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密林  张红霞  陈野 《应用科技》2004,31(12):58-60
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ZnO型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此脱硫剂在中温、无氧条件下脱硫,硫容可达32.5%.同时,进行了锌、铜、锰氧化物的一元及二元组合的脱硫反应.实验证明: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同时掺杂CuO和MnO2的ZnO脱硫剂的脱硫能力最佳,且降低了单——ZnO脱硫剂的硫化温度,少量的La2O3和CeO2作用于脱硫剂中,增加了脱硫剂的反应活性,提高了脱硫能力.并采用了DTA和XRD技术分析金属氧化物分解温度及脱硫剂组成结构。  相似文献   

2.
铁酸锌高温煤气脱硫剂的制备及助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共沉淀法制备的铁酸锌作为脱硫剂的活性组分制成了一种新型的高湿煤气脱硫剂。考察了铁酸锌的制备和各种助剂的加入对铁酸锌硫剂机械强度,孔容和脱硫性能的影响,并对铁酸锌脱硫剂进行了硫化和再生性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负载型金属氧化物常温精脱硫剂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γ—Al2O3为载体,用浸渍沉淀法制备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添加竞争吸附剂得到高分散、均匀型金属氧化物精脱硫剂。常温、缺氧条件下精脱H2S穿透硫容可达16.8%.采用EP、TEM技术分析了金属氧化物活性组分的均匀分布及脱硫前后的脱硫剂微表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以ZnO及无定形碳粉末为原料,高纯Ar气为载气,在单晶硅和Al2O3基底上,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750—1050℃范围内制备了取向的纳米ZnO晶体阵列.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荧光光谱(PL)等方法对ZnO薄膜阵列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发现沉积温度对取向ZnO纳米阵列的生长结构和光致发光特性有重要影响,并就生长条件对纳米ZnO晶体阵列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5.
高品质纳米氧化锌粉体的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了以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ZnO的影响因素,首次提出了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控制溶液pH值的相对稳定性的方法。并制备了高品质纳米ZnO粉体,XRD及TEM分析表明:ZnO纳米粒子10nm-30nm,颗粒均匀,分散性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索在空气中制备高效率ZnO纳米纤维:P3HT:PCBM杂化太阳能电池的方法(简称ZnO:P3HT:PCBM电池),通过调控ZnO纳米纤维的纺丝时间,制备了效率达到2.94%的ZnO:P3HT:PCBM杂化太阳能电池。系统研究了纳米纤维的制备时间对电池光电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电化学阻抗分析研究了ZnO纳米纤维的微观形貌及电池中的载流子传导特性。  相似文献   

7.
纳米ZnO作为一种宽禁带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因其具有发光性、压电性、导电性、气敏性、光催化性等诸多的优异性能而被广泛应用。ZnO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无毒无害、制备方法多样,这些优点使ZnO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总结了ZnO纳米材料多种制备方法的实验概况及特点,科研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并对纳米ZnO的主要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电致发光器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ZnO具有优良的发光特性,已成为制备电致发光器件材料的研究热点。近年来人们一直积极探索利用各种工艺方法制备ZnO电致发光器件,希望获得发光效率高的器件,其中利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法制备ZnO电致发光器件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本文综述了用脉冲激光沉积制备ZnO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进展,包括ZnO同质结器件和ZnO异质结器件。  相似文献   

9.
采用工业硝酸铈Ce(NO3)3.6H2O为原料制取CeO2,用干混法制备CeO2高温煤气脱硫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不同还原温度、不同还原时间对脱硫剂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剂预还原时间越长,还原温度越高,脱硫剂的脱硫效率越高;氧化铈脱硫剂在硫化样品中出现了新的物相Ce4.667(SiO4)O,铈的价态约为 3。  相似文献   

10.
沉淀法制备ZnO:Eu^3+纳米晶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别以尿素、氨水作为沉淀剂,与Zn(NO3)2和Eu(NO3)3混合物反应,制备出不同尺寸的纳米ZnO:Eu3 晶.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所制备的ZnO:Eu3 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尿素为沉淀剂可以得到颗粒均匀、尺寸较小并且发光性能优良的ZnO:Eu3 纳米晶,主发射峰位置在611 nm处;随着Eu3 掺杂浓度的提高,ZnO:Eu3 粒径逐渐减小;利用均匀沉淀法(尿素为沉淀剂)制备的ZnO:Eu3 其发光性能优于直接沉淀法(氨水为沉淀剂)制备的ZnO:Eu3 .  相似文献   

11.
以碳纳米管(CNTs)、纳米ZnO/Zn复合粉体和造孔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为原料,通过超声分散、真空抽滤、焙烧的方法制备ZnO/Zn/CNT三维多孔复合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仪(EDS)和拉曼光谱仪对样品的微观结构及成分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样品内部存在大量的连通孔,ZnO/Zn复合粉体均匀分散于CNTs所构筑多孔结构的孔隙中.在多孔复合结构的制备过程中,ZnO晶体结构未发生变化也无杂质生成.多孔复合结构对模拟污染物甲基橙的暗室催化降解结果证明,由于独特的孔结构存在和ZnO与CNTs的协同作用,使得样品在80min时对甲基橙的降解率达99.9%.  相似文献   

12.
采用改进分步合成的方法,首次制备了2:18系列的钨钛磷三元混配杂多酸盐。用元素分析、~(31)P核磁共振谱、极谱、循环伏安、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衍射、x光电子能谱、热重—差热分析对它进行了表征,确定杂多酸盐的组成为K_8[P_2W_(17)TiO_(62)]·12H_2O。杂多阴离子具有Dawson结构。对产物的光谱性质、氧化还原性质和热稳定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以及X射线能谱仪等试验方法对同轴送氧CO2连续激光制备的ZnO纳米晶体的形貌、组成成分以及相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同轴送氧激光辐射能够制备梅花状纳米晶体、四足晶体、纳米盘、纳米线等不同的纳米晶体;在不同的激光参数作用下,能够产生纯度很高的结构和性质相同的ZnO纳米晶体;并且ZnO纳米线阵列沿着金属锌板厚度生长,保持着自然的生长方向,有利于氧化锌晶体的提取,从而建立了一种制备ZnO纳米晶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溶胶- 凝胶前体法制备纳米ZnO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别采用硬脂酸、柠檬酸及草酸盐Sol-Gel 法合成了干凝胶前体粉末,并以其热分析结果为依据,在指定温度下热处理2 h得ZnO粉体. 经XRD和SEM分析表明,三种方法均可制得具有六方晶系结构的纳米ZnO, 其中第一种方法所得粉体的结晶度好,团聚较轻, 粒子大小均匀,外貌呈球形.  相似文献   

15.
用真空蒸发SnO2-ZnO,获取超微粒结构的SnO2-ZnO薄膜.实验发现w(SnO2)w(ZnO)=80%20%薄膜有较低的电阻率,对乙醇有较高的敏感性,是较好的酒敏材料.  相似文献   

16.
使用常压双颗粒流化床反应器,对稻壳生物质进行了添加CO2吸附剂的催化热解研究.结果表明:CO2吸附剂CaO和Ca(OH)2可明显促进生物质催化热解初期热解产物的二次反应,使产物向产氢方向移动.添加CaO时,产氢量随CaO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随Ca(OH)2添加量的增加,富氢燃气产物中氢气的体积分数和产氢量均有峰值出现.同时,Ca(OH)2在催化热解过程产生的H2O可作为生物质二次反应和水煤气变换反应(WGS)的反应物,从而进一步提高热解产物中氢气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沉淀剂对纳米ZnO的制备及光催化脱色甲基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3种不同沉淀剂制备了纳米ZnO,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DR UV-Vis)、红外(IR)等对粉体进行了表征;并以ZnO作为光催化剂研究其光催化脱色甲基橙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3种沉淀剂所制备的ZnO均为六方晶型,且在采用混合碱为沉淀剂、煅烧温度为500℃的条件下,制备纳米ZnO粉末的平均粒径80.4nm;不同沉淀剂对ZnO制备及其光催化脱色甲基橙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混合碱为沉淀剂制备的纳米ZnO具有良好的光催化脱色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SBA-15分子筛为载体,采用简单化学沉淀法制备Ni(OH)2/SBA-15分子筛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SEM、TEM和电化学工作站等手段研究复合材料的物相和超级电容性能.结果表明,硫酸改性的SBA-15分子筛比纯SBA-15分子筛具有更高的均一性,孔道发生显著变化,比表面积增大.Ni(OH)2/SBA-15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为纳米尺寸的蜂窝孔状结构,活性材料Ni(OH)2由层状结构的-αNi(OH)2构成.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Ni(OH)2/SBA-15复合材料的比容量随着放电电流密度的增大而降低,随着SBA-15分子筛在复合材料中所占质量分数的增大而降低.采用硫酸改性SBA-15分子筛制备的Ni(OH)2/SBA-15复合材料比采用纯SBA-15分子筛制备的Ni(OH)2/SBA-15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超级电容性能和动力学性能,材料最高比容量为1 069 F/g.  相似文献   

19.
Magnetic tunnel junctions (MTJs), as the seminal spintronic devices, are expected for applications in magnetoresistive sensors due to their large magnetoresistance (MR) and high field sensitivity. Two hybrid Co/insulator/ZnO:Co junctions were fabricated with two different barriers to investigate the magneto-transport properties.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Co/MgO/ZnO:Co and Co/ZnO/ZnO:Co junctions show the positive and nearly linear MR, and their tunnel magnetoresistances (TMR) are 21.8% and 13.6%, respectively, when the current is applied perpendicular to the film plane under the magnetic field of 2 T at 4 K. The nonlinearity of MR is less than 1% within the magnetic field (H) of 1 kOe < H < 12 kOe at low temperature, making them attractive as magnetoresistive sensors. The higher MR of Co/MgO/ZnO:Co junctions is due to the superior spin filtering effect and larger effective barrier height of the MgO barrier. This linear MR characteristic of Co/insulator/ZnO:Co structures shows a promising future on the applications of diluted magnetic semiconductors in magnetoresistive sensors.  相似文献   

20.
Mn掺杂ZnO纳米颗粒制备及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n掺杂的ZnO,采用X-射线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粉体中MnO2的含量较小,主要以小团簇的形式均匀的弥散在ZnO中;Mn掺杂ZnO纳米颗粒的晶粒尺寸与Mn的掺杂量无关,但是与热处理温度有关;VSM测试结果表明样品具有室温铁磁性,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随Mn的掺杂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2%时,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