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考察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纳滤膜对两种酸性氨基酸L-苯丙氨酸(L-Phe)和L-天冬氨酸(L-Asp)水溶液分离可行性及最佳的制膜条件。  相似文献   

2.
简述D,L-苯丙氨酸,D,L-丙氨酸和,L-天冬氨酸的基本属性、制备途径;并以此为原料合成二肽甜味利阿斯巴甜、阿力甜和乐甜,以实现其产业化。  相似文献   

3.
选择2,6-二甲基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对两种N-Fmoc氨基酸-N-Fmoc-天冬氨酸叔丁酯和N-Fmoc-缬氨酸进行了手性拆分.采用pH 5.0,40 m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内含商品化20 mmol·L-1 2,6-二甲基-β-环糊精)为缓冲液, Fmoc-Asp(otBu)-OH、Fmoc-Val-OH对映体的分离度分别为2.54和1.62.  相似文献   

4.
根据浓差极化模型和非平衡热力学模型,对4种纳滤膜(NF-40膜、NTR7450膜、Desal-5膜和G-20膜)在不同浓度(10 ~ 500 mol/m3)的电解质(NaCl)溶液体系的透过实验数据进行回归计算,求得膜的反射系数和溶质透过系数.根据Teorell-Meyer-Sievers模型从膜的反射系数估算这些纳滤膜的有效电荷密度并对其进行了电解质浓度的经验关联.结果讨论同时证明了Teorell-Meyer-Sievers模型适用于纳滤膜的带电特性评价.  相似文献   

5.
酶法转化体系中L-苯丙氨酸的络合萃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苯丙氨酸的分离提取对于促进酶法制备工艺的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价值。利用络合萃取分配系数、分离选择性高的特点,对苯丙酮酸酶法制备,L-苯丙氨酸转化体系中,L-苯丙氨酸的络合萃取进行了研究。以二(2-乙基己基)磷酸为萃取剂,研究了水相平衡pH、萃取剂浓度和稀释剂的种类对分配系数的影响;并利用D2EHPA-正辛醇体系对酶法制备,L-苯丙氨酸的转化液进行了络合萃取研究,经4次萃取和1次反萃,L-苯丙氨酸的萃取率达到98.15%;经1次反萃,L-苯丙氨酸的收率达94.33%。  相似文献   

6.
氨基酸系列希夫碱的生成与分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合成了甘氨酸(Gly-Schiff base)、DL-丙氨酸(DL-Ala-Schiff base)、L-苯丙氨酸(L-Phe-Schiff base)、L-谷氨酸(L-Glu-Schiff base)、L-天冬氨酸(L-Asp-Schiff base)及L-色氨酸(L-Trp-Schiff base)等6种氨基酸水杨醛希夫碱及其金属铜配合物,研究了其紫外-可见电子吸收光谱.分别在酸碱条件下对氨基酸水杨醛铜配合物进行了分解实验,并选取DL-丙氨酸代替人工信号转导系统中的脂双层膜,与5’-磷酸吡哆醛进行络合形成类似天然磷脂和磷酸吡哆醛的复合体,为下一步构建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的可逆的化学模型作了相关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7.
从大肠杆菌中提取了天冬氨酸转氨酶,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7 ℃、最佳反应pH范围为8.0~8.5、最佳氨基供体为L-天冬氨酸、转化反应动力学常数Km,同时对影响该酶作用的其它因素(辅酶、金属离子)作了研究.利用几种α-酮酸,考察了该酶在转化制备相应的芳香族L-氨基酸过程中的作用.为该酶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氯化血红素(hemin)催化H2O2氧化邻苯三酚红反应为指示反应,研究了氨基酸、有机碱、表面活性剂等多种小分子对hemin催化性能的影响.发现,L-精氨酸、L-组氨酸、L-苯丙氨酸、L-色氨酸对hemin的催化性能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并使其最适pH更接近天然过氧化物酶的最适pH;具有芳香结构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胶团(SDBS)也可提高hemin的催化性能,且与L-精氨酸、L-组氨酸、L-苯丙氨酸有明显的协同效应.该结果可为hemin与保守氨基酸衍生表面活性荆胶团模拟过氧化物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用双-(6-氧-间羧基苯磺酰基)-β-环糊精作为手性选择剂,制备了手性HPCE整体柱,采用正向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拆分了非衍生化的D,L-苯丙氨酸(D,L-phenylalanine),考察了缓冲液浓度、pH值、分离电压等因素对苯丙氨酸对映体保留特性和分离度的影响,探究了分离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对映体分离度达到4.46,建立了一种高效的苯丙氨酸两对映体分离分析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L-色氨酸和L-苯丙氨酸在732树脂上的吸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L-色氨酸和L-苯丙氨酸在732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单组分等温吸附平衡,分别采用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拟合吸附平衡数据.料液初始pH值介于3.5~6.5时,pH值对平衡吸附量影响不大,而料液中过多H+存在会降低氨基酸在树脂上的吸附量.当温度处于25~40℃范围,随着温度的升高,树脂的吸附量略有下降.在不同的pH和温度下,分别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L-色氨酸和L-苯丙氨酸平衡数据,其平均相对误差在3.63%~4.93%范围.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L-酪氨酸和L-苯丙氨酸在732树脂上的单组分和双组分吸附平衡.对单组分吸附,分别采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拟合吸附平衡数据.对双组分吸附平衡,扩展的Freundlich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优于IAS和LCA模型,而后2者的精度相当.双组分吸附行为表明,L-苯丙氨酸在该双组分吸附系统中是强吸附质.所得到的模型为双组分竞争吸附动力学过程的数学建模与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L-天冬氨酸转化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较为便宜的水解棉籽蛋白代替蛋白胨作为氮源 ,用葡萄糖部分代替富马酸作为复合碳源 ,培养产天冬氨酸酶的大肠杆菌。结果表明 ,改变培养基配比后 ,对菌体的总体酶活力 (即对底物转化能力 )影响不大 ,转化率可达 99%以上 ,通过上罐发酵初步估算可以节约培养基碳氮源成本大约 6 0 %。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静态法测定了L-谷氨酸对L-苯丙氨酸热力学的影响,并应用常用的方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L-谷氨酸的加入增大了L-苯丙氨酸在水中的溶解度。考察了L-谷氨酸对L-苯丙氨酸晶型转化过程的影响,L-谷氨酸的加入可抑制其晶型转化。同时,应用Langmuir模型对晶型转化数据进行了拟合,拟合结果良好,可用于相关数据预测。  相似文献   

