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八月之光》是一部批判种族主义和宗教主义的小说。本文从酷儿理论出发,立足酷儿理论对压制和禁锢人性的传统观念的反抗,分析乔.克瑞斯默斯和乔安娜异化的人性和凄惨的结局。同时,作为具有革命意义的理论,酷儿理论鼓励边缘群体大胆追求自由的生活状态,莉娜是酷儿理论的实际践行者。 相似文献
2.
美国南方小说集大成者威廉.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充满了浓郁的基督教文化气息。福克纳通过把其笔下的人物与基督教原型进行类比以获取独树一帜的艺术效果并给人以深刻的哲学思考。本文以其代表作《八月之光》中的人物分析为切入点,通过乔.克里斯默斯类比倒置的耶稣,盖尔.海托华类比流放的耶稣来领会福克纳作品中的反讽。 相似文献
3.
张艳蕊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9,11(2):142-144
作为一位典型的具有种植园主家世渊源的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在塑造路喀斯这一形象的过程中透露出深藏内心的矛盾情感,在表面上斥责种族主义罪恶的同时流露出一种不自觉的种族主义情结。 相似文献
4.
章淮平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5):45-47
威廉·福克纳小说《八月之光》是在美国南方处于历史性变革这一背景下创作的。小说中的乔安娜.伯顿虽着墨不多,却在揭示文本主题上起着重要作用。她作为杰弗生镇的外来者,一直从事提升黑人的崇高事业,但在试图提升情人乔.克里斯默斯时,却屡遭挫折。小说在深层结构中演绎了乔安娜.伯顿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5.
分析半高全宽光脉冲表征体系的不足,提出用以表征光脉冲时域和频域特性的方均根光脉冲表征体系.采用空心波导对飞秒激光腔内的光束进行调制,并分别用2种光脉冲表征体系表征了实验中产生的lO-15s光脉冲,得到了高质量的飞秒激光脉冲.结果表明,方均根光脉冲表征体系能够更加准确地表征飞秒光脉冲. 相似文献
6.
7.
《教父》是美国作家马里奥·普佐于1969年在美国出版的一部主要描写黑帮的长篇小说。小说详尽地描述了美国纽约5大黑帮势力集团之一的维托·唐·科莱昂一家采用各种极端手段,实现了在整个美国黑帮势力团体中的独尊地位的全过程。而在《教父》中,无论是老的教父还是新的教父,都传达给我们一种观念,那就是:欲望——对权利的欲望。 相似文献
8.
从文学叙事学的角度对《八月之光》叙事话语的对话性进行评析.人物由陌生而关联的催化是产生人物对话的基础;不同生命世界的交流是对话普遍存在的体现;对话中蕴藏的变化与守恒是优秀文学创作的哲学理路.在具备对话特征的文本中,意识不同的对话方代表了看待世界的差异化特征,表明了包容性的语境赋予个体充分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9.
马丽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19(3):7-9
《汉语大词典》是一部代表中国二十世纪历史性语文辞书的最高编纂水平的辞典,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忽视了常见书和常用词的考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仅从《三国志》亲属称谓角度认为《汉语大词典》存在着:词目未收、义项未收、义项失序、义项误立、书证有误、体例不一等方面的失误,从而为《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提供有力的语料证明。 相似文献
10.
《八月之光》体现了福克纳小说艺术的诗性想象和灵性思维。它的结构是诗性想象之基础,而作家的灵性思维则既是小说思想性的艺术升华,更是美国南方文化的神意飞跃。作品诗化主要体现在整体结构的自恰性、反复的叙述方式、张弛有序的节奏及意象的组合方式等方面。这种诗化的结构呈现为一种灵性之光,这种灵性就是作品中一以贯之的氛围。 相似文献
11.
