16.1%;冬候鸟105种,占28.2%;繁殖鸟57种,占15.3%;旅鸟及迷鸟52种,占13.9%。湿地鸟类生态类型中,游禽69种,占18.5%,涉禽92种,占24.7%;猛禽51种,占13.7%;傍水禽161种,占43.1%。湿地鸟类373种中,东洋界种类86种,占23.1%;古北界种类23种,占6.2%,广布两界种类264种,占70.7%;迁徙型鸟类(留鸟、繁殖鸟及旅鸟、迷鸟)多为广布两界种类,占该类鸟的比例高达88.5%;常居型鸟类(留鸟和繁殖鸟)东洋界种类占50.6%,古北界种类仅占3.2%。  相似文献   

6.
2003年7月10日-8月13日对小河沟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结合前人的有关资料显示,该保护区有鸟类331种,分属14目51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8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3种.从区系上看,古北界成份有121种,占全区鸟类总数的36.56%;东洋界成份187种,占56.49%;广布种23种,占6.95%.  相似文献   

7.
湖北地区已知蚤类87种,其中属东洋界种类41种,占47.1%;属古北界种类38种,占43.7%,广布两界种类8种,占9.2%.古北界种类中,位于鄂西华中第一高峰的神农架林区发现了37种,其中与古北界青海藏南亚区共有的蚤类达18种,具有明显的古北界特征,呈现"古北界岛屿"现象.分析研究后认为,湖北地区蚤类区系应划归东洋界.东洋界与古北界分界线在秦岭以东,湖北地区的走向,应由陕西丹凤入豫后沿南阳盆地西缘南下入鄂抵武当山向东经桐柏山、大别山向东为妥.  相似文献   

8.
在调查区内包括采到和见到未做成标本的鸟类,共101种和亚种,分属于15个目,32个科。其中有一种为云南省新纪录。以上这些鸟类中,有食虫鸟类、猛禽以及杂食性鸟共91种,它们是对农、林业有益的鸟类,占90%;主食或兼食农作物、鱼类的鸟有10种,占10%左右。从区系组成上看,属东洋界的种类有79种,占78.2%;属古北界的种类有8种,占7.9%;广布东洋、古北两界的种类有14种,占13.9%。南北种类成分的混杂及垂直分布现象是该地区鸟类组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甘肃鸟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系统地整理了甘肃省鸟类,总计500种及亚种,隶属于17目、51科又4亚科,208属。在区系成份上属于古北界的有225种,占全部鸟类45.00%;东洋界的116种,占23.20%;其余159种约占总数的31.80%为两界兼有种。显然古北界种类占绝对优势。在区系分析基础上提出甘肃省动物地理区划,拟议中的三级区划把全省分为陇东高原省、中部黄土高原省、河西走廊省、祁连山地省、甘南高原草原省、陇南山地省。  相似文献   

10.
本文整理了甘肃徽县麻沿地区鸟类80种及亚种,隶属8目25科。在区系成份上属于古北界的31种,占调查区鸟类总数的38.75%;东洋界的25种,占31.25%;其余的24种为两界兼有种,占总数的30%;故该地区属于古北界与东洋界在甘肃的过渡地带。文中根据采集鸟类的食性分析,提出了对该地区鸟类的益害评价,供教学和在制订农、林、牧、副、渔规划时参考。 1983年6月至1984年7月,结合教学先后4次对陇南山地麻沿地区进行调查,采得脊椎动物标本650号。本文仅将该地区鸟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经典散文和经典诗歌一样,需要有一种艺术境界,也应该追求一种艺术境界.经典散文的艺术境界既是"语象世界构筑的深层领域",也是"作品所创构的一种独立存在的审美空间",对于它的探究一般牵涉其形态、构成和创造等问题.经典散文的诗画融结、姿容各异、象征纷呈等艺术境界的形态和经典散文的情与景、画面与氛围、哲理与情趣等艺术境界的构成...  相似文献   

