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胖是成年型糖尿病的最重要的诱发因素之一,尤其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数在发病前体重超重10%,在女病人中更为明显,而儿童发病率者都不起重,Ⅱ型糖尿病患者常常先有肥胖以后出现糖尿病的症状,此时体重可以稍有减轻,但大多数病人仍然比正常人胖。  相似文献   

2.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6,22(2):103-103
肥胖可引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已成为困扰全球的重大健康问题。约一半的肥胖症患者有家族遗传,已有一些基因变异被发现与肥胖症相关。近年来,科学家已发现胰岛素导入基因2可能对肥胖症有重要影响,这一基因参与调控人体的胰岛素分泌,而胰岛素又能控制体内脂肪酸、胆固醇和血糖的水平。这一基因的缺陷可能导致肥胖和糖尿病等。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德国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等10多个科研机构的研宄人员总共分析了约9000名肥胖志愿者的基因信息,发现人类的肥胖症可能与一个常见的基因变异有关,这种基因变异影响全球约10%的人口。他们的研宄成果初步揭示了影响肥胖的分子机理,为未来研制抗肥胖药物指明方向。不过科学家同时强调,不应将肥胖症完全归咎于基因,饮食等后天因素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脂肪组织功能紊乱与肥胖和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组织是机体的重要器官,主要负责能量的储存和代谢,同时分泌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参与机体生理功能的调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脂肪组织的功能紊乱与肥胖和糖尿病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探讨两者的关系,综述了脂肪组织的生理和内分泌功能以及脂肪组织功能紊乱与胰岛素抵抗、肥胖和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Chemerin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新型脂肪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中发挥一定生理效应。本文主要从Chemerin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炎症的关系及运动对Chemerin的影响进行综述,为肥胖及肥胖相关疾病的运动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岩藻黄质是一类含有特殊结构的丙二烯类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肥胖及抗糖尿病等生物活性和良好的营养与保健价值,己成为海洋食品营养功效因子研究与开发的热点之一。概述了岩藻黄质的来源及提取方法、代谢及吸收途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理化基础特性,并深入阐述其抗氧化、抗癌、抗肥胖、抗糖尿病、抗光损伤等功能特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尤其对岩藻黄质显著的抗肥胖和抗糖尿病活性进行了深入梳理与分析。岩藻黄质主要通过调节线粒体解偶联蛋白1来避免过多的脂肪堆积,通过调节致肥基因的表达起到抗肥胖的作用;而对于抗糖尿病活性主要是通过下调脂肪细胞mRNA的表达或上调小鼠骨骼肌上的葡萄糖载体,减少血糖和增加血浆中胰岛素的含量,进而有效调节血糖含量。希望这些信息为岩藻黄质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为岩藻黄质在食品产业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科学观察》2011,6(1):54-57
虽然看起来很残酷、很不公平,但是越肥胖越容易罹患糖尿病,越容易罹惠癌症。这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证实,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现象的生物学机制是什么?肥胖,糖尿病和癌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使肥胖病人引起重视,改变生活方式,做到2型糖尿病的一级预防。方法2005年对我市5个单位1000人调查身高 体重 测血糖,按BMI值分三组:(1)正常组BMI≤24,(2)超重组24〈BMI〈28;(3)肥胖组BmI≥28。不同率之间的比较X2检验,不同组之间均值用t检验。结果肥胖与2型糖尿病患病率成正相关,控制肥胖降低体质数,有利于防止肥胖向糖尿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肥胖、糖尿病都是代谢性疾病,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其病因可能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糖脂代谢和肠道菌群是其中的重要环境因素。糖脂代谢紊乱会引起肥胖、糖尿病,不当饮食也会导致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加剧,通过人为改变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配比进行营养干预,可调节自身糖脂代谢水平以达到缓解病症和治疗的目的。此外,肥胖、糖尿病病人的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且功能紊乱,也是进一步维持和加剧病程的重要原因,而通过营养干预可促进肠道菌群多样性恢复及有益代谢物生成,对病症恢复起到较好作用。综述了肥胖、糖尿病与机体糖脂代谢和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关系,及营养干预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非肥胖性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NOD)小鼠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T1D)小鼠。20多年以来,这一品系为我们研究自身免疫病复杂的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依据。自身免疫病被认为是由中枢或外周免疫耐受网络缺陷而引起的疾病。本文重点叙述最近对中枢和外周免疫耐受通路缺陷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这些进展对治疗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博士园     
(本期项目采自’2001中国海外学子辽宁(沈阳·大连)创业周)BS-01518肥胖高血脂预防系列食品添加剂的开发韩立坤(日本)Email:hanlikun@hotmail.com由于饮食结构中,脂质、糖质、蛋白质三大养成分比例的改变,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成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严重社会问题。前,在世界上,40岁以上的成人中,以10%的度发展成为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的后备军。在,日本、美国每年投入大量经费从事有关这面的研究开发工作。面临这样的社会背景,我利用自己多年的实验结果,采用先进的胰蛋白筛选体系,寻找出预防…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威胁人类健康、致残、致死的第三位慢性疾病。统计表明,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较高。与无糖尿病的人相比: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高4倍,下肢坏疽高5倍,肾功能不全高17倍,双目失明者高25倍。糖尿病不仅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危害,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负担,所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已是当前医务界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糖尿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感梁、妊娠、肥胖、高血压病等均有密切关系。本文拟就肥胖导致糖尿病的机  相似文献   

