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乐加昌  李彦萍  苏雅娴  林克椿 《科学通报》1999,44(16):1748-1753
脂双层中的短杆菌肽A(GA)荧光可以被竹红菌乙素(HB)猝灭.当磷脂从凝胶相转变为液晶相时猝灭反应速率反而降低,用传统荧光猝灭理论无法解释相变过程中的这一反常荧光猝灭现象.用Marcus光诱导电子转移理论进行分析,获得了较好的符合.  相似文献   

2.
乐加昌  李彦萍 《科学通报》1999,44(16):1748-1752
脂双层中的短杆菌肽A荧光可以被竹红菌乙素猝灭,当磷脂从凝胶相转变为液晶相时猝灭反应速率反而降低,用传统荧光猝灭理论无法解释相应过程中的这一反常荧光猝灭现象。  相似文献   

3.
荧光猝灭和荧光加强理论公式的等效性论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曼曼  席小莉  杨频 《科学通报》2005,50(20):2199-2202
通过荧光、紫外方法研究头孢哌酮钠和沃氟沙星两种药物与白蛋白的作用, 对荧光加强和猝灭理论公式的等价性进行了检验, 结果表明两种理论公式在求取解离常数上是等效的; 得出了两种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解离常数、能量转移效率、给体-受体作用距离和猝灭常数, 还特别指出: 猝灭终止时猝灭剂(药物)的最大摩尔浓度与荧光体(白蛋白)的摩尔浓度之比[Mt]/[Pt]是个值得重视的参量, 因为它是猝灭剂分子对一个荧光体分子的最大结合数, 向荧光体溶液再添加超过这个量值的猝灭剂将不再具有猝灭功能.  相似文献   

4.
陈建文   《科学通报》1996,41(23):2178-2181
山莨菪碱作为中药已广泛应用于国内的临床,关于它的作用机理,我们曾作过多次探讨,已经证明它能特异地与酸性磷脂结合,并能增加脂质体对Ca~(2+)的通透性,山莨菪碱能抑制肌质网Ca~(2+)-ATP酶和兔肾(Na~+-K~+)-ATP酶的活性,并能诱导心磷脂呈非双层结构。上述研究为揭示山莨菪碱的作用机理提供了十分有力的论据。最近,我们采用荧光偏振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首次报道山莨菪碱诱导酸性磷脂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DPPG)呈交插  相似文献   

5.
正常生理条件下,红细胞内Ca~(2+)浓度为10~(-6)mol/L,而血液中的Ca~(2+)浓度则约10~(-3)mol/L,因此红细胞膜两侧存在着1000倍的跨膜Ca~(2+)梯度.有报道在贫血病人的红细胞或老化的红细胞中,红细胞内的Ca~(2+)浓度大幅度上升,导致了跨膜Ca~(2+)梯度的下降.我们曾报道过一个合适的跨膜Ca~(2+)梯度可通过膜脂调节质膜腺苷酸环化酶、肌质网Ca~(2+)-ATP酶的构象和活力.最近,我们又初步报道了一个合适的跨膜Ca~(2+)梯度是红细胞带3蛋白(Band-3)表现较高阴离子转运活力所必须的.那么这种调节作用是否也是通过膜脂进行的呢?众所周  相似文献   

6.
蒋丽金 《科学通报》1990,35(22):1681-1681
1.反应条件 竹红菌素只有在氧和光(400—490nm)同时存在时才发生自敏光氧化反应。但竹红菌甲素(HA)并不能与~1O_2生成光氧化产物,而是激发态HA与基态氧~3O_2反应生成产品。 前面提到:HA或竹红菌乙素(HB)光敏~3O_2产生~1O_2的量子产率和自敏光氧化速率的比  相似文献   

7.
杨福愉 《科学通报》1995,40(3):287-287
正常生理条件下,红细胞内Ca~(2+)浓度为10~(-6)mol/L,而血液中的Ca~(2+)浓度则约10~(-3)mol/L,因此在红细胞膜两侧存在着约1000倍的跨膜Ca~(2+)梯度.我们曾报道过跨膜Ca~(2+)梯度对通过膜脂调节质膜腺苷酸环化酶、肌质网膜Ca~(2+)-ATP酶构象和活力的重要性.红细胞骨架(Cell skeleton)是维持红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基础.它由两个结构单元组成——细胞膜和膜骨架(Membraneskeleton).  相似文献   

