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成型粘结剂及粒度对炭分子筛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箱式炉核桃壳木炭制得变压吸附空分富氮用炭分子筛,考察了不同粘结剂配比和木炭粉碎粒度对产品空分性能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羧甲基纤维素和煤焦油混合粘结剂有利于改善炭分子筛产品的空分性能和强度,适宜的羧甲基纤维素/煤焦油/木炭重量配比为1/1~2/10.木炭细碎有利于提高产品空分性能和强度,适宜的木炭粉碎粒度为-160目。  相似文献   

2.
杨木制取高质量颗粒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利用杨木和杨树枝丫材,制取高质量颗粒活性炭的工艺,先把杨树枝杈烧成木炭,再把木炭粉碎,添加复合粘结剂,混合成型,炭化和多步活化,制得高品位颗粒活性炭,其关键技术是使用了复合粘结剂和独特的加工方法,按本方法制得的杨木颗粒活性炭碘吸附值1354mg/g,亚甲基兰吸附值16mL/0.1g(240mg/g),苯吸附率34.8%,强度(硬度)95%,灼烧残渣(灰分)0.83%。这些指标达到或超过不定型椰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级快速凝固制粉装置制各RSPAl-Fe-V-SiFVS0812合金粉,运用TEM,XRD对合金冷轧板高温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50℃下长时间退火,合金仍保持相当高的硬度;在600℃下退火12h,可观察到再结晶发生,并伴随有{110}再结晶织构出现.合金中大量的第2相粒子延缓了再结晶的发生,提高了组织与性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竹炭导电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采用SX2-5-12型箱式电炉,按不同炭化最高温度烧制竹炭。通过电子显微镜、X-衍射仪、红外光谱等分析仪器,对竹炭导电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炭化最高温度对竹炭的导电性影响显,随着炭化最高温度升高,其电阻率减少,且在炭化最高温度600-800℃时电阻率显降低;不同炭化最高温度的竹炭维管来收缩不一,纤维排列结构发生变化;竹炭在炭化最高温度900℃以下,未出现石墨化结构特征峰,竹炭导电主要是离子引起的,而在800℃时出现了碳碳双键与苯环共轭的强吸收峰,导电性增强,在温度达1100℃以上有形成石墨化结构趋势。  相似文献   

5.
杏核壳制炭分子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两步炭化法由杏核壳制备变压吸附空分制氮用炭分子筛,考察了一次炭化温度和二次炭化温度对产品空分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吸附分子探针法对产品微孔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作为粘结剂的煤焦油在二次炭化过程中裂解积炭,改善了二次炭化产品的微孔结构和空分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HZSM—5(55)原粉为原料改性.600℃焙烧的催化剂,对已酸异戊醇酯化反应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其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135~140℃;酸醇比:3;原料空速:2—3h1-1.  相似文献   

7.
催化法制备纳米碳材料和纳米镁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科学进展》1999,9(11):1050-1054
使用催化法可以在(比较)和温和的条件下制备纳米碳材料和性能更加优异的纳米镁材料。使用Ni催化剂,CH4/H2=9:1,在600℃制得外径为42 ̄12nm,内径为10 ̄3nm,长度为微米级的碳纳米管;在500℃制得外径为80 ̄40nm、长度有数十微米的纳米级碳纤维;在CH4气氛、600℃制得纳米级碳颗粒,其平均颗粒直径为80nm,以TiCl4为催化剂母体,在常压、60℃条件下制得纳米级氢化镁,其平均  相似文献   

8.
高硅MCM-41分别在干燥的空气中于800℃条件下和在水蒸汽饱和的空气中于600℃条件下焙烧不同的时间。用XRD和环己烷吸附等温线,IR,^29SiMAS NMR表征了它们的性质。结果表明,经高温焙烧后的MCM-41,结构更加稳定;水热处理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样品的结构;但未经热处理的样品,结构破坏程度很大。热处理和水热处理对样品的孔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煤基炭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煤为前驱体,经700-1000℃炭化制得煤基炭材料,用X射线衍射和恒电流法研究了炭材料微晶结构的变化以及放电性能。研究发现,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煤基炭材料的微晶结构逐渐变得规整,首次放电容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
以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的玉米芯为原料,通过炭化和活化(水蒸气为活化剂)制备生态炭.为提高生态炭的收率,炭化前采用热压成型的方法对玉米芯原料进行预处理.通过对成型温度、成型压力、成型时间等工艺参数的研究,得出较佳热压成型条件:成型温度为275~300℃,成型压力为5~15MPa,成型时间为10 min.研究结果表明,成型工艺参数对总炭化收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成型温度>成型压力≈成型时间;热压成型使玉米芯的炭化收率由成型前的18.52%(质量分数)提高到成型后的25.58%;热压成型对生态炭的比表面积影响较小,所制生态炭比表面积为982m2/g,以微孔为主,微孔率高达97.31%.  相似文献   

