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概 述 EPA,学名二十碳五烯酸,分于式为C_(20)H_(30)O_2,分子量302.35;DHA,学名二十二碳六烯酸,分子式为C_(22)H_(32)O_2,分子量328.48。 EPA和DHA存在于各种鱼的鱼油中,通常以甘油三酯形式存在。EPA和DHA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共存于鱼油中的,但它们的含量和比例是随鱼种、鱼部位、渔获海域及季节而变化的。沙丁鱼等小型鱼中EPA含量较高,而金枪鱼、鲣等大型鱼中DHA含量较高,特别是后两种大型鱼的头部、眼窝脂肪中DHA含量很高。表1列出了各种海鱼眼窝脂肪中的DHA和EPA的含量。 EPA和DHA都是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目前已经大量用于药物和保健食品中,日本已把EPA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高血脂症。此外动物实验证实,EPA和DHA都具有降低血压、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脂肪肝、抑制炎症的作用,而DHA还有降低乳腺癌、大肠癌、肺癌发生率,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预防和治疗视力下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南极磷虾油脂中脂肪酸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醇提取法对南极磷虾中的油脂进行提取,提取产率达6.14%。将油脂进行皂化、甲酯化, 以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的脂肪酸组成, 共鉴定出 21种成分, 主要含豆蔻酸、棕榈酸、油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其含量分别为9.25%、24.35%、18.25%、20.28%和11.17%;另外,还鉴定出油脂中含有0.68%的奇数碳链脂肪酸。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鱼粉、鱼油只用在非食用性的化工生产方面。本文讨论用湿法鱼粉鱼油为原料,开发研制食用保健精制鱼油的工艺、精制鱼油含EPA7.9%、DHA20.4%,得率达65~70%。  相似文献   

4.
利用鳀鱼等低值鱼类资源开发精制鱼油是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承担的国家海洋局科技兴海项目和浙江省科技兴海重大项目.经过2年的努力,精制鱼油的加工技术研究已经完成,并已在工厂投人生产.该项技术的特点是:生产成本低、投入少、风险小、见效快.用该项技术生产出的产品经浙江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验分析,各项指标均优于进口鱼油的质量水平,含有较高的营养活性物质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鱼油因富含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二十碳五烯酸)而受到世人关注,被广泛用作保健药品和保健食品原料。然而目前我国市场的DHA、EPA保健产品原料都取自鱼粉厂的副产品(即粗鱼油),虽然价格便宜,但由于鱼油铁杂质多,在空气中暴露时间长,受到日晒等因素影响,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  相似文献   

6.
日本三重县经济联合会最近开发出一种含大量二十二环已烷酸(以下简称DHA)的鸡蛋,它有健脑与防癌的效果,深受消费者的欢迎.DHA是一种存在于鲣鱼和金枪鱼体中的脂肪酸.通过研究证明,它有降低胆甾醇浓度与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功能.此外.DHA还是一种补脑的物质,能增强人的记忆,促进大脑机能的活性化,对老年性痴呆症或防癌,都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文中以人工养殖的鳄鱼脂肪为材料,根据传统淡碱水解工艺的提取原理,采用淡碱水解-乙醇萃取方法,对鳄鱼油的提取和精制工艺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检测精制鳄鱼油成分,结果显示:用优化后的工艺制备鳄鱼油,精制油得率达75%,色素和腥臭味得到有效脱除; 鳄鱼油中含 25 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油脂总量的65.4%,不含铅、汞、砷等重金属. 该方法简单、高效,制备成本低,适合大量提取制备.  相似文献   

8.
由我院食品工程系教师刘洪祥、黄承汉等承担的鱼油综合利用与开发研究课题已于1992年11月26日通过省教委组织的技术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技术成熟,经济效益明显,在湿法鱼粉鱼油的开发利用上居国内领先水平。该研究通过开发湿法鱼粉生产的海鱼油的综合利用,使鱼油中EPA和DHA等有效成份进一步富集。该产品的问世不仅为鱼油在食  相似文献   

