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约束复合形法在非凸可行域上的一种修正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约束复合形法是求解约束非线性最优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该文对约束复合形法在非凸可行域上的迭代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针对复合形形心点落于可行域之外的情况,对常规的复合形算法进行了修正,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工程计算的,高效实用的迭代算法。  相似文献   

2.
复合形法迭代的终点和收敛速度往往取决于初始复合形的特性。目前,初始复合形构形多用在可行域内任意选点法和随机方法。显然,对复杂的优化设计问题,任意选点法对初始复合形很难构形,而随机方法对非凸约束面情形很费事。  相似文献   

3.
确定汽车桥壳液压胀形极限成形系数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出管坯复合液压胀形极限成形系数的数学表达式,确定了汽车桥壳复合液压胀形极限成形系数,为实际生产上确定成形次数和分配各道次的胀形系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复杂边坡非圆弧滑动面求解的类电磁机制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复杂边坡非圆弧滑动面求解,结合双层搜索机制,将类电磁机制算法作为第1层搜索方法,将粒子数较少的类电磁机制算法或复合形法作为第2层搜索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的2种算法与其他算法相比所得结果都比较接近,证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左右交点位置对安全系数影响的敏感度于滑动面其他节点的低;复合形法作为第2层搜索方法,其计算精度比采用类电磁机制算法的略高,但迭代次数成倍增加;算例中可能存在若干条滑动面,安全系数相差很小,但滑动面位置有差别。  相似文献   

5.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及其参数化语言APDL建立了球形陆基充气天线反射面模型.结合抛物面的边界及受力特点对模型进行了逆迭代分析,得到了天线反射面的初始形态.分析结果表明,逆迭代法效率较高,经过少量迭代次数便可得到精度较高的初始形面.  相似文献   

6.
将最大熵原理应用于基本复合形法的优化计算中,旨在提高算法的寻优成功率。具体步骤为:选取复形中熵最大的顶点为寻优点;在复形其余各点的加权中心点与寻优点的连线上,搜索比寻优点改善的新顶点;并替换掉寻优点构成新的复形;如此迭代直至复形中的信息被完全利用。采用基本复合形法和基于最大熵原理的复合形法对两个复杂土坡的最小安全系数进行了搜索,结果表明基于最大熵原理的复合形法的全局搜索能力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离散变量结构优化设计的混合遗传算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离散复合形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初始点产生办法,并基于满应力思想,对离散复合形法进一步做了改进,提高了离散复合形法的局部寻优能力,从而构造了一种改进的离散复合形法用于离散变量结构优化设计;对基本遗传算法运用Hamming距离控制种群的个体差异;在适应度计算过程中加入判定因子来减少结构重分析次数:在遗传操作中。对交叉和变异操作做了改进.并把复合形算子嵌入到复制操作中,从而建立了一种离散变量结构优化设计的混合遗传算法。算例表明这种混合遗传算法优于基本遗传算法和改进的复合形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半刚性大跨空间结构,张弦梁结构的找形分析非常重要.改进的逆迭代法是找形分析中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通过引入初应变,能够在不破坏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得到张弦梁结构的零状态几何和初状态预应力分布.但改进的逆迭代法在迭代过程中,由于找形和找力分开进行,影响了迭代效率.为此,基于改进的逆迭代法存在的问题,对其迭代过程进行了修正.通过在每次迭代中,将节点几何坐标和单元内力的精度要求同时作为收敛判据,并调整节点坐标和单元初应变,即使得体系的找形和找力过程同时进行;在迭代过程中分别引入节点坐标调整系数和初应变调整系数,并深入研究了这两个调整系数的不同取值对收敛速度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改进逆迭代法可显著减少迭代次数,提高了计算效率;研究发现两个调整系数对收敛速度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初应变调整系数的影响较节点坐标调整系数的影响大.在分析中选择合适的调整系数,可使找形分析的收敛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Sylvester矩阵方程的理论分析,可知IO迭代算法中迭代矩阵的谱半径随内迭代次数的增大而减小,更新了IO迭代算法中内迭代次数的选择方法,并证明了该算法收敛性与初始矩阵无关。Sylvester矩阵在满足一些特定条件下,为了进一步提高收敛速度,可通过选择适当的相关参数,使得IO迭代算法有较好的收敛速度且比Smith算法的迭代次数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电站锅炉燃烧过程数值模拟的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电站锅炉燃烧过程数值模拟的收敛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研究表明 :燃烧过程所有控制变量的残差是随迭代次数震荡减小的 .在燃烧迭代的初始阶段 ,残差的下降较快 ;之后 ,随着迭代次数的不断增多 ,残差的降幅减小 ;最后 ,各变量残差会随迭代过程的进行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即计算残差的平均值趋于定值 ,这时 ,在残差的一个震荡周期内的模拟速度、紊动能和温度等参数变化很小 ,燃烧计算有可能假收敛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将迭代继续下去 ,假收敛的计算参数会随迭代次数缓慢变化 ,只有当迭代次数足够多时 ,即计算次数大于某一个大数后 ,锅炉燃烧计算的速度场、紊动能场和温度场等参数不再随迭代次数变化而变化 ,燃烧计算才达到收敛 .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卫星星上处理平台星上资源有限与Turbo码译码复杂度高的矛盾,该文提出了一种适于卫星星上处理平台的自适应部分译码转发算法,通过降低迭代次数达到减少Turbo码译码器占用资源的目的。该算法的自适应包含2个层面:外层根据信道质量状态动态设定迭代次数范围;内层根据一种新的迭代停止准则提前停止迭代,该停止准则具有计算量小的优点。通过这2个层面的联合自适应,有效地降低了平均迭代次数,相比固定次数的部分迭代译码提高了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迭代译码可以提高Turbo码的译码性能,但也增加了译码时延。为了降低Turbo译码时延,提出了一种联合自适应优化方案,首先在保证系统总体性能要求的情况下,利用外部自适应迭代准则确定迭代次数,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内部迭代停止准则,该联合自适应迭代方案的平均迭代次数比单独的外部和内部迭代方案都小,误帧率性能与外部自适应迭代相当。  相似文献   

