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7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其核心价值在于精神层面。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国或一地区为实现生态文明新时代而开展的全部生态实践,其价值在于实践层面。基于此,对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从主体、客体和操作工具方面进行辨析,有助于加强认识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在互动实现生态文明新时代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保存了红四方面军在万源保卫战期间的珍贵文物,是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针对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在红色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知名度、注重红色旅游、加强教育开发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能带动整个万源市红色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健康、高效、文明的生态城市是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代表着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但由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生态城市建设必须按照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准则,强化政府责任、发展生态经济、加强科技创新、鼓励公众参与,才能真正推动生态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我国自身发展有长远影响,也是我国面对世界性的环境破坏和生态污染做出的正面回应。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相对于城市,中国农村的生态环境现状更令人担忧。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很多困难,诸多因素同时制约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中国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西藏作为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其生态地位更是无法撼动,加强生态建设,走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西藏来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以构建西藏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为基点,揭示了西藏现有的资源、人口、环境等生态发展现状,从构建生态税制、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合理规划资源开发、适度控制人口增长、加强防沙治沙等五个方面探索了西藏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地理位置和生态资源状况,韶关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广东全省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之一,韶关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通过机制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难题。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并且强调生态文明观念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了践行科学发展观,高校应加强生态伦理道德教育。高校加强生态伦理道德教育,是与时俱进的时代反映,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此要多渠道拓展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途径,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生态保护,推进资源环境审计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与互补,建立和完善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制度,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又面临着人口剧增的严峻形势。本文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阐述了加强生态保护、实现生态文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理论的重要性、科学性、必要性,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抉择。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迅速发展,人们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人们开始理性伦理思考发展之路,绿色生态、和谐文明、可持续发展成为题中之义。景德镇市要实力更强、活力更足、人民更富、生态更佳、文化特色更浓、社会更和谐、世人更向往,以实现瓷都梦托起中国梦,必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绿色崛起之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案德镇市绿色崛起的基础保障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构建包含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高效化三重内涵的产业结构优化指数,采用等权重加权法评估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从生态人居、绿色经济、环境保护三个维度建立中国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测算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质量;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中下游地区呈梯度递增格局,省际差异较大;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质量呈稳步提升态势,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中下游地区差异呈缩小趋势,但省际差异依然较大;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度与全国基本持平,上中下游地区呈梯度递增空间格局、省际差异较大;除下游地区表现为产业结构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型,其他地区均表现为产业结构优化滞后型.建议加大长江经济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倡导家庭绿色消费,降低能耗强度;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和工业绿色发展;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协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历史、立足当下、面向全球、着眼未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综述了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核心要义,总结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分析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谋划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陇南实际,就推进陇南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主要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制度及生态人居5维度,构建了内涵更丰富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层次分析法与TOPSIS法,对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及其5维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5维度的水平都较低,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环保投资、人民生活等多方面问题; 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5维度之间的发展状况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性,且其中生态人居建设与其余4维度之间的矛盾表现都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适应气候变化的基本内涵是通过不同手段化解气候风险,从而顺应气候变化的大趋势。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文明的发展伴随着适应气候的变化。从现实的角度看,把"减缓气候变化"与"适应气候变化"相结合已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适应气候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内在的联系,在适应气候变化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生态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基本内涵。合理规范人的行为成为适应气候变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平性和生态道德,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6.
 从海洋生态文明城市的界定入手,从海洋生态、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经济、海洋文化和海洋制度6个方面构建了环渤海海洋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研究表明,大连、威海、烟台3市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东营、天津2市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城市;唐山、盘锦、葫芦岛、营口、丹东、秦皇岛6市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城市;潍坊、锦州、滨州、沧州4市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培育城市。基于环渤海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测度分析,提出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要从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大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分类施策推进精准扶贫,建立科学有效的生态补偿制度等方面发力.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文明建设与民主政治密切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树立和强化崭新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用制度建设成果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要多策并举多地联动全社会共同行动,努力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积极采取措施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海洋自然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9.
促进“农业、农村、农民”向“生态产业、生态城镇、生态居民”的转型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三农”问题具有显著的地域分异、时间变异和相互作用等属性;生态文明建设与新时期“三农”问题的破解相辅相成,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生态安全、环境支撑、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人居和生态制度6大体系为破解“三农”问题提供了路径,而“三农”问题的破解较大程度上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针对平谷区“三农”发展中存在的大我与小我、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政府与市场等矛盾问题,梳理了“三农”向“三生”转型的理论基础,并通过建设生态城镇、发展生态产业和培育生态居民3条路径加快“三农”向“三生”的转型,以期为平谷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和积极的道德实践”是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青年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特色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建设者,他们在生态道德方面存在着认知不全面、情感意志不坚定、行为难以落地等问题,从丰富青年学生生态道德认知、增强青年学生生态道德情感、推进青年学生生态道德实践等几个方面下功夫有利于更好地提升生态道德教育实效性,对增强青年学生综合素质、建设美丽的生态文明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