12.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采用有效措施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当运动、合理饮食、规律睡眠、戒烟限酒、缓解心理压力等干预,可以控制体重,降低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并能部分逆转超重/肥胖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糖耐量减低状态,控制糖尿病的发生,进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同时,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及肥胖等慢性病患者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减缓疾病进程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因此,用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或干预慢性病的发展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儿童肥胖与许多成年期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等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肥胖导致这些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使人群健康水平下降。儿童肥胖问题倍受人们的关注,缺乏体力活动是引起肥胖的一个主要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策略,降低儿童肥胖的发病率,对治疗众多肥胖儿童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探讨在非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中国中青年群人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动脉硬度的关系。创新要点:在非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中青年人群中,阐明NAFLD和动脉硬度的关系,对预防和诊断早期动脉硬度有重要临床意义。研究方法:在非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中青年体检人群中进行一项大型横断面研究。用B超诊断脂肪肝,用臂踝脉搏波指数(baPWV)测量动脉硬度,根据是否有NAFLD和baPWV水平分组。重要结论:NAFLD组患者的baPWV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321±158)cm/s vs.(1244±154)cm/s;P〈0.001),NAFLD患病率在baPWV升高组明显高于baPWV正常组(29.3%vs.16.9%;P〈0.001),且NAFLD患病率随baPWV水平和动脉硬度程度的升高而升高(两者趋势P值〈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表明,NAFLD发生与baPWV独立相关。因此,在非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中国中青年群人中,NAFLD发生与动脉硬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16.
儿童肥胖与许多成年期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等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肥胖导致这些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使人群健康水平下降。儿童肥胖问题倍受人们的关注,缺乏体力活动是引起肥胖的一个主要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策略,降低儿童肥胖的发病率,对治疗众多肥胖儿童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肥胖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肥胖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评估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MRI和CT作为评估肥胖金标准,无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及流行病学调查,因此寻找简便易行的方法来代替MRI和CT至关重要.本文将对目前常用的肥胖诊断技术(人体测量学、超声、生物电阻抗法、双能X射线吸收法)进行综述,以提高...  相似文献   

18.
肥胖对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影响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津津  林梅 《科技资讯》2010,(8):231-231
围绝经期的女性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易诱发肥胖。而肥胖又与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糖尿病等有着直接的关系。控制饮食,预防肥胖,做好肥胖发生的干预控制,对于减少围绝经期女性的疾病发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据国际肥胖小组和WHO报告,全世界目前大约有2.5亿肥胖成人(占总人口的7%)和5亿超重者。并且发生率仍在不断上升,随着预期寿命增加到60~70岁,患病率也随之增加。与肥胖相关的主要威胁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风、骨关节炎和某些癌症。肥胖严重影响了儿童和成人的生活质量。使肥胖者的社会接受性降低,收入减少,心理负担加重,并增加了公共健康系统的负担。据统计,因肥胖造成的花费约占医疗总费用的2%~10%,并继续上升。WHO对超重和肥胖根据体质指数(BMI)的分级与疾病相关的危险见下表。  相似文献   

20.
为比较大鼠肥胖/糖尿病过程中脂肪分布及脂肪细胞大小的变化,初步阐明脂肪细胞大小与2型糖尿病发生相关性。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普通饮食组(正常对照),高脂饮食组(肥胖),高脂饮食+链脲佐菌素组(糖尿病组)。第0周随机抽取6只大鼠处死后,取皮下脂肪及腹膜内脂肪,用2.5%甲醛乙醇溶液固定,进行石蜡包埋,HE染色,制成切片。在400倍光学显微镜下随机选取10个视野检测统计脂肪细胞数量及面积大小(mm^2)。在饲养过程中分别选取第6、9、12、14周等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组随机处死2只大鼠,取皮下脂肪及腹膜内脂肪进行相同处理。同时,在各个时间点对大鼠体重、血糖进行检测。各组大鼠皮下脂肪细胞与腹膜内脂肪细胞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653,P=0.001;F=160.605,P=0.000),其中正常组与肥胖组、正常组与糖尿病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而肥胖组与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部位脂肪细胞大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脂肪细胞的体积增大,与大鼠体重及血糖变化相平行。大鼠脂肪细胞的体积增大与肥胖/糖尿病的演进过程相平行,大鼠脂肪组织的分布与脂肪细胞的大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