13.
基于区域分解和MPI的线性带状方程组归并迭代解法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性带状方程组并行解法器往往基于两层迭代的区域分解方法,采用M P I(m essage pass ing in terface)实现,因此导致的总迭代次数太多或者进程通信开销太大都会使解法器效率低下。该文通过研究减少迭代次数和降低进程通信开销的方法,设计了一种适合区域分解和M P I系统的高效的归并迭代并行解法器。这种解法器通过引入全局加速收敛算法,把两层迭代归并为一层迭代,有效减少了迭代求解的总次数,并且采用分块并行技术降低M P I系统上加速收敛算法的进程通信开销。实验证明归并迭代并行解法器能够保证和串行解法器大致相当的总迭代次数,分块并行加速收敛技术能够降低接近1/2的全局进程通信时间。  相似文献   

14.
在现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传统迭代结构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快衰落信道的改进迭代算法.通过递归计算给出更加逼近实际信道的迭代初始值并自适应调整迭代的收敛步长,减少了迭代次数提高了估计精度.仿真结果表明:和传统迭代算法相比,在适当增加复杂度的条件下,该方法有效的减少了迭代次数、提高了估计精度并改善了系统误码性能.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SCMA系统串行MPA多用户检测算法无法动态调节迭代次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动态调节迭代次数的串行MPA多用户检测算法,称之为R-THMPA算法.R-THMPA算法把用户节点到资源节点迭代前与迭代后边缘函数值之差定义为冗余值.在新一轮迭代译码过程开始前,把用户节点到资源节点各边的冗余值分别与门限值作比较.若不满足门限条件,则新一轮迭代只迭代到冗余值大于门限值中序号最大的用户节点,重复这一迭代过程直到满足门限条件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R-THMPA算法可更好地平衡SCMA方案的误码率性能和检测复杂度.  相似文献   

16.
一种确定IFSP中迭代次数下限的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求解带概率的迭代函数系统(IFSP)中迭代次数下限的自动算法,该算法基于一个基本假定,从给定的多个压缩仿射变换矩阵的谱半径入手,先分别求出每一个压缩仿射变换收敛到其对应的不动点时的迭代次数,然后根据每一个压缩仿射变换使用的概率即可计算出IFSP中迭代次数的下限.理论分析和实验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有效地确定IFSP中迭代次数的下限,且在保证分形图质量的同时避免了不必要的计算开销,为快速生成高质量的分形图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感应测井中测量信号不可避免地存在趋肤效应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视电导率实部分量或视电导率实部分量与虚部分量之和,通过对趋肤深度进行迭代实现复合线圈系感应测井测量信号趋肤效应校正的方法。使用视电导率实部分量与虚部分量之和进行迭代,校正结果与地层电导率几乎完全一致;使用视电导率实部分量进行迭代,无需测量视电导率虚部分量,迭代误差虽稍有增大,但可以通过增加迭代次数的方法加以改善。在通常的地层条件下,该迭代法的收敛条件均能满足。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迭代公式简单、物理意义明确、校正结果精度高,且适用于各种线圈系结构,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8.
孙媛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8):5079-5082
单光束位相反演技术是物体经反射或者透射后,在轴向上对物体进行多平面采样,通过应用基于角谱法传播的迭代位相恢复算法再现振幅和位相的技术。通过仿真和实验分别比较了再现位相与原位相的误差平方和,从而研究位相恢复算法的迭代次数和采样平面数对位相再现的影响。在理论仿真情况下,迭代次数与采样平面数越多,再现位相与原位相的误差平方和就越小,再现效果越好,但在实验中,迭代次数和采样平面数在一定范围内是越多越好,但迭代次数和采样平面数太多会导致实验误差叠加,引入过多噪声,使得再现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软土复合固化剂最优配比的准确预测,首先根据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qu)的试验结果,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固化土qu预测模型,然后以固化土最大无侧限抗压强度为目标函数,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提出了软土复合固化剂最优配比的PSO-SVM耦合算法,最后讨论了最大迭代次数(Nmax)和粒子数(Np)对PSO-SV...  相似文献   

20.
文章建立了以改进布谷鸟算法为基础的非线性二维稳态热传导反问题的数学模型;以计算温度和测量温度之间的接近程度为目标函数,通过改进布谷鸟算法极小化目标函数反演导热系数;讨论了单元数量、测点数量、鸟巢数量、测量误差对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单元数量,迭代次数减少,计算结果更精确;增加测点数量,迭代次数增加;增加鸟巢数量,迭代次数减少;随着测量误差的增大,结果精度降低并且迭代次数增多。数值算例验证了改进布谷鸟算法反演导热系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