8.
竹红菌乙素晶体和分子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丽 《科学通报》1987,32(1):56-56
竹红菌是我国首先发现并用于治疗某些皮肤病的一种新型光疗药物。万象仪等从竹红菌中分离鉴定了其含有的主要成分——竹红菌甲素。最近,我们利用硅胶板层析法从含有大量甲素的竹红菌乙醇抽提物中分离得到了另一种含量较少的色素——竹红菌乙素。乙素的质谱、核磁、可见和红外光谱均和甲素不同。迄今尚未见到有关竹红菌乙素的报道。因此,我们对竹红菌乙素进行X-射线结构研究,确定了其晶体和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9.
以竹红菌甲素(HA)和竹红菌乙素(HB)为参比, 系统地研究了实验室生物合成制备的苝醌类化合物-痂囊腔菌素A (EA)的光物理和光敏化特性. 结果表明EA光敏可产生单重态氧, 其量子产率为0.98, 高于HB(Φ = 0.84). 同时通过吸收光谱分析了EA在无氧条件下半醌负离子的产生, 通过纳秒时间分辨瞬态吸收光谱研究了EA的三重态T-T吸收, 得到了EA在环己烷溶剂中的瞬态吸收光谱, 测定了EA三重态寿命, 并采用基线漂白法确定了EA的T-T摩尔消光系数.  相似文献   

10.
由咔唑衍生物基团与不同芳撑二烯基团交替共聚合成了系列发光共轭聚合物, 探讨了此类聚合物的光诱导电荷转移性质. 以荧光光谱为主要手段考察了此类聚合物与C60在苯溶液中的相互作用, 发现其荧光猝灭行为符合所谓“作用球”模型. 此猝灭过程与激发态能量在聚合物中的扩散过程有关, 激发态能量扩散的有效范围即“作用球”范围. 在此意义上求出的各聚合物“作用球”半径的大小顺序与聚合物激发态寿命有关. 为了进一步研究聚合物激发态构型对其双分子猝灭行为的影响, 我们还考察了对二氰基苯(DCB)对其中的两种聚合物荧光猝灭过程的温度效应, 结果表明: 聚合物激发态分子呈平面构型时有利于其与猝灭剂分子的有效碰撞, 从而有利于进行能量(电荷)转移.  相似文献   

11.
张举成  刘卫  易中周  陈瑞  李应  闵勇 《科学通报》2009,54(14):2076-2081
纤维化症的典型特征之一是, 在纤维化组织中不易生物降解的吡啶啉交联模式的胶原蛋白含量异常增加, 由于胶原蛋白的积累而导致纤维化, 因此, 吡啶啉交联含量异常升高也能作为诊断器官纤维化的重要标志. 竹红菌乙素是我国特产的一种天然光敏剂, 对肿瘤、病毒和微血管类疾病的光动力活性高, 并具有暗毒性低、组织代谢快等优点. 本文从分子层次对竹红菌素光动力治疗纤维化症进行了研究, 证明明胶中有类似于胶原蛋白中的吡啶啉交联结构, 可以用作胶原蛋白的模型物; 竹红菌乙素与明胶分子在暗环境下结合后, 通过光敏化竹红菌乙素选择性破坏明胶中的吡啶啉交联结构, 暗示竹红菌乙素光动力作用有可能用于调控胶原蛋白中的吡啶啉交联模式的含量, 使之趋于正常化, 从而达到治疗纤维化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王金凤 《科学通报》1986,31(13):1022-1022
二价金属离子对猪心线粒体H~+-ATP酶与大豆磷脂脂质体重建体系酶活性影响的研究指出,Mg~(2+)、Ca~(2+)、Mn~(2+)等二价金属离子可以提高重组酶的活性。本文主要是运用~(31)PNMR(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在大豆磷脂脂质体中,以及在H~+-ATP酶复合体与大豆磷脂脂质体重建的脂酶体中膜脂的结构,同时观察金属离子Co~(2+)对膜脂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竹红菌素衍生物在缺氧条件下的光化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何玉英  安静仪  蒋丽金 《科学通报》1999,44(22):2376-2383
为了改善竹红菌素的红光吸收特性和亲水性,合成了一系列竹红菌乙素的衍生物。利用顺磁共振(EPR)和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竹红菌乙素衍生物在缺氧条件下的光化学反应。在光照下,所有衍生物都能通过自身电子转移反应生成半醌负离子自由基,生成效率和谱图精细结构与衍生物的结构有关。在电子给体存在时,由电子给体向竹红菌乙素衍生物的电子转移增强了相应半醌负离子自由基的生成效率,而且还可用吸收光谱法检测到负离子自由基和氢醌  相似文献   

14.
孙大业 《科学通报》1987,32(24):1887-1887
作为胞内信使的钙离子,在与Calmodulin(钙调素,简称CaM)结合后将其活化,从而调节着生物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和生理过程。在植物方面,已证实Ca~(2+)·CaM系统至少调节着NAD激酶、Ca~(2+)·Mg~(2+)-ATP酶和NAD奎宁氧化还原酶,以及可能参与光合作用、细胞运动、植物激素反应等生理过程的调节。植物上已初步证实与Ca~(2+)·CaM调节有关的ATP  相似文献   

