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1,35(2)
正长柄链格孢菌(Alternaria longipes)和胶孢炭疽菌(Glomerella cingulata Spauld. H. Schrenk)是引起板栗内腐病的主要致病菌[1~3]。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唑醚戊唑醇、精甲噁霉灵、嘧霉异菌脲、异菌氟啶胺是目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具有高效、安全、低毒、较强广谱性的特点,本试验选择上述6种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长柄链格孢菌和胶孢炭疽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 相似文献
2.
针对不同油田的硫酸盐还原菌(SRB)菌种进行了杀菌试验,结果表明:在初始菌量相同时,不同菌种的SRB对杀菌剂的敏感度具有很大的差异性,SRB在长期低浓度药剂作用下可获得抗药性.进一步杀菌复配试验显示,季铰盐杀菌剂与甲硝唑杀菌剂具有协同杀菌作用.少量溶解氧的存在也能增强杀菌效果,复配使用还可延缓抗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3.
韩长志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116-122
胶孢炭疽菌侵染众多植物引起的炭疽病,给各国农林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RGS作为植物病原菌G蛋白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在众多生理生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前期研究所获得的胶孢炭疽菌中所含有的12个RGS,通过保守结构域、理化性质、疏水性、细胞信号肽、跨膜区结构、亚细胞定位以及二级结构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上述RGS在保守结构域、理化性质、疏水性、信号肽、跨膜区域、二级结构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一致性特点;此外,通过对上述RGS进行遗传关系比较分析,发现不同菌株中的RGS彼此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该研究为深入开展胶孢炭疽菌RGS功能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佛手炭疽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引起佛手炭疽病的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病原真菌耐酸碱和高温,具有较高的逆境生存能力;菌丝在半合成培养基PDA上生长最快,在合成培养基CZ上生长较差;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28℃和20℃;适宜pH值分别为7~9和6~9;菌丝的致死条件为65℃,10 min;完全黑暗对菌丝的生长有利;0.1%的葡萄糖对孢子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棉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受试的6个杀菌剂对棉花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扑海因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043 ppm,多菌灵EC50为0.057 ppm.2种药剂的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药剂浓... 相似文献
6.
选用68.78%易保水分散粒剂、10%世高水分散粒剂等4种杀菌剂进行毛豆豆荚炭疽病的大田药剂试验。结果表明,68.78%易保水分散粒剂稀释1000倍的处理防治效果最好,该药对毛豆豆荚炭疽病的防效显著而且持久,在药后7d和14d时,相对防效均可达75%以上,优于其他杀菌剂。 相似文献
7.
葡萄霜霉病(plasmo para viticda)是葡萄生产上危害最严重,防治较难的病害之一。本文就葡萄霜霉病的发生规律、为害特点、不同杀菌剂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8.
佛手(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 Swingle)、香橼(Citrus medica L.)与代代酸橙(C.aurantiumvar.daidai Tanaka)皆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三者在果形上存在极大差异.预实验发现3个物种近距离栽种,大部分香橼果形发生变异.为探明柑橘属花粉... 相似文献
9.