14.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3种不同类型的溶解性有机质(L-苯丙氨酸、蛋白胨和柠檬酸)对苯并[a]芘(BaP)在黑炭表面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溶解性有机质的存在均会增加BaP在黑炭表面吸附的非线性程度.L苯丙氨酸和蛋白胨的存在均可以抑制BaP在黑炭表面的吸附,同时促进了BaP的解吸,这主要取决于L-苯丙氨酸和蛋白胨对BaP的增溶作用.但是由于BaP可以分配到黑炭表面吸附态的蛋白胨中,在相同添加浓度下,L-苯丙氨酸对BaP吸附的抑制作用更强.与L-苯丙氨酸和蛋白胨相反,柠檬酸的存在增加了BaP在黑炭表面的吸附并减小了吸附过程的可逆性,这主要是由于吸附在黑炭表面的柠檬酸对BaP的吸附作用.当柠檬酸的浓度从0 mg· L-1增加到50和100 mg·L-1时,BaP的吸附能力参数Kd值(在ce=100 μg·L-1下)分别从119 268 mL·g-1升高到134 877和180 639mL·g-1,解吸滞后指数H分别从0.44减小到0.41和0.39.本研究为预测多环芳烃在溶解性有机质污染的环境中的分布特征和最终归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在酸处理过程中酸的种类、质量分数、酸处理时间和温度对NaY分子筛膜属性和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氮气吸脱附、接触角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酸处理前后的NaY分子筛和NaY分子筛膜进行表征.经酸处理后的NaY分子筛膜的Si/Al比和接触角增大,分子筛膜的疏水性和对有机物的吸附作用增强; 经酸处理后的NaY分子筛的BET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均减小,可阻碍大尺寸MMA分子的透过,从而增强了酸处理后NaY分子筛膜的渗透通量和选择透过性.NaY分子筛膜的最佳酸处理条件是pH值为3的HAc溶液、酸处理温度为25 ℃、酸处理时间为30 min.经酸处理后的NaY分子筛膜的硅铝比增加了7%.在分离温度为50 ℃、10 MeOH/MMA混合液的渗透汽化过程中,酸处理过程可改善NaY分子筛膜渗透汽化性能,其中渗透通量增加了71%.  相似文献   

16.
以天冬氨酸(A)和谷氨酸(G)为单体,在1,3,5-三甲苯(TB)和环丁砜(SUL)混合溶剂中,分别进行两者均聚及共聚反应,考察了溶剂配比、催化剂用量、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产率、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并用FTIR和13C-NMR 对聚合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混合溶剂中TB含量增加、催化剂用量增加、反应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产率和聚合物的分子量均增加。但催化剂用量过多和反应温度过高对聚合是不利的。天冬氨酸的反应活性大于谷氨酸,两者可以进行共聚反应,产率、共聚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随单体配料中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不同A/G配比下得到产物的GPC谱图曲线为较窄的单峰分布,分子量分布指数(Mw/Mn,MWD)从1.34到1.87,数均分子量(Mn)范围从6000到11900。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偏氟乙烯固体微孔膜,与溶解在煤油中的三烷基氧磷组成支撑液膜(SLM),分离稀水溶液中的乳酸。考察了pH值、料液浓度、载体浓度、温度、料液及解析液流量对传质速率的影响。同时进行了膜稳定性的定性研究。发现乳酸以分子形式通过SLM;载体浓度为40%时传质速率最大;SLM对乳酸的通量与稀水溶液中乳酸浓度成正比。料液和解析液预先用有机相饱和时,膜的稳定性可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反渗透膜在处理核电厂含硼废水时的脱硼效率(截留率), 通过改变原水pH值及添加配合物, 考察反渗透膜脱硼效率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反渗透膜对含硼废水中硼的截留率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 当pH=11时截留率最高; 当n(山梨醇/甘露醇)∶n(硼酸)=1时, 反渗透膜对溶液中硼的截留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离子膜电解槽电解NaCl溶液,研究制备阳极酸性氧化溶液及其对模拟烟气中NO的脱除效果。分别研究了电流密度、电解时间、Na Cl浓度等因素对阳极酸性氧化溶液理化性能(TOS浓度、pH)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电解时间、NaCl浓度的增加,阳极酸性氧化溶液中TOS浓度近乎呈线性增加。但随着电解时间增加,pH却迅速降低,并趋于稳定(1.5~2)。随着阳极酸性氧化溶液中TOS浓度的增加,NO脱除率明显提高;当TOS浓度为700 mg·L~(-1)时,NO脱除率达到50.4%。随着阳极氧化溶液初始pH的降低,NO脱除率明显增加,当pH为6时,NO脱除率为38%。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以L-天门冬氨酸为原料,用微波辐射法合成聚天门冬氨酸的最佳条件,采用粘度法测定了聚天门冬氨酸的分子量,其分子量范围8000—10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