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毅 《甘肃科技》2011,27(18):72-74
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油井含水的上升,加上并眼轨迹弯曲,腰英台油田管杆磨损现象加剧、油井免修期短、泵效较低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为了延长检泵周期,结合腰英台油区的特点,2010年开始对油井的防偏磨工艺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工作.通过对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油井生产管柱配置的论述,为制定腰英台油区油井采油配套工艺技术规...  相似文献   

2.
抽油井的抽油杆、油管偏磨现象在油田开发生产中存在较普遍,且抽油杆偏磨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偏磨现象导致油井检泵周期缩短,作业成本增加,本文在对现场倒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抽油井管杆偏磨的诸多因素,列出了防治偏磨的一些工艺,为今后抽油井的管杆偏磨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水驱抽油机井抽油杆柱受力状态的分析,应用抽油杆柱屈曲挠曲微分方程建立杆管偏磨条件,确定杆管偏磨临界压力;应用波动方程把实测悬点示功图转化泵的示功图的方法确定抽油杆轴向分布力和轴向压力。并建立了水驱抽油机井杆管偏磨诊断方法,从而判定杆管是否偏磨和偏磨原因。利用该方法诊断107口井,杆管偏磨诊断符合率达到84.3%,对比分析采取偏磨治理措施生产一个检泵周期的井62口,平均检泵周期延长了239天。  相似文献   

4.
针对在斜直井、定向井、水平井等井中采取有杆泵采油作业时,由于抽油杆屈曲以及井眼弯曲导致抽油杆严重偏磨的问题,建立了抽油杆动态行为有限元分析方法。利用能量法原理,将抽油杆发生偏磨时产生的摩擦功与金属磨损消耗的能量联系起来,确定了有杆抽油系统杆管偏磨磨损量预测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得到的接触力可以定量分析杆管柱的磨损量。结果表明,有限元方法模拟效果较好,可用于预测井下杆管偏磨情况,对油田采取合理的防偏磨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油田抽油机井油管与杆之间的磨损现象日益严重。井斜,管柱结构、杆管组合及工作制度不合理是杆管偏磨的主要原因,另外还与杆管材质、产出流体性质有关。应用材料力学理论探讨了偏磨机理,介绍了滨南采油厂综合治理偏磨的工艺技术及应用效果,对于提高老油田开发效益和采收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雁木西油田为疏松砂岩油田,开采过程出砂严重,储层防砂后出砂井仍占34%。长期以来不断尝试应用泵下悬挂防砂管、各种杆式防砂泵效果均不理想,油田检泵井次多年居高不下,开采成本高,开井时率低。萨克泵的研究与应用,成功解决了高含砂井频繁检泵难题,目前出砂井已全面推广应用,油田检泵周期延长1个月,值得其它出砂油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有杆泵采油为各大油田常规及普遍的采油生产方式,但随之而来的杆管偏磨问题愈来愈严重,防偏磨的治理显得迫不及待.该文分析了常规抽油杆扶正器的材料及其缺点,同时介绍了用于制造新型抽油杆扶正器的PEEK材料及其特性,以及制造而成的新型抽油杆扶正器的构成原理、技术特性.该新型扶正器在冷家油田冷四区块进行应用,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该新型扶正器能有效地减少抽油井杆管偏磨、延长检泵周期、降低作业成本,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旋转细长杆柱动力学问题在石油钻采工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在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中,由于井斜和抽油杆高速旋转,导致杆管偏磨失效,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合理安放扶正器是解决这一个问题的关键。建立了考虑动力间隙元和空间梁单元的旋转细长杆柱动力学分析模型及分析方法。根据杆管碰撞接触状态,提出了以杆管碰撞概率、平均碰反力来进行扶正器安放位置设计的方法。通过现场应用表明,该方法收到了防止杆管偏磨、延长检泵周期、节约呆油经济成本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油井偏磨机理分析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抽油机井采油过程中,抽油杆与油管偏磨的现象已经成为影响油田正常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几年来,针对偏磨现象虽然已经采取一些办法,取得一定成效,但尚未真正解决,而且有的井较为严重,在各个油田中较为普遍。生产过程中,抽油杆与油管偏磨的现象不仅损坏装置,而且增加了修井作业次数,减少了油井生产时率,同时还降低产油量,增加采油成本。因而有必要在不断实践中进一步对偏磨井分析研究,以便采取有效治理措施保证其正常生产。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应用采油采气工程技术和计算机SOA架构和B/S模式,成功研制了基于Web的"油气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与诊断决策"软件。该软件可对抽油机井、螺杆泵井、电潜泵井、气举采油井4种主体人工举升方式和小油管、连续气举、泡排3种排水采气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并具有辅助决策功能。通过在华北、冀东、大港、吉林4个油田近3 200井次(其中:抽油机井2 249口;螺杆泵井408口;电潜泵井439口;气举采油井52口;气井52口)应用与推广,结果表明:平均提高系统效率3.7%,诊断符合率92%;频繁检泵井平均延长检泵周期80 d;其辅助决策模块能大幅提高采油采气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过低沉没度对机采井工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低渗透、薄差油层的开发开采难度大。当前,油田已处于中、高含水阶段,产量递减,成本上升,经济效益变差,如何保持油田的高产、稳产,保证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目前,通过同步测试资料发现,我队正常生产沉没度过低的抽油机井数量很多,这部分井在生产过程中具有供液能力差、产液量低、泵效低、运转负荷大、检泵周期短等许多不利因素。为了有效控制油田的生产成本,降低机采井运转负荷,延长检泵周期,提高经济效益。我们对抽油机井处于低沉没度工作状态下而造成的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生产实际,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油井在合理沉没度区域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2.
依据固液两相流理论,建立了煤层气井煤粉在有杆抽油泵内的数学模型,对煤粉在泵内的运动规律进行了分析,通过求解煤层气井有杆泵内固液两相流模型及仿真分析,得到了煤粉颗粒直径、井液的入泵速度及井液中煤粉颗粒浓度等参数对有杆泵内煤粉沉积的影响,利用固体颗粒在泵筒和柱塞间隙的磨损特性,分析了煤粉对有杆泵使用寿命的影响并给出了延长检泵周期,提高泵的使用寿命的措施。结果表明:有杆泵内下端煤粉浓度较大,分布非常不均匀;有杆泵内煤粉颗粒速度分布不均匀,湍流现象比较严重,煤粉颗粒主要沉积在固定阀入口两侧。煤粉粒径越小、井液入泵速度越大和井液中颗粒浓度越小可减少煤粉在有杆泵内的沉积。在排采的过程中通过连续、稳定、缓慢的降压,减少储层出煤粉;合理调节排采系统的冲程、冲次,通过改变泵的排量提高泵入口的流速,可减小煤粉在有杆泵内的沉积,使进入泵中的煤粉尽量排出泵外进入抽油杆和油管环空,以减少煤粉对有杆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从岩土力学角度分析了新立油田油井出砂原因,分析了地层、井况、开发等方面给油田带来的危害,油田油井出砂严重,将导致油井作业频次增加,检泵周期短,油井停产,严重制约了油田的生产。对出砂机制及套管防砂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出新型套管防砂工艺管柱。对这一新型防砂技术进行了实证数据分析,分别介绍了单纯出砂油井、含少量泥浆的出砂油井、含大量泥浆的出砂油井等的使用情况,并分析了其经济效益。统计表明,其降低了维护性作业次数,延长了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14.
在油井常规作业起下管柱过程中,当油井井下压力较大时,油管将溢出或喷出大量的井液;当井下压力较低时,因泵固定凡尔的密封作用使油管内的液体不能泄入井内,起出的油管内油液全部倾泄到井场,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工人健康。针对以上情况,设计了一种防溢防喷泄油装置。该装置安装于泵固定凡尔座于筛管之间,具有低压泄油、高压防溢防喷双重功能,达到了常规油井免压井、安全健康、清洁作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油田的逐步开发,含水上升,地层出砂和管杆偏磨日益严重,造成作业频繁,生产困难,成本上升。无油管采油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也为部分套变井恢复生产及小井眼的开采创造了条件。结构组成这种新型采油装置由空心光杆、方卡子、悬绳器、盘根盒、焊接四通、出油器、扶正器、悬挂器、防转扶正器、拨动轴、油管、柱塞总成、泵筒等组成(见图1)。  相似文献   

