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旨在研究电渗技术对模网钢管滤水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通过电镜对模网钢管滤水混凝土试件的微观形貌进行比较;通过氯离子扩散实验对模网钢管滤水混凝土的抗渗性进行分析.实验表明采用电渗技术能显著提高模网钢管滤水混凝土的滤水速度、降低混凝土的凝结水灰比,试件的界面和孔级配得以改善.电渗后的模网钢管滤水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田浩 《佳木斯大学学报》2009,27(4):486-489,505
材料耐久性退化数学模型主要集中在混凝土碳化、氯离子侵蚀和钢筋锈蚀,目前,对这三个方面退化数学模型的归纳和总结多以横向研究为主,为了实现混凝土桥梁耐久性全过程分析的目标,从纵向的研究角度出发,首先给出混凝土桥梁耐久性全过程分析的两条退化主线: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结构整体性能退化、氯离子侵蚀-钢筋锈蚀-结构整体性能退化;然后针对第一条退化主线详细介绍了现有的两种较完备的退化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评定标准中的退化模型概念清晰,参数相对较少,更适合用于混凝土桥梁耐久性全过程分析.  相似文献   

3.
海工预应力混凝土氯离子侵蚀模型及耐久性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总结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混凝土中氯离子侵入模型的研究概况,针对海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讨论了影响氯离子侵入预应力混凝土的各种因素.考虑混凝土与氯离子间的结合能力,建立了预应力混凝土氯离子侵入数学模型.以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氯离子扩散速度以及表面氯离子浓度为主要参数,运用可靠度理论,建立了海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可靠度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氯离子有效扩散系数是变化的,其中混凝土的拉应力会加快氯离子的扩散,而压应力则相反;同时从耐久性分析中可知,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氯离子侵蚀下的PC结构耐久性影响最大,表面氯离子浓度及氯离子扩散速度次之.  相似文献   

