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造型艺术重要的形式门类之一,雕塑在其生发过程中与传统美学原理相结合,并在其作用下发展和提升.秦汉时期是我国雕塑艺术成熟期,通过对这两个历史时期雕塑面貌的描述与分析,从其各自独具的社会与审美性征及二者共有的美学意趣,阐释了此期艺术创作与情感因素审美走向之间相伴相生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郑成功雕塑形象的塑造,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的深入探索。认为郑成功雕塑的艺术性不仅蕴含郑成功精神美学,展示闽台雕塑艺术发展的工艺水平,而且反映了闽台各个时期郑成功的政治意义,真实记载了闽台民众的审美追求及精神传承。  相似文献   

3.
隐寓是亨利摩尔雕塑的基本特征,利用中国画的美学思想对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和创作理念进行分析、探讨其雕塑艺术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关系,对推动现代雕塑艺术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和”是《乐论》所论的核心美学范畴.以和为美不惟是阮籍论乐的核心,也是整个正始时期的理想美学原则.它具有特定的美学内涵与外延,及历史渊源.在正始审美风尚中,它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内涵演变及原因具有可追溯性.  相似文献   

5.
婉约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其审美内涵既是对正宗词家的审美追求及其词作的审美特性作出的理论概括,也是中国农业文明时期人的生命境界中自然、本真一面的审美升华。运用中国传统美学的观点,以正宗婉约词为依据,具体分析其审美规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词心,似水柔情的审美宣泄;二是词境,托迹闺房的意象体系;三是词格,俗、丽、清、雅的多彩画卷。  相似文献   

6.
《潍坊学院学报》2020,(1):54-57
数字图像时代,大众的审美由印刷时期过渡到电子媒介时期,大众对电视图像的审美期待也越来越高。电视节目在不断拓宽新的节目内容的同时,对节目图像的呈现也有了更高追求。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化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其电视艺术特性与审美效果,解析电视艺术应具有的思想层次和文化内涵,并对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电视美学审美要求与创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东晋南朝是一个崇尚美的时代,士大夫们傅粉施朱、步行顾影、神情潇洒、风流倜傥;他们的心灵和艺术殿堂更是一个美的天地,王羲之父子之书法,顾恺之、陆探微之绘画,戴逵、戴顒之雕塑,陶潜、谢灵运之诗文……“美”成为时人所标举的时代和社会群体意识。 新的美学思想的发韧、审美范畴的独特创制、审美趣尚的微妙嬗变、构成此时美学别开生面的独特风彩,以此为中介,铸就了我国传统美学大别于西方美学的个性特色。东晋南朝是人的自觉与文的自觉的时代,更是美的自觉的时代,它处于文化的转型期,从某种意义上讲,把握此时的美学精神是宏观领会我国传统美学精神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陶瓷雕塑具有一般雕塑的普遍性特征,但因其陶瓷材料的特殊性而表现出区别于其它雕塑的独特个性。本文从陶瓷雕塑的概念入手,围绕陶瓷雕塑的内容、审美、工艺等方面论述陶瓷雕塑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张珺 《科技信息》2009,(25):99-100,116
美与身体的健康密不可分。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自身包含着许多审美因素。体育美学研究和诠释体育领域内的审美活动和审美教育。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处处体现着与美学的统一。用美学原理指导教学、适时适量地渗透美学教育、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体育与美育结合。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的亚洲美学家们往往依据西方美学传统的基本模式来考察各种美学问题;但实际上,亚洲各国也有自己的与西方不同的美学传统。通过对中西美学传统的比较性考察,探讨中国美学在21世纪人类美学的总体发展中所具有的世界性意义。从中国美学的视点看,美不仅在人与审美对象的关系中具有单纯审美的意义,而且更在人的存在自身中具有形而上的意义;人不仅是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的创造者,而且首先是人自身美的存在的创造者。事实上,只有当人自身的存在首先在形而上的意义上达到了美的层面时,人才有可能一方面在外部世界中创造出审美的对象,另一方面在内心世界中形成审美的心理。中国美学的这一洞见无疑能够大大扩展21世纪人类美学的理论视界和研究内容,使其超出西方美学传统的有限观念,甚至将其提升到人的存在的形而上层面,从而使其对人类的进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对古希腊神话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为希腊艺术的武库、土壤,是一种高不可及的范本等;而古希腊神话的产生和艺术特点在特定时期有其自身的魅力所在,因为其形成和发展,与其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文化和风俗民族等因素有着重要关系,尤其是具有标榜神人同形同性、对人性完满和谐的美学追求以及永恒超越意义等方面的凸出特色。它的典范价值表现在文学、雕塑、绘画等诸多艺术门类中,而作为古希腊神话最完备、最直观体现的古希腊艺术也内蕴着古希腊神话的艺术魅力,其自由、纯真、永恒超越性的审美价值也指引现代人在异化的工业社会中寻回本真自我,并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2.
郄光超 《科技信息》2013,(35):116-116
和谐美学是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以和谐思维方式演变的基础,借鉴自然科学而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本文从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发展现状入手,在概述其现实状况的基础之上,结合和谐美学的思维方式探讨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发展脉络。由此得出结论:坚持和谐美学的思维方式是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且和谐美学的思维方式是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石油诗的美学特征主要由其意象的发掘与运用加以表现,按照我国传统的美学理论,可以将其概括为阳刚美与阴柔美,二者相辅相成,构成石油诗总体审美品质。这种美学形态的成因与诗歌创作者审美经验直接相关,而构成上述审美经验的因素包括历史文化传承中的英雄主义,大庆油田的客观环境以及以"铁人精神"、"大庆精神"为核心的大庆主体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全球化趋势下,在世界当代艺术的语境中如何更好的展现中国自我的雕塑体系,表达中国的艺术精髓和时代精神,文中对殷教授的解读使我们看到,经过严格西方写实训练的雕塑家,再充分利用自身造型优势,依托传统美学意象观,抓住本土地域独特性,展现民族审美。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西方都曾创造灿烂的雕塑艺术,但是二者分属两大独立的美术体系,其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中西雕塑在美学观念、造型方式以及艺术效果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中西雕塑与空间观念之间的媒介分别是绘画和建筑,本文就中国雕塑和绘画、西方雕塑和建筑的关系来展开中西古代雕塑的空间观念讨论.通过比较我们将探寻到中西雕塑的各自特征及所共有的价值.最后得出西方古代雕塑以物的结构,实体化地把握空间,而中国古代雕塑则是根据宇宙真体内部充满和谐与节奏的宇宙之舞来把握空间的.  相似文献   

