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兹威基是一位罕见的科学奇才,也是一位人道主义者。他首次正确推算出了暗物质,与巴德一同首先提出存在超新星和正确预测了中子星,观测和研究了若干超新星,对引力透镜效应研究做了重要推进,开发了一些喷气发动机,发明了"一般形态分析"法,长年为二战中毁坏的科学图书馆输送书刊,并担任佩斯塔洛齐基金会的美国理事会主席。但兹威基名气低下,"实至名未归"。他科学成就的超前性应是导致他"实至名未归"的深层诱因。  相似文献   

2.
正时域天文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暂现源和剧烈爆发天体,它们也是宇宙中壮观而神秘的自然现象。暂现源是指在短时间内出现,然后很快消失的天体。剧烈爆发天体则是指亮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出现数量级式增长的天体。这两种天文现象主要源自两类天体物理过程。一是天体自身的突变过程,比如恒星的塌缩、黑洞或中子星之间的并合,典型天体为超新星、伽马射线暴等。另一类产生于极端物理环境,比如黑洞和中子星周围的超强引力场及磁场,典型天体为X射线双星、活动星系  相似文献   

3.
黑洞或者中子星发生的一次撞击,可能是导致中世纪一股放射物袭击地球的原因。但是我们的祖先和我们的绿色家园非常幸运地躲过了这场劫难。德国科研组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指出,774年到775年间袭击地球的那股放射物,可能是由两个"致密的恒星残骸",例如黑洞、中子星或者白矮星,撞在一起产生的。德国耶拿大学天体物理学研究所的天文学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科学家在海底发现来自外太空的尘埃,而却这些尘埃来自于超新星.科学家表示对这些尘埃进行分析,有助于确定太空中的大规模爆炸所能生的重元素数量.首席研究员、澳大利亚物理学与工程学研究学院的安东·瓦尔纳博士表示:“少量外太空爆炸产生的碎片穿过银河系后降落到地球.我们对过去2500万年里坠落地球海洋的星系尘埃进行了分析,发现尘埃中的钚和铀等重元素数量比我们预计的少很多.”这与当前的超新星理论相矛盾.超新星爆炸能够产生一些对生命至关重要的物质,例如铁、钾和碘.这些物质遍布在太空.此外,超新星爆炸还能产生铅、银和金,以及铀、钚等更重放射性元素.  相似文献   

5.
正宇宙中重元素是如何形成的仍是一个未解之谜,但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他们可能找到了答案,这些重元素可能形成于微型黑洞毁灭中子星内部的过程中。像这样的过程将有助于解决其他宇宙难题,例如:神秘伽马射线和射电爆的起源。宇宙中最轻的三种元素:氢、氦和锂等则诞生于宇宙最初期阶段——大爆炸之后的瞬间,重元素是后期较轻元素原子核与自由  相似文献   

6.
正1987年,天文学家在银河系附近的一个小型星系中观测到超亮的超新星爆发,其瞬间释放的能量超过了太阳1亿倍。美国宇航局如今对外发布了关于此次超新星爆发令人惊叹的最新数据。这颗代号SN1987A的超新星是400多年来爆发出最明亮的一次超新星事件。在此次发布的数据中,包括一些非常壮观的图像、视  相似文献   

7.
学界对1408年几条短暂星象记录是否为超新星记录存有争议。李启斌认为这些记录对应着同一超新星爆发事件,而斯蒂芬森认为其更可能是流星记录。双方各持己见,争议持续至今。本文对此争议进行了初步考察,结合新发现的史料,部分赞同斯蒂芬森的观点,并对整理和利用古代天象记录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正在遥远的NGC4993星系,两颗剧烈相撞的中子星上演了一出壮观绝伦的"灯光秀"。在此之前的数十亿年间,这两颗中子星一直围绕着对方缓缓旋转,但在即将相撞前,它们忽然以极高的速度撞在了一起,而这次极为猛烈的中子星合并使整个宇宙都为之颤动。该过程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亿颗太阳,生成的引力波最终触及到了地球,以及地球上最高端的引力波探测器——美国的  相似文献   

9.
正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对位于银河系圆盘部位、距太阳约1万光年的超新星残骸W44进行了观测,发现其分子云中有一团与超新星残骸的膨胀运动大为不同的小型超高速气体成分,直径约2亿光年,速度约每秒120千米,这种被称为“子弹”超高速气体,以与银河系自转相反的方向和速度运行,速度幅值比星际空间音速高出两位数值。  相似文献   

10.
张袆 《科学大观园》2009,(20):68-68
中子星是宇宙中除黑洞之外密度最大的天体,其每立方厘米的质量高达1亿吨。中子星不仅密度极大,而且其外壳还非常坚硬,其硬度超过钢铁的100亿倍。  相似文献   