16.
柯贤贵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7):1615-1617,1628
本论文以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稠油水平井为研究对象,针对在生产过程中频频出现杆断脱及偏磨现象,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半圆对接式光杆、防脱抽油杆、防脱加重抽油杆、防偏磨扶正装置、低摩阻防气式注采抽油泵等防偏磨防断脱设备、工具,有针对性的对稠油水平井的下泵完井杆柱进行优化,使稠油水平井的开采得以正常进行,解决了长期困扰稠油水平井开采的断脱、偏磨问题,延长了检泵周期,对采油一厂稠油水平井的开采具有很高的现场应用价值。 关键词:稠油水平井 杆柱优化 偏磨 断脱  相似文献   

17.
番禺油田大位移井φ215.9 mm井段钻进过程中,面临井段深、稳斜段长、稳斜角度大、岩屑易堆积、钻遇断层、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急剧减小、全井段采用油基钻井液钻进、黏度高、静切力大等钻井技术问题。为此,引入连续循环阀钻井技术,分析了该技术在PY10-5-A1H井φ215.9 mm井段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全井段1 026 m当量循环密度波动值小于2.3%,井内循环压力稳定,扭矩波动平稳,平均机械钻速高达19.30 m/h,井眼清洁状况良好,减少不必要的循环划眼和短起下钻,缩短非钻进时间,提高钻井效率,安全平稳钻过断层,未发生任何漏垮卡等井下复杂情况。总结了现场应用中出现的切换循环通道瞬间对钻杆和水龙带的冲击、MWD信号传输受干扰等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和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8.
常规有杆抽油泵在油田生产中存在抽油杆偏磨现象严重,泵承受载荷较大,造成抽油机系统能耗较高,为此,探讨一种节能高效抽油泵技术,充分利用液压反馈原理,可以大大减缓抽油杆偏磨现象,减少摩擦所消耗的能量,同时能够降低下冲程阻力和上冲程载荷,从而实现节能高效抽油的目的,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以青海油田涩北气田为研究对象,综合参考涩H2井的地质资料以及邻井的完井井身剖面数据,针对该地区出现的增斜、稳斜困难等问题,在钻进过程中通过采用最新的钻进设备—随钻测井仪以及及时调整钻具组合和实时钻井参数的方法,设计出具有良好抑制井壁坍塌、井眼净化能力的超低渗透聚合物—甲酸盐钻井液体系。对于固井工程设计,针对涩北气田后期固井困难的问题,最终确定在该井井身结构上用φ241.3 mm钻头二开完钻,下φ177.6 mm生产套管完井的设计方案,此设计有效的降低了环空中水泥浆的流动阻力,从而防止固井中井漏问题的出现,提高了固井质量。该设计方案现场实施时也取得了良好的固井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实际生产中的抽油杆偏磨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找出了除见聚浓度、冲次、供液不足、蜡影响以外的另一重要因素——含水升高。本文并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含水升高,尤其是超过74%以后,水中离子和细菌的存在使井液对抽油杆的腐蚀加重;2.从润滑的角度分析了含水的升高使井液与抽油杆之间的摩擦系数增大,造成偏磨加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