16.
胡塞尔对西方现代美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意向性理论与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形式价值论与审美价值论;主体问性理论与审美主客体关系;生活世界理论与艺术的审美功能。考察胡塞尔对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解释学美学的影响,可以见出胡塞尔对当代西方美学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意象性审美特征贯穿着中国雕塑的发展历程,这是因为它生长于中国传统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壤,道家观念和儒家学说给了它丰厚的精神内涵。这种审美特征使得中国雕塑注重精神力量的表现,讲究"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的精神气象,中国雕塑艺术也以这种充满了传统哲学魅力的审美特征满足着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审美需求。及至当代,中国雕塑的发展承受着各种文化的冲击,如何使中国意象性审美特征与当代艺术的文化大环境相融合,成为当代雕塑家探索和践行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8.
自从哥尼斯堡大哲学家康德在其<判断力批判>这部美学论著中将"审美无利害性"的命题作了系统、完整地论述后,"审美无利害性"就成为美学家的热门话题.审美有无功利性问题也成为美学界争论不体的话题.有人认为"审美无利害性"从根本上对审美知觉与非审美知觉作出区别,为美学创立了一个新的核心,从而将"美"的领域从"美即和谐"的领域扩展到"审美"的领域;也有人认为"审美无利害性"概念是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9.
休闲美学,作为一门体闲学与美学交叉的新兴学科,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其研究成果也日渐丰硕。综观国内外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休闲概念的美学思考、休闲与人类生活的审美关系、休闲主体的审美感受、休闲美育、旅游休闲审美等诸多方面。休闲美学研究涉及面较广,但其深度和对现实的指导性等均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0.
一陈独秀和李大钊,在20世纪中国美学第一阶段的末期,产生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美学的变化,常常并不是直接导源于某个美学家的理论建树。而且美学历史的发展,往往并不由美学家、艺术家的主观意愿所弓得.美学的变化,植根于全社会审美理想的变化,审美理想的变化又紧紧与人们的人生理想密切相连.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多数人如果觉得生活、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那么美也就应该是这个样子.陈独秀和李大创,作为这个历史时期十分活跃的思想巨人,他们对于美学的作用,恰好是通过作用于人们的人生理想和人生态度来实现的。他们也谈到过美和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