11.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3,(17):34-35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符号Au的金,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第79号元素是地球上最广受欢迎的贵金属。科学家们认为,这种美丽金属的起源可能是一种罕见而剧烈的爆炸事件。长期以来,科学家们都认为元素周期表上的重元素,如金,铂、铅和铀等,都起源于宇宙中超新星的爆发。地球  相似文献   

12.
天文学家将“蟹状星云”看成是宇宙中最稳定的高能辐射源之一。一直以来“蟹状星云”的辐射都非常稳定,以至于天文学家将其作为一种标准来测量宇宙其他能量源的辐射。1054年,人类酋‘次对这个6500光年外的超新星爆炸残留进行了观测记载。但不久前科学家们通过两架太空望远镜观测到“蟹状星云”正在猛烈爆发伽马射线,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震惊不己。  相似文献   

13.
美国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2004年2月20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宇宙至少还能再膨胀300亿年左右。神秘的“暗能量”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宇宙间存在一种与万有引力相反的力量,使所有星系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宇宙才不会因星体间的万有引力而不断收缩。爱因斯坦认为这种与万有引力相反的力量是恒久不变的,并将之称之为“宇宙常数”。20世纪20年代,在埃德温·哈勃发现宇宙并非静止而是在膨胀之后,爱因斯坦放弃了“宇宙常数”,并称其为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然而,科学家后来从陆续发现的超新星中得出更多资料,显示宇宙中的确存在“…  相似文献   

14.
<正>爱因斯坦曾预言过引力波是时空产生的涟漪,而如今的科学家也许探测到了一种新型引力波。科学家于2016年首次探测到这种引力波,此前未观察到过的这种引力波是由两颗中子星相撞产生。若果真如此,这将标志着物理学家首次得以在可见光下直接观测引力波,而且这项发现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研究宇宙、解开暗能量等未解之谜的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术语》2014,(3):17-17
<正>新星、超新星,这些名词人们已耳熟能详,但"红色新星"绝对是个新东西——它是天文学家这几年的新发现,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这种"新星"很红,它的亮度很"中等",介于新星和超新星之间,但它的形成一直是个谜团。近期,这一类新的恒星的瞬变被观测到,但是这种奇怪的爆发的起源还没能被解释。此类新发现的爆发事件被赋予不同的新名字——中等亮度红色瞬变事件(intermediate luminosity red transients,ILRTs);发光的红色新星(luminous red novae);中等亮度的光学瞬变事件(intermediate luminosity optical transients)等。比如,2002年初在麒麟座中爆发的V838,就是ILRTs事件的典型代表之一。确切地说,麒麟座  相似文献   

16.
正新星、超新星,这些名词人们已耳熟能详,但"红色新星"绝对是个新东西——它是天文学家这几年的新发现,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这种"新星"很红,它的亮度很"中等",介于新星和超新星之间,但它的形成一直是个谜团。近期,这一类新的恒星的瞬变被观测到,但是这种奇怪的爆发的起源还没能被解释。此类新发现的爆发事件被赋予不同的新名字——中等亮度红色瞬变事件(intermediate luminosity red transients,ILRTs);发光的红色新星(luminous red novae);中等亮度的光学瞬变事件(intermediate luminosity optical transients)等。比如,2002年初在麒麟座中爆发的V838,就是ILRTs事件的典型代表之一。确切地说,麒麟座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人们分辨黑洞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黑洞的中心处会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向太空释放出一道道狭长而连续的物质流。而日前,美国国家宇航局的斯必泽太空望远镜观测到这些喷射出的物质流中有一股围绕在一颗恒星尸体,即中子星的周围。  相似文献   

18.
文慧 《科学大观园》2012,(22):40-40
长期以来人们便已经知道地球上包括金和银等一些贵金属,都源自于超新星的爆发,然而这些金属元素的确切起源过程却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如今一项新的研究为这一谜团的解开提供了线索。包括氢和氦在内的大部分轻元素都是在大爆炸中形成的,而像碳和氧等更重一些的元素,则是在恒星内部通过核聚变的方式形成的。然而像金和银这些稀有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19.
正科学家不久前发现显著重子声波振荡信号,这是人类首次利用宇宙深处的类星体进行的重子声波振荡测量,并在超新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观测之后,获得了暗能量存在的又一独立证据,这也再次证实了宇宙在加速膨胀。重子声波振荡是早期宇宙中声波振荡留下的遗迹,在宇宙爆炸后约38万年重子声波振荡信息被"冻结"。在如今的宇宙中仍包含着与大爆炸时的重子声波振荡信号,所以可将其作为"标准尺"测量宇宙遥远天体间的距  相似文献   

20.
2002年,发现的弓箭手坟墓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弓箭手坟墓透露两点玄机:一是墓主可能建了巨石阵;二是墓主可能来自中欧——这意味着,被视为英国古老文明象征的巨石阵,竟可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