以苯甲酸为原料,通过多步反应合成了1种新型双偶氮化合物3,5-二-(4-羟基苯基偶氮)苯甲酸乙酯.利用IR、1HNMR、UV-vis进行结构表征.该化合物(1.2×10-5 mol·L-1四氢呋喃溶液)紫外光谱K带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60 nm,其摩尔吸光系数ε为62 833 L·mol-1·cm-1.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该化合物发生反-顺光异构化,光照6 min后达到光稳定态,K带最大吸收波长蓝移33 nm.将其置于暗室,40 h后恢复原态.偶氮发色团反-顺光异构化转化率(R)、光稳态顺式异构体含量(Y)分别为52.26%,54.88%.在质子溶剂乙醇中,溶剂与该化合物形成分子间氢键,导致该化合物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不发生反-顺光异构化.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一种现象令人担忧:很多学生从小文明礼仪的缺失非常严重。一些青少年在学校里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知道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在家里不懂得孝敬长辈……在职业学校的学生的身上更能集中地显示出当代青少年身上存在的礼仪缺失问题。针对这些出现在青少年身上的现象,我在思索,这些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原因在哪里?怎么解决呢?我觉得还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英里森的早期长篇小说《最蓝的眼睛》,通过对其中几住主要人物的分析,揭示了莫里森在书中所描写的种族主义内化现象对非洲裔美国人,特别是对非洲裔美国妇女和儿童所造成的伤害,并进一步指出对种族主义内化现象的研究,在帮助弱势群体争取权益这一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间苯二甲酸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1种新型烷氧基偶氮苯化合物5-[4-(十六烷氧基)苯基偶氮]-1,3-笨二甲酸二乙醋.用FT-IR,UV-vis、1 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化合物(3.24×10-5 mol·L-1四氢呋喃溶液)紫外光谱K带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53 nm,摩尔吸光系数ε为23 950 L·mol-1·cm-1.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该化合物发生反-顺异构化,光照8 min后达到光稳态,K带最大吸收波长蓝移至311 nm,将其置于暗室中,40 h后恢复到光照前状态.光稳态时偶氮发色团反-顺异构化转化效率R为86.19%,顺式异构体的比例Y为90.5%. 相似文献
15.
左贵凤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2):105-108
白人的种族优越性和家庭使命的重负,使乔安娜的本能欲望遭受严重的压抑。在欲望决堤后,她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却无时无刻不在精神上忍受着煎熬。正是种族优越性和家庭使命造成的精神上的禁锢,使乔安娜的举止具有双重性并酿成了她的最后悲剧。 相似文献
16.
研究美国华裔作品必然要了解林露德,《木鱼歌》是其最精彩的一部作品。通过这本小说,笔者发现历史文化暴力影响着如吕金功一样的美国华人,在这些暴力冲击下,他们缺失家庭关怀、社会关怀、个人关怀等,步入了患有失语症的悲剧的边缘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7.
孔群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1,(Z1)
透过油画《雪域之光》那画面阴沉的天空与茫茫雪原之间的一道亮光 ,表达了藏民对生命的热爱 ,对宗教的虔诚 ,对未来的希望 ,对文明的渴求 ,仿佛那生生不息朝圣的人们找到了生命的亮光 相似文献
18.
《榆树下的欲望》着力表现的是受自由意志支配的、源于人类自身种种欲望冲突和挤压下的个体的失败和痛苦。现代戏剧对个体主义与自由意志的推崇,使历史和社会力量对悲剧人物命运的影响在作品中被弱化。个体心理的、伦理的、以及信仰的因素成为悲剧的主要动因。无论是农场主人老卡伯特,还是伊本和艾比,都受制于表现为强烈的物质欲望,都受本能欲望所驱使。此外,伦理道德的缺失,是导致剧中个体悲剧的另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法的运行离不开公民对法的忠诚和信仰,法律至上理念之缺位体现在我国司法、行政执法及判决执行各环节。我国虽然大量引进西方先进的制度,各类法律、法规、规章层出不穷,但法之难行已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巨大障碍。我们不应只注重法治形式上的完备,更要加强公民法律至上理念的培养。本文试分析我国公民法律至上理念缺失的原因,通过对中西方法治进程进行比较思考,结合我国法律尚未被普遍尊重的现实,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以期更好地实现法治理想。 相似文献
20.
从《清平山堂话本》看被欲望吞噬的爱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平山堂话本》中对情爱的描写寥寥无几,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的真实命运,这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一致的。在这部作品中,女性的爱情被各种欲望吞噬,在世俗文化的熏染之后,她们表现出来的所谓爱情,实质就是男女之间的各种欲望的纠结。究其根源,则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和受众的阅读需求有关,并隐含了女色害人的意义,反映了封建社会男性的情爱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