9.
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是目前用于商业化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高产菌种之一,由于DHA属于胞内油脂,因此对其进行充分破壁是工业化提取DHA的关键工序.研究了酸热法、碱热法、超声波法以及酶法对裂殖壶菌细胞破壁的影响,考察了不同破壁方法提取得到的总油脂及DHA产量,结果表明酶法是最优破壁方法.继而探讨不同单一酶破壁的总油脂产量,并将破壁效果最好的碱性蛋白酶和其他酶进行比较,确定最佳用酶为碱性蛋白酶.为进一步完善酶法破碎裂殖壶菌细胞的效果以提高总油脂产量,对碱性蛋白酶酶解的温度、pH、时间以及酶用量等条件进行优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最佳酶解条件为酶用量2.0%,温度55℃,pH 10.0,酶解时间2.0h.在此优化条件下,裂殖壶菌菌株FJU-512的每克菌体细胞总油脂产量达到0.458 6g.  相似文献   

10.
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其抗癌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环境和饮食结构(食用较多动植物油脂)的改变,癌症、高血脂、糖尿病和肥胖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为此,国内外相继开发出一系列具有保健和预防疾病作用的深海鱼油、亚麻籽油、胡桃仁油和花椒籽仁油等新型油脂,其主要成分为具有抗癌、降胆固醇、降血脂、抗炎等功效作用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现就膳食脂肪中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类、来源、抗癌作用和生理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鱼油化学水解工艺的优化及EPA/DHA的富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鱼油的水解工艺以及水解后游离ω-3多不饱和脂肪酸(EPA、DHA)的分离纯化工艺.结果表明,化学水解优化的工艺条件为:皂化时间60 min,皂化温度50℃,乙醇/水比例(v/v)6:1,此条件下鱼油的水解率为95.5%,EPA得率为91.2%,DHA得率为88.9%.鱼油水解后,利用C18柱对水解液进行层析分离纯化,经质谱检测分析和HPLC检验产物的EPA、DHA纯度分别达到92.9%和93.2%.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以离子液体[BMIM][BF_4]、[BMIM][PF_6]和[BMIM][Tf_2N]为反应介质,对ω-3脂肪酸(EPA和DHA)质量分数为30.02%的甘油三酯型鱼油和74.38%的乙酯型鱼油进行酶法酯交换反应.首先测定离子液体中特异性脂肪酶TLIM、猪胰脂酶与非特异性脂肪酶Novozyme435的酶活,进一步探究3种离子液体对脂肪酶催化鱼油酯交换产物ω-3脂肪酸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脂肪酶在3种离子液体中的酶活均显著上升;与非离子液体体系相比,上述离子液体能够在鱼油酶法酯交换反应中使反应产物甘油三酯ω-3脂肪酸的平均得率提高20%以上.其中,当[BMIM][Tf_2N]添加量为4%(质量分数)时,TLIM催化鱼油酯交换产物甘油三酯的EPA和DHA总质量分数达到63.65%,较不加离子液体提高了11.79%.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马鲛鱼的综合利用价值,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实验对马鲛鱼下脚料中鱼油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并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马鲛鱼油提取的适宜工艺条件是pH值为7,中性蛋白酶加酶量为1.5%,酶解时间为3 h,液固比为3∶1,酶解温度为52 ℃,马鲛鱼油提取率为75.38%.对马鲛鱼油的脂肪酸进行分析,共检出12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54.13%,二十碳五烯酸(EPA)质量分数为8.40%,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质量分数为7.06%,EPA和DHA的质量分数较高.  相似文献   