11.
利用木糖醇渣直接挤压成型,并选择炭化、活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可制得比表面积1000m2/g以上、微孔发达的颗粒活性炭,其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煤质活性炭同类产品水平。  相似文献   

12.
于固液相转移条件下,以PEG-600为相转移催化剂,通过苯并三唑与氯乙酸乙酯反应,合成了1-H-苯并三唑-1-乙酸乙酯(Ⅱ).Ⅱ与85%的水合肼反应,制得相应的酰肼(Ⅲ).Ⅲ与苯甲酰基异硫氰酸酯反应,则得1-(1-H-苯并三唑-1-乙酰基)-4-苯甲酰基氨基硫脲(Ⅳ).Ⅳ在酸或碱存在下环化,分别得到1,3,4-噻二唑(Ⅴ)和1,2,4-三唑啉-5-硫酮。  相似文献   

13.
稻壳碱化法制取活性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压睛将稻壳进行干法和湿法碱化,经炭化除硅将固体的物质活化处理后制得具有较高吸附性能恶性循环 炭,溶液还可做为化工产品原料-水玻璃。这一研究为稻壳在工业上的应用及环境保护寻找出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对阐叶材木炭用水蒸汽活化时,温度、时间和木炭颗粒度的变化对得到的活性炭的吸附力和得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活化的最佳条件是在900℃下活化4小时,木炭的颗粒度为10—15mm。制得的粉状活性炭的亚甲基蓝脱色力为13.5ml,得率为30.3%。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用Al3+替代Fe3+,对Mg-Mn尖晶石微波铁氧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Al3+替代量增加,铁氧体的4πMs下降,电阻率增加,介电损耗和磁损耗下降。当x=0.4时,4πMs在600~650KA/m,介电损耗和磁损耗都较小,适合于S波段器件的使用要求。用化学共沉法制备粉料,并用普通氧化物工艺制备Mg-Mn铁氧体,研究了烧结温度和气氛对铁氧体性能的影响。当x=0.4时,可制得如下性能的铁氧体:4πMs:600-650KA/m;Tc:250℃;ρ:4.5×108Ω·cm;tgδe:1.1×10-2(f=26MHZ);tgδM:1×10-2(f=9MHZ);ε:11.0;D:4.68×103kg/m3.  相似文献   

16.
以中间相炭微球(MCMB)为原料,酚醛树脂为粘结剂,通过特定冷压烧结工艺对其进行烧结,制得各向同性炭块.研究了在不同烧结温度制品的收缩率和耐磨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了断面微观结构及磨痕.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处理过程中,炭材料的炭化失重,体积收缩主要发生在低温处理阶段;经过900-1300℃热处理后的制品具有...  相似文献   

17.
CdO-Fe_2O_3复合氧化物半导体气敏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系列CdO-Fe2O3复合氧化物气敏半导体材料,研究了制备条件对电导和气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分氧化物之间在250℃开始发生反应;Cd/Fe=1/2共沉淀粉料在600℃时形成单一尖晶石CdFe2O4相;电导率和气敏性能随材料体系的化学组成及烧成温度不同而变化;Cd/Fe为1/2产物对乙醇有最高灵敏度和很好的选择性;优化制备工艺制得的气敏元件,对低浓度乙醇气体(100ppm)灵敏度高达20多倍,相当于1000ppm汽油灵敏度的5倍左右,具有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8.
采用0.3-2.0mol/dm^3的硫酸水溶液浸渍预焙烧过的二元氧化物,然后在450-650℃的温度下焙烧3-5h,制得SiO2/ZrO2摩尔比为1:9-30的SO4^2-/ZrO2-SiO2催化剂,ZrO2-SiO2二元氧化物前体由沉淀/混合沉淀法制得,对于乙酸/丁醇酯比反应,所制得的催化剂的活性比传统的SO4^2-/ZrO2催化剂高6-10倍,考察了SiO2/ZrO2摩尔比为10-15,以1.0mol/dm^3硫酸溶液浸渍,且在550℃温度下焙烧制得的催化剂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淀粉类衍生物作有机多功能酸络合剂的溶液合成法制备纳米钙钛矿La0.8Sr0.2MnO3+x.通过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在100℃下蒸发、炭化及经400~1300℃不同温度下煅烧3h后的显微结构和相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钙钛矿结构La0.8Sr0.2MnO3+x相的形成温度为500℃,其形成温度低的原因可能是炭化后金属离子与其它离子或基团结合力较弱因而活性高.700℃是比较理想的煅烧温度,由此制得粉体结晶完整,且晶粒细小.晶粒尺寸20nm左右,颗粒尺寸为15~60nm.  相似文献   

20.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光学金相显微镜及静腐蚀试验等方法,研究了化学沉积Ni-P和Ni-W-P合金耐蚀性以及热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400℃热处理后,两种合金耐蚀性都有所下降;而经过600℃热处理,它们的耐蚀性又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