将太原热网循环水中富集分离的粘液异养菌群、硫酸盐还原菌及铁细菌群作为指示菌群,进行了戊二醛、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及复配杀菌剂的室内静态杀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复配杀菌剂的杀菌协同效应不同,各种单组分杀菌剂的杀菌效果也各不相同,通过分析比较认为各杀菌剂的杀菌效果依次是:4号复配杀菌剂>戊二醛>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双十六烷基二甲基氯化铵,4号复配方案中三种杀菌剂的协同效应最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血病细胞对三氧化二砷(As2O3)敏感性的差异。方法:用台盼蓝色染色区分死活细胞,检测细胞活性;利用碘化丙啶(PI)染色和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凋亡细胞和细胞DNA的含量。结果:0.50μmol/L以上浓度的As2O3与细胞共同孵育48h以后对NB4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而对K562细胞来说,As2O3浓度要达到2.0μmol/L以上,72h以后才有明显的杀伤作用。结论:白血病细胞对As2O3有不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佛手叶挥发油的成分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佛手叶挥发油的成分,检测了其生物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佛手叶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了佛手叶挥发油的成分,比浊法检测了其抑菌活性,噻唑蓝法检测了其细胞活力.佛手叶挥发油含有40种成分,以d-柠檬烯、γ-松油烯、对伞花烃、α-蒎烯、β-蒎烯为主要成分,其中d-柠檬烯和γ-松油烯的含量分别占50.53%和24.05%.佛手叶挥发油对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摩氏摩根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1,2.1,6.8,7.2,13.7和19.3 mg/mL;佛手叶挥发油对Hep3B,HUVEC,Huh7,SP2/0,A549和PANC-28等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栽培金华佛手的7种介质、4种培养液组合,通过分析金华佛手的生长势、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光合作用强度、结实率和产量等生理指标,筛选出了适合栽培金华佛手的介质和培养液。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佛手叶挥发油对HeLa细胞形态与结构的影响.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与结构的变化,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微管的分布.结果表明:佛手叶挥发油能够抑制HeLa癌细胞的增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不同浓度的佛手叶挥发油处理HeLa癌细胞24 h后,低剂量(200μg/mL)佛手叶挥发油使HeLa细胞皱缩,染色质凝集,出现凋亡小体,微管解聚,表现为典型的凋亡特征;中、高剂量(400和800μg/mL)佛手叶挥发油使HeLa细胞膜裂解,内容物外泄,细胞碎片增多,表明细胞已坏死. 相似文献
14.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法从芸香科柑橘属不耐寒植物佛手中分离得到了一个表达序列标签(EST)片段,结合RACE技术克隆获得该基因的1 669 bp序列,编码区长1 236 bp,编码413个氨基酸.通过Blastn同源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与拟南芥已知的GRAS基因同源性较高;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分析,表明该基因具有GRAS特有的保守结构域.因此,命名该基因为:CmsGRAS(GenBank登录号:JF440647).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的方法研究了该基因在低温胁迫处理下的表达特性,结果显示该基因在低温胁迫后的表达量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观察了佛手挥发油对小鼠体内B16黑色素瘤生长的影响.以B16黑色素瘤细胞感染小鼠建立动物肿瘤模型,设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及佛手挥发油低、中、高剂量组,各组荷瘤小鼠予以相应的药物实施干涉14d,每天观察各组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14d后测定荷瘤小鼠的心、肝、肾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与阴性对照组相比,50mg/kg剂量佛手挥发油能显著抑制雌性荷瘤小鼠移植瘤的增殖(P〈0.05),显著提高其肝脏中SOD活性(P〈0.01).表明佛手挥发油对B16移植瘤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佛手挥发油对B16细胞增殖及其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佛手挥发油对B16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及其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台盼蓝排斥法测定了细胞存活率、瑞-姬氏混染法观察了细胞形态变化、吖啶橙/溴化乙锭染色法检测了细胞的凋亡与坏死,用酶学方法测定了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结果表明:佛手挥发油对B16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62.50,125.00和250.00μg.mL-1佛手挥发油处理细胞6 h后,细胞核染色质凝聚于核膜内侧,呈固缩状或圆珠状,表现为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500.00μg.mL-1佛手挥发油处理细胞后,细胞膜破裂,出现细胞碎片,说明细胞已经坏死.酪氨酸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佛手挥发油对B16黑色素瘤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与橡胶树抗炭疽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对橡胶树炭疽病抗感不同的 7个橡胶品系为材料 ,在大古铜至淡绿期接种强毒力菌株S 3.结果表明 ,不同抗性的橡胶品系叶片接种炭疽菌后 ,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提高 ,而且抗性品系在接种后的 4 8h ,过氧化物酶活性就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较中感和高感品系早达到酶活性高峰 ,且抗性品系的峰值明显高于中感和高感品系 .各橡胶品系接种炭疽菌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活性都增强 ,但抗性品系有新的酶带产生 ,且酶带显色快 ,酶带活性明显高于高感品系 .所有橡胶品系接种前后酯酶同工酶的酶带数量、活性变化差异不大 ,说明酯酶同工酶与橡胶树抗炭疽病无关 .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香蕉品种、成熟度和提取方式的香蕉提取物及其浓度对霍山石斛原球茎形成和小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浓度下广东芝麻香蕉提取物对霍山石斛原球茎形成最为有利;不同成熟度的试验中,刚成熟的马来西亚帝王香蕉混合提取物对霍山石斛原球茎形成最为有利,已烂熟的可加快小苗的生长,浓度为15%.不同提取方式的马来西亚帝王香蕉提取物试验结果表明:提取物沉淀有利于基部原球茎的形成和小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