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称《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笔者在对近年来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方面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基础上,就《标准》中有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研究发现:《标准》中"体质健康"的提法,《标准》的全面性,《标准》实施办法中的有些规定和《标准》指标的分组存在一定的疑问。总之,《标准》对于评价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了新的发展,但《标准》也需要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使其更有效的促进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展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己代替了原有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能让青少年学生在测试中根据自己的长处进行项目,同时通过评价能够更及时、全面的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目前《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己开始在高校范围内全面实施,今就根据它的测试和评你岁洪中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以我校学生为例评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大学组)》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并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该标准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论述了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评析了该标准的优点和不足,指出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实施要求、办法和评分值上的有待改进和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4.
冯丹云 《科技信息》2011,(12):I0263-I0264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它是国家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个体在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标准》的实施对促进和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不断增强体质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国家体质监测数据表明,尽管青少年的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部分体能素质指标近二十年来持续下降,超重肥胖学生的比例在不断地增加。各校也正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采用实地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以下简称《标准》)中部分项目指标进行测试研究,分析和掌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为学院的体育教学课程大纲的修编和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为《标准》的进一步实施和修订进行佐证和补充。结果表明,高职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基本良好,《标准》是可行的,但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刘红  刘国利 《科技信息》2010,(30):288-289
本文以黄石理工学院师生为研究对象,以各个时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情况为依据,对黄石理工学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措施,旨在为高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外学者对高等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高等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初步构建了适合高等独立学院学生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8.
问题学生是一种客观存在.教师都在做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而转化的标准却是因人而异.教师只有在正确科学的转化标准引导下,才能更有效地转化他们,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本人发展的目的.本文着重从哲学和心理学角度对转化问题学生的标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高校教师宣讲“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了解测试指标的状况,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任课教师宣讲“标准”的意愿较弱,导致大学生没有充分了解“标准”的评价体系及其意义,大多数学生无法应用评价标准正确评价自身的健康状况.各高校在“标准”测试的组织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违规现象,致使测试指标数据失去了科学性、有效性.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以下建议:提高教师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认识水平,不断增强关于“标准”的教学能力;增加经费支持;学校体育与卫生部门要协调工作,共同建立体质健康咨询服务中心,切实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达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进行比较研究,总结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重要性,从而提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