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民族身份的实质是对民族关系的界定。与殖民文学和反殖民文学不同,后殖民文学摒弃了二元对立叙事模式,而采用含混叙事模式探索民族身份,界定民族关系。加拿大著名作家迈克尔.翁达吉的小说《英国病人》以二战为背景,对英国、加拿大、匈牙利、印度之间的民族关系及文化关系进行探讨比较,委婉含蓄地揭露帝国主义的罪恶,探索东西方民族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可能性,折射了多元文化背景下流散作家对当今世界地缘政治的洞察和对世界和平的期盼,堪称后殖民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2.
后殖民理论在中国研究三十年,但后殖民文学的概念与内涵却较为含糊。后殖民概念的发展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之间密切关联,因此后殖民文学的发展与殖民文学、殖民主义文学之间具有强烈的承继关系和解构意识。后殖民文学应该被看做是萨义德为首的后殖民批评家以后殖民理论观照西方自扩张时期至今的文本,并进行的西方中心主义批判,及阿什克罗夫发展自"英联邦文学"研究的跨民族、跨区域的梳理殖民文化遗产的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对后殖民文学名与实的重新辨析将有助于我们在教学与科研中有效地选择文本和阐释文本。  相似文献   

3.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殖民文学的发轫之作.它不仅生动讲述了鲁滨逊开拓荒岛的详细过程,也描绘了他驯服改造原始部族人"星期五"的手段和策略.鲁滨逊以枪炮为后盾,从语言和宗教信仰两方面对"星期五"进行了文化改造,使其丧失了原有的民族文化身份.本文从二元对立的殖民话语出发解读"星期五"民族文化身份的丧失.这为我们重读经典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我们审视殖民者的文化统治提供了一个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4.
后殖民女性主义将性别的视角渗入民族议题的讨论中,使我们能够在民族、国家、阶级和性别的动态关系中讨论关于第三世界女性的问题,这是一种有益的理论跨界,并使我们对国/族主义的某些论述保持清晰的批判,其讨论共分为三个方面:公私话语的设置导致了女性身份的暧昧不明;置身于性别利益之上的国/族话语对女性的暴力;为抵抗西方殖民或争夺对女性的控制而提倡某种落后的传统等等.  相似文献   

5.
吉卜林和福斯特是有关印度书写的殖民与后殖民文学的两位重要作家。本文通过比较吉卜林和福斯特对印度不同时期殖民官员的描述,从后殖民角度揭示文化霸权指引下的文学活动,尤其是小说在形成帝国主义态度和参照系的重要作用,以及西方作家本身存在着的种族与阶级意识歧视与偏见。由此看来,这些参与殖民建构的作家们才是帝国的真正仆从。  相似文献   

6.
“身份”与“后殖民话语”已成为后现代文学批评关注少数族裔作家及其作品的习惯性视点.但西化的思想、流寓的状态和文化的杂糅还不足以对巴尔加斯·略萨的身份盖棺定论,因为后殖民视阈下的他是多重矛盾的结合体:对祖国秘鲁有着坚定的“根”认同情结,却在国愁家恨的无奈中自我流放;出生于社会特权阶层,却拥有社会底层对各种独裁的反抗精神;从反民族主义出发反对种族歧视和殖民,却因为欧化的教育和思想在创作中使用后殖民话语.  相似文献   

7.
探索文学的种种不稳定因素决定了其叙事的流动性.但不论其如何变化,探索文学的叙事仍有一些基本的立足点和叙事特征.作为一种解构性叙事,它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小说叙事规范的消解和对"深度模式"的拆除上;作为一种极具张力的叙事,它又往往在同一文本中并置两套截然相反的叙事语码.  相似文献   

8.
所谓后殖民主义,就是指进入第一世界学术圈的第三世界的知识分子,基于欧洲殖民主义的历史事实及由此产生的现实后果,以后殖民知识分子的自我形象来建构世界时所形成的一种话语。德里克认为,后殖民主义的基本观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否定一切主导叙述,特别是批判欧洲中心主义;第二,否定一切现代化叙事;第三,否定东方主义和民族主义;第四,否定资本主义;第五,否定资本主义的世界结构;第六,后殖民批评把注意力从"民族根源"转移到了"主体位置"。对于后殖民主义的本质,德里克主要指出了两点:第一,后殖民性观念与全球化资本主义意识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第二,后殖民性观念满足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概念需求。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政治、语言与身份认同的关系探索构造"Ukish"一词的必要性;从形态学中构词法的角度探索构造"Ukish"一词的可行性."Ukish"一词的构造将加强北爱尔兰人、苏格兰人、英格兰人、威尔士人对英国的身份认同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英国民族和谐.  相似文献   

10.
民族风景区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叙事工程.在毕节市梨树镇上小河村,民族风景充当了当代白族身份认同的新载体.它具有强烈的本土意识,通过文化价值、文化延续,乃至文化身份,形成一种民族共享的建构模式,并借此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