4.
针对海工环境中的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PHC)管桩,考虑离心分层,将其使用寿命分为诱导期和发展期.对诱导期氯离子输运进行计算,采用差分法对Fick第二定律进行解答,求解诱导期寿命,而发展期寿命采用弹性力学理论求解.计算表明,诱导期和发展期寿命与保护层厚度分别呈线性和指数变化关系,砂浆层厚度增大时,发展期寿命急剧减小,内部封闭可增大PHC管桩使用寿命3~4倍.通过对PHC管桩180d氯盐侵蚀实验,验证了诱导期计算理论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外加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传统萘系减水剂(polynaphthaene sulphonate type water-reducer,PSWR)和新型聚羧酸系减水剂(polycarboxylic acid type water-reducer,PAWR)对混凝土内部孔结构、内部缺陷及抵抗外部环境作用力的影响等进行了较全面的对比分析研究,揭示了PAWR对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与PSWR相比,PAWR能改善混凝土浆体内部孔结构及孔径分布,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能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优化水泥水化放热曲线,减少混凝土收缩变形,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和体积稳定性,减少混凝土内部缺陷;同时,还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混凝土抗碳化、抗冻性能、抗氯离子侵蚀能力和钢筋保护能力,增强混凝土对外部环境的抵抗力,从而极大地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98)对管桩基础适宜性作了说明,但是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场地局部地质情况的变化,常常发生断桩、烂桩的现象,笔者根据多年来在解决、处理预制桩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地质情况,对预制桩对岩土层适应性有一定的了解,本文试以佛山市禅城区范围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中出现的事故进行分析,并介绍了这种桩型主要工程事故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预应力混凝土由于采用了预应力工艺以及高强度材料因而性能上更加适用于大跨度桥梁的建设施工。在大型构件或曲线配筋的桥梁施工中,大多数会应用到后张法进行预应力的建立,预应力的控制传递则需要应用到锚具,钢绞线施工作为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需要施工中予以重视。文章则主要针对这一点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9.
大跨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上拱度的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跨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粱上拱度的分析,认为预应力、恒栽、弹性模量、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等是影响上拱度的主要因素,而上拱度的预测主要取决于对混凝土徐变的合理估算;为了防止上拱度过大对结构使用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对上拱度的控制,应采用降低预应力度和减小徐变措施相结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田宝泉 《科技资讯》2010,(27):73-73
裂缝是固体材料中的某种不连续现象,在理论上属于结构材料强度理论范畴。箱梁裂缝指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脱水,引起收缩,或者受高温高低的温差影响,引起胀缩不均匀而产生的裂缝。如何消除或者有效减少箱梁裂缝,这是工程师们在箱梁预制和现浇梁施工过程中常抓不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国内外对废旧橡胶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成果,全面分析了废旧橡胶混凝土在抗冻性、抗渗性、抗碳化性、抗氯离子渗透性、抗酸碱腐蚀性、耐磨性、耐火性等方面的特点,展望了其未来研究方向,为其继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燃料电池的耐久性,并对其衰退机理进行分析,本文在Greenlight平台上,对20片单体组成的功率为1kW的电堆在DOE循环工况下进行90h的耐久性实验.通过分析电堆在DOE循环工况下进行不同时段的电堆衰退曲线,整体的电堆衰退曲线以及电堆的极化曲线来考察电堆在DOE循环工况下的性能衰退.分析了电堆的衰退机理,并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并加以验证,得出催化剂的表面氧化造成的催化剂活性下降是引起质子交换膜燃料电堆的性能衰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锤击打入桩与土的共同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有限元法对单桩的锤击贯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沉桩引起的土体应力反应峰值,并以此作为土的前期固结应力,进行使用桩土共同作用分析,得到桩基的承载特性,初步实现了在桩土共同作用分析中对沉桩影响的真正考虑,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较好吻合验证了本文锤击沉桩数值模拟及考虑沉桩影响的桩土共同作用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静力触探成果与桩基承载力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理论,探讨了单桩承载力与静力触探成果之间的相关关系;结合土层和桩本身的特点,建立了单桩承载力研究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数学模型;通过实例验证,说明其具有一定实用价值,适合于地区性单桩承载力的研究,探索出地区性单桩承载力的经验公式。本文研究结果适用于徐州地区沉管灌注桩。对比结果表明,回归分析结果优于规范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5.
沥青路面结构的耐久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先导试验段和主体工程四种路面结构为例,采用力学分析、室内足尺环道试验和室内小型实验等手段,从抗疲劳能力、抗车辙能力和抗水损害能力三方面着手,对四种较厚的沥青路面结构的耐久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四种结构均符合重载耐久性路面的设计目标:使用15年左右,路面的损坏现象仅发生在沥青层上部4~7cm范围内,故无须对沥青路面进行结构性改建或重建.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河套灌区渠道“重灌轻排”导致土壤盐碱化严重,严重影响了水工建筑的使用寿命。本文研究了河套灌区渠道中盐侵-冻融-干湿耦合作用下天然浮石混凝土耐久性,以天然浮石混凝土作为衬砌材料,模拟河套灌区渠道水工建筑实际排水工程环境进行室内加速试验。以相对动弹模量以及质量损失率为损伤评价参数,分析天然浮石混凝土的宏观损失规律;借助环境扫描电镜和能谱成分分析揭示其退化机理;最后采用Weibull分布对天然浮石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模量的退化轨迹构建模型,获得寿命可靠度函数,并预测出其极限失效次数。结果表明:在盐侵-冻融-干湿耦合作用下天然浮石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相对动弹模量呈现出下降趋势;在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盐溶液与混凝土水化产物进行化学反应形成侵蚀产物,侵蚀产物膨胀引起混凝土内部孔隙变大、裂缝扩展,天然浮石混凝土劣化速率提高;在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天然浮石混凝土的可靠度为三阶段退化模型,其失效机制为耗损型失效。该研究可以为天然浮石混凝土在河套灌区渠道水工建筑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胶凝材料组成对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化学阻抗法和压汞法等研究了外渗氯盐条件下胶凝材料组成对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胶凝材料中粉煤灰或矿渣含量的提高,钢筋混凝土耐久性、混凝土电阻率和钢筋电荷转移电阻先增加后减少,钢筋腐蚀速率则先减少后增加;氯离子临界浓度随钢筋周围溶解氧含量的提高及Ca(OH)2含量的降低而降低;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后提高了混凝土的致密性,增大了电荷转移电阻,提高了钝化膜的稳定性,同时会降低混凝土内的Ca(OH)2含量,引起氯离子临界浓度下降.  相似文献   

18.
成层地基中静压单桩挤土效应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成层地基中静压桩沉桩过程,对模型桩整个沉桩过程中的挤土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模型试验对在均质不同软硬地基中静力压入单桩过程产生的位移场进行了比较分析,获得了浅层土体、桩身周围、桩端处土体不同的位移变化模式,并揭示了桩周不同位置特别是软硬土层交界处土体位移随水平和深度方向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均质地基挤土位移的最大值与压桩深度存在滞后效应;对于成层地基,最大径向、竖向位移均出现在软硬土层交界面处,由于软硬土层力学性质的差异,土体位移主要表现为,软层处位移变大,硬层处位移变小。试验获得的结果便于进一步明确静压桩沉桩过程中挤土效应的内在机理,对预估沉桩的施工影响和指导沉桩设计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沉管灌注桩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造价低廉且效果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