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1954年)出版之后,中国科学院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副院长竺可桢邀请并组织叶企孙、陈桢、谭其骧等学者对它进行了评介,科学院对李约瑟还进行了资助。中国学者对此卷既有高度的评价,也有具体的批评。中国科学院派遣代表团参加第八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又与李约瑟直接相关。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对中国科学院成立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起到了促进作用。科学史学科在新中国诞生后迅速走上建制化之路,主要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特别提倡爱国主义的时代背景下,由于竺可桢等科学院领导的倡导和支持、李约瑟与苏联的积极影响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4.
5.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上的一些观点与成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约瑟(1990-1995年)是一位难能可贵的西方学者。他为学严谨,在可级范围内必追寻中国古代原始资料作为自己建立理论的依据。他能局部地脱离西方文化传统的影响,从一个比较中性的角度来分析中华文化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李约瑟最重要的成就在于促进科技史界认识到科技不是单一文化的产品,而是多种文化的综合产品。因此,李约瑟不仅在中华科技研究上享有不朽的地位,在人类科技史研究上也应享有同样不朽的地位。文章分析了李约瑟的工作所产生的影响并商榷他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6.
由日本的科学史家伊东俊太郎等主编的《科学技术史事典》(1983年版),是世界书林中难得见的一部内容丰富的科技史工具书。为了填补国内这类辞书的空白,樊洪业等根据此书编译了《科学技术史词典》,对有关中国的部分做了改写,对中国近代科技史部分做了增补。《科学技术史词典》共收入词条2546个,汇集和整理了有关科技史的大量基本知识。举凡中外科技史上比较重要的人物、学科、理论、概念、事件、发明、机构乃至与日常生活相关技术的源流,  相似文献   

7.
一部旨在全面反应中国科学技术现状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当代中国科学技术总览》将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隆重推出。这部总字数逾200万的辞书精选整理了现存于中国科协、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等单位档案情报部门中浩繁的汇编资料和零散数据,分9篇15卷6500多个辞条再现中国科学技术的各个侧面。其中包括建国42年以来的重大科技成果、国家主干科研机构、民间科技团体(学会、协会、研究会)、科技传播媒介(科技报刊、期刊、科技出版单位)、国家对科技的管理及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本会会员、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谢清果副教授新作《中国近代科技传播史》一书是我国首部近代科技传播史,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顾问范岱年先生作序,2011年4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系由郭金彬、徐梦秋任主编,吴文俊、席泽宗任顾问的《中国科技思想研究文库》第二辑十部专著之一。该书基于近代科技没有首先在中国产生,然而,中国却跨进了近代科技这一史实,从传播渠道入手系统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名义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大椿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哲学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劲杨副教授主编的《科学技术哲学经典研读》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以开放的视野,从科学哲学、技术哲学、自然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科学思想史诸方面勾勒  相似文献   

10.
本会会员、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谢清果副教授新作《中国近代科技传播史》一书是我国首部近代科技传播史,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顾问范岱年先生作序,2011年4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系由郭金彬、徐梦秋任主编,吴文俊、席泽宗任顾问的《中国科技思想研究文库》第二辑十部专著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会会员、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谢清果副教授新作《中国近代科技传播史》一书是我国首部近代科技传播史,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顾问范岱年先生作序,2011年4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系由郭  相似文献   

12.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谢清果副教授新作《中国近代科技传播史》一书是我国首部近代科技传播史,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顾问范岱年先生作序,2011年4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系由郭金彬、徐梦秋任主编,吴文俊、席泽宗任顾问的《中国科技思想研究文库》第二辑十部专著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李约瑟为什么会研究中国科技史,一直以来国内外学界流行的解读为:鲁桂珍是直接的诱因。笔者通过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科学的社会研究兴起的考察,认为,李约瑟之研究中国科技史,有深刻的时代背景。自1931年以后英国科学界开展的科学的社会关系的调查和研究,应该是主要动因之一,而四十年代李约瑟来到中国主持中英科学合作馆,则最终促成了他转向中国科技史研究。李约瑟难题第一部分是李约瑟站在西方科学立场上提出的,它极有可能形成于1937年科学及其社会关系委员会初成期间,难题本身推动了他对中国的追踪;第二部分则是他站在中国古代科技的立场,在二战期间深入了解中国的科学与社会后提出。至迟在1945年,他已对难题的答案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支持下,郭沫若基金会(筹)于1998年设立"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该奖被誉为"中国历史学界的最高奖",奖励范围包括中国历史学的所有通史、专史(含科技史)、断代史的研究新作,但不包括当代史。历届评奖委员会由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央文献研究室等权威机构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奖办公室设在郭沫若纪念馆。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编纂一套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是中国科技史学者共同的心愿。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于1987年酝酿,后被列为中国科学院"八五"计划重点项目,截至2011年,共出版了26卷。这套书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持,团结全国科技史研究力量,凝聚一百多位学者之心血共同撰写,是中国学界60多年来完成的一部系统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巨著。  相似文献   

16.
17.
<正>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科学技术哲学》于2019年1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教材由中国人民大学刘大椿教授主持编写,李建会、刘永谋、段伟文、赵俊海、王伯鲁、刘孝廷、曾华锋、肖显静、万小龙、雷瑞鹏、曾国屏、古荒、刘劲杨等学者参与了编写。《科学技术哲学》集结了国内该领域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其编写前后历时10年之久,囊括了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两岸科学技术名词差异手册》是两岸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的项目成果之一。海峡两岸使用着同样的语言,书写着同样的文字。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导致了两岸在科学技术领域对同一事物和概念的命名有着很大差异。为此,全国科技名词委一直在编订"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对照本",至2009年末,已出版17种"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对照本"。2010年3月,根据《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同建议》,两岸专家学者在北京达成共识,决定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其中科学技术名词部分由大陆  相似文献   

19.
胡道静与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必然会提到沈括和他的<梦溪笔谈>,因为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而他的<梦溪笔谈>则"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而研究沈括和<梦溪笔谈>必然要提到胡道静.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史学术会议及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成立大会于1980年10月6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哲学、史学、文博、图书、出版、新闻等一百五十余单位的二百七十多位科技史工作者出席了会议,共收到古代和近现代科技史论文、报告二百四十余篇,分十一个专业组进行宣读、讨论。会上宜读的论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一部分有较高的水平。在金属学史、化学史、天文学史等方面讨论了一些新的较重大的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