15.
杨小毅  范高峰  黄有国  杨福愉 《科学通报》1996,41(12):1131-1134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真核细胞内Ca~(2+)浓度为10~(-7)~10~(-6)mol/L,细胞外侧为10~(-3)mol/L,即细胞膜的两侧存在1000~10000倍的跨膜Ca~(2+)梯差。当细胞外信息跨膜传递时细胞外Ca~(2+)内流,胞浆中的Ca~(2+)浓度升高,细胞膜两侧的跨膜Ca~(2+)梯差降低约10倍,即膜内外两侧的跨膜Ca~(2+)梯差为100倍;而信息传递完成后胞浆中的Ca~(2+)会通过质膜上的Ca~(2+)-ATP酶或Na~+-Ca~(2+)交换运出细胞外以维持膜两侧合适的跨膜Ca~(2+)梯差。因此,细胞膜两侧的跨膜Ca~(2+)梯差在维持细胞正常功能中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但这种跨膜Ca~(2+)梯差对膜结合蛋白,尤其是对参与构成信息跨膜转导体系的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稀土离子和钙调蛋白重组的紫外差光谱及电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旭  周玉祥  徐育敏 《科学通报》1996,41(21):1982-1986
对稀土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表明,稀土元素能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增加产量;稀土在一定的浓度下对动物组织具有一定的毒性.目前对稀土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机理还不很清楚,许多学者认为,稀土离子(Ln~(3+)在生物体内与拮抗Ca~(2+)有关.钙调蛋白(CaM)是一种动植物中普遍存在的非常重要的钙离子受体,它能调节多种酶的活性(如,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PDE)、Ca~(2+)-Mg~(2+)-ATPase、等).这预示着 Ln~(3+)与CaM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CaM不含色氨酸,它有5条精细的特征峰结构(253,259,265,269,277nm).紫外光谱滴定实验表明,猪脑CaM的两个Tyr残基位于不同的环境:Tyr-99位于分子表面,Tyr-138埋藏于分子内部.Yazawa等发现Ca~(2+)由于影响了CaM中Tyr-138的环境而诱导了286nm负的差谱.本文利用了紫外差光谱法(测定蛋白质在两种环境下的吸收度差)来研究Ln~(3+)对CaM的构象影响.此外,还采用PAGE活性电泳以及SDS-PAGE方法来研究Ln~(3+)和CaM的重组.结果表明.Ln~(3+)与CaM的结合所引起的构象变化与Ca~(2+)的相类似.Ln~(3+)结合CaM后导致CaM的C末端的两个Tyr残基(Try-99,Tyr-138)环境变得更加亲水,明显显示出286nm和279nm负的差谱.由其离子滴定引起这2个差谱的变化大小推测Ln~(3+)能与脱钙CaM(Apo-CaM)的钙结合位点结合.其第1个Ln~(  相似文献   

17.
在模拟人生理条件下,综合利用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和分子模拟等方法,研究姜黄素及其衍生物去甲氧基姜黄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热力学特征.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姜黄素和去甲氧基姜黄素均能有效猝灭BSA的内源荧光,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通过计算,获取了相应的热力学参数,证明2种药物与BSA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且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位点竞争实验和分子模拟的结果表明,2种药物在BSA的主要结合位点均为SiteⅠ.圆二色谱的分析发现,2种药物使BSA的构象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8.
竹红菌素衍生物在有氧条件下的光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竹红菌毒是一种新型光敏剂。为了克服其红光吸收弱和两亲性差的缺陷,合成了一系列竹红菌乙素(HB)的衍生物,研究了氧存在时活性氧(包括超氧阴离子、差基自由基和单重态氧)的产生。结果表明,乙素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影响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产生效率和单重态氧的量子效率。  相似文献   

19.
孟祥兵 《科学通报》1994,39(11):1046-1046
钙调神经磷酸酶是哺乳动物脑内含量极丰富的唯一依赖Ca~(2+)及钙调素的磷蛋白磷酸酶.该酶(calcineurin,CaN)在脑外组织如精子细胞、淋巴细胞及肌肉组织中也有分布,但含量远远低于脑.CaN由18kD Ca~(2+)结合的调节亚基和61kD钙调素结合的催化亚基组成.除可与Ca~(2+)结合外,该酶还可与Mn~(2+),Ni~(2+),Co~(2+)等金属离子结合而影响其活性.CaN催化亚基已有至少5种cDNA同型物分别从大鼠、小鼠和人基因库中调出.这些基因型是从分别  相似文献   

20.
6-氯嘌呤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分析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运用荧光光谱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核苷衍生物6-氯嘌呤(6-CP)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6-CP对HSA内源荧光的猝灭类型为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通过热力学参数确定6-CP与HSA之间存在氢键和范德华力,分子对接结果也证明了氢键和疏水作用力的存在.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6-CP对HSA构象的影响,并以华法令和布洛芬为分子探针进行竞争实验.在此基础上,以6-CP为分子探针,运用固定波长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了生物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对11份空白溶液进行平行测定,检测限达到0.511 mg/L,相对标准偏差为0.324%.运用此方法对血清、唾液进行了加标回收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