14.
用索氏提取器提取红松松针精油,将提取物的油脂甲脂化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红松松针精油含有丰富的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占总脂肪酸质量分数的74.32%,不饱和脂肪酸占25.68%;鉴定出31种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比较高的是棕榈酸(26.86%)、月桂酸(25.05%)、肉豆蔻酸(6.33%)、芥子酸(5.98%)、二十二碳六烯酸(DHA)(5.4%)、硬脂酸(4.38%),γ-亚麻酸和亚油酸分别是1.55%和2.18%,α-亚麻酸未检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鱼油价格的快速上涨,使得寻找能够替代鱼油的脂肪源日趋紧迫。【方法】采用直接转酯化进行气相色谱鉴定的方法测定鱼油、多种常见植物油和两种微藻的脂肪酸组成,以37种脂肪酸标准品作为参照,比较分析3类脂肪源的异同。【结果】鱼油的脂肪酸组成与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sp.)和裂壶藻(Schizochytriumsp.)相似,但植物油与鱼油相比缺乏EPA和DHA等n?3高不饱和脂肪酸。在满足必需脂肪酸需求的前提下,提出两种替代鱼油的策略:1使用38.0%亚麻籽油配合27.7%微绿球藻藻油和34.3%裂壶藻藻油替代鱼油的策略获得与鱼油一致的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比率,能够较好地满足鱼类的营养需求,可作为替代鱼油的首选策略;2使用38.0%大豆油配合27.7%微绿球藻藻油和34.3%裂壶藻藻油替代鱼油的策略则获得与鱼油大体相同的主要脂肪酸类别,价格较亚麻籽油组低廉,可作为备选策略。【结论】使用高EPA和DHA含量的微藻藻油配合植物油替代鱼油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γ-亚麻酸(GLA)是18碳的直链不饱和羧酸,含于柳叶菜科的柳叶菜、月见草和紫草科的玻璃苣、牛舌草等的种子中,也含于褐藻属的海带和一些苔类中。在北美和加拿大已大量种植月见草,每年可产种子300~400吨,油脂含量约为15%,其中γ-亚麻酸在油脂中约占8%。目前这种月见草油已成为γ-亚麻酸的主要来源。最近日本已开发成功通过白被孢霉属、毛霉属等丝状菌的培养大批量生  相似文献   

17.
以鳙鱼内脏为原料,环己烷为提取溶剂,探讨超声波辅助提取鳙鱼内脏油工艺,运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并研究鳙鱼内脏油的脂肪酸组成和理化特性.结果表明,提取优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1(mL/g),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57min,超声波功率400 W.在此条件下,鳙鱼内脏油提取率可达94.82%.所得鱼油色泽淡黄,有轻微的鱼腥味,酸值10.15mg KOH/g,过氧化值1.53μmol/g,碘值135g I2/100g,水分及挥发物质量分数0.34%,不溶性杂质质量分数0.38%,达到一级粗鱼油标准.经GC-MS分析检出脂肪酸13种,主要不饱和脂肪酸为油酸(29.95%)和亚油酸(11.79%),此外含有一定量的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五烯酸(D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相似文献   

18.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脂类营养特别是水产动物的脂类营养中占重要部分的鱼油具有良好的营养性、诱食性、功能性和经济性,优质鱼油富含EPA、DHA等n-3系列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EPA、DHA是鱼类特别是海水鱼类非常重要的必需脂肪酸(EPA),必需脂肪酸(EPA)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在体内主要以磷脂形式出现在线粒体和细胞膜中.必需脂肪酸对胆固醇的代谢也很重要,胆固醇与必需脂肪酸结合后才能在体内转运.此外,必需脂肪酸还与前列腺素的合成及脑、神经的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CO2萃取鱼油中EPA、DH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按照不同的萃取流程 ,即间歇式和连续式流程 ,综述了国内外超临界CO2 萃取鱼油中EPA和DHA的研究进展 ,内容包括各研究者所采用的萃取装置和方法 ,探讨的工艺参数 ,采用的萃取条件 ,以及得到的萃取规律、最佳的工艺参数和萃取效果 ,并分析了两种流程下萃取的异同点 ,为超临界CO2 连续式萃取鱼油中EPA和DHA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也为鱼油萃取的工业化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高科技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使社会生产率大大提高,同时也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改善。科学家们经过长期试验,最近已研制成功了许多新型食品,这些食品中科技含量非常高,可谓“高科技食品”。健脑鸡蛋日本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品种鸡蛋。它是通过鸡饲料中掺入含有 DHA 和 EPA的油脂,使鸡吃进饲料后,生出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