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状发现,农业转移人口工资水平、工作条件和社会保障水平等就业方面的市民化水平较低。推进市民化进程面临成本、能力和城市融入方面的障碍,因此应该加快推进就地市民化进程,提高农业转移人口教育和职业培训投入,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进程,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  相似文献   

2.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政府在市民化过程中,为弥补城乡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差距所承担的财政压力成为市民化的主要障碍。因此,测算市民化的公共成本,成为研究市民化工作相关对策的重要任务之一。该文在确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构成的基础上,从一次性成本和经常性成本两个方面,测算了陕西省省域公共成本。根据市场和政策因素建立地区成本修正模型,测算省域及各地市公共成本。陕西省市民化公共成本为29 689元,其中首年支付一次性成本为22 874元/人,每年持续支付的经常性成本为6 815元/人。各地市首年总公共成本在33 800元~29 651元之间,关中地区最高,陕南次之,陕北最低。从公共成本特征出发,陕西省市民化工作需要扩大成本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公共成本中占比较高的要素中,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另一方面要发挥小城镇低成本优势,推进县域城镇化工作,分担大城市市民化压力,促进区域城镇化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循序渐进推进农村剩余人口市民化是推进"以民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不可避免的重要部分.把山东省作为研究范围,用分类加总法测算市民化过程中所需的公共成本,选取城镇就业岗位设置成本、基建投入成本、随迁子女教育成本、环保成本、社保成本、公共基本管理费用成本作为测算指标,得出山东省农民工市民化公共成本为20. 47万元/人,以此数据为基础提出促进山东省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消除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障碍因素,探寻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策,成为让进城农民“进得来、留得住、扎得根”的关键.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必须大胆创新,循序渐进.要通过深化户籍、土地、就业、社保等制度改革,加强权益保障,提升整体素质,增强市民意识,合理有序地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在总结河南省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剖析了其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河南城镇化的阶段性特征,明确了河南省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的方向重点;提出了提升城镇吸纳就业、劳动者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保障、基础设施支撑等能力的对策措施;创新户籍和人口管理、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成本分担、资金保障、城镇管理和社会治理等机制的关键环节;从能力建设和制度创新两个方面,构建促进河南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的引力系统和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市民化就是让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并愿意长期留在城市工作和生活。文章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对市民化的看法及意愿调研,指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受子女教育问题、收入水平、生活成本等因素影响,提出了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完善法制保障和社会保障机制等对策,让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中能够获得尊重,享受到和市民一样的待遇,在为城市做出贡献的同时能够享受城市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这一思路的实践重点就在于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阶段无论从外在的政策方向、经济发展和城市承载空间来看,还是从内在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来看,安徽省都具备了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条件。但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别城市在经济、文化、生态环境、资源优势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各地政府财力的承受能力也不同,不可能运用统一的市民化模式。因此,应采取区域差异化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路径,主要从皖江与皖北差异性、主体功能区差异性,以及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差异性三个维度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8.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开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先次序和标准体系研究,为科学评价市民化水平提供依据,有助于各地有序推进市民化工作.研究表明:1)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大致经历基本市民化和完全市民化两个发展阶段,且每个阶段的重点任务各不相同.2)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总体上沿着空间转移、身份转换、权益保障、公共服务、社会文化融入等的逻辑顺序不断演进,但在每一个环节也存在基础需求与发展需求的先后次序.3)基于农业转移人口个体层面,建立的以结果为导向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判断标准和指标体系,为各地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了更为简洁、直观、易于操作的决策参考,有助于建立了以指标体系为导向的政策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9.
农业转移人口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农业转移人口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其市民化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该文首先梳理了农业转移人口管理的政策演变过程,然后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农业转移人员素质不高、社会排斥、政府乏力、农业转移人员权益受损、制度缺失等问题,最后提出了教育培训、转变观念、政府推动、放开户籍、统一法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福州市部分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的问卷调查,基于修正的C-D函数的市民化进程模型,利用SPSS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定量研究福州市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结果表明目前福州市的市民化水平还处于偏低水平.建议政府应改革与完善相关制度,为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编织"安全网";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转变城市居民歧视农业转移人口的封闭思想观念;同时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自身需提高市民化意愿及能力,以此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郭军 《河南科学》2014,(6):949-952
城镇化的内核是人的城镇化,在人口大省、农业人口大省的情况下,本质上就是大量农民进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城镇化.在一个整体工业化尚处于转型发展阶段、现时城市经济社会承载力有限,农民进城纠结、彷徨,欲进不能.欲罢不休背景下推进城镇化,政府事实上面临着究竟向怎样的城市转移和怎样实现稳妥转移的严峻考量.一方面政府要积极作为,加快城镇化进程;一方面还要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遵循客观规律,让农民进城成为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也就是说,必须注意在当前城镇化发展热中进行冷思考的问题,以利于科学推进城镇化,走一条有自己地域特色的、实实在在的城镇化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便是新型城镇化,而要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妥善解决好农村的土地流转问题又是关键。现有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存在较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所以,对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进行改革有助于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同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又有助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不仅是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还包含着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过程.农民进城务工虽然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但农民工市民化受阻却影响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从社会结构和个体行为两个层面,分析了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政策障碍和农民工自身障碍,提出从制度创新、政府引导入手,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过去的土地城镇化而言的,其核心是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如果农业人口能够有序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就可以解决,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就能逐步变为现实,农业现代化方可实现.但在农民市民化的同时,又可能加剧城镇建设用地的短缺.所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农地制度改革是绕不开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分析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不仅是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还包含着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过程。农民进城务工虽然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但农民工市民化受阻却影响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从社会结构和个体行为两个层面,分析了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政策障碍和农民工自身障碍。提出从制度创新、政府引导入手,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已迈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但是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城乡差距还很大,城镇化是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这已成社会各界共识。要能够不断推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产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来吸纳就业发挥人口聚集功能,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推进农民就地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之一,推进农民就地城镇化必须要有系统谋划和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就是变农民为市民的过程,市民化是城镇化的根本。农民工为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成本障碍、制度障碍、能力障碍、文化障碍、社会排斥以及承载力约束等方面的影响,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严重滞后使得其无法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待遇。本文选取农民工第一大省广东省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广东省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并测算了其公共成本和公共收益,得出公共收益远超过公共成本的结论,农民工市民化对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容小觑,因此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其进程。  相似文献   

18.
考察农民与市民的内涵与外延,并辨析几对相关概念。对农民市民化定义综评的基础上,指出:农民市民化是指在人口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逐渐转化为市民的一种过程和状态。其间不仅仅表现为地域、职业、身份、权利等的转变,而且伴随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冲突与交融。农民市民化是人口城市化、人口现代化与人口社会化进程的有机统一。按照发展阶段的不同,农民市民化可分为农民城市居民化与生活方式城市化两大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影响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对1994-2008年影响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子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计算各因子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及各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结果表明:农民文化程度、农业劳动力转移率和农民收入水平是影响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导因子,耕地经营规模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直接作用较小,但通过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文化程度的间接影响比较大,这对于制订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提出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城镇化不仅是城镇人口比例增加和城镇面积扩大,更重要的是生产方式、生活状态、行为习惯等由"乡"到"城"的转变,是发展层次和文明水平的提升。因而,推进城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细究起来,以人为核心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转移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二是提升人,使人的能力素质与现代城市文明相适应。关于第一方面的含义人们讨论较多,诸如启动消费、扩大内需等城镇化红利,需要通过农民转变为市民才能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