12.
人生与读书都存在着两种递升式的境界:从自觉到自由。人生必经自觉的砥砺与历练,读书必经自觉的苦修与积累,才能最终进入审美自由的境界。在砥砺历练与审美自由的因果联系中,追求人生与读书境界的圆融合一;以儒家之境为本,以道家之境为用,以佛家之境为得,领悟"入"、"出"、"悟"的读书三昧;以吸纳式读书为起点,研究式读书为致用,审美式读书为终极,从而获得一种快乐而诗意的人生。  相似文献   

13.
2002—2003年,分季节对四川米亚罗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调查,结合保护区2004—2007年的鸟类监测资料,确认保护区有鸟类210种,分属于14目40科.以留鸟和夏候鸟为主,占总数的88.1%.从185种繁殖鸟的区系上看,有东洋界成分106种,古北界成份59种,广布种20种,分别占繁殖鸟总数的57.3%,31.89%和10.81%.保护区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0种,我国特有种16种.雉类和画眉类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14.
2009年7月~2011年12月对河南省万宝山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24种,隶属16目、39科,其中雀形目鸟类57种,占鸟种总数的46.0%;留鸟37种,占总种数的29.8%;夏候鸟29种,占总种数的23.4%;冬候鸟25种,占20.2%;旅鸟33种,占26.6%.在本地区繁殖的66种鸟类中,古北界鸟类21种,占总数的31.8%;东洋界鸟类13种,占总数的19.7%;广布种32种,占总数的48.5%.国家I级保护鸟类2种,国家II级保护鸟类19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鸟类保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审美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实践,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具有情感性、根源性、直接性的特点。人生境界的意义在于实现人的自我超越和生命的升华,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境地。审美与人生境界关系密切,它可以帮助人们从小我之境向大我之境不断攀升,进而实现情感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最终目的是走向人生的至高境界。当今社会的困境,更加重了通过审美提高人生境界进行审美还原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北坡及河西走廊蝶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92~2002年6~9月,对祁连山北坡及河西走廊蝶类经行系统的采集,共采集蝶类标本6000余号,经鉴定、整理隶属于8科74属128种,根据世界及中国昆虫地理区划,该区分布有古北区系种99种,东洋区系种2种,广布种27种,以古北种占有绝对优势.同时对国内其他地区(包括其周边地区)的蝶类区系与祁连山及河西走廊蝶类区系作了相似度比较,初步探讨了祁连山北坡及河西走廊蝶类在中国蝶类区系中的地位,以及祁连山及河西走廊对于蝴蝶分布的影响和中国昆虫地理区划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冯友兰新理学的"境界"是以"觉解"为枢纽的.在新理学的境界思想中, "觉解"有"形上"和"形下"的两个向度.<新理学>严格区分了"形上"与"形下";而在<新原人>的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里,本来所严格区分的"形上"与"形下"又得到了有机的结合;从而使新理学之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的实现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甘肃祁连山鸟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于1985-1987、1992-1994年间对甘肃祁连山的鸟类进行了专项调查,经事理鉴定出128种另11亚种。本地区文献有记录但未能采到的鸟类计有54种另6亚种。据此,本地区鸟类总计182种另17亚种,隶属于14日33科104属。在鸟类总数中已确定的繁殖鸟有155种,其中属古北界有113种,占繁殖鸟类总数的72.9%;属东洋界的仅2种,占1.3%;两界兼有40种,占25.8%。显然古北界种类占  相似文献   

19.
本以属为分类阶元,对我国晰蜴类爬行动物地理区划的7个区,18个亚区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洋界和古北界的划分可以明显地从爬行动物的分布中反映出来,但古北界区和亚区的划分则不能反映爬行 物的地理分布特点,东洋界中,西南区喜马拉雅亚区单独聚为一支,是与其爬行动物主要来自于印度半岛相一致的;而华南区的台湾亚区则与华中区和西南区的西南山地亚区聚在一起,说明将台湾亚区放在华南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两栖动物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河南省两栖动物的调查研究,至今尚无全面系统的报导。付桐生(1963)在《河南两栖类志》一文中记载了河南两栖动物7种;周家兴,单元勋(1961)在《河南省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目录》中综合报导了河南两栖动物14种(和亚种);四川生物研究所(1977)在《中国两栖动物系统检索》一书中记载了河南两栖动物13种(和亚种)。1979~1981作者等人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