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提高川崎病治愈率的护理流程。方法对我院儿科2001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32例川崎病患儿资料进行分析,针对患儿在患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症状、体征,提出护理问题,实施整体护理,并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心理指导。结果32例川崎病患儿全部痊愈。结论整体护理是缩短川崎病患儿病程、提高其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涂彬 《遵义科技》2003,31(3):43-43,60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血管炎。婴幼儿发病较多。其特征为发热、粘膜炎、皮疹、颈淋巴结肿大和肢端改变。我院于1998年1月-2002年7月共收治川崎病三十一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川崎病是由日本川崎富作1967年首次报导的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病因不明.我院1985~1995年收治4倒.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34例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及其动态变化。结果川崎病患儿首次测定的血小板计数(PLT)(598±128)×109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动态观察发现: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急性期血小板平均容积(MPV)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组(P<0.01),治疗后PLT较未并发冠状动脉组升高(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动态测定有助于对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早期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34例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及其动态变化.结果川崎病患儿首次测定的血小板计数(PLT)(598±128)×109/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动态观察发现: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急性期血小板平均容积(MPV)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组(P<0.01),治疗后PLT较未并发冠状动脉组升高(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动态测定有助于对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早期判断.  相似文献   

6.
通过冠脉CTA诊断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的个例分析,来讨论川崎病的主要病因及预后,以及早期使用螺旋CT诊断该疾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34例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及其动态变化.结果川崎病患儿首次测定的血小板计数(PLT)(598±128)×109/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动态观察发现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急性期血小板平均容积(MPV)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组(P<0.01),治疗后PLT较未并发冠状动脉组升高(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动态测定有助于对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早期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川崎病出现冠脉损害的患儿血脂水平的变化,以及他汀类降脂药物对其干预作用。方法研究39例川崎病冠脉损伤患儿血脂水平变化。对血脂异常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非洛伐他汀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洛伐他汀一月后对比血脂水平。结果冠脉损害患儿血脂水平明显存在差异(P〈0.05),洛伐他汀治疗后冠脉损害患儿血脂水平可显著改善(P〈0.05)。结论川崎病冠脉损害患儿普遍存在血脂水平紊乱,洛伐他汀可改善川崎病患儿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9.
川崎病误诊为颌、颈蜂窝织炎2例报告李宝明(定西地区医院743000)川崎病于1942年由日本学者川崎氏发现并命名。此病报道以来,国外已有不少病例报道。在我国被称之为“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而见诸报刊杂志的报道为数不多,由于本病早期症状以颌、颈淋巴结...  相似文献   

10.
葛永玲  贺志莉 《甘肃科技》2010,26(2):164-164,160
近年来,不典型川崎病增多,尤其婴儿患者,不具备全部的诊断标准,只有持续发热,指(趾)端膜状脱皮,球结膜充血,唇干裂主要症状中之2~3项表现,但患儿烦躁明显,应于病程2~3周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监测川崎病的典型症状。现将解放军第一医院院1990年4月~2009年5月收治的158例川畸病临床资料做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小儿川崎病误诊为颈部淋巴结炎事例解析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了治疗川崎病的常用药对牡丹皮-赤芍发挥作用的潜在机理。方法:用TCMSP数据库对牡丹皮-赤芍药对的有效成分和相关靶点进行检索筛选,基于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搜索川崎病有关靶点,通过Venny工具分析牡丹皮-赤芍药对治疗川崎病的交集靶点。共有靶点经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3.7.2软件构建PPI网络图,使用R语言分析GO功能和KEGG富集情况,经分子对接技术评价关键靶点与主要成分的结合力。结果:筛出牡丹皮-赤芍药对36个活性成分,243个潜在靶点,川崎病相关靶点1619个,活性成分-疾病共同靶点100个。PPI网络中核心靶点主要涉及MYC、HIF1A、AKT1、JUN等。GO功能分析获取GOBP条目1883条,GOCC条目40条,GOMF条目147条;KEGG富集得到168条信号通路,靶点集中在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中,槲皮素、山柰酚与JUN、AKT1、CASP3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牡丹皮-赤芍药对通过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生物过程,经多成分、多靶标、多通路作...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炎症性、进行性、对称性和破坏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不甚明确,病情复杂,缠绵难愈,蒙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很早就有明确认识,称其为“图来”病,而且对RA病具有蒙古族传统特色的治疗方法和有临床护理经验.我科采用蒙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在辩病的基础上进行具体辨证,具体病人具体护理,同病异护或异病同护,注意局部护理与整体相结合,在西医的专科专病护理基础上,结合蒙医辩证分型,给予不同的护理手段,对控制和治疗此类疾病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台湾信息     
不氧化加热法及装置 这是由台日本川崎制铁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一项台湾发明专利.系一种用于炼钢的不氧化加热法。是在必须用高温不氧化环境的炉中,交互变换多台蓄热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以及早期进行冠状动脉病变的预防治疗,减少冠状动脉瘤的发生。方法:分析2001年5月至2007年10月收住院的小儿不完全川崎病22例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并进行讨论。结果:全部病例在恢复期均出现指(趾)端脱皮,入院时22例患儿中9例具备包括持续发热在内的2条诊断指标,8例具备包括持续发热在内的3条诊断指标,5例具备包括持续发热在内的4条诊断指标及外周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升高,血沉增快;21例冠状动脉扩张、1例有冠状动脉瘤的形成。结论:小儿不完全川崎病因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应对持续发热〉5d、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例进行动态超声心动图检查及随访CRP、血沉、WBC计数,作出早期诊断,减少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6.
川崎病(KD)为小于5岁以下小儿好发的全身系统性血管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瘤。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2g/Kg)+大剂量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是标准KD治疗方案,低剂量阿司匹林(3~5mg/kg/d)发挥抗血小板效应。阿司匹林是KD治疗的一线用药,小于12岁以下患儿过敏几率26.5%。报告一例KD婴儿在阿司匹林治疗中出现过敏反应并复习文献。  相似文献   

17.
国外撷英     
回收贵金属的装置日本川崎有机公司与日本N.E.化学催化剂公司联合开发出一种回收金、银之类贵金属的装置,其回收  相似文献   

18.
川崎病作为临床相对较为复杂的儿科疾病,其自身一般具备较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作为一种全身血管炎为主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高发于五岁以下婴幼儿,尤其常见于男性婴幼儿。由于此类疾病病因不完全明确,又容易引起很多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因此有效观察治疗十分关键,对于患儿来说影响也相对较为积极一些。那么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客观认识到此类疾病特点,然后结合疾病特点采取针对性的观察,提高最终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提高20%生产率的热轧带连续轧制日本川崎钢公司研制了热轧带连续轧制的新技术,实施这项技术后可使热轧带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都获得明显提高。这一技术的关键是薄板坯在进入精轧机组之前连续地连接,因此薄板坯可以连续不断地送入精轧机组。川崎钢公司在这一技术中解决了...  相似文献   

20.
周湲 《杭州科技》2000,21(3):38-38
痔疮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 ,且反复发作 ,时好时坏经久不愈。尽管使用众多内服外用药物及新兴手术疗法治疗 ,常因欠缺护理使成功的手术出现失败的结果 ,老年人痔疮病护理尤为重要。由于居家自我护理能力较差 ,存在诸多护理问题 ,本文就老年痔疮病存在的护理问题予以分析 ,并提出护理对策。⒈一般资料病例20例 ,男17例 ,女3例 ,年龄65~75岁 ,平均69岁。混合痔12例 ,外痔6例 ,内痔2例。2例混合痔患者曾住院手术治疗痊愈后出院回家康复护理 ,其余患者长期靠医院肛肠科门诊配药或小手术后居家自我用药护